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时间:2024-10-14 09:13:45 登绮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精选10篇)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意义,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实际运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每时行多少千米的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解但对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不明白,相对来说,对速度概念现实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

  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5、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法的指导贯穿始终,使的教法和学法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借助情境,建构数量关系,搭建数学模型。

  三)、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模型

  四)、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刘翔夺冠和羊村选一名参赛队员两个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顺利帮助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当路程相同,谁用的时间少,谁的就速度快;当时间相同,谁跑的路程长,谁的速度就快。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环节二:借助情境,建构数量关系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情境,分析题意,引出矛盾。用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会帮它们比快慢吗?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初步感知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感受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第二结合线段图进行比较。线段图是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时将线段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能读懂线段图,体会线段图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揭示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对比较方法的总结,引出小汽车1时行60千米,即汽车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教师这样来引导:速度怎么求?你会求吗?12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0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3)、运用数量关系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生自主总结出数量关系后,马上引导其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矛盾,顺理成章的进入速度概念的教学,完成练习后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原来它们的速度都是12千米,它们的速度相等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速度虽然都是12千米,但它们所指的时间段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顺势进入速度单位的教学,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对速度单位这样书写的必要性更能理解,从而巧妙的突破难点。

  4)、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本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等帮助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内涵。

  环节三: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模型

  路程、时间、速度它们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利用教材63页的两个教学情境,通过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每个数据表示什么?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丰富的情境构建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数量关系。总结归纳出三个数量关系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三个数量关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环节四: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环节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闯关形式进行巩固练习。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训练,并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一关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关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时间,也可以比路程,还可以比速度,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是直观教学的体现,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展现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创设生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生为本”,发展思维,张扬个性,享受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2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悉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熟悉和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师:经过观察,咱们发现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活动促思

  1.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小组展示,并且进行互动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刚才大家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交流。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该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解

  师:学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李老师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师:看来表示速度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个单位时间行驶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哪里错了?

  师:我们如果让刘翔和蜗牛比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老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学生猜测

  师:没错,我们开始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交流,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再互相说一说。

  三、拓展延趣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去玩一个闯关游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可爱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愿意参与营救活动吗?

  四、巩固练习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情况,仔细观察,解决第一个你打算用到了什么关系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30÷2=15

  师:第二个有关摩托车的,你能解决吗?第三个呢?

  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2、第二关: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时

  (3)240÷60=4小时

  师:请问第一个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两道题都没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接受更大的挑战,请看

  3、第三关: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每小时做得朵数×时间=一共的朵数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钟打10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生:100×5=500(个)

  师:你能像上个题一样说说这个题的关系式吗?

  生: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一共打字个数

  师:恭喜同学们成功营救出熊大熊二,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老师等等你,仔细考虑一下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非常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希望你带着发现的眼睛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回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课下请把本节课知识整理在思维导图本上,善于总结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1、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埇桥区‘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区‘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板书: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多媒体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接着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接下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同学们想知道你写的这些速度哪里会用到吗?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提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

  (1)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3)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①今年8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距离大陆216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

  ②现在台风距九江约900千米,预计24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速度吗?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纵向作用是让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横向作用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本课的学习还有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

  (1)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教材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后面在学习正反比例时,还要利用这个模型。

  (2)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左边是线段图,右边是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基础阶段的数学学习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一节数学课的知识目标其实很单一,我们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情境中,体验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密切关联,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式的探索过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即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数模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运动,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速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本节课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1、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有多大兴趣、能否自主突破、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2、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学生状态】尽管如此,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行程问题数模的建立还是很纯数学的。加上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是渔民的孩子,留守儿童,寄宿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监管与引导,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够,内动力不强。就学生的年龄、实际与心理特点而言,他们更需要精心为他们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情境,他们更希望能充满兴趣、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数学,做数学。

  3、学法:

  观察、分析、猜测、验证、体验、总结等

  4、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想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发现法、猜想验证法、引探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我要做的只有三点:

  (1)、精心为学生创设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孩子们有序、有效地进行活动;

  (2)、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分析、验证、体验、总结等;

  (3)、适时点拨、传授与解惑。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的主要途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一次“热心之旅”,以童话故事中的“动画城堡主”向人类发出的求助为由,号召大家去做“热心使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二)初步引导,认知概念。

  (三)分析探究,掌握新知。

  (四)评价总结,梳理收获。

  (五)接受挑战,强化练习。

  下面就各个环节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导入:动画城堡主积极宣扬运动健身,特别注重提升公民的各项素质,准备近期进行一次“比谁跑得快”,表彰一批“运动之星”。通知要求:不经过模拟比赛,就根据平时的运动表现,各城推荐一名成员参加评选。结果动物城、车城纷纷反映,问题难以解决。堡主听说我们人类既聪明善思又热心助人,特向我们发出求助,邀请我们去他们城堡当热心使者,大家有没有兴趣跟我前往看个究竟?愿意当好这个热心使者吗?

  交流:“比谁跑得快”,那我们将要解决的可能是什么问题呢?(学生自主联想,自由猜测。估计有学生能联想到与速度、路程、时间有关。因为生活经验中人们常说,跑得快就是说速度快。)[相机板书:速度]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从“速度”这个难点也是关键点入手,揭示主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引学生养成勤思善思又热心助人的良好学习生活品性。

  (二)、初步引导,认知概念

  1.入境:(课件演示)动画城里异常热闹,一条横幅高挂城堡正门,上书“生命在于运动”六个大字,动物、车辆、玩具你来我往,不停地穿梭在动画城里。我们看到动物城传来求助信号:我们该推荐谁呢?①小兔4分跑了280米;②小狗5分跑了300米;③小猫4分跑了300米。

  2.引探:该我们出场了。你能帮他们排忧解难吗?该推荐谁呢?为什么?(这里主要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判断、交流。相信学生完全能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出小猫跑得最快,推荐参赛。因为相同的时间小猫跑的路程最多,相同的路程小猫用的时间最少。)

  3.激思:那你认为小狗与小兔谁快谁慢?(学生可能会猜测,可能会估计,可能会转化成同时间或同路程比较,也可能会无从下手。这些都没关系,这里主要是刺激学生思考,教师无需做过多点拨。)

  4.提炼: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知道,速度跟什么有关?(经过实际情境感悟,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完全能认识到速度既跟路程有关,也跟时间有关。)[完成课题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5.练习: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说的是——路程,我坐公交车用了25分钟,这是——时间。谁再举个有关路程、时间或者速度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的模仿、课件的演示,从中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尤其是明确路程与时间的概念,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动物城里”重在激引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历,观察、分析相关数学信息,准确判断,使得求助问题得以解决,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能认识到“时间相同时路程远的速度快,路程相同时时间少的速度快”。但是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谁快谁慢就难以区分了。这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达到,其实已经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有学生能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猜测,有办法比较出小狗与小兔,那就沿着学生的思路探索下去。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这个环节对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都很有作用。

  (三)分析探究,掌握新知

  1、遇到问题:车城方向有求助信号,我们赶紧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车城的各种车辆在不停地装运、行驶,一片繁忙的景象。车城上方也高挂一条幅,上书“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接着出现书上的主题图及问题“哪辆车跑得快些?”)

  2、尝试分析:你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经过前面的初步感知,学生可能会想到同时间比路程、同路程比时间,也可能想到比1小时各自行驶的路程,也可能会通过比较相差1时的路程估计出大客车跑得快。这里重在鼓励学生尝试,相信学生很快发现这里不便将路程化相同,而把时间化统一比较容易。其实等学生理解掌握了比速度的方法就是单位时间比路程后,更能深刻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思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有效信息。)

  3、解决问题:我们来看看车族们分析得怎么样了。(出现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所以应该很容易算出1小时卡车行驶了120÷2=60,大客车1小时行驶了210÷3=70,60小于70,所以大客车跑得快些。)

  重点提炼,难点突破:

  这60、70表示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120、210单位是千米,表示这俩车行驶的路程,2时、3时表示的是这俩车行驶路程所对应的时间,60、70是这俩车1小时分别行驶的路程。)

  1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它的速度。速度的单位又怎么表示呢?(估计学生能说出速度跟路程、时间有关,速度的单位也就与路程单位、时间单位有关。)

  点拨:那斜线即相当于——除号,表示相除。[板书: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4、强化体验:车族感谢同学们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还说从中学到了新知识,认识了速度。现在他们想举几个实例跟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课件穿插补充刘翔短跑的速度,人步行、自行车、摩托车、飞机、轮船、火箭、声音及光的速度等,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突破对速度单位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强化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也就强化了对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意图】车城里这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估计、猜测与尝试,并通过线段图直观辅助理解,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计算得出车辆1时行驶的路程,由此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速度”这个难点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速度的概念,总结出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建立这个数学模型。从而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通过举例体验速度,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四)、评价总结,梳理收获

  1、课件出现动画城堡主率领大家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的镜头,小猫窜出来说,“谢谢热心使者,我们也会算速度了,我的速度是75米/分”…“我的速度是70米/分”这是小兔抢着说,小狗也急了:“我的速度是60米/分,小兔跑得比我快。”

  哦,对吗?我们回过头来帮他们算算看。(学生再一次感悟求速度比快慢是简便的好方法,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的意义、成功的快乐。)[学生板演略]

  2、时间不等人,热心之旅不得不结束了。我们热心使者们有何感受?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会从知识、情感方面总结。比如:帮助他人解决了问题心里很高兴;热心助人也有收获,知道有多种方法比快慢;感悟到用求速度的方法比快慢特简便;速度的单位表示由路程和时间两部分组成,速度=路程÷时间;“生命在于运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我们应该允许并鼓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收获。)

  3、我们真是不虚此行!正所谓“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解决前面未能解决的问题,前后呼应,使这个热心之旅情境完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总结、反思的好习惯;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充分感受助人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数学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五)接受挑战,强化练习

  想必大家对速度都有了很深的认识。敢不敢接受挑战?

  1、巩固练习:出示书上63页试一试的第二题,口头说说每个数量及算式表示什么?60×3=180;180÷3=60;180÷60=3.

  2、拓展练习:你发现了什么?[相机补充板书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3、强化延伸:出示书上63页试一试的第三题,独立完成表格。反馈,交流。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渗透函数思想。

  【设计意图】在这里刺激小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与表现欲,组织学生练习,主要强化、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4、课外作业(自选一):

  1)63页试一试第一题、64页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三题;

  2)64页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二题。

  3)自由搜索2个相关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一项作业比较注重新知巩固、单项的思维或计算训练,另两项作业则更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项作业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引与能力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考虑我们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兴趣,我提供给学生不同层次可选择的作业,目的是激引学生带着兴趣与需要课后自主学习。

  四、设计补充说明:

  1、说课时安排:速度=路程÷时间,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只要真正理解这个数量关系式,另外两个(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完全可以根据第一个关系式转化而来,可以直接根据乘除法之间计算的关系得出,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境分析线段图理解。所以我把另两个数量关系式的强化学习主要放在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重在强化练习,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的方法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配合多媒体,简明扼要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板书展示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读法;展现“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谁跑得快?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速度=路程÷时间

  小狗:300÷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4=70米

  小兔:70米/分

  小猫:300÷4=75米小猫:75米/分

  小猫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钟跑75米。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5《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

  3、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我设计了“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去旅游“这个场景,问:如果你去北京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但为下面理解速度的含义奠定基础,而且也自然引入地进入第二环节。

  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

  我共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探究新知,理解含义,首先让学生从图片上寻找数学信息?从而引出每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重点理解汽车的速度70千米/小时,要求学生理解70千米表示什么,后面的小时又表示什么?并学会速度的读法和写法,再请学生把飞机、自行车的速度也用这样的写法表示。

  最后归纳:像这样“每分钟、每小时”都表示“单位时间”,这里的225米、70千米、800千米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小结: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最后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例子。

  这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让学生去观察,丰富概念的内涵,逐步明确“速度”的含义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再了解速度的写法,扩充“单位时间”的含义。

  (2)理解速度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了解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首先课件出示习题,掌握速度的写法,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谈谈自己的感觉。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以前认识的单位都是一个量的,而这里是由两个量组合而成的,既然这些速度单位如此特别;那在生活中类似这样单位的写法有吗,你见过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对比交流,使学生了解速度是由两个量组成的的单位,从中感受速度单位的特殊性及写法上的简洁性。同时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复合单位,使知识得以扩充。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它们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利用问题一改编了两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解决,发现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构建数量关系。总结归纳出三个数量关系后,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数量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量,便可求出第三个量。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本环节共出示了两个练习,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训练,并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一题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速度的含义,速度的写法;第二题重点训练学生如何运用三个关系式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x4=280(米)

  225x10=2250(米)=2.25(千米)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更好的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而学生则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和观察归纳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PPT、

  七、说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吗?

  师:那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呢?

  出示飞机、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并提问:

  师:孩子们,请看这些交通工具,哪个交通工具的最快啊?哪个最慢呢?生:飞机最快,自行车最慢。

  师:孩子们真棒!其实你们刚刚所说的飞机快是说的飞机的速度快,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师:孩子们,对于速度你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看看我们这些物体的速度?你们会认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孩子们,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些速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呢?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分类(出示PPT),把每分钟行多少的放在一起,每小时行多少的放在一起。(也有学生可能会说把有“米”的放在一起,有“千米”的放在一起)

  师:那你们现在能迅速的说出每一组中哪个速度最快吗?为什么?

  生1:第一组中“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因为都是每分钟,也就是1分钟,行1800米的路最长,所以“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

  生2:我来说第二组,都是行1小时,“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行的路最长,所以“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最快。

  师:孩子们,真棒,刚刚你们所说的“行的路”就是我们数学上说的路程。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所有这些速度信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你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组1:都有长度单位,(也就是路程的单位)

  组2:都有时间单位。

  组3:而且时间单位都是每小时或者每分钟~~~

  师:孩子们真棒!那为什么时间都是每小时或每分钟,可不可以是2小时、3小时?或者2分钟、3分钟呢?

  生1:老师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时间相同才公平。

  生2:老师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在一样的时间里才能比较速度的快慢。生3:我觉得用每小时或每分钟也就是1小时或1分钟表示更简单。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像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

  生:秒、日、天、月、年

  师:那这里的每小时、每分钟可不可以是每秒,每天,每月,每年等呢?生:可以。

  师:孩子们真聪明,请看我这里还有一些速度信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其实这些速度还有一种写法,为了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我们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比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可以这样写:70千米/时(先写70千米,再写一个小斜线,最后写上时),读作70千米每时。

  师:孩子们,刚刚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速度,还知道了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你们能不能将这些速度信息改写成另一种形式呢?

  生独立完成,师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真棒!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感知当时间相同时,行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攻克对于“速度”的理解这个难点。】

  2、探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孩子们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你们出去玩,但是呢,玩之前你们还得帮老师解决两个问题。

  (出示P53例5(1))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看谁的办法最多,谁的办法最容易让人理解。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想法:

  生1:70x4=280(米)

  生2:生3在这里老师重点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乘法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请你们迅速的解决这个问题:(PPT出示例5(2))(学生了迅速的.列式解决)同时提醒学生要将这里的2250米换算成2.25千米。

  师:孩子们真厉害,那你们能说说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都是知道了速度。

  生2:都知道时间

  生3:都是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也就是求路程。

  生4:都是用的乘法。

  师:真不错。那你们观察一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速度x时间=路程

  师:为什么是速度x时间=路程

  生:因为速度表示的是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就有几个这样的路程,求几个几的问题就用乘法,所以是:速度x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从这个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求路程必须知道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

  师:孩子们真聪明!你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写出其他的关系式吗?

  (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孩子们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请大家齐读这3个关系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帮助学生理解速度x时间=路程,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另外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来到“森林运动会”

  师:孩子们,森林里的这些动物好像遇到了点问题,我们去帮帮忙好吗?

  1、师:注意,这里你们只需要帮忙说出各个问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第2个是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的问题;第3个是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2、P55第9题

  这个题目是先利用速度x时间=路程求出县城到王庄乡的路程,再利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速度x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顺向应用和逆向应用,旨在考察学生对速度x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课堂总结,突出重点,强化难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速度

  生2:我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生3:我知道了速度x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学生得到升华,在收获中学生体验成功,在问题中使学生充满期待,在总结中,重点得到进一步突出,难点得到进一步强化。】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x4=280(米)225x10=2250(米)=2.25(千米)

  速度x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旨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行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行驶的场景,如汽车、火车、飞机等,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新知

  (1)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和速度,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

  (2)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找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路程 = 速度 × 时间,速度 = 路程 ÷ 时间,时间 = 路程 ÷ 速度。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和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单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的行程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动物运动会的视频,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问题。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路程不同,或者在相同路程内用的时间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小明步行上学,走了 500 米用了 10 分钟,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路程是指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距离,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情况下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路程 = 速度 × 时间,速度 = 路程 ÷ 时间,时间 = 路程 ÷ 速度。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给出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给出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等。

  拓展应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和关系,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相关文章: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12-27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03-15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01-13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07-11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04-22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06-11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04-11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精选5篇)07-04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教案04-10

认识时间说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