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5 10:03:26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优】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

  摘要

  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选入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须知道的基本历史事实,学习难度不大,而教育意义深远。教师要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同时研究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历史;课堂;趣味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记录人类成长历程的学科,它是人类文明和经验的积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意义重大,因而历史的学习是必要的。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选入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须知道的基本历史事实,学习难度不大,而教育意义深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历史课上垂头丧气,听课不认真,还总是搞小动作;对历史学习并不重视,老师留的历史作业也不认真对待;每次考试的时候,只要求及格。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悲哀的。总结失败的经验,分析历史教学现状,有利于我们改革自己的教学,拯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

  1 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 历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其对历史学习的看法、情感波动以及心理动向,及时获取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讲解唐朝历史的时候,学生对于背诵性的历史知识热情不高,直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唐朝历史有关的电视剧片段(《武则天》、《隋唐演义》)、电影以及综艺节目等,让学生在观看中逐步了解唐朝的成立、发展、演变情况,为教材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历史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

  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要学生会质疑,教师先要培养其质疑能力。

  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般有四种办法。第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教师应当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大教学观并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多用微笑、点头、注视、手势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或者不切主题、奇思异想,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积极的肯定或善意的点评,以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第二是指引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质疑。这一点应当训练经常,不要求学生个个训练有素,但至少都得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第三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善于质疑。第四是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乐于质疑。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主线,那就是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充满趣味、富有挑战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启发他们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真正做到乐于质疑。要学生敢于质疑,就得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

  要使学生有此感受,老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学生喜于质疑,就得让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美好期待。教师平时不要吝啬点头、微笑、鼓掌和肯定、表扬、赞美、欣赏,因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要学生乐于质疑,就得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我们总是说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这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是一中精神享受,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是愉悦,而不是杂乱无序的、自由散漫的、松松垮垮的学习。因为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学习效果愈好。我们的历史老师能做到这些,你的学生们能不“动”起来?你的历史课能不“活”起来?

  2 初中历史趣味教学策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讲解知识的引路人,充分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给自己准确定位,变一味地知识讲解为指导性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文献讲解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其参与度,让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历史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历史课的时间学好历史,首先就要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要想让学生爱上历史课,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用趣味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多媒体集视、听、感于一身,它以其多样的表现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课堂中,恰当好处的利用多媒体,让多姿多彩的'文字、视频、音频资源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历史讲活。

  比如,在讲《辛亥革命》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其中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伟大壮举和当时革命斗争的艰苦以及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除此以外,我还时常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放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音频,展示一些图片,搜集一些网络资源等等。同时在历史课上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初中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比着劲儿的学习才有动力,老师不妨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赛融入课堂,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学生的新鲜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我在讲课前就告诉学生,本次课上的所有问题以抢答的形式出现,抢到问题并答对的学生能够获得小奖状。这样一来,有了奖励的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总之,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掌握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授课质量,巧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历史教学,不断探索历史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为其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曾焰.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形式下的教学技巧[J].华章,20xx(16).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2

  论文摘要:文章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经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措施、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例如: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著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第1课中的内容)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第2课中的内容)之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1)采取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授课内容,运用历史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历史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既能达到授课目的,又加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遵循课改要求,符合历史学科特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法;实践和反思

  爱听故事是大多数初中生的共同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引用符合授课内容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

  历史故事教学法就是将符合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直接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等方法,为学生创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历史故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一,它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将历史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尊重历史,又将历史形象化地再现,使学生感同身受,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感受历史。第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历史故事的吸引下,学生势必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历史真相,探索历史知识,建构历史观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历史故事教学正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载体。第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符合新课程目标的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故事教学法正是为践行这样的理念而诞生的,将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历史效率的目的。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在教学实际当中的应用

  1.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法(1)以对历史故事形象生动的讲解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开课就深深地吸引学生。如讲到“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内容时,明朝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朝代,皇权专制统治在这一时期已达到了空前的强化,明朝皇帝也各有特色,教师可以将明朝皇帝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如“明熹宗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的故事,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将明朝统治的特色形象地教授给学生。(2)带着对历史故事的疑问进入历史新课。如讲到“三国鼎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三国时期的很多故事汇总起来,然后提出“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等问题。2.收集相关历史故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达到预习效果(1)收集相关历史故事。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在下一节课上逐一讲解,从故事中汲取营养,结合故事了解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效果达到理想化。如讲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讲讲关于“人的起源”的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感染,进而将这种感染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体会历史脉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2)达到预习新课的目的。可能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往往没有预习的习惯,但通过对相关历史故事的收集,能达到预习新课的目的,使教学效果明显。3.改编历史故事(1)将历史故事改编成简单的舞台剧鼓励学生积极参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学生能在表演中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穿越时空,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理解教材内容。(2)将历史故事编成相声或小品学生积极参与改编过程,既要了解历史背景,又要对相声和小品的剧本内容有所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历史的学习。在不改变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突破性。如学到“美国经济的发展”内容时,教师可以借鉴卓别林的幽默来改编故事,诠释美国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弊端。(3)将历史故事改编成舞蹈或话剧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以历史故事改编的舞蹈或话剧作为上课的契机,也可以让学生借鉴改编的舞蹈和话剧,经再加工后表演,将历史故事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如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舞蹈《地道战》来讲述抗战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4.结合其他学科学过的历史故事来学习历史(1)如语文学科中学过的四大名著,教师可以结合作品中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感悟历史故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将学过的四大名著的`内容整理成故事,并就故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水浒传》108名好汉为什么要上梁山?《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我们该如何评价?《西游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红楼梦》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2)如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到的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讲到“蒸汽时代”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牛顿、瓦特等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3)如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学习到的有关马克思的故事,在讲到“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内容时,可以穿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为新课增加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反思

  尽管历史故事教学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中还应注意许多问题:1.故事选择要合理。故事选择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还要有趣味性。千万不能选择既没有根据又脱离真实的一些野史记载,即使偶尔为了增加趣味性而选择这样的故事,也一定要在讲解之前向学生说明白,否则容易造成历史事实的失真。2.讲故事要注意技巧。同样的故事,有人讲得栩栩如生,有人讲得却枯燥无味。所以,讲故事时,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技巧,用传神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从而进行有效引导,最终提高课堂效率。3.对故事和授课内容孰轻孰重的把握。学习历史知识是重点,历史故事是为历史知识服务的,讲再多的历史故事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识记历史知识。所以,不要让历史故事喧宾夺主,学生听了故事、凑了热闹,但却忘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个“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总之,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同时也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灵活、轻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尽量让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通过把历史故事融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现轻松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坚持历史故事为历史知识服务等原则。通过巧妙设置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参考文献:

  [1]覃丽燕.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

  [2]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

  [3]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xx(6).

  [4]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5]庄琼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xx(2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4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现出高素质的趋势,因此教育必须要有改革和创新。关键就是要破旧立新,实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革,特别是教学方面对教材的定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形势,推动历史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历史教学

  多年来,我国培养人才的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国家竞争增强,高科技人才需求增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要改革,要创新,要有突破和发展。而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转而将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身心健康等的培养融为一体,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课程改革,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教材,它不再沿用原有的通史体例,而变为模块专题式的体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注重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发展沿革确定一条比较明晰的线索,有较详细的叙述和较深刻的探讨,种种教材体例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改革的目的所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体例的缺陷,即整体性和全面性被弱化,常见的情形是将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分成的若干专题中讲述某一知识点的几个角度;这样势必使历史教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全面性和时序性得到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教材本身的弱点,而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使新教材有助于我们教学,把教学真正搞活。事实上,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那么,我们在这种体例之下,如何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进行呢?

  首先,应该从国家教育改革的层面去理解历史教学改革,明确以下几种认识:1.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明确了大政方针,也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明白继而遵循这样一种思路,不然很可能会犯方向性错误,以至于走偏。2.考试制度是检验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考什么,怎么考,都会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3.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伴随着教材改革。教材的编制原则和形式也必然会对我们的教学方式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新课改为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4.素质教育的落实在于教师,以上三个方面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育者的领会和执行。

  其次,就教师的主导性而言,教师应该用语言去感染学生,说白了就是要把历史讲“活”。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美国资深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中说:“不管学生看上去是多么的无可救药,也一定要相信他们能够或马上就会取得显著进步。千万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谁也无法肯定他会在何时取得显著进步。人的潜力比我们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要大得多,也可能超过他们自己所了解的`。要相信潜力在任何一刻都会爆发。”他的这段话强调的正是学生的无限可塑性,当创造机会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创造奇迹。

  再次,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历史本身,科学组织教学。历史本身是不具备人为性的,它不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更不能随意扭曲,不然历史就会失去本来的面目和价值。所以,历史教学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忽视历史知识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激活课堂的源头,恰在于历史教师自身积累的知识水准,唯有“厚积”,才能“趣发”。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就学生的主体性而言,我们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而又不能放纵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思想要给予尊重,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又不能放纵学生,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信口开河。对于个性太强的学生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促使其健康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总而言之,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其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人才的质量和国民的素质。所以,作为素质教育执行者的一线教师,必须乘新课改的东风,努力改变思想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鼎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徐学根.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J].人教网,2012,6.

  [2]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J].宇航出版社.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课堂效率。如何才能解决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是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起来。因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努力改变教学现状,保证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

  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而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注重对历史的年限、事件之间的联系等关系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世界史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这段历史的主线也就是让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也就是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最后的革命意义等等,而在这个基础之上,除了要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内容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这一段历史内容,然后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典型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体会,并且让学生可以组成讨论的小组对这一历史内容进行讨论,最后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权利放宽给学生们,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方向和掌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看学生们的方向是否准确无误,一直到最后能够让学生有正确的理解思路为止。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方法,渐渐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

  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

  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4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强调了知识复习的重要性,而每一个年份发生的事情可能比较零散,复习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而这样虽然当时的记忆效果比较好,但是,学生忘记的也比较快,不够连贯。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学科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专题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时间、时间、年代、人物等不同专题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有些同学为了更加方便自己的记忆,会制作一个方便记忆的卡片或者是表格,这样的记忆方法在其他学科上也是可以应用的,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有更大的收获。

  5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历史事件都是离我们有非常长的时间,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事件发展背景不同,与我们现在的事件解决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的热情度也不会非常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全方面的感受到历史事件始末。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影像资料以及图片,提升学生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长征的具体路线、路途中所历经多少磨难没有特别大的概念,了解不到长征的艰难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长征》这一电视中的片段,然后给学生展示出长征的路线图,结合地理知识和季节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一事件的艰辛程度,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通过直观的学习,更加深入的掌握历史知识。总之,教师需要改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这还需要学校和学生多进行配合,只要不断丰富课堂的授课形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变化,以古思今,对现在的行为有指导的作用。学校还应该合理的设置历史学科的考察方法,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笔试考核,还应该灵活的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素质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

  [2]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6).

  [3]苏莹.浅析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

  【摘要】学生在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之前,已经听说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扩充历史课堂。文章以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阐述如何将历史故事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以故事化的语言将历史事件表达出来。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而言,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学生带入到学科中。不仅历史故事本身生动有趣,而且历史故事中的优秀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指向性原则。本文将以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讲解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直接开始讲授理论知识来引入新课。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引入方式会显得有些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引入环节加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讲述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引入环节选择的故事应该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例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与诸葛亮有关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讲述刘备当初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成功见到诸葛亮本人,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静静地等到诸葛亮醒来,才说明自己的来意。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心及其雄心壮志,就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在故事讲述完毕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对诸葛亮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刘备愿意三次去请他呢?如此睿智之人,在三国历史上又有什么样的作为呢?”然后可以请一两名学生谈一谈他们心中的诸葛亮,然后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英雄迭出的时代,讲讲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开展新课的教学。

  (二)历史故事穿插于教学过程,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自律能力较弱,课堂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只在引入环节使用了历史故事,无法保证学生在整节历史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适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之中。因为历史课中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学生对历史课的代入感较弱,这也是阻碍学生学好历史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难以代入的内容时,可以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情节去感受历史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历史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历史剧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历史。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的赤壁之战以后,课堂时间已经过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故事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是盟友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故事吗?你们觉得同样作为谋士的两个人,有高下之分吗?”有学生提出《三国演义》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会有虚构的成分。教师继续讲述:“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而且还是个帅哥呢!周瑜的夫人是当时的大美女小乔,两人郎才女貌。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不幸受伤。后来,周瑜率兵攻打西川,箭伤发作,周瑜病逝。”通过对周瑜故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三国时期的英雄风采,可以让学生重新提起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表演内容与《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关即可,加强师生互动。

  (三)通过历史故事总结知识,巩固课堂效果

  一个完整精彩的课堂,既需要好的开头,又需要好的结尾。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历史故事,首先可以巩固该堂课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通过故事对课本未提及的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新课讲授结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历史故事,借此故事将课本中所讲的部分内容进行回顾,然后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例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有给出三国的户口数、人口数和兵员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思考,为什么最后是魏国“一家独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魏国的重臣司马懿的故事,借此帮助学生理解魏国国力强大的内在原因,为后面晋朝历史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讲述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出生于有名的望族,在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了才华。建安六年,有人想要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职司空,听到司马懿的名声以后,派人去司马府中召他任职,司马懿当时看见汉朝已经在衰败了,不愿意去曹操手下任职,推辞说自己患有风痹病,曹操生性多疑,就派人在晚上去打探司马懿是否真的患病,司马懿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假装自己染病了。大家如果对司马懿的这个人有兴趣,可以去查看史书等资料去了解。司马懿的一生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魏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次子司马昭是后面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晋王。”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对已学的三国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巩固,又激发了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故事在应用过程中的教学建议

  (一)历史故事选择要谨慎

  历史故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历史故事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初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选择政治背景过于复杂的故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所选故事要有新意,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选择学生在小学期间就经常听到的故事,这样不足以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后要考虑教学内容,历史故事有很多,但是与该节课有关的故事才是教师需要的。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认真筛选。

  (二)重视历史故事呈现方式

  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也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长期只采取口述这一种呈现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故事的类型,采取多种呈现方式。例如一些有影视资料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三)注意故事导入的时间

  在新课开始之前,导入历史故事,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找准时机。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插入小故事,这样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究历史。总之,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修养,积累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目前已经有很多一线教师都将历史故事成功地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对历史故事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其故事挖掘的程度、呈现的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使用灵活的呈现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将历史故事插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着创新的使命,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备科学精神,而且可以给教学过程注入一些新活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重视,在历史教学上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我国目前各个历史老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一定缺陷,影响学生能力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初中历史教学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在历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就是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在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老师主要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这种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能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有些教师在对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仍旧以强调教师为主的思维对学生进行讲课,没有新意压抑学生个性,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加有意思的知识,挫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历史教学手段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注重关心人才的综合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主要借助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只是在聆听老师讲课,并没有发挥能动作用,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而且历史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厌烦,出现严重偏科的问题。

  (三)应试教育的束缚。就目前看,各个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只是一味地把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目标,过于强调主科和副科,使得老师不对历史的教学进行创新,严重阻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潜能的挖掘,最终导致学生历史成绩较差,历史老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二、问题式教学法优势

  当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其中问题式教学法可以体现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所讲授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作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给历史课堂注入一些新鲜活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老师可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对学生讲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力,培养学生善于发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展新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历史课程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想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通过一个历史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和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留言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思考,除此之外,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自己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想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中历史主要是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历史老师应该将历史故事和书本中的知识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讲授,而且,相对其他学习科目来说,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曾经屈辱的历史并正确认识这些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对他们的个人品德、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努力使这些学生的身体、心理全面健康,并且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的,一个好的教师的教育对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求职都有重要影响,这就要加强初中历史老师团队的建设,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促进初中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实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实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历史课堂上有效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一些关键问题的提出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历史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历史老师一定要做好当一个优秀聆听者的准备,聆听学生的观点并进行指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想加强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8

  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历史故事可以把抽象变为具体、把复杂变为清晰,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选取的主要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应用的历史故事,可以按照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分类;按照故事的中心内容分为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分为史实性、传说性、虚拟性故事。

  1.趣味性原则

  在选取历史故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历史故事内容要生动,即所选择的历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之感动、激动,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其所包含的内容还具有一定的情节,能够说明某些道理。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阅历、经验,使所选择的历史故事符合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他们的学习欲望、认识水平、接受能力、个体差异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学生的兴趣取向,这也是合理选择历史故事的前提条件。

  2.目的性原则

  由于历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也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求历史故事条理清晰、情节完整、主题明确,教师要能够对历史故事完整的描述。首先,历史故事要具有鲜明的主题,而且故事内容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故事的教育价值,以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其次,故事情节要条理清晰,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分层次地展开故事情节,而且故事还要拥有内在逻辑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基础规律,使教学更严谨,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3.坚持教学目标的指向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所以必须按照历史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历史故事进行选择。使所选的历史故事不偏离课程标准的范围,即符合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历史故事要围绕突破教学重点展开,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历史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所以,在选择历史故事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切入点,选取那些与教学内容且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历史故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情节建构策略

  情节建构过程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要通过精彩的开关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导入历史故事,使其能够起到打动人心,引人入胜的作用;故事过程要求节奏清晰,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把握故事节奏,并根据故事主要线索将故事情节进行逐层展开,在教学故事中教师要把好故事情节的主次关系,做到主次分明,能够很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故事情节内在的逻辑脉络,突出主要矛盾,使故事情节发展紧张且节奏明快;故事的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结尾有所启迪和感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确故事的思想主题,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并能够对结尾产生新的感受或联想。

  2.掌握好历史故事的运用时机

  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历史故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历史。历史故事并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以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历史故事还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推动教学内容展开,使其起到过度教学内容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顺教学结构。同时,它也是化解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保持饱满的热情,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3.讲究历史故事语言艺术策略的运用

  历史学科具有真实性、科学性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这一特点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对待历史时拥有严谨的精神。为了增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可以适当地对内容进行虚拟,但要注意不能违背科学性和真实性原则,尤其在引入历史概念时,一定要保证语言的准确;历史故事是过去的事实,为了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历史故事再现于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既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增强了历史故事的吸引力;另外,教师要意识到历史故事是达到情态目标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充满感情色彩,把每一个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能够为情所感,为情所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故事中还存在很多首先现象,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这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要把握好讲述历史故事的语速和节奏,这样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学习情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9

  最新通过的初中历史新课标(20xx年版)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状却是历史学科日益被弱化,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突出。现就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些困难及其形成原因、解决对策进行分析,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因素

  农村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几乎都未曾专门接触过历史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把历史当成一门“副科”来学的。因此,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甚至不做作业、不看书、不记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情况非常普遍。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过窄,除了课堂之外,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是从所谓的“历史穿越剧”中获得的,这更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2.教师因素

  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高屋建瓴”,一开始就以中考甚至高考的标准来组织教学,使教学设计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等因素,致使初一的新生刚开始接触历史课便感觉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生会“知难而退”。

  3.学校因素

  学校层面也存在不重视历史课的问题。历史课基本都安排在下午,时常被学校的各种活动占用;有些老师甚至在历史课上叫走学生去完成落下的“主科”作业,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历史课是副科的思想”。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地区的中考中,包括历史在内的“小四门”所占的分值很少,有些地区甚至不考历史。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家长反对孩子在这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加之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孩子们普遍缺乏从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意识。

  二、对策

  1.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历史学研究成果在不断更新,教师应时常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最新成果。例如,在人教版20xx年七年级新教材中,对秦始皇统治的特点用了“急于求成”这样的观点;“民族融合”也改为“民族交融”;司南由“战国发明”,改为“汉代发明”;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的时间,由“唐代”改为“宋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自己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满堂灌,课后布置大量作业,致使学生的厌学和畏学心理不断加重。

  3.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前三分钟,由学生讲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上的今天”,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历史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结合历史事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历史名人诞辰周年纪念等。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又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

  4.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教育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历史教师绝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除了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要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不只在于中考考多少分,更在于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有效途径向主管部门建议,中考中适当增加历史学科的比重,以中考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家长、社会重视历史等所谓的“副科”。初中历史教学所处的困境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要解决这些困难,还需要各方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一味地讲授新知识会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动脑思考问题,然后相互交流,或者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了,才会高效学习,自己去把握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

  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的教师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是不对的。但是,带有教师不良情绪的课堂,是达不到高效的。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学生热情,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感情,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被带动起来,对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有帮助。

  三、保护“弱势”学生

  “弱势”学生是指对文化学科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自尊心较强,对于成绩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应该多关心这些学生,尽量避免做伤害他们自尊的事,也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教训他们,应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师可以私下了解学生情况,逐个分析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探讨一个课题,并制定方案,最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问题也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团队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增进友谊,还可以使其发散思维,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更加丰富、更高效。

  五、当堂复习

  一节很有趣的课不能只“热闹一下”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真的高效。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快要结束时,进行当堂复习。也就是说,把当堂所讲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提问,让学生作答,以此来判断课堂是否真的`高效。

  六、质疑交流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发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然后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肯定会提高。

  七、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而要想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因材施教,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课堂效率,并以新的方式教学,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传授知识。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应该教方法。课堂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学生上课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为了自己的发展,高效课堂应该权衡活动和知识的关系。有趣的课堂不一定是好的,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去,并能及时掌握知识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基础,无法谈创新。高效课堂的创建,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1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心理有关。一直以来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缺乏,以及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都是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创新历史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历史学科融合着历史史实、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政治状况等多种学科内容,所以初中历史在课堂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要有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性,突出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是每个历史教师将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通过课堂展示

  历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达到全面的能力状态。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有宽阔的历史视域,最后还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在不断充电自身专业历史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流露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历史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再现还原,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地念书,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结束一节课。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听课的兴趣,只有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内心自然的情感流露,通过讲课过程中语调、节奏等各方面的变化,带给学生亲切的教学体验。比如在教授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可以在学习完后跟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郑和的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然后与分组的学生一同讨论,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最后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好像已经坐上了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兴致完全高涨,课堂的和谐氛围让历史课堂效率迅速提高。

  (二)精心设计,创造历史形象课堂

  由于初中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更多的时候,形象而生动的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样精心设计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历史事件的时候,通过视频演示,加上指示会意,通过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有血有肉的形象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二、开拓创建新颖的历史课堂教学

  (一)改变教师地位,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传道者的身份为学生所熟悉。事实上,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应当更多地担当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要启发他们去主动寻求知识的逻辑和组织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效的知识平台,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动态。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通过教师亲身参与、指导,与学生交流沟通,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开放式教学,提供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传接方式的,过于单一和被动,使得大多数学生只能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育效果的下降。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应当是自主合作、开放沟通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全部给学生包办了事,要让学生有机会去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主动探究新的知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活跃的课堂和愉快的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表演、讨论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身能力。

  (三)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分段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历史课堂教学,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都是层次性要求的教学过程。通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同样得到学习进步的信心和乐趣,这是每个历史老师喜闻乐见的事。因材施教,是要抓住历史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介绍现实来讲课,而不是空洞的说教。通过将历史与时政热点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明智明理,这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应当努力的方向。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跟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密切相关。只有教师的素质水准提高,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新课改后历史教学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秉承.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与评价[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4)

  [2]金绚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J].学苑教育,20xx,(01)

  [3]马婕.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新[J].宁夏教育科研,20xx,(02)

  [4]翟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4)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摘要:采用多元化网络数据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便捷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习惯,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数据;应用

  一、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具多元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运用,特别是在教学上方法的改进等,都有进行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也通过实际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辅助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网络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一,网络数据能够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能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让自身的教学更具备多元性。因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程的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课本当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本身的设计状况均有重要的联系。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历史教师都没有办法加入更多的知识外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资源。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运用多元化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网络数据的多元性连接,提升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从历史当中学习到更多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相对陌生的,因为并不是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过学习历史却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的智慧和拓展他们的阅历。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好地把握多元化的网络数据,特别是从网络上撷取有关的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能够发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于学生而言,多元化的网络数据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过程中产生生疏的感觉,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作用,发挥到更加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所以,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且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也能够切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的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获得更多积极效果。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对历史课程的教学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尤其是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历史事件,帮助他们记住并且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相对较短,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更好的把握住调动学生气氛和积极性的关键要素。此外,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量相对较大,而课时较少,许多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是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有一些初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了解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课程所提供的知识量相对较少,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热情。因此,当前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到基础的历史知识,这对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第二,初中历史课程对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应用较少,很多教师仍然是针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传输和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的需求,特别是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般仅局限于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而且信息化程度较低,也反过来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没有发挥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从当前的状况上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地运用多元化的数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气氛,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够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历史知识当中的精华。

  四、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行为而言,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真正地推动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结合当前实际,运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多种媒体数据支持初中课程的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运用当前网络资源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从多种载体的媒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课程的认知,尤其是帮助初中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当前与初中历史课本相结合的一些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热爱历史课程学习的信心。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更加简短,但是却能全面介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利用网络数据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第二,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网络数据之间的差异,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多样化。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网络数据当中的配乐以及一些图片等资源的结合,然后学生在更加生动的历史氛围当中进行历史场景还原,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到历史事件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用心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第三,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从网络的平台上面创造一些互动性的机会,利用网络数据传播的及时性,让学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讨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等多种渠道,如利用移动的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互动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讨历史课题,从而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探讨的行为都能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上。

  五、结束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当前的日常教学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数据从多媒体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数据传输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多管齐下,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课程学习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为他们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峰.浅谈教师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内涵要点[J].亚太教育,20xx,(30):213.

  [2]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xx,(02):108.

  [3]农伟.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xx,(95):127.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3

  教育是我国目前最重视的事业,只有加强对我国人民的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初中历史是提高素质文化的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历史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外历史的发展状况,开阔眼界。情境教学应用到初中历史课上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简单来说,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书本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历史重现,创建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可以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国家重视的德育奠定了基础。以下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1、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对任何事只要有饱满的热情就能办好,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也需要如此。学校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热情。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历史,扎实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对历史这门学科有新的认识,为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好的印象,所以说,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书中的人物或事物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其更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要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依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了解,如何将其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成为目前历史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1、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基础。通过调查得知,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和谐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课时,教师不要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因为教师的表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所以,教师要面带笑容地讲课,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印象,从而爱上历史这门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书上的图片、文字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基于学生对多媒体的热爱,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还可以根据历史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具有代表性的短片,使其历史故事更加形象化,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法为初中历史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历史这门学科不再枯燥、乏味,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新的认识,增加爱国情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把初中的历史教育推向了高潮。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4

  一、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是以兴趣为主的,兴趣的激发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因素。情景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现代视听工具,运用真实的情感、多变的场景以及精美的语言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感同身受、独立总结的过程,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放松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内容的思维,在满足学生对历史好奇的基础上,为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带来帮助。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素材塑造情景教学

  1.诗词歌赋以现有的诗词作为情景教学的塑造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贞观之治》这一内容中,可以借鉴“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一组诗句,用以描绘历史时期的繁荣盛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繁荣盛世的产生,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课程中。

  2.图像画册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画册与图片是非常多的,在生活总也有很多关于历史题材的彩图也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画册,带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更加直观。

  3.现代多媒体第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可视性以及可触性,这种多元化形式构成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是能够呈献给学生立体形象的,所以这种课件形式本身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从听觉以及视觉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以此能够引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第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结构是主讲、板书、教材、文字等;信息技术的主要结构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视频以及广播等,其中使用覆盖面最大的是计算机技术。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中都各自有长处和短处,因为历史事件教育课程的章节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学形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那么信息技术是不同被另外一个完全取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融合,以此来弥补教学方法与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以提高高校历史事件教学的效率。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是依托在教师主讲、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文字声音等基础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学生在这种单一的传输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现代媒体技术中融合了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以给学生呈现的知识是以影音、图像、动态文字等形式的,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使信息量加大,同时学生接受方面不会有太大压力,能够创造仿真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创设语言情感语境教师在历史课堂使用的语言语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语言情感语境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以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组织,使课堂的语境更加丰富化,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三)建立表演情景教学模式初中学生的天气是活泼、机灵,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比较注重感性体验过程,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对历史事件中任务进行模仿,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对于课程的教学进展也是一种推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使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强。

  三、结论

  当前,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更加深刻,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教育,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情景教学模式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模式当中,为了符合当下的教育制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景教学模式实施在课堂之中,虽然在初始阶段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细心改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代的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融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将当代的教育模式推进到实践中,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加灵活化。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

  【摘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通过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合理运用“课前提示”,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幽默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以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回应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也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这次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因此,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教学优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课堂,赋予课堂教学与学习新的文化内涵,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时代功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先从教师如何去做这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二)、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

  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三)、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

  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老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铸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五)、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

  老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们老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看成了接受器,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靠教师灌输的学习的被动局面。上课时在沉郁激越的《满江红》背景下,学生的情绪异常激昂,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飞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有的学生还拿来了在将军山拍摄的岳飞“还我河山”的图片。教学中师生互动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有的提出:“老师,不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吗?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为什么竞能灭宋呢?”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这样的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成败的关键。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讲到“红军飞渡泸定桥”时书本中没有提到指挥这一战役的是谁,教师就应当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才懂得是福建闽西长汀籍的杨成武上将,课堂中应当指出,而且还可穿插其它介绍。这样一来使学生更加注意,同时也觉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几个字,拓展开来。

  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6课中《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讲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要从当时复杂的形势来透析,说明清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的企图,如何想夺取统治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如何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学中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六、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在讲到《红色政权的建立》一文中,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图表”这课中的一幅《怎能忍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的漫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农民受到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军阀、土豪、帝国主义者等人的剥削和压迫,被榨取了血汗、变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文中的《当时架在农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谣: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反映了农民所受的剥削重,生活困苦。以及文中提到当时农民很少土地,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土地的情况,这些图表和文字部分,进行形象而又具体的分析讲述,既可加深学生印象,也由此揭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见不少“图表”既生动又深刻;若能充分运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

  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一大24、1”。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858年第二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放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1927年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八、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接触人生、接触社会、吸收信息、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除课堂外,在课余时间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促进第一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举行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除了教师方面,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一、“亲其师,而信其道”。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教育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注入情感,与学生能融洽相处,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能使学生主动探

  索,大胆创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这位教师给予的教育产生接纳感,才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幽默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松和笑声;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是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它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所谓教学幽默艺术,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渗透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为目的的教学艺术形式。对于每位教师而言,加强教学幽默艺术修养,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法,无疑是有益于增进自己教学艺术的情趣和魅力、乃至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运用的幽默艺术方式术。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可引用或设计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讲到南朝士族的腐朽时,可用建康令王复的孱弱无知、“马”“虎”不分的故事:“真是马虎到家了,敢情‘马虎’这词就源于此”。

  三、以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个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老师,怎么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呢?我一直有个原则,不能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不能影响我的学生。不管有什么烦心事,不管多么疲劳,甚至生病了,只要走进课堂,我就要让我的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热情的,充满活力的老师。只要老师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即使老师口才再好,如果每节课都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也会厌烦的。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呢?我进行了历史专题讨论课的尝试。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就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举行一个辩论会。那节活动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我惊叹。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昂,立场鲜明,论述充分,并不乏个性色彩,高潮迭起,情绪热烈。原来,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了他们伸展心灵的空间。除了这样的辩论会,还可以组织历史剧表演,历史歌曲比赛,历史典故故事会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正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在的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了。记得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搜集了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还配了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最令学生震撼的是我剪辑了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片断,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无比悲愤,很多学生甚至义愤填膺,握紧了他们的小拳头。此时,不用我过多讲述,学生自然明白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思想教育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六、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积极激发学生思维。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更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恰当的给学生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质。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7-03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7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12-20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04-12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