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5 13:58:35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

  一、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深受旧教育观的影响

  新课改实施已有数年,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教师的心中,有些历史教师认为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为了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是通过历史学习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强烈的民族意识,最终达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目的。片面的要求学生对史实进行死记硬背,结果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另外,还有许多学校没有把历史放在重要的地位,认为历史只是“副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降低。

  2.历史教学脱离现实

  许多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并没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没有把历史事件和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就会有同学认为历史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是无用的,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

  3.历史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有些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或照本宣科,或照搬他人所谓优秀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并没有与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人特点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不会采用或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不能借助多种信息形式全方位地与学生产生互动,全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学科重要性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领导要重视历史学科,给予充分的关注,将历史从一门仅为了中考成绩的简单“副科”放到和其他学科一视同仁的地位,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教师层面来看,转变教学观念,不应过度强调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过度重视理论的总结,照本宣科等等。

  2.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在一堂课的开始可以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可以通过一段精彩的导语或者时事新闻进行导入,从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时,就可以与《建党伟业》这部电影相结合,从电影中找到史实,一定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开始一节新的内容之前,把同学分成兴趣小组,组内合作分工,进行预习,收集相关的背景史料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适时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故事并不是单单的增强趣味性,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内容重点涵盖在故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知识。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学习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当代初中课堂。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拥有众多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文字史料,音像史料,遗址等等。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就必须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工具。但由于一些老师传统的教学习惯,他们并不愿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音像史料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大赛或开展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讲座,提高教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4.布置个性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有所创新,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指定与之相关的内容题材和范围,鼓励学生通过课外书,电视,电脑等进行阅读观看,同时作好记录,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感,以便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辩证思考,独立思考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只有练习册等枯燥无味的作业形式,同时也达到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可以布置学生回去看一些历史小说,例如《白奴》,加深学生对美国奴隶制度的理解,还可以通过《百家讲坛》和一些优秀的历史纪录片来达到加深理解,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结合互联网工具,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与互联网结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史实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这些历史人物和史实中吸取教训,获得启发,让学生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减少一些前人犯过的错误,并让学生学会用多个角度看待社会和分析事物。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传统的“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之外,还有诸如探究式教学模式、概念获得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等等。本文中我与众多学科的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大量教学资料的研究,得出了历史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巴特勒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可以说,这几种教学模式都可以与互联网工具和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互联网与科学的教学模式的配合下,积极接受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我将对以下四个教学模式如何与互联网结合进行详细论述。

  一、巴特勒模式:设置历史情境

  巴特勒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七个教学程序组成,分别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知识、检测评价、巩固练习、知识拓展等部分。可以说,巴特勒教学模式就是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在互联网时代非常容易与互联网工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巴特勒教学模式当中的教学重点,并将教学重点与互联网工具结合,使学生在知识相互联系和联想过程中,建立知识框架,并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我选用巴特勒教学模式与互联网设备相结合,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授课过程。首先,我结合从互联网上找到的各种学术思想,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学者的画像与其经典学说,放映在多媒体设备上。接着,我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分辨一下这些学者都是谁。然后,我为同学们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古代学者,并结合自己经典的学术理论,进行知识梳理和辩论。我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让学生在梳理知识和学术辩论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再次,我请同学们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来进行课后问题的回答和检测,自查学习效果。最后,我又在多媒体设备上放映了我制作的学术表格,其中包括学者姓名、著名学术理论、理论区分、历史评价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了历史知识的有效延伸。至此,巴特勒教学模式的应用就算完美完成了,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帮助下,积极跟随我的教学步骤,认真听取知识,并结合互联网知识完成了知识的整合与记忆,同时,还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了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师把巴特勒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工具相结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知识填充课堂,并将历史课本当中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展现,同时,互联网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实现巴特勒教学模式,并深化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知识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施行这种体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教学模式与科技的帮助下,完成古代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二、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历史真相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需要通过小组探究来学习课堂知识。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就需要教师筛选互联网当中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观察互联网当中的影音资料后,抛掷问题给学生,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综合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片段,同学们沉浸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通过纪录片的观看,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丝绸之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接着,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讨论:“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特征与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根据在视频、课本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问题的解答,并将小组当中同学们的发言与重要意见进行了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探究历史真相,使自己所观、所想无限接近古代文明的创造过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首先通过互联网知识来进行课本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再结合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完成知识的深入学习与问题的详细解答。可以说,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主动探究历史史实,并顺利完成历史知识的课堂学习过程。

  三、现象分析模式:类比历史史实

  现象分析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已经掌握的历史分析能力与知识,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事件展现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助手就是互联网影音设备,当教师将互联网资源与之相结合,学生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观察,深化现象的分析和综合评定。例如,在学习《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课时,我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我通过互联网找到的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的代表事件和人物,并将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虽然彼时我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但是教育及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却没有停止。接着,我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或了解过的历史史实,思考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同学们经过思考,表示我国历史上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大一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繁荣时期、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和近代的新文化运动等。最后,同学们还通过现象,分析出了我国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现象分析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分析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同时,现象分析结合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并帮助学生在理解史实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

  四、发现式模式:了解历史背景

  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当中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内容的播放,吸引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并借此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历史学习步骤,完成历史背景的了解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时,我为同学们放映了互联网当中找到的影视片段,片中展现的就是杜甫《垂老别》描绘的场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同学们通过影视片段感受到了安史之乱带给唐朝社会的巨大打击。接着,我请同学们去探究和发现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通过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和互联网资源的使用,同学们学会了从历史背景入手,逐步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可见,发现式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背景,并在了解背景后,完成历史问题的解答和掌握历史知识。互联网时代带给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只有将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创设自己的学习框架,进而掌握知识。相信经过各科教师的教学开展和实践,教学模式与互联网资源的结合将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宏柏.网络资源与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J].学周刊,20xx(35):142—143.

  [2]薛雷.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xx.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知识的体现,再用获得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初中历史老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善于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为初中历史课堂带来新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历史,是一门需要极强兴趣的学科,由于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课本内容的理解,导致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忽略。但新课程改革以教学生活化为论点,历史教学是能很好地与生活相结合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1.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现如今的历史教学中,很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提不起兴趣,学习历史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失去自由思考的空间,忽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及对学生价值观、情感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开展[1]。新课程的发展理念是关心学生真正的内心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让学生学会生存,并将学习作为乐趣。在面对生活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生活相匹配,力求构建生活化历史教学。

  2.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2.1促进综合素质水平提高

  目前,对初中生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过于注重知识单方面的灌输,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良好培养。而生活化的历史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分析、获取并应用历史知识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2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具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当历史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情况背道而驰时,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无味的心理,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上一定的生活化内容,就会使学生有种熟悉感,激发对历史教学知识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对历史的兴趣就有所提升。

  2.3强化学生观察视角

  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征,能很好地弥补初中生缺乏接触社会的经验,而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在社会与学生之间充当桥梁角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认识,而且能通过历史了解社会,二者之间有紧密联系,并使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得到有效延伸。

  3.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3.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就要善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运用问题情境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课堂融入生活化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比如在学习历史人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历史人物?然后通过结合当时的人物背景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强化和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3.2导入生活化课堂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内容是直接相联系的,所以在课堂中细化导入环节比较关键。让学生贴近生活、巧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高度注意,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历史的懒惰、随意、无所谓的消极心态,积极进入有趣、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时,可以从学生关注时尚音乐方面着手,周杰伦的《青花瓷》是众多学生喜爱的歌曲,教师可采用这首流行歌导入,抛出问题:宋代景德镇瓷业有怎样的辉煌历史?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就激发出来,课堂也因此而活跃起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中内化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3.3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探索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历史教学的效果[3]。利用历史课程是过去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的特殊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与历史中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吸引力。比如在学习蒙古族文化时,教师可以把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都详细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对比发现历史其实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促进自己的观点、知识及态度的形成。

  4.结语

  生活是所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生活化教学的来源。要实现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历史教师就要把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良福.初中历史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5(11):412-413.

  [2]王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02(8):111-112.

  [3]杜晓娟.谈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xx,23(5):233-234.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4

  一、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历史老师方面的问题

  就历史老师而言,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框框条条来教学的,对于中考有要求的则大笔墨的进行描述,对于不在考纲之内的则完全不予考虑,这就给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造成零散的错觉,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不清楚,只能对历史进行片面的断章取义,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历史学习。而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至于语数英处于次要的地位,不受到重视,历史老师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历史老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语数英那样完全投入自身的精力,总觉得反正历史不是中考的目标,只是进行等级考试,就在心态上比较放松,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1.2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语数英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其他科目不是中考考察的科目,往往只要通过了等级考试,就可高枕无忧,所以对于这些科目并没有多加用心,尤其是对于历史而言还是开卷考试,只要在考试前将书看一遍就可过关,因此学生并不把历史的学习放在心上。此外,由于语数英老师布置了比较多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在其他课上进行主课的学习,比如说历史,这样就给历史的学习设置了障碍。此外,历史老师无聊的言论和腔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往往在历史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这都是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的。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2.1历史老师方面

  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首先就要从历史老师身上抓起。在历史课之前,历史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只是将历史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两个有趣的和本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在进行历史课的教授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掌握良好的授课技能,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要让班级每个学生听到你的声音,不能让自己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关注与自己的,只一味的谈天说地,还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可以进行问题的提问或者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历史老师再进行分析和讲解,这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第一时间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同时在历史课堂之上,历史老师要有魄力,要镇得住学生,这样才可以保证课堂纪律的稳定。有时为了能够增加自己的威信,可以杀鸡儆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畏惧。在历史课后,历史老师也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巩固,在晚自习的时候,可以常到班级和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对历史老师的认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2学生方面

  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学生作为事件的主人翁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历史课之前,学生可以先预习一下将要上课的内容,做到一个大概的了解,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针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思考,自己进行问题的提问,实在不懂的话,可以在历史课上举手问老师,历史老师必定会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由于这个问题你已经思考过了,所以经过历史老师的点拨,马上就能够心领神会,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历史课上,学生要做到专心致志的学习历史知识,切不可因为历史不是主科就在心态意识上有所放松,更不可以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既是对历史老师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历史学习的`亵渎。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学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对历史老师的教授进行问题的提问以此来加深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此外,在历史课堂之上,学生也要遵守基本的课堂纪律,切不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打乱了历史老师讲课的思路,因此不要做与历史课无关的事情。在历史课后,学生要完成历史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如果还有余力的话,还可以找几本课外的历史读物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让自己的历史修养得到了提高,一举多得。

  三、小结

  综上所诉,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从当前历史课堂的现状出发,抓住历史老师和学生两条主线,分别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5

  一、利用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的插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插图结合教材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教材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给学生细致讲解,引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战国七雄》时,教材中有一幅《商鞅舌战图》,而该课的重点内容是商鞅变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鞅变法的情况,我先从这幅图开始讲起。这幅图画的是当时商鞅与大臣们舌战的情景,中间坐着的就是秦孝公,手拿竹简、振振有词,与大臣进行辩论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辩论中喊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意思是说只要变法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这一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做决定,他同意商鞅进行变法,这才使得商鞅变法得以实施。学生深深地被这个故事吸引,产生了求知欲望,接下来再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商鞅本人的气概和才华、改革的不易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为其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打下基础。这样,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记忆更为深刻,对这一事实引发的历史作用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然后经过点拨、引导,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们解决掉一个疑问之后,得到了成功的快感,激发了求知欲望,从而又带着兴趣去探究下一个疑问,这样层层深入、不断进步。如在讲“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我首先从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纸让学生感受到纸的重要性,然后再围绕纸的'作用展开疑问,如纸的发明时间是什么时候,造纸用的原料是什么,纸的特点有什么,纸和古代竹简、帛书比起来有什么优点,这样环环相扣,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又使他们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在体验中激发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独特的情境中体会情感,体会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教师对历史事实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具体、生动,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喜与悲,同时加深对历史人物和事实的了解,建立历史知识的系统。这样,通过情感教学,以情动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修身养性,陶冶自己的性情。此外,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引入典故、诗词朗诵、编写歌谣等,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合理利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化繁为简,从而使其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去探索、研究。这样在课堂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又能使其增长一定的历史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使学生学习历史以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

  摘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传统教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度不高,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与排斥的心理。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改善这一现状,丰富课堂内容与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其应用有优势,也有误区。文中将对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势与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优势;误区

  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有很多教师并不能辩证看待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如何有效发挥多媒体优势,避免进入误区是教师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误区

  (一)优势

  第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初中历史知识涉猎的范围广阔、知识点繁杂,单纯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课堂变得压抑、枯燥,而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使知识点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此时课堂氛围将变得轻松愉悦,富有吸引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极大的增强。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因此历史教学要将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然而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复杂的历史规律、历史现象,而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引入课堂,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则相对被动,他们不愿意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这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多媒体则可以改变这一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优质的课件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观看与学习。第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知识繁杂多样,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了解最新的历史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继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误区

  第一,将计算机作为课堂主导。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不够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作为了课堂的主导,而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教师认识不清,就有可能影响教学的顺利展开。一些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贯穿于课堂,所有的知识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形式过于花哨,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感,继而降低对学习的兴趣[1]。第二,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学生可能会被声音、图像等吸引,将注意力放在形式上,而不能对课件中包含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第三,教学停留在形式上。教师并没有掌握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方法,将多媒体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而不能针对重难点展开创新设计,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学生无法明确重难点以及学习目标,多媒体教学的意义不强,难以辅助提升教学效果[2]。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途径

  (一)科学设计课件的形式

  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其设计的重点应当放在内容而不是形式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多媒体形式,如在抗日战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剧或纪录片,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内容上。课件形式的设计既要新颖,又不能过于花哨,要具有机动性与丰富性,保证形式可以与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到一起。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获得深刻丰富的认知,教师需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又不能滥用多媒体。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网络上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丰富,具有吸引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不能将所有知识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定要有侧重,其中,简单易懂、重要性较低的知识可以直接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述的方法简单介绍给学生;理解难度大的知识才需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要通过提问等方式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对知识展开探究与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获得收获,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慎重引入多媒体,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结合,使课堂教学具有起伏感,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在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次数不宜过多,1到2次即可,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才能够推动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让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

  三、结语

  教学改革推动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由于缺少多媒体教学经验,教师很有可能进入教学误区当中,致使计算机占据课堂主导,而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教学停留在形式上,多媒体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当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辩证看待多媒体,科学设计课件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并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欧阳彩东.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03):132.

  [2]常俊龙.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误区[J].电子制作,20xx,(13):187.

  [3]王月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吉林教育,20xx,(1S):6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课堂效率。如何才能解决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是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起来。因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努力改变教学现状,保证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

  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而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注重对历史的年限、事件之间的联系等关系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世界史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这段历史的主线也就是让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也就是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最后的革命意义等等,而在这个基础之上,除了要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内容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这一段历史内容,然后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典型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体会,并且让学生可以组成讨论的'小组对这一历史内容进行讨论,最后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权利放宽给学生们,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方向和掌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看学生们的方向是否准确无误,一直到最后能够让学生有正确的理解思路为止。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方法,渐渐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

  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

  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4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强调了知识复习的重要性,而每一个年份发生的事情可能比较零散,复习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而这样虽然当时的记忆效果比较好,但是,学生忘记的也比较快,不够连贯。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学科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专题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时间、时间、年代、人物等不同专题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有些同学为了更加方便自己的记忆,会制作一个方便记忆的卡片或者是表格,这样的记忆方法在其他学科上也是可以应用的,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有更大的收获。

  5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历史事件都是离我们有非常长的时间,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事件发展背景不同,与我们现在的事件解决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的热情度也不会非常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全方面的感受到历史事件始末。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影像资料以及图片,提升学生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长征的具体路线、路途中所历经多少磨难没有特别大的概念,了解不到长征的艰难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长征》这一电视中的片段,然后给学生展示出长征的路线图,结合地理知识和季节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一事件的艰辛程度,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通过直观的学习,更加深入的掌握历史知识。总之,教师需要改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这还需要学校和学生多进行配合,只要不断丰富课堂的授课形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变化,以古思今,对现在的行为有指导的作用。学校还应该合理的设置历史学科的考察方法,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笔试考核,还应该灵活的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素质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

  [2]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6).

  [3]苏莹.浅析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8

  【摘要】历史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无论是四字成语还是影视作品,都对历史故事进行了充分地运用。随着素质教学的全面展开,历史故事已被运用到历史教学课程中,以便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从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谈起,并对如何运用历史故事进行了深入性分析。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教学;运用措施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但能拓宽视野,还能了解过去,塑造未来。因此,历史学科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具有现实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学科。很多历史知识内容本身就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如果教师能够挖掘历史知识的故事性,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便能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接下来笔者从历史故事的意义和应用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所提出的一些意见能够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无外乎两点:第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第二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知识脱离现实,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并不高。而故事的运用,会使历史拥有一种感性,学生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也会更加深刻的掌握历史知识。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要尊重学生情感需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历史故事的应用便符合了这一要求,是尊重学生情感需要,帮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措施

  1.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堂课的基础,导入环节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后续的教学工作。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合理有序的运行,就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入手。因此,教师所利用的历史故事既要有针对性,还应该有趣味性,选择不违背历史史实,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芈月传》的大获成功,除了跟情节扣人心弦,演员演技在线有关外,还在于其题材。但是历史题材的《芈月传》中仍有一些故事情节违背了历史史实,历史教师可以以说故事的口吻,在上课之间选取《芈月传》中的一些故事。如“黄歇真的和芈月是情侣关系吗?”历史上,确实有黄歇这个人,只不过黄歇本人和芈月差了几十岁,而且春申君黄歇可是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的弟弟。如果照编剧剧本设定的话芈月是楚怀王的妹妹,那么一个是姑姑,一个是侄子,如何相恋呢?又如,教师在进行“商鞅变法”知识点讲解时,还可以引用《芈月传》中有关“商鞅”的故事“为秦国变法多年的商鞅被以谋反的罪名抓了起来,而秦王驷站在城楼上对即将受车裂之刑的商鞅发表了一通复仇宣言。”那么第一集商鞅之死的原因和方式与历史符合吗?事实上,据史料记载,在商鞅车裂之后,秦王并没有废弃他的法律,所以并没有复仇一说。教师以之前备受争议的《芈月传》中的故事进行合理导入,既有新意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故事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很多学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的知识点发愁。例如,关于明朝每个皇帝在位的时间,发生的哪些事情等。所以,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应考虑如何利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逐一击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这里,笔者曾借助了《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以历史为载体的小说以说故事的形式把明朝年间发生的事情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梳理明朝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的时间。在分析朱棣夺权成功的原因时,学生大多会忽略朱允文的作用。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就对朱棣成功的原因进行了介绍。“朱允文曾对他的手下说:‘莫要伤及叔叔的性命’这就使他的大将在攻打朱棣军队时,明明能够一箭将朱棣毙命,却又无法取朱棣性命。”这样,一条看似无用的原因,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故事突破在概念上的学习难点。以“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讲解为例,虽然学生可以很轻易的背诵这个概念,但是却不能充分的理解。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穿插着讲解一些反映社会状况的历史事例和小故事。这样,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平面化的知识变的生动形象,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予以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历史故事强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大多数的历史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提升能力都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找到自身的知识漏洞,但是在长久的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应付作业,做作业的兴趣较低等情况就会出现。长此下去,课后练习会成为禁锢学生的枷锁,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为了改变该情况,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与课后练习结合在一起,利用历史故事增强习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练习时就像在读故事一样,故事读完了,题目也做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爱上写作业,还能借此夯实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教师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需要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原则。并根据教学的环节,从课前导入,课中讲解和课后练习三环节出发,利用历史故事为教学活动服务。借此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梳理脉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荣.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xx(10):220.

  [2]刘春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略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1).

  [3]高玉珍.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实用性探究[J].新课程导学,20xx,(14).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初中历史教育所承载的责任已经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历史的沉淀之中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学习古人的智慧,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才是初中历史教学真正的意义价值所在,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阐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意识;培养

  学生的情感意识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因此情感意识应该是集合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多种哲学体系而成的。而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以文化为载体的学科,其与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有很多共通点的,且随着近些年网络文化的不断盛行,很多学生迷失在网络之中,而盲目的崇拜歌星影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见当下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有所缺失的,面对这种困境,初中历史教师有义务去承担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必要性。第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1]。为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近些年我国也在进行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且在最新推行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认识历史为目的,在历史的唯物主义知识中,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已经成为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依旧把学生的历史成绩当作是教学的重点,并没有把情感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来,甚至一些学校,从本质上就忽视了历史教学,可以说这种教学现象不但违背了教学改革的精神,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意识为先,为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第二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需求。学生的情感意识作为当下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类历史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历史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极其耀眼,但在这段灿烂的文明之中,也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先天下之忧的情怀与奋勇反馈的民族精神都将为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紧随时代的步伐,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觉去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培养[2]。因此以下几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

  ⑴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有效的处理历史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建立学生情感与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

  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转变传统教学授课模式,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⑶教师从自身的情感意识培养做起,通过自身的道德楷模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中的榜样。

  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去看待历史问题,运用一种辩证的角度去正确的分析历史成败与发展。

  ⑸正视情感因素对社会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树立这五种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情感意识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所获得情感意识也将会不同,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无疑是直观重要的,对此笔者将着重介绍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第一讲述法,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所蕴含的知识是悠久而深远的,为此教师在教学时,首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运用讲述法,以故事的手法去结合课本知识,将会增添历史知识对学生的震撼力[3]。例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这节课程知识时,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为主要事迹,去阐述这场战争对于抗日战争史的意义。然而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张学良的照片,并风趣的问学生,张学良与你们喜欢的明星比哪个更帅,然后在向学生讲述西安事变的经历过程与这个老人一生被困台湾的故事,学生会在这个故事讲述中,明白西安事变的意义,并明白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利益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第二联想法,对于初中历史课本而言,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历史知识都是将主干抽出,将一些细节省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让学生在这些浓缩的知识中,拓宽思维想象,因此联想法油然而生,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节课程时,教材中只交代了秦王朝的建立时间、都城以及人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战争的具体场面与百姓的苦难,然后再让学生总结秦王扫六合的意义,学生就会感知今天的生活有多么美好。

  3、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意识的依托,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例如,在学习“文成公主进藏”这节知识时,其作为一篇历史短剧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以及使臣,让学生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体会,感知文成公主进藏的真正意义,文成公主进藏其不仅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也增进了大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自身作为祖国未来的承建者,也有维护民族团结与和平的义务。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xx.(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xx.(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xx.(0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人为学习历史就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在思想程度上根本没有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历史本身属于文科,需要较强的兴趣爱好才能够学习好,很多学生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并不感兴趣,认为内容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教师只重视书本上的内容以及应是考试的范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建设下,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的根本动机,缺乏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连接。因此学习初中历史,应当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燃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用实际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生活化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身体的原因,他们对于历史的学习可能并没有那么感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把握不够,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仅仅对书本上的重点内容加以讲解,但是历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有因有果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较难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一味的以重点为根本,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完全是被动式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脱离了生活的现实,因此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很低。新课程改革后的根本历年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爱好来培养,然而现代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对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基础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生活经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和学习,这样才更加有助于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学以致用,而历史是一门生活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的,能够将历史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去,对人生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指导作用,前人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能够避免我们在行为中的错误和误导,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因此课本知识应当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如何开展历史生活化教学

  3.1根据新课程目标,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讲授法教学,以及将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着重补充讲解,目的是达到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高效率的教育,我国的学生创作能力远远不及国外的学生,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决定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学生的从属地位,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各种学习的潜能,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3.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好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学生关系,那么学生对于他的课程学习也没有那么热情,导致整体学习成绩下降,没有学习动力。在此,教师应当多方注意学生的个人生活,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加以照顾,加强与他们情感的交流。

  3.3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应当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一个在学习上较为困难的问题,然而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的能够紧密相连在一起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进入下一个问题当中,因为历史都是连贯性的,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重现情境,或者在学生当中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学生扮演当时时代的重要任务,开展重要的谈话和会议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当代的人文气息和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北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牢记的效果。

  3.4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应当使讲解的内容条理化、清晰化、能够达成一个明确的框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楚思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讲解世界近代史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姚有针对性的对世界上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主要大事和影响等用“国内外比较法”有效地将国内的时局与当时世界背景下的格局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更加清楚来龙去脉。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对当时的时局有着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把握,也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历史知识的工地,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的过程的那个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其中加入自己的见解和对整个事件的独特的看法。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4结论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采取使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充分运用到生活当中,对于生活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经验和财富,运用历史去解决显存的问题,运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借鉴前人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也属于非常明智的行为,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使自己往后的生活过得更好。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更加有兴趣的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郑阿梅.新课程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长春一中,2010.3.7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1

  【摘要】学生在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之前,已经听说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扩充历史课堂。文章以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阐述如何将历史故事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以故事化的语言将历史事件表达出来。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而言,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学生带入到学科中。不仅历史故事本身生动有趣,而且历史故事中的优秀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指向性原则。本文将以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讲解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直接开始讲授理论知识来引入新课。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引入方式会显得有些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引入环节加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讲述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引入环节选择的故事应该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例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与诸葛亮有关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讲述刘备当初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成功见到诸葛亮本人,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静静地等到诸葛亮醒来,才说明自己的来意。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心及其雄心壮志,就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在故事讲述完毕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对诸葛亮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刘备愿意三次去请他呢?如此睿智之人,在三国历史上又有什么样的作为呢?”然后可以请一两名学生谈一谈他们心中的诸葛亮,然后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英雄迭出的时代,讲讲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开展新课的教学。

  (二)历史故事穿插于教学过程,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自律能力较弱,课堂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只在引入环节使用了历史故事,无法保证学生在整节历史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适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之中。因为历史课中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学生对历史课的代入感较弱,这也是阻碍学生学好历史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难以代入的内容时,可以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情节去感受历史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历史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历史剧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历史。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的赤壁之战以后,课堂时间已经过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故事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是盟友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故事吗?你们觉得同样作为谋士的两个人,有高下之分吗?”有学生提出《三国演义》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会有虚构的成分。教师继续讲述:“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而且还是个帅哥呢!周瑜的夫人是当时的大美女小乔,两人郎才女貌。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不幸受伤。后来,周瑜率兵攻打西川,箭伤发作,周瑜病逝。”通过对周瑜故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三国时期的英雄风采,可以让学生重新提起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表演内容与《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关即可,加强师生互动。

  (三)通过历史故事总结知识,巩固课堂效果

  一个完整精彩的课堂,既需要好的开头,又需要好的结尾。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历史故事,首先可以巩固该堂课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通过故事对课本未提及的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新课讲授结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历史故事,借此故事将课本中所讲的部分内容进行回顾,然后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例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有给出三国的户口数、人口数和兵员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思考,为什么最后是魏国“一家独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魏国的重臣司马懿的故事,借此帮助学生理解魏国国力强大的内在原因,为后面晋朝历史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讲述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出生于有名的望族,在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了才华。建安六年,有人想要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职司空,听到司马懿的名声以后,派人去司马府中召他任职,司马懿当时看见汉朝已经在衰败了,不愿意去曹操手下任职,推辞说自己患有风痹病,曹操生性多疑,就派人在晚上去打探司马懿是否真的患病,司马懿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假装自己染病了。大家如果对司马懿的这个人有兴趣,可以去查看史书等资料去了解。司马懿的一生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魏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次子司马昭是后面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晋王。”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对已学的三国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巩固,又激发了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故事在应用过程中的教学建议

  (一)历史故事选择要谨慎

  历史故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历史故事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初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选择政治背景过于复杂的故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所选故事要有新意,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选择学生在小学期间就经常听到的故事,这样不足以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后要考虑教学内容,历史故事有很多,但是与该节课有关的故事才是教师需要的。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认真筛选。

  (二)重视历史故事呈现方式

  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也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长期只采取口述这一种呈现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故事的类型,采取多种呈现方式。例如一些有影视资料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三)注意故事导入的时间

  在新课开始之前,导入历史故事,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找准时机。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插入小故事,这样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究历史。总之,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修养,积累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目前已经有很多一线教师都将历史故事成功地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对历史故事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其故事挖掘的程度、呈现的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使用灵活的呈现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将历史故事插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新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涵盖了学科教学的所有目标和内容。

  针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力量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相关素质和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乃至态度、习惯等相关因素,笔者认为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仍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去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那将枉费了事业,毁坏了我们的学生。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人们普遍的印象,学习历史就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如果死抱住这种观念不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乐于探索、善于积累、勤于反思,深深感到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解课程性质是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前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读课程标准对历史课堂情感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科的教学所肩负的重任。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维系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更伟大的发展所必需的精神纽带。

  我们也必须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必须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高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教学,又要把其看作是一项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奠基性的艰巨的工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紧扣历史教材的特点,又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乃至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及深刻内涵,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弘扬提升其民族精神。

  如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忘记现在的学生将来都要是走上工作岗位,无论将来他们从事怎样的工作,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都必须具备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也不能忘记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融入社会生活,他们也都要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丰富的社会生活,浓烈的社会色彩,需要我们的学生去创造。在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怎样的经济发展都要维系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引领学生动脑思辨、动手笔耘是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左右翼

  历史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其形式应当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引领学生动脑思辨、动手笔耘则最为重要,它是我们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左右两翼,它的发展能够拉动诸多行为的发展。这里思辨是基础,而笔耘则是补充、提升、发展。因此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引领我们的初中学生在思辨的基础上去笔耘,即训练学生围绕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去写小论文。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兴趣的激发,不是随心所欲的,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尤其要注意小论题的吸引性以及可操作性。要首先让我们的学生有得写,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切切不可令其高深莫测。其次则是设法让我们的诸多学生努力增强笔耘信心。应当说不少学生由于思辨不到位,材料不充实,笔耘功底也比较差,他们还暂不可能写出质量较高的历史小论文来,因此作为教者必须作有心人,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历史小论文,引导学生去认识小论文中出现的作者观点以及作者观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创新小论文的论证方式、文章结构的语言特色等。再其次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去综合探究。学生写不出像样的历史小论文尤其显得干瘪的主要原因是论据还不够充分,是其思辨探究单一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领我们的学生去综合探究,极力地锻炼学生,让学生得到认识历史、适应历史的实践,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得到互动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其在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三、尊重学生见解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踊跃高效思维的桥梁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对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虽然带有作者乃致于编者的倾向性,但真实性仍然是其基础。而学习历史一定意义上讲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见解,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评价乃至于评判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不难看到学生的评判有着许多不中肯的地方,导致这些的原因应当说也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历史知识浅薄、社会阅历很不丰富所致,也有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致,更重要的是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受当时社会的局限或者本身的是非迄今仍有争议。诸如此类的原因从某些意义上讲也就绕化了我们的学生,导致对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从理性的角度去对待学生的这些评判,而是草率了事地用前人的、先人的、圣人的见解去否定我们学生的见解,那就是对学生个体不尊重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科学不尊重的表现,更是对课堂教学本身的不尊重。所以历史教学,我们必须把尊重我们的学生看作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充盈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具高效。所以当学生的见解稍有偏离时,我们可以去循循善诱,当学生的见解发生错误时,我们可以暂不对其表态,让其表达自己的意见,待时机相对成熟时再跟其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又能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很好地融会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乐意学习多年来被人们忽视的初中小科的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3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学案、学生、学具是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但是在这些主要的结构中,我们要明确的是,学生是整个教学模式主要受众,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所以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其他的结构都是围绕学生学习产生的。在整个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穿插启发性的教育。学案中教师要融合启发性问题开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课堂中教师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延展性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学生性格与情操的发展性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开放性,师生之间关系的开放性。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根据历史材料的数据分析,开放性探究问题不同角度的立场关系。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点

  历史教学的建立出发点是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积累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对学生展开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的核心动力是学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激励学生对历史教材自我解读理解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独特个人思想。以主动学习为切入点,是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探究学生等学习模式,教师在历史课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保证历史课堂民主教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课程当中参与教学的过程,并且为其参与的部分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时效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尊重学生本身的差异不同,提倡建设新型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历史课堂充满磁性教学的`韵味。

  2.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历史教师在准备教学学案,在课前的时间段发给学生。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自己的学习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有目的性的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教师分发给学生的历史学案中会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后,针对学案中提到的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部分、难点部分做好标识。这样引导性的教学就会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盲目地,那么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通过课前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预习,有针对性的将课程中的内容、难点、重要部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心中有了学习的目的性。那么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讲明的是,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明白本篇课程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段历史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之后课堂的教学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做问题讨论,以解决教学中提出的课本基础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学习的模块中,需要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点拨作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学习,在遇到难点、疑点的解决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参与的,适当的对该问题做出点拨。如果某以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处理解决,那么要求他们对其他学习小组进行讲解,教师加以点拨补充;

  (2)精讲内容,在讨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一难题的疑点进行准确的剖析,抓住问题的要害理清思路,快速的明晰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就是课堂小结,在通过引导教学、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之后,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做一下思路的清理,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历史知识结构,不仅仅能学习到其内在的知识联系,也能够掌握外在的知识形式,这样能给学生一个稳定的历史知识框架,形成有效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以后的历史教学有一定基础作用。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程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掌握程度,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最后一个步骤。为了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够培养成求异延伸的主动学习性,需要教师在拟定学生的练习题时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延伸:

  (1)学生练习题的拟定要基于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

  (2)教师拟定历史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掌握题量以及题目内容难易程度,要做到由浅入深的拟题设计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由表入里的,练习题以课堂完成为最佳状态,不要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课业负担。

  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引导基础知识的学习进度;

  (2)教师指导能力的体现;

  (3)教学中创新研究力度的加大。

  3、结论

  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更加深刻,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教育,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模式当中,为了符合当下的教育制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在课堂之中,虽然在初始阶段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细心改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代的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融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将当代的教育模式推进到实践中,使之不再趋于形式化、表面化。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4

  【摘要】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历史是人文类学科的重要机体,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与历史故事的合理引入思考。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合理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趣味程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探寻故事教学法在历史学科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关键词】初中教学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合理引入

  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个代表学科,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所限制,初中历史课堂往往缺乏足够的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老师来说,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方法,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l 历史课堂引入故事的教学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引入历史故事,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能否适当引入历史故事,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着力点放在真实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三个方面。

  真实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线,在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真实的历史事件.要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来佐证所选取的历史故事。教师所选取的故事内容和精神内核,要与课本内容和教学精神相吻合,对于很多杜撰的故事,不可随便引入,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对于很多无法确凿证实的历史故事,也要通过演绎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并增强学生的甄别能力。

  在历史课堂开展故事教学,要强化引入故事的针对性,所引入的故事不能偏离教学主线,要与教学目标设计相吻合,所引入的故事要服务整体教学体系,与所教学的篇章紧密结合,避免故事和教学脱节,产生”两层皮”的现象。

  比如说,在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入《封神演义》中关于姜太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耳熟能详,同时也有相应的历史资料佐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对于服务教学主题也有帮助,通过引入这样的合理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联想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兴衰内在道理,历史论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与历史故事的合理引入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最为重要的还是要突出故事的趣味性,如果所引入的故事也没有趣味性,甚至还不如教学课本内容精彩,那么故事教学这种方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初中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律性,但是学习的动力依然不足,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突出故事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历史课堂引入故事的教学实施策略

  2.1巧设悬念激活课堂

  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通过巧设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堂,对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在讲解《秦朝的暴政与灭亡》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开篇,巧设悬念,先向学生讲解秦王赢政统一天下的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如此兴旺的秦朝如何覆灭产生兴趣,进而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当中,提升教学效率。

  2.2故事教学化解难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知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以理解。比如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名词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初中学生未必一下就能领会其中的具体内涵。在历史课堂中,在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名词之前,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铺垫,比如说,通过历史影片片段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清朝末年沿海地区的生活情况和状态,让学生对时代特点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和感受,进而提升对于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这样,通过故事的引入就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2.3利用故事引发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历史整体脉络的思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向同学介绍一个历史小故事,这则故事或者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夯实所学知识,或者可以与下节课的内容相关,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提前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实践教学检验,通过一则故事来结束课堂,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性,也能减轻学生整节课学习下来后的疲惫感,减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实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提升整体课堂连贯性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合理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经过实践教学检验,是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要遵循应用准则和教学规律,避免历史故事大量抢占教学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内容讲解,对于历史故事的内容选取,也要突出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深入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故事模式,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深度”困境

  1、历史“跨度”挑战历史深度

  从通史到详史,往往是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现用教科书的编写是以“全球史观”的理念为指导的,中外交替呈现,既保留了通史的模式,又融入了比较史学的方法,所蕴含的信息量极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一课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很多,时间区域跨度大,知识信息之间的“时空阻隔”效应明显,这些都对历史教学的深度呈现构成挑战。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顾及知识点的“全面性”不敢拓展。以20xx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课为例,教学安排为两个课时,而教学内容涉及明清两代,跨度四个多世纪,包含政治体制演变与中外横向比较诸多知识点。知识庞杂,教学时间短,让很多老师不敢轻易拓展,导致教学中深度让位“广度”与“跨度”。

  2、学生“学情”消解历史深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为中心”的理念成为大家的共识,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情”,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初中生来说,逻辑理性思维正处在发展期间,在认知的深度和高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制。由于担心学生不吸收、不理解,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敢对历史知识进行外围延伸与内涵拓展,有甚者将“浅尝辄止”看成是关注“学情”的体现,将“照本宣科”视作“稳重”,生怕“拔”得过高,“讲”得太深,导致脱离学情,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课堂教学成为书本知识点的罗列、归纳,不仅没有体现出历史的深度,也没有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自传“野史”冲淡历史深度

  历史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不仅如此,历史更是真实的,历史的深度是建立在历史真实性这一基础之上的。“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研究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历史的客观真实必须首先保证史料的权威性与真实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老师本末倒置,为了追求课堂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痴迷于野史,或者是对历史史料进行过度“加工”,有甚者以所谓的“故事”来解读历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野史与虚假信息,不仅内在地消解了历史的深度与高度,也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4、刻意“抹黑”打击历史深度

  历史的形象本是“高大上”的,这种时间沉淀所形成的厚重感使得历史过往充满了“神圣光环”。然而,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历史的教学都存在一种刻意“抹黑”的现象。一些教师刻意丑化、扭曲某些历史事件、人物,或为博人眼球,造成轰动,或为凸显个性,博得出位,有甚者在课堂教学上抹黑历史人物、扭曲历史事件,以点带面,简单化、庸俗化,从而大大消解了历史的本来深度。5、教师“素养”限制历史深度不管是滥用“野史”,还是刻意“抹黑”历史,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素养问题。历史教师的道德素养不合格,缺乏一定的历史担当与使命感,就会将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儿戏”化。而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导致知识面狭窄、观点陈旧、视野缺乏高度等一系列问题,自然也会限制历史课堂教学的高度与深度。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为例,在内容安排上则涉及地理、历史与社会三大板块,而目前从教的老师则是来自于地理、历史与政治三个专业,尤其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当教授历史板块内容时,难免会感觉到专业上的欠缺,只能着重知识的广度,而顾及不上深度。

  二、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优】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例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04-12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精选】07-05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7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