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没,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扌周、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本课,我要教给学生将文章读短,再读长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悠扬美妙的钢琴曲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一幅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能勾勒出人们心灵的画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而戏曲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它的舞台艺术也有这神奇的力量,究竟舞台的魅力能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我”指的是谁?介绍作者吴霜。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理解生字词。“扌周、抻”是比较生僻的字,另外特别强调“身段”,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本任务之一,而
课生僻字较多,所以在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并且结合自形和字义,让学生更容易记住。
2.再次回到课文题目,那么“我”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时学生就会找出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这两句话分别为文章的总起句和和总结句,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从这两句话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把课文串联起来,并且以此为点,层层展开。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寻找“我”的舞台,而是首先来体味我对舞台的感情,这样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同深受,带着和作者相同的情去体会这舞台对作者的感情,为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3.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讲述。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五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四)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首先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出示三个句子,在此我以其中一个句子的分析为例。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出示重点句子,但同时带动整段,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所在的第三自然段,说说当时“我”的舞台在哪,观众又有谁,听取学生回答后,板书“刚学会走路小床上”,然后说说通过这些描写,“我”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从作者的可爱童趣的形象,慢慢深入到作者小小年纪就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从另一高度去看待“我”对舞台的感情,同时板书“活泼可爱、热爱表演”。学生能够把握作者形象后,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文中“我”的形象,这能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已经把握住人物,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本文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接下来我紧扣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在舞台上炼就勇气和毅力的句子,自主学习,体会含义。紧紧抓住文章第七段,描写吴霜苦练毯子功的这一段,通过图片感受童子功的难度,以及结合文中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到练功的枯燥和艰辛,同时板书“六岁院子里勇气和毅力”。通过想象,体会暑去寒来练功的不容易,身临其境的走入吴霜的练功场地,加深对中心的体会,以此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小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执笔姿势教案培养孩子的静、定。
【教学重点】:
执笔和姿势执笔的目的是书写,因此要从是否便于灵活书写来看执笔姿势。
基本功的练习:(横、竖线条)
知识与技能:掌握横线条和竖线条的画法,就可以找到中锋用笔的技巧。
【学具预备】:
毛笔、墨盒、练习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过程与方法:看视频、示范法、纠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回复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
2、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静坐5—8分钟;搓热双手捂眼睛,再撮热双手干洗脸,拍拍脑袋和肩膀放松。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培养综合素质的“五力”伏羲教育理念。
(2)、今天我们学习,吴教授视频,如何执笔(5分钟)。
二、如何执笔
(1)、执笔的各种方法
如何执笔,有很多说法,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还有据说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学习执笔首先要记住苏东坡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字的大小不同,书写的姿式不同,纸的位置不同,执笔的方法也不同。“虚”是指手掌要“虚”,如果“实”(握死了)就无法运笔了。“宽”是指运笔的范围要。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根据字的大小来看运笔的范围是不是够“宽”。
学习执笔最重要的是看怎样执笔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毛笔。毛笔是个圆锥体,顶端尖,逐渐粗,我们用毛笔写字时不仅要用笔尖,还要充分运用毛笔的各个侧面。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毛笔,能够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怎么执笔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自然、舒服、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效果)就行了。
注意笔杆与纸面的角度。不同的字体,笔杆与纸面角度不同。一般来说,静止时笔杆与纸面垂直成九十度角,写静态的书体,如楷书、篆书、隶书时基本保持这个角度,而动态的书体,如行书、草书,在运笔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变化多端,没有定则。
(2)、执笔位置要低。
(3)、注意指实掌虚。有的.孩子握笔很紧,无名指、小指握进了手掌里。这个时候要注意,先解决掌虚的问题。让孩子轻轻捏笔,不用力,手掌自然就虚了。
三、姿势
1、坐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两腋打开,不要夹着。
有条件的,可以盘腿坐着写、跪着写。
坐着书写的时候,纸要摆正。
2、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特别要注意时时提醒、纠正书写姿势。
四、练习:画线条。
五、课堂作业
1、画出来的线条要有质感。
2、粗细大小一致。
3、(轻音乐伴写,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执笔正确、画的有好的学生奖励)
4、画线条好的人临摹字帖,(曰、)临摹就向比着靶心打靶,临摹好的人可以写少字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的是基本功,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2、评出本次课堂的优秀和需要努力的作品。
小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熊住山洞》。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说教法、学法: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故在设计上应注重教材的整合。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展示森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森林的向往,初步感受林中环境之美。)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小熊家住在山洞里,接着学生说教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并且把生字圈出来。
②反馈:(认读生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图:(课件展示插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知道小熊听到熊爸爸说造一间木头房子住,非常高兴。)
②朗读:学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读。(采用自读---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的方式进行,体会小熊高兴地心情。)
2、学习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读好第七自然段吗?(采用学生练读----小组比赛读的方式进行)紧接着问:小熊一家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呢?引出3——6自然段。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环节是从看图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的认同、赞扬都包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②读一读。
读出与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应轻轻地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朗读,如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等)
③演一演(表演读)
配乐连续读3—6自然段,边读边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美。
④想一想:小熊一家不砍树的原因,假如砍了树会有怎样的后果?(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习第八自然段
①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展示插图5)学生观察后说图意。②朗读: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③练习:在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的读读说说。
④思维拓展:小动物在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就选哪个说)
(三)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了解到小熊一家那么喜欢住木头房子,他们的周围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树,造一间木头房子太容易了。可是他们却没有住进木头房子,因为他们爱惜树木,保护环境。我们知道小熊一家做得对,值得敬佩、赞扬。我们也要像小熊那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小学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
2.通过练习,把不同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画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的写字课和上学期一样,间周上钢笔字课和毛笔字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上钢笔字课。
三、学习新课
1、打开书第1页,指名读字。
2(出示课件“确”“悟”)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确”“悟”为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些,右边较舒展。“石”字在字的左边做字的部件时,下面的口横折及下面短横都要向右上斜一点。竖心旁的左右点不同:左为“左点”,下部稍向左斜;右为侧点。左点略低,右点略高。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中右和上中下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习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习,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习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
3、学习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习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习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特点
《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紧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 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 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三、说教学策略
1、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3~5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
2、细读古诗, 读出韵味
细读古诗,就是要读好古诗。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线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诵读古诗,读懂诗意: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背读古诗,加深体会: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这样就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字词训练,反复认读: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通过这样反复认读训练,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通过初读、细读、诵读、背读、认读这五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当然,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诚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资料,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完美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境。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境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完美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境。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完美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加,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到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所以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经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完美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取、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资料。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我对故乡的爱。
2、经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本事。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简便的能够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边做律动边进教室,经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学生说出两种拍子的不一样,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的?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齐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进取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在一开始先用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加其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例如: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让学生经过拍手这一简单的动作,领会变拍子歌曲的特点。首先,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教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一样的卡代表不一样的拍子。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齐分享;最终,教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团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
根据教师弹奏的音乐节拍特点,做出不一样的'规定动作。
而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变拍子节奏的把握做铺垫。经过以上的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这种教学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本事和条件。并且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
4、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刚才大家的练习做的十分好,教师此刻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听力。请听教师弹奏的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一样?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一样。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经过教师范唱和教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资料,并利用节奏拍手传递游戏的形式,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另外,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分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最终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6、歌声中结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经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本事,提升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
五、说课件设计:
第一页:优美的图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乐,听音乐做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第二页: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图示。做游戏时的节奏图谱
第三页:变化音符的演奏乐谱。
第四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歌词,配合读词做游戏
第五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图谱
第六页:优美图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以及伴奏音乐,进行接唱、领唱、齐唱的练习。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多谢!
小学说课稿 篇8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教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2-3分钟)
图片出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5-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再次理解课题:出示民族小学"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
理清思路:上学的路上上课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10-15分钟)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2、学生自由读3、交流
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学习第三段
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
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
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杨再隋说得好,留下语言印象。这里,我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悟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指导写字(5-10分钟)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的路上:快乐上课:安静下课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小学说课稿 篇9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翻滚是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柔韧性,是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同时也是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方法,碰到危险能及时地、灵敏地进行翻滚则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伤害。前滚翻动作重点是翻滚时低头、含胸、团身、难点是动作协调,滚动圆滑。
三、学情分析
本堂课授课年级为三年级。根据小学生体育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二的范畴,因此对于前滚翻还是第一次接触新鲜感较强但对于前滚翻这一技巧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本堂课的内容应是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能基本进行前滚翻的内容。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组织教学。但同时三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教师在授课时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挫折和自卑心理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对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在教育时要注意语言和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前滚翻,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过程,知道翻滚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0%的同学基本能完成前滚翻的完整动作;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感受互助合作的快乐,充分展示自我。
五、教学方法
教法:
设疑激趣法
上课时提问学生如果走路不小心拌到石头或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跤时怎么办?下
楼梯时不小心踩空台阶向下摔怎么办?如同学间开玩笑向后推你怎么办?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介绍翻滚的作用,引出本堂课学习重点:前滚翻。
示范讲解法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讲解动作要点。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力,教师示范,对于其学习标准动作有很大帮助。
学生示范,同学标准的动作能激发自身好胜心,而示范同学动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经过老师指出纠正后,也会引起其它学生的重视,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另外,示范的同学也能从老师、学生的建议中吸取经验,改进动作。
3、观察评价法
学生在示范动作或自由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及时给予指正,并将一些典型错误在所有同学面前提出,以引起同学的注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学好动作的信心。
4、启发法
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翻不过去,有的同学翻过去后站不起来等一些问题可以启发同学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提问学生,一个砖块和一个球进行赛跑,让学生思考谁跑的快?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肯定能说出球跑的快,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球跑的快呢?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球是圆的`,所以我们在滚动的时候也要把身体团成一个球才能滚动,这样就解决了“团身”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牢牢的记住这一动作要点,团身紧后蹬充分那就不会出现站不起来这样的问题了。另外,对于低头这一教学重点,也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可能会想到在下颚夹一个东西,那样就不得不低头了,这时教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海绵让学生夹在下颚进行翻滚,以强化“低头”这一动作要领。
学法:
尝试学习法
在一次次的尝试改进中提高动作正确性、连贯性。
观察法
学生观察老师及同学的动作,从观察中领会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生活的观察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分小组后让学生自由练习,组员间可相互学习并相互指正对方动作中的缺陷,有助于动作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学生成四列横队排列。教师检查课堂常规执行情况,体育委员整队完毕后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整个部分要求学生动作迅速、整齐、安静、精神饱满。
2、热身部分
按人体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的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前滚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技巧。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没有充分打开,不但可能对学习技巧造成障碍,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颈部、腰腹部容易造成伤害。因此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安排了六节准备操,分别是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下肢运动、手腕脚腕运动。通过这部分低强度的运动,使学生身体充分打开,以适应下成课的学习。教师在安排好本节课内容后,学生在原有队型基础上,向两边散开,适当调节前后距离,左右对齐,教师在队伍前方讲解示范,提出动作要求并喊口令,每节四个八拍,学生随教师一起练习,完成后恢复到原队形。
学习技能部分
设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本课技能学习的兴趣。
尝试练习
在学生思考或找到解决的方法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给学生自由学习空间,让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因此我安排4人为一组每组分配一个课前安放在指定位置的垫子,进行自由练习,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动作,组员之间也可相互观察、评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示范
在学生自由练习,对于动作有所熟悉后,由教师示范标准动作,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而后讲解动作要点,即低头、含胸、团身、动作协调,滚动圆滚。并提出学生在自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没有低头、蹬腿不充分、蹬腿后没有及时团身等引起学生重视,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示范后由学生练习巩固。
学生示范
小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示范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予以适当表扬或鼓励。
翻滚比赛
分四组进行比赛,每组分配一个垫子,要求动作标准、迅速,队员间衔接连贯,教师裁判,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掌握动作技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障碍接力赛
接力赛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竞争意识有很好的帮助,本堂课安排的障碍接力赛规则如下:学生分成四路纵队站同一起跑线后,每队间隔2.5米,距每队队首5米处放置一个垫子,15米处放置一个栏架(高50厘米),25米处立一个木桩,以教师哨声为令,学生出发,前滚翻通过垫子,跨过栏架饶过木桩后,钻过栏架后再以前滚翻通过垫子回到起点,第二位同学在与第一位同学击掌后出发,完成相同动作返回,依次类推,直至所有队员完成,以每队最后一名队员完成的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排名,在组织好学生分组后,教师先讲解接力规则,然后指导一名学生示范接力过程,使所有学生明白接力规则,最后开始游戏,教师裁判,共进行两次,使学生在接力过程中,巩固所学技巧,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4、恢复身心部分
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我安排以下放松练习
原地小跳20次
原地甩手甩脚15秒
深呼吸5次
在教师示范动作后,学生自由练习
最后简要小结本课学习过程,感谢同学与老师积极配合完成一堂丰富的体育课,希望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的技能。
七、场地器材:
垫子15张木桩4个栏架4个小海绵快若干
小学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老师们好,我们年级组分工合作,执教的任务由曾妮来承担,今天由我来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18课《雷雨》的第二课时。
说教材: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课文内容及课型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朗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认为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是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了“图文结合教学“、“多形式的朗读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可以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质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了猜谜导入,分别用两个谜语来揭示课题,相机板书雷、雨,随后立刻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通过猜谜,质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从整体感知入手。在导入课题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雷雨前、中、后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通过初步感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图文结合,感悟朗读
在感悟课文中教师分3个小部分来授课:
1、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首先让学生观察雷雨前的图片,渗透观察方法,然后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出示乌云特写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又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教师通过动作展示,然后追问: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闷又热。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词句表现雷雨前的闷热,教师用准确的衔接语流畅的转移到另一个句子,并且在此设置按点。用多媒体出示了两个对比句,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学生通过按键选择哪个句子更好来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和精妙。再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教师将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 ),风越来越( )。”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这种设计意在通过紧密联系视觉效应等方式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学得有趣,用得正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阶段还小结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掌握课堂。 2、雷雨中的景象(4-6自然段):
这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教师还通过有效按点设置,品读哗哗哗以及渐渐地,渐渐地来体会雷雨的变化,以及雷雨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按键选择与教师的相机点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并借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雷雨后的景象(7-8自然段):
这部分的教授,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情境体验来加深学生对雷雨后景色的感悟。如: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你在叫什么呢?小蜘蛛你现在又坐在网上干啥呢?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研究挖掘出本文中的童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雷雨是夏季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真实的文章来呢?教师在总结全文时向学生抛出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记录下来。
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教师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的闷热、风大、电闪、雷鸣;雷雨中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雷雨后美丽、清新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
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11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水平2课标对学生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选择了运动参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为依据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足球脚内侧踢球的学习内容为载体,以小群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现和谐、民主、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氛围为前提,以体现公正、公开的评价为向导,全面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中感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足球变化无穷的魅力
2、通过活动中主动学习足球停球---传球—停球、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接力的动作技术,体验成功的喜悦,并灵活地在游戏中运用。
3、通过练习中关爱同伴、严守安全常规和游戏规则。
4、通过小群体合作学习中培养角色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足球停球---传球—停球是足球主要技术之一,由于进攻、防守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学习足球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正确的击球部位,准确的击球时机,良好的判断是学生掌握该技术的关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是小学中段的学生,脚内侧踢球的学习是在不完全淡化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的,本课对教材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使学生乐意学习,易于接受,并在学习过程和实战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少上足球课,对足球游戏非常感兴趣和喜爱;有很浓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场地的原因,平时学生接触足球的机会不多,足球特长生很少,针对实际情况,本课就从玩球起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足球进行亲密接触,从而熟悉球性,对足球产生好感,激发学习足球的兴趣,为以后的足球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由于人多,场地小,基于此种情况本课采取了友情分组,这样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小集体内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明白在小组内要尊重关爱弱者,要做到同伴与同伴互相帮助、互相约束,同时小组长在起到助手作用的时候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停球---传球—停球
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接力
六、本课的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示范法”、“启发诱导法”、“激励评价法”。
学法:“优生示范法”“自主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尝试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的四个教学过程: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1-2分钟
上课铃声一响,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成四列横队集合,师生问好。老师先放一段《球迷之歌》音乐给孩子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孩子们音乐好听吗?“喜欢足球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足球明星呢?”孩子们都大声回答:“喜欢,喜欢贝克汉姆、罗纳尔多、、、、、”这时再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小足球――脚内侧踢球,并提出本课的要求,强调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8-10分钟
1、队列练习:首先进行原地的队列练习。(左转、右转、后转、四列横队成八列横队)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体现精、气、神,使学生张、弛有度。
2、趣味玩球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球性,为激发学生学习足球提高兴趣,为更好地进入主教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趣味玩球的练习,玩的同时配上欢快的音乐,教师用语言提示玩球的动作和正确的方法。
3、球操练习:学生成同心圆队形站立,每位同学手拿一球,配上现代健身音乐,教师领做球操。要求:动作舒展、大方。
(三)基本部分:22-26分钟
本单元共分为四次课,本次课是本单元的第2次课,针对水平2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了克服专项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安排了以下的练习:
1)技术学习一,游戏:停球---传球—停球(16分钟)
1、师:我们首先学习传球或停球技术,请同学们尝试。
2、分小组进行地滚球和空中球停球方法的尝试;
3、小组展示停球方法;(轻踩、减力挡等)
4、分组传球尝试练习;
5、小组展示传球方法,注意准确性;(脚背、脚内侧、脚外侧)
6、游戏:传停球接力
2)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接力(13分钟)
1、师:光学会传球和运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运球的方法……
2、教师讲解运球的方法,提示要点(推球的后方中下部,向前用力);(直线运)
3、学生分小组自主尝试几次,体验动作要领;
4、优生表演,师鼓励;
5、师问:在比赛场上,往往会受到阻截,球必须改变运行方向,也就是曲线行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曲线运球,如何进行呢?下面分小组进行尝试。
6、学生分组尝试;(绕标志物S运)
7、小组优生展示,师归纳:用脚的内、外两侧拨球来改变球的运行方向。下面我们就来个比赛……。方法是……。
8、比赛:运球接力。
(四)结束部分:3-5分钟
1、放松舞蹈:(放音乐)
学生自然形成多层圆圈,选择“雪绒花”三拍子音乐配上简单的华尔兹动作为放松练习,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得到了肢体与心理放松,目的使学生的心率下降,逐渐恢复安静状态。(教师边唱边跳)
2、小结:进行本节课评价,首先引导学生,谈出感受(参与、技能、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教师表扬,再进行升华性的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在家选一安全、适合的地方进行对墙踢练习;或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脚内侧踢球的练习。
4、结课:提示学生注意运动卫生,收还器材。
小学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
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体育说课稿02-1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