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1
“晒课”是“晒教师”更是“晒学生”。“晒教师”便是通过公开课展示教师个人风采,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课堂驾驭能力等基本功。“晒学生”则是通过学生的n堂活动展现他们是如何参与、如何认知及如何思维的。“晒课”结束,掩卷而思,笔者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晒课”教学体验为例,得出了以下思考。
一、重视课堂导入,方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如何设计本课的课堂导入让笔者煞费苦心。
最初,笔者海选了与明清历史有关电视剧十几部,用其片头剧照制成胶片状,并拟定导入语:当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们的笔下被随意安排。这些就是以明清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它们塑造了很多古代帝王和政治家的鲜明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朱元璋没这么正气岸然,雍正没这么帅。经过试上就发现问题了,除了《步步惊心》外其他电视剧学生都未看过甚至未听说过,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奋而是茫然。而且导入语太过冗长,学生不知所云,于是笔者决定用吴奇隆的雍正扮相和雍正帝的同龄肖像画对比,并将导入语改为:吴奇隆版雍正的颜值很高,现实版的雍正与之相比反差太大,现在编剧们为了收视率,从人物的外形到相关故事情节,随意安排历史,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探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真相。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尚偶像剧与历史真相间的差距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史料选取考虑学情,让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历史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很多的历史结论。为此,笔者阅读了相关的部分研究成果和高考题、模拟题,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去寻找有效的史料,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笔者认真挑选史料。最初找到的.史料有:“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再加上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做主。”后来觉得这段材料来自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虽浅显易懂但历史感和严谨性不足,于是转而从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中摘录一段史料。但在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试读后笔者又发现了新问题:文字太多,信息量太大,文言文晦涩难懂。最后,经删减、注释后形成这段史料:“太后以帝冲年(幼年),尊礼居正甚至……时帝顾(看)居正益重……待以师礼。……帝甚惮(畏惧)居正……”
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史料运用不能过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能力。史料字数过长,信息量太多,学生难以抓住有效信息,且会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我们应该精简史料,大胆删减与主题、要旨无关的文字。如果史料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解读史料,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其是作为古代史教学不可回避的文言文史料,我们应该增加注释,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进而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解释史料的时间。
三、重视抓好问题设置质量,以便于拓展学生思维
“晒课”的准备和实践中,如何设置问题来突破重、难点,并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始终是笔者思考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内阁制的特点。为了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史料搜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最初设置了一个常见问题:比较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老师助其回忆宰相制的相关内容,教学效果很差。思考之后,改为一组多层次问题,其“晒课”片段如下:
首先通过PPT呈现一段史料:“大柄悉以委居正,吏部左侍郎……恂恂(小心谨慎)若属吏,不敢以僚(同僚)自处。”并提出第一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权势堪比之前的胡惟庸,那能不能就此说明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他们阅读两段史料(略)。
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2
历史学科不仅有着强大的人文、社会功能,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并促进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目前,随着我国对各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这门课程无论是在教材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在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笔者以当前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特点
1.语言丰富、精练
新推行的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语言丰富、表达精练的特点,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举几个例子,新教材中对于“寻访丝绸之路”“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等知识点设置了许多场景和悬疑,这样就巧妙地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欲望。
2.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新推行的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变得多样化。比如,新教材用“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等文学名著来引导学生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进行审视,从文学的角度来呈现历史内容。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如上所述,在明确教材的这些特点后,初中历史教学者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状况来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其一是建立在“整合性”“层次性”“适应性”等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用学科结构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结构教学”模式。其二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其三是建立在提倡开放化、多样化的环境上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协作为目的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仅以现行的北师大版本的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秦的统一》这一知识点为例子,阐述“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功效。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譬如秦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文字和货币统一的政策,以及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等等,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适时地提出“秦始皇建立的这些制度、政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最后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这样逐步构建起来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熟练地掌握,还能够让他们学会运用知识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学者,首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合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3
身为一名初中历史一线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所教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调研与探索,形成了如下认识。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导入,诱发学困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班上的学困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相对来讲也较为低迷,具体表现为始终不能很好地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始终心不在焉,学习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
对此,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生应当积极诱发他们对于初中历史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不失为诱发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强烈学习动机与积极学习欲望的有效渠道。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例如,在教学“诸子百家”这节内容之前,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向学生灌输各学派的不同思想主张,而是率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出示了一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幻灯片,包括“和为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内容,随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果与其体现出的独特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密切的联系呢?如果你认为有的话,请举例说出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很多学困生在看到直观生动、形象立体的幻灯片时,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兴趣。待笔者这个“看似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一抛出,他们的表达欲望与积极性立马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发言的积极性更为高涨,表现得也非常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愉悦而融洽。趁势,笔者又讲道:“因为北京奥运会将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能让我们透过演员的表演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与丰富内涵。其实,除了北京奥运会中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还包括其他内涵深刻、主张鲜明的文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之中,去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如此,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就为学生精心而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别致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最充分的调动与维持,从而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的历史学习活动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积极的正面评价,使学困生也能享受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学困生之所以对学好初中历史没有坚定的信心与意念,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感受不到初中历史学习的成功感,体验不到初中历史学习的愉悦感。这就表明,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且必须给予学生历史学习活动充足、积极的正面评价,以此在确保学困生享受到初中历史学习成功感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他们认真学习初中历史、努力学好初中历史的顽强信心与坚定信念。
在对上述观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将其灵活地运用在了自身的初中历史实践教学中。如,针对学困生不敢轻易在课堂上发言、唯恐担心错误遭他人耻笑的心理,笔者通常对这部分学困生的回答采取“错误客观化、优点最大化”的处理策略,即在客观指出错误的同时,最大限度上挖掘其回答中所体现出的优点。如在学习《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这一板块的内容时,在笔者的多方鼓励下,一名学困生终于发言了,虽然他说错了其中一个姓氏的来历,但却将其他的姓氏来历全都正确无误地说了出来,这表明该名学困生对于这部分历史知识的学习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考虑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并没有对他所犯的错误一味地进行指责与批评,而是给出了他如下的'激励性评价:“回答得很棒,能将这么多的姓氏来源流利而完整地复述出来,老师知道你背后肯定也付出了很多,这次的回答让老师刮目相看,真正应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说法。但是,要是将回答中的错误稍稍修改,就更完美了。希望你在日后的历史学习中再接再厉,老师期待你的惊艳表现……”该名学困生看笔者没有直接严厉斥责,相反却是温言的鼓励,这使他的脸上展现出一种被信任、被尊重的光辉……
总之,只要我们从学困生的主观实际情况出发,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就一定能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历史、学好历史的坚定信心与意念,以此为基础,才能真正更好地完成初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而为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历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历史素养不通过程度与发展”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
【初中历史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04-12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随笔范文05-26
初中历史七下教师教学随笔04-08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7-03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10-20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10-29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04-02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12-20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