【必备】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点点去太阳旅行)
2、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小点点去旅行》
活动过程:
一、 猜一猜
1、 教师点击课件【谜语】,请幼儿猜一猜谜语中说的是什么。
2、 教师点击课件【谜底】动画,给幼儿展示太阳的动画帮助幼儿了解答案为什么是太阳。
二、故事欣赏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上是什么样子的`么?现在,有一位还叫做点点的小朋友想到太阳上去旅行,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吧!点击播放【引入】
2、教师点击播放【点点和小狗】
教师:小狗为什么不愿意跟点点到太阳上去?
3、 教师点击播放【点点和小猫】
教师:小猫同意和点点一起上去么?为什么?
4、 教师点击播放【点点和鼹鼠】、【点点和小熊】
教师:鼹鼠和小熊去了么?为什么?
5、 教师总结:小动物们不愿意一起到太阳上去旅行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太大了,太热了,太阳上也没有小动物,所以下动物们不愿意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 感知、探索物体材料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2 .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 . 海绵、皮筋、弹簧玩具、小皮球、气球。
2 . 积木、蓬体棉、纸、橡皮娃娃、塑料球。
3 . 笔、记录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操作感知物体的弹性。
1 .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一会儿,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用压一压、捏一捏或者是拉一拉的方法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发现)
2 .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弹性。
师:“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像海绵、皮筋、弹簧、皮球等物品,我们一用力,他们有的会变长,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他们就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就叫弹性。
二、 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
1 . 师:“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弹性吗?
2 . 出示小记录单:“这是记录单,上面都画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师: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老师要请你们去试一试,有弹性就在物品旁边的横格里画“∨”,没有弹性的画“×”。(幼儿操作记录。)
三、 寻找弹性物品,了解弹性应用。
1 .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有弹性?”(幼儿发言)
2 .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弹性的'物品,我们看看都有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有弹性的,还有一些物品是人们利用了弹性物品制成的,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服和快捷,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利用弹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物品来。
四、 延伸
师:“这是什么?”他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它本身的弹性很小,当它改变形状时,我们看看它的弹性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操作)为什么它本身弹性很小但改变形状后弹性变得很大了呢?让我们下次再来探索吧!”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热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平时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特性和习惯,对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动物的通讯”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促进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不同方式,满足孩子探索小动物的欲望。本次活动运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克服教师说教传统形式,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三种方式(色彩、气味和动作)。
2、能按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3、乐意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间联络方式的知识。
物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动物的通讯》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师幼相互介绍,打招呼。
师:我是谁?
幼:金老师。
师:想跟我做好朋友吗?谁来跟我握握手?谁来跟我拥抱下?(……)刚刚呀,我们通过握手,拥抱的方式来交到了好朋友,这些啊都是人类的联络方式。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有哪些吗?比如说当小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二)观看三种动物的联络方式,了解动物的三种联络方式。
(1)【出示小鸟课件】了解小鸟的联络方式是声音。
师: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声音来联络同伴,那你们想知道其它动物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吗?
(2)【出示蚂蚁课件】了解蚂蚁的联络方式是触角、气味。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样联络同伴的吗?你可以跟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商量下。
那你们到底想不想蚂蚁的联络方式是什么?那就来看看吧!
原来啊,小蚂蚁的联络方式有两种呢,是触角和气味呀!
(3)【出示蜜蜂课件】了解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你们真厉害呀,那么快就掌握了小鸟和蚂蚁的联络方式,不行,我要考考你们,听好了啊!“团结劳动是能手,家家住在小门楼,个个开着糖坊铺,日日夜夜忙不休”。它是谁呀?(蜜蜂)对啦,是小蜜蜂!那么蜜蜂们的联络方式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再来告诉我。(回答……)
小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小结:现在啊,大家知道了小鸟,蚂蚁,蜜蜂的联络方式,这三种联络方式分别是声音,气味,还有动作。
其实啊,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各自的联络方式,下面啊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们边看大图片边交流讨论,看看这些小动物的联络方式是什么呢?赶快上来吧!
(商量,讨论……)
(三)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1)幼儿每人自由选择一张动物图片,与同伴相互交流联络方式。
师:下面呢,请小朋友们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轻轻地回到座位,跟身边的伙伴讲一讲。(……)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海豚的联络方式是声音和动作,小狗的联络方式气味和声音,小猫的联络方式动作和声音。)
(2)幼儿自己判断再将手中的图片放入相应的联络方式的“家”
师:你们真棒呀!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联络方式。那么,还有什么动物的联络方式也是声音,动作,或者气味呢?下面我要来大家做一个小游戏了,把卡片送回它们各自的'家,这里啊有三个家,
这个是声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是气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就是动作联络方式的家,你们一定要把动物送回正确的联络方式的家中哦!赶快行动吧!(检查)
(四)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师:今天啊,我们了解动物们的三种主要的联络方式,你们还知道动物们的其他联络方式吗?
我这里就有一个小动物呀,它的联络方式是色彩。你们瞧!
在公园来,当人们对孔雀赞美,拍手的时候,孔雀就会开屏,把它们尾巴漂亮的颜色展示给人们看。
动物们的联络方式真是多呀!这些联络方式还帮助人类做了很多事情呢,你们看……
(五)揭示主题,理解通讯的意义
师:动物们这些联络方式我们把它们成为动物的通讯,相信啊动物们的通讯还有许许多多呢,都等着我们去继续探索,学习呢?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可要仔细观察啊,把发现的信息跟好朋友,老师一起分享!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简介
素有“八湖福地”之美称的甘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石桥更是这座小镇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古建筑物,但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这些古桥似乎已经不再有高度的关注,只仅限于知道“这是一座桥”。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将家乡石桥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科学活动《甘露石桥》,让孩子通过观察认识、进一步了解甘露石桥的材质、构造,以及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石桥是甘露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物,教师能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活动,“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甘露石桥的材质、构造,以及桥的作用,知道桥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2、进一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了解石桥的不同外形特征、使用的不同建筑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活动准备
1、江南水乡的图片、甘露石桥的图片(单拱桥、双拱桥、多拱桥)
2、长条形木质积木、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过小桥
1、教师带领幼儿玩过小桥的游戏。
2、在我们的甘露也有很多的桥,你在我们甘露见到过桥吗?你见到的桥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了解甘露石桥的造型、构造和材质特点
1、老师将我们甘露的桥用相机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好不好?
2、(出示多张甘露石桥的图片)这么多的桥,你喜欢哪一座桥呢?请你选一座最喜欢的桥和好朋友说说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认识桥身、桥洞,桥栏杆、桥墩)这些桥有几个桥洞?(一个桥洞的叫单拱桥,两个桥洞的叫双拱桥,三个及三个以上桥洞的叫多拱桥)
4、你知道这些拱形的洞有什么用吗?如果没有拱形的洞,会怎么样?(水无法流动,船也没办法过去)
5、我们家乡的桥真好看,这么好看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呢?(石头)这些石头都一样大小吗?(石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我们看看桥面上铺的是什么?(在桥面上要铺长长的石板)桥边的栏杆上要用石头做石栏杆,桥身也要用大石头来砌。用石头怎么做出来的`?(一块一块累加起来的)用石头做出的拱形的桥,小朋友帮它起个名字叫什么桥呢?(石拱桥)
二、了解桥的作用,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1、我们的家乡甘露有这么多漂亮的石拱桥,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石拱桥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怎么样?这些漂亮的石桥把我们的家乡打扮的非常漂亮、有特色,你热爱我们的家乡吗?
2、教师小结:甘露石拱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不用再坐船过河,而且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甘露也因为有了很多的石桥而让我们的甘露变得非常漂亮,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是一名甘露人而感到高兴。
三、建构游戏:家乡的石拱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合作,一起为我们的家乡搭建一座美丽的桥好吗?
2、幼儿相互介绍、欣赏同伴设计的桥,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指南》精神为引领,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法,给与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想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对石桥的初步印象。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的时候我是先让孩子观察石桥的各种形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桥梁的形状引申到石桥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方法经过提炼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活动和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最后运用拼拼搭搭的游戏,巩固孩子的认识经验,使孩子们对桥的兴趣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将科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后会变出颜色。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桌子上,颜色标记19份。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会变色。
活动难点: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新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颜色吗?轻轻摇一摇水会动。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还会流动。
师:水宝宝可好玩了。它不但会动,它还想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初步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在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听到这句话才会变色。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先横着摇动瓶身,瓶宝宝喜欢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师:你发现你的水宝宝都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回答)师:哇,水宝宝太厉害了,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蓝色,有的变成了黄色。
师:小朋友们,水宝宝玩累了!我们把瓶子放在地上,让水宝宝休息一会吧!
2、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你们的水宝宝怎么都变颜色了?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这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盖子里的颜料掉进水里水宝宝就变色了,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颜色对应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宝宝变色的秘密了,现在我们的魔术要升级了。玩魔术之前我们要先把不同颜色的水宝宝送回它们自己的家。蓝色的的`水宝宝住蓝色的家,红色水宝宝住红色的家,黄色水宝宝住黄色的家里。(教师将红黄蓝颜色标记贴在桌上引导幼儿颜色对应)师:小朋友们,现在把你的水宝宝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个小椅子挨着你的水宝宝坐好,我们马上又要和水宝宝玩变魔术了。
三、再次探索--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老师手里原有一瓶黄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
2、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师:现在你们拿着自己的水宝宝,要先把瓶盖慢慢地拧下来,放在空盒子里。再选一个和你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的瓶盖颜料,紧紧地拧在瓶子上。
(幼儿交换瓶盖,分组操作,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3、交流总结
师:宝贝们,你们的魔术都变好了吗?变好了就拿着你的水宝宝到老师身边来给老师看看你的水宝宝吧!(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环节
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科学领域说课稿一、说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颜色变变变》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我将目标确定为: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后会变出颜色。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会变色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特点把"操作探索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的过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直接的谈话导入,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水的特点,知道水是物色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同时以和水宝宝变魔术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二)初步探索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魔术之前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增加魔术的神秘性
2、水宝宝变色的秘密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引导幼儿猜测探索水变色的秘密,并打开瓶盖让幼儿亲自验证。
3、颜色对应教师将红黄蓝颜色标记贴在桌上,引导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是宝宝送回自己的家,颜色对应
(三)再次探索--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幼儿交换瓶盖,分组操作,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2、交流总结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环节结束环节让幼儿知道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并提醒幼儿将"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同时作为活动的延伸。
五、说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是,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并大胆猜想并实验。
3.喜欢和海绵做游戏,并有探索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本次重点在于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征及海绵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海绵质地、表面粗糙、易变形等特性。
难点:活动中也会有一些困难的地方,对于幼儿来说,小猪海绵软软的很讨他们喜欢幼儿会把注意力放在小猪海绵上,所以,让幼儿正常进行科学探究存在一些困难。
活动准备
海绵(小猪造型)若干、密封瓶、水、透明塑料盒三个、手帕若干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探究的兴趣
—、“宝贝们,今天有个小动物它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我们把它请出来好不好, 嗨喽!小朋友好,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猪,今天呀,我想邀请小朋友来和我一起玩游戏, 你们想和我玩?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它一下,好吗?”引出小猪。
●认识海绵,感知海绵的柔软通过感知,认识海绵
我们来认识小猪,摸一摸小猪是什么感觉?(软软的)小猪身上有什么?(很多小孔) 小猪从很远的地走来跟我们一起玩游戏很累了,我们来给它按摩吧。(这是一只软软的、 会变形的'小猪)
小结:这是一只身上有很多小孔、软软的、还会变形的小猪。
“你们知道这只小猪是什么做的?”(海绵)引出海绵
二、游戏,感知海绵的弹性
●单人游戏:住进房间
过渡:海绵小猪困了,它想到房间里去睡觉,你们看它的房子这么小,海绵小猪这么大,你们猜它能住进去吗?(幼儿猜想)
幼儿想办法让海绵小猪住进房子里。
小结:海绵小猪软软的,变形就住进去了。
过渡:你们看又来了一群小猪,它们也想进玻璃房子里去看看,你们猜它们都能住进去吗?
●出示多只小猪,幼儿再次尝试住进房子里。观察住进房子里的小猪。
小结:通过用力挤压,小猪变型了。
我们来看一看,住进去的海绵小猪还是原来的样子吗?(不是,被挤的变形了)你们猜猜海绵小猪能变回胖嘟嘟的样子吗?
幼儿将海绵小猪变回原来的样子。
总结:那么小的玻璃房子可以住很多只海绵小猪,海绵小猪很有弹性。 过渡:海绵小猪玩得有点脏了,我们来给它洗洗澡吧。
三、合作游戏,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幼儿分组合作帮小猪洗澡。
幼儿发现捧出来的小猪变重了,观察洗澡水,发现洗澡水变少了。
“咦?洗澡水去哪了?”(幼儿猜想) 验证:挤一挤小猪,水出来了。
小结:原来海绵小猪把水都吸进身体里了,海绵小猪还会吸水 总结:海绵的本领很多,很柔软,有弹性,还会吸水
四、结合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海绵 出示图片,认识生活中海绵的运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海绵都能帮上忙,比如:海绵拖把,海绵洗洁布用来洗碗的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回家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海绵做的,再来跟你的好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
活动总结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 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
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0
科学教案12-12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9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7
科学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