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5 18:00:54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应用

  根据新课标与教育教学实践标准提出的要求,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基于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记录的针对某一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案例片段为核心,并且相关知识点的一系列辅助性教学资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语言节目、影视作品、名人讲座等等。历史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教师可以寻找影片、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一系列形式与素材,将知识点展示在课堂之上,如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第三,教师缺乏对微课教学的把控,对自身课堂定位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微课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有的教师忽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课课程中的视频为主,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用视频来替代。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在理解视频内容方面并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也不高,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完全被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课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微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播放微课视频的作用仅仅是展现知识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要求教师注重微课素材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达到充分体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有效的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在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在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巩固上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好反馈与总结,如此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微课的运用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必须针对此展开研究与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xx,(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xx,(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xx,(7):274-274.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2

  一、观看微视频,提高参与性

  在应用翻转课堂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所观看的微视频和传统教学中利用视频进行教学时的视频在时间的播放长度上是不一样的。微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最长的微视频教学内容也仅仅是十多分钟,而且每个微视频的教学内容的录制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围绕着所讲教材中某个单元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和讲解的,并且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能够多次重复播放、快进和倒退,可以真正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针对微视频的这些特点,历史老师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直接观看相关的微视频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内容,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教授“秦王扫六合”这课时,就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微视频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看,等学生观看后,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性,可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你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可引导学生这样回答:荆轲刺秦王是为了阻止秦国攻打燕国,是为了反抗秦国的压迫,虽然刺杀失败了,没有能阻止秦国称霸的野心,但是荆轲的胆量和勇气值得我们敬佩和赞赏。

  2.秦国为什么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答案可是这样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加,秦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的国力,再加上其他六个国家也没有能真正联合起来抵抗秦国,那么秦国统一中国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秦国统一中国是好事吗?荆轲刺秦王是否正确?答案是: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统一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战乱的减少、人民的安家乐业。荆轲刺秦王有些不妥,不利于国家的快速统一。但有些学生认为荆轲刺秦王是正确的,因为荆轲是为了保护燕国,保护燕国的人民。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让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通过理解老师的答案,不但很好地掌握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就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微视频在录制教学内容时,具有先天的优势,不但视频内容短,而且表现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地观看和学习,并根据授课的内容多加练习和实践,一定能够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二、鼓励提出问题,强化自主探究

  在翻转课堂的历史教学中,观看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后,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微视频讲授的知识,这时的历史老师要把教学的节凑放慢,让学生回忆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于哪些知识是存在疑问的,哪些知识理解起来感觉很难,哪些知识自己压根就没有听懂。老师在了解了这些问题后,可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通过查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相应的教学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以使学生明白要想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就必须使自己真正地明白这些知识是怎样形成的,自己是怎样理解的',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自我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这课后,历史老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三星堆”文化图片,使学生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及其文明有个大致的了解后,向学生展示司母戊方鼎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等学生观察完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安排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研究教材,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样的?你对司母戊方鼎有哪些认识?谁是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我国为什么是世界文明古国?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自主探究,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

  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历史教学,学生观看完微视频后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疑问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得让学生学会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教学内容,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探索解决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检验探究效果,加强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了探究活动后,为了检验学生探究的学习效果,历史老师应该及时地让学生对探究的知识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可让学生通过登录学校的微课平台,或者老师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的练习视频微课,让学生进行在线练习。这样的练习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纸张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手段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更可以提高学生对探究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了《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明》后,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可以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开动多人智慧对疑难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就更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和信心。学生在探究活动完成后,可让学生做在线测试题,这样的试题不像纸张式的测试卷,一直是平铺直叙式的让学生进行做题。而是在测试软件中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练习题,根据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到高难度题,设计成类似打游戏的闯关。游戏是初中生非常喜欢的东西,而这样的练习形式和游戏是非常相似的,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做题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做好每一道題。

  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和传统的纸张练习方式相比,更多地利用了网络优势、学生对游戏的喜爱等因素,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充分地发挥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但提高了练习的质量、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四、鼓励创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而且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在解决具体和实际的问题时,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历史老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开动脑筋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性学习,这样的创新活动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无限学习历史的潜力,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效率。

  要想初中生学好历史,仅仅靠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的,应该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地引导学生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潜力,使他们进行学习的创新,多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使翻转课堂“翻”得有效,“翻”得精彩。

  五、结语

  初中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为使学生快乐学习尽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xx,(4).

  [2]张芹.“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内蒙古教育,20xx,(07).

  [3]刘昌郴.例谈微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xx,(1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

  一、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的学科,主要讲述发生在过去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概念及历史线索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再加上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学习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由此道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非常严厉、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而学生则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贞观之治”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不是教师一上来就开始为学生讲述这节内容,而是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贞观之治”吗?有哪个同学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同学提出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使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有的同学还根据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或者读的一些历史名著,为大家讲述了“贞观之治”提出的背景等,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本教材是怎样描述的,在这种氛围中,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围绕着课文教材来授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觉得特别单调、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如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以“丝绸之路”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等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展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不但对“丝绸之路”有了详细的了解,而且对丝绸之路给我们后代带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有了深刻的体会。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3.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整个课堂,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等,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课本里穿插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例子来讲述,而对于难度较大但书中没有什么解释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有趣味或者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去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有趣,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来进行,不但可以以疑激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造纸术”为例,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在哪儿写字?西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为什么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又要改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目标,而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了解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我们从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教学以及巧设疑问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亦婵.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20xx(3).

  [2]杨俊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20xx(1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4

  一、趣味教学法之谜语典故的运用

  “趣味”是趣味教学法的关键,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谜语、对联、典故等运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南宋时期的历史时,就不得不谈岳飞、秦桧等人的故事,这时就可以运用小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岳飞墓前有铁铸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和万俟卨四人跪像。一边是忠臣良将岳飞及其子岳云、爱将张宪的坟,一边是几个奸人的跪像。因此,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来警醒世人。而此联的意思很明白:青山是多么幸运呀,它们被用来埋葬忠臣的遗骨;而相比之下白铁却无辜得多,它招谁惹谁了,却被用来铸造奸佞的跪像。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岳飞、秦桧等人,更能激发学生对了解后文的兴趣,在后文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也更愿意配合老师的讲课,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除了运用小故事还可以用谜语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增加教学的效果,比如鹊桥断(打一历史事件)即七七事变;五犬耍杂技(四字近代史名词)即戊戌变法;阳伞作用(打一战争名)即抗日战争;三七枝(近代史名词)即“二十一条”……通过类似谜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使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趣味教学法之精彩片段回放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妨加上一些历史的精彩片段或者图片等能直观感受历史的材料给学生看,真实形象还原历史,不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知识。例如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就找好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过程中的一些照片或者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增加学生的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典型的电影电视剧给学生看,比如《南京,南京》《铁道游击队》《举起手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都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抗日战争的严峻环境下,在视、听的共同冲击下将知识更加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所有的学习都是没有捷径的,都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教学,更需要每个学生专心学习。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趣味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快乐学习、愿意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教师在这一教学法中要提前备好要用的图片、谜语、典故、小故事等,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合适的例子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与老师的引导同步。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更加有效。

  作者:曹雅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5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重视。历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对初中就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基于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政策做出的突破,也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活力。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政策的长时间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以便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改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对“明朝君权加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问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即根据明朝君主专制及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结合答题比赛激励学生答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结合《范进中举》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范进中举》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等,利用情景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范进中举》编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涵义,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时间实施,逐渐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即便教师讲的非常热烈,很多学生也无动于衷,从而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得不到提升。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以此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对“中英战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根据“中英战争”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并结合辩论赛开展对“中英战争”的教学,针对提出的问题设定正反两个答案,然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支持相同答案的小组为同一方,让两方进行辩论,如问题“中英战争爆发于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那么是否可将虎门销烟看作是中英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等。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深入分析“中英战争”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中英战争”及其相关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整合和归纳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也能得到提升,对历史知识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很有帮助。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历史知识的教学可结合历史故事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重视对课外历史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历史知识,结合具有趣味的历史故事对理论性的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利用对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历史真相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以便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对“贞观之治”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可在课前查找一些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如“玄武事变”“帝范教子”等,并在课堂上结合这些历史故事对唐太宗李世民及“贞观之治”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对盛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历史故事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可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唐太宗李世民的品德及功绩,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贞观之治”及其相关知识。

  2.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和应用历史知识学习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过程,对历史知识进行单独分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基于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历史教师应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结合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据此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可实现对枯燥历史知识的生动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很有帮助。例如,在对“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可实现查找一些历史资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查找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等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课外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展示,或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查找的历史故事或课外资料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对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中国所面临的紧张局势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纪录片或影视剧片段,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对英勇就义时谭嗣同、康广仁、林旭等多名革命烈士的英雄壮举进行生动展示,以此呈现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更好地学习“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更真实的把握历史事件,从而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为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从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学理念开展历史教学工作,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知识和素质进行全面教育,结合多媒体设备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从而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2]白桦.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7).

  [3]杭华.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xx,(6).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7

  历史是初中教育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初中生了解世界发展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历史教学新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初中历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本人作为历史教师则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便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定位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也一样。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相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创造史,并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促使学生树立创新目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历史教师对教学原则等进行创新,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向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内容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纵向的,历史之间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而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等是处于横向发展状态,且历史的发展也是对因果关系的最好体现。比如,世界发展史和中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等。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进行创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真正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初中历史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农民战争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封建社会存在不平等制度,各个封建王朝都曾经爆发过农民战争。而笔者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内容,在讲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这一内容时,往往是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并将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以及意义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分析,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笔者的讲解真正认识到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还真正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在讲解完该内容后,笔者会鼓励学生自主对造成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实现,要求教师需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创新

  当前学校教育一直是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尽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门也在倡导素质教育,但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一直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然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育,以使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并在历史教学中提倡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学生的实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先对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和评价进行讲解,如,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并针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不利影响等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历史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华盛顿会议进行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华盛顿会议进行分析,并分析造成两种不同评价出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如,分析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如何能取得外交胜利。最后,历史教师可以综合分析这一知识点,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要想满足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则需要对教学原则、方法、理念等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保证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并确保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郝玲丽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初级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8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发展。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改的举措是一个接一个,高考采用3+X模式,中考大量进行学科浸透,九年义务教育降低学科难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放思想,探索适应教改新思想,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这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通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告诉”的手法推进教学的过程。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把教师灌注的知识听清楚、记牢。历史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胆见卓识的人物形象不见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省醒的社会大变革没影了;一曲曲悲壮宏伟、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无声了,一幅幅波澜壮、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消失了;一本本蕴藏哲理,充满智慧结晶的篇章失真了。课堂上,字里行间少了情感的交流,言谈举止没了心灵的沟通,圈点勾画不再是心智的交融。学生就像学习的机器,在枯燥、呆板、陈旧的教学环境中听啊、记啊、写啊、背啊,一张张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变得神情茫然,一双双本该闪烁智慧光芒的眸子暗淡无光。对学习完全是种强忍和无耐,渐渐对学习少了情趣,多了厌恶。因此,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刻不容缓。

  我认为历史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情趣着手。教育需要情趣,情趣就像块磁铁,吸引住了学生,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情趣化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健康成长。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选择了“情趣”为突破口,注意挖掘教材中各种情趣化资源,同时以其他情趣形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情趣化的情景打动学生,让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让情趣化的创意吸引学生,让情趣化的教育启迪学生,师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学生愿学、爱学、学得好。学生从情趣化的教学中感到了学习生活的充实、乐趣———学习是幸福的,以此实现了“快乐学习”的教育目的。

  二、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造情趣

  以“情趣”为突破口,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情趣、体现情趣、创造情趣呢?具体有下列做法:

  (一)创造情趣的环境

  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引用丰富的史料、图片、不同的史学观点等创造情趣的环境。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情趣的意境可发掘。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发掘情趣。图文并茂是现行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新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引言和课文中插图的形式出现。这些图片范围很广,有历史人物画像和照片,有历史场景的照片,有历史文献照片,甚至还有绘画、拓片、文物图片、名胜古迹照片等。 历史插图能够生动形象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是历史教科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中学生而言,丰富写实的历史图片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情趣。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图片来创设学习的情趣。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细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通过这些,情趣的意境顿然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观察地理地势,体验亲临情趣,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情趣。学生从这拓开的广宽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宽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献史料资源发掘情趣。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就必须像历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面对复杂难懂的文献史料,情趣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情趣就显得犹其重要。

  (二)使用情趣的语言

  情趣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情趣的语言是融洽畅达的沟通。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情趣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情趣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煽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教师用情趣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情趣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

  (三)萌发情趣的创意

  据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比如;做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籍和使用现代电子读物(录音、VCD、光盘、上网……)。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课的实际内容,要有情趣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情趣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心中都有座星碑,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情趣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操练。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情趣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领悟浸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把情趣的创意渗透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会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情趣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结论

  总之,情趣的教学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相信以情趣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教育领域内完全展开,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讲,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对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多媒体设施的作用,成了我们当前历史教学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历史教学;漫谈;初中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与信息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帮助,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多媒体教学成了我们当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逐渐开始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来进行教学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借鉴。但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比较深,很多教师很难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阻碍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发展。笔者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入手,结合自身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与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尚有一部分教师仍在坚持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搞“一言堂”,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难以体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与想法,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学背景下学生作为历史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发挥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抛弃掉之前只注重课堂讲解的教学思想,真正地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对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反馈,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听取,对其中正确的、对于教学有帮助的意见,教师要及时的进行采纳,使自身的教学工作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去应用多媒体设备,发挥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培养教师信息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也是制约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是由很多信息设备相结合使用的,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但就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都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当针对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的情况来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以及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当多媒体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时候,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保障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是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们进行多媒体技术的考核工作,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当让教师们进行再次培训,对于多次培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当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三、应用信息教学方法,推动历史教学发展

  改善初中历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虽然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但是只是在教学中播放一些板书的内容,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使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针对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单纯只靠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们很难很好地去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二是教师可以选取教学章节中的部分内容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影片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使学生们能够串联起整个历史知识链条,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素养,以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多媒体设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学习,并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文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xx,(08):109.

  [2]滕厚玲.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102-103.

  [3]李艳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19-20.

  [4]蔚衍斌.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124-12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历史战役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历史中的战役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1

  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越来越为广大的历史教师所重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根据新课标规定,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面应该关注以下三个要点:历史思维、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注重史实,养成涉猎和学习史料的习惯,增强解析历史事件的技能,从而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质疑能力主要是指敢于对已有的历史事实和结论提出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陌生化的视角慎重地对待史实,敢于对史实和已成定论的结论说出自己的疑问,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怀疑精神。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世界是发展的,历史学科也处在不断更新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认真探索的基础上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开拓思路,强化概念,解决问题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物现象到本质特征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它体现历史事物的核心内容,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并作概括的评论。引导学生把握历史概念体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历史知识结构,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阶段特征与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还要分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三、引导学生把握教材,重视导言和结论,把握重点难点知识

  教材的序言或导言,一般都把章节的时代背景、重点内容,历史发展的大体进程和结果,主要规律提示出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尾,一般都有小结,如“太平天国的失败”,对太平天国的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功勋作了概括而扼要的总结。教师应帮助学生就以上几个问题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一一仔细领会其结论:如分析失败原因应首先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革命斗争的目的地不明确,大多是为了生活,希望提高自己的'现状,革命成功之后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就不去奋斗,随之而来是滋生了贪图享受、腐化堕落,农民阶级革命不彻底。这种所谓新的生产关系也不可能代替原来的封建生产关系,这就决定了农民起义不可能最终胜利。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性质,这次农民起义是几千年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让学生回忆对比,认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比过去的农民起义口号有哪些发展提高。第三,启发学生总结学过此章后应吸取总结哪些经验教训?得到了哪些启示?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教材的结论部分要前后联系,首尾照应,条分缕析,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教学中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高水平的启发性思考问题颇费心力。它要体现教学目的,结合教师重点难点,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深度。还要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教材上下功夫。例如:讲授东欧剧变的实质,它主要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社会制度变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上表现实行多元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成和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剧变的原因作深层次分析,东欧各国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实质上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缺乏民主和法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取的“和平演变”宏观把握,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知识掌握更加体系化。

  、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总结历史规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达到会学的境界。例如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可总结归纳出工业革命的产生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和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等条件,把此上升为方法论进而就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市场等物质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还可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训练,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并落到实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摘要:近年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入学校教学中,对推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到课程进行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面我将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前言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在线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比较细化,讲解的可能仅仅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它不像实际课堂教学时间那么长,而且教学的容量比较小,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倦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助于他们掌握历史知识。

  1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传播方式多样和使用便捷的特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教学精简,主题鲜明,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知识。微课便于学生使用,在线学习方便快捷,而且学生可以用手机进行相互传播讨论。

  2微课的开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2.1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分心,而微课用时短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过长的时间会使学生分心走神,学习效率未必高,微课主要是精细地讲解一些疑点、难点,不会耗费学生太多的精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能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2.2微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能够起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另外,微课技术有利于提高一线历史教师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比如使用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

  2.3微课能够适于各种版本的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历史教材版本束缚教学资源的状态,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微课便于师生索引资源,因为微课的讲解内容侧重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微课是历史知识体系的标准零件。

  2.4应用策略2.4.1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努力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器材。微课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因为微课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所以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2.4.2讲究细节,不忘突出重点。每件历史事件都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不能光看历史事件的表面,要注重细节,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思考。历史教师创造微课时要学会对历史知识进行微处理,突出重难点,把重点难点分成若干分支,最后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对于一些不易形容的事件可以多展示些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图片,这样事件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2.4.3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学生也要认真的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的,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生也能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进而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微笑=课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可以把练习题设计到微课中,通过多种样式展示解答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多种解答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2.4.4将微课与课堂紧密结合。微课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将微课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在现代教育中不断的发展,微课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重借鉴历史课堂教学的框架突出历史教学的主题。另外教师要尽量将微课堂设计的生动有趣,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的图片、视频等,增添微课堂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微课,因为微课能够把历史知识渗透入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微课有助于推动历史教学实践迈上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索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最优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微课能“翻转”高中历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04期[7]陈阳.历史微课设计及立意———以人教版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06期

  [2]薛菲.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年01期

  [3]李海军.“微课”不微见微知著———例谈历史“微课”的制作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05期[3]闫涛中国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湖北省宜昌外国语学院2014,7

  [4]翟宏斌中学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临潼中学2014,5

  [5]张永谦,杨茕杰.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中学历史“慕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02期

  [6]郑秋燕.浅谈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5年04期[5]何成刚,代宁华,沈为慧.史学阅读与教学立意(上)———以“隋朝的灭亡”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03期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3

  历史学科不仅担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而且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自愿去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关系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成败。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呢?

  一、正确引导,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抱怨历史课枯燥无味,且无“实用”,在考试中特别是中考中所占份量不重。因此,有的学校领导很不重视,历史课或有或无,历史课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上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领导认为历史课应尽可能地少开,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主课”的学习上。我们中学教学的功利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功利”的目标驱动下,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对历史的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累赘”,从而也就不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至学生完全失去兴趣。其实中学历史不只表现为中考、高考的需要,其终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是一种人格教育。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是“以分促学”,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而要“以德育人”、“以史育人”,从而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汲取历史的精华,在“历史”宽阔海洋里徜徉,不断开阔视野、磨砺意志、培养情操,从而健全人格。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学习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教,乐其道。”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试想:一个成天板着脸,面对学生学习中的一点“小错误”便采用非打即骂方式的教师肯定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对于其所教的学科也会敬而远之,如此则会大大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建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教者应放下尊严和架子,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做朋友,关爱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思维受阻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尊重理解,而不是“漠不关心”,甚至讽刺挖苦。尤其是对于少数学习上的后进生,教师应切忌正言厉色,更应关心其微小的进步,帮助其重树学习的信心。还应利用课余时间,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学科辅导,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期望,在兴趣的激发中促其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三、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令人敬重的品格。正直、真诚、亲切、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内在的人格魅力是得到学生喜欢和尊重、保持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这一学科。在学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位资质和教学水平相当的老师,一位教学成绩不错,而另一位却教学成绩平平。通过调查了解,原因就在于一位是学生喜爱的老师,而另一位是学生不喜爱的老师。学生们说,他们喜爱的这位老师“处事公正、亲切、随和、责任心强,懂得如何和我们交流沟通,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像父母一样关心体贴我们,我们喜欢听他说话、听他讲课”。正是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喜欢这位老师的同时当然喜欢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这门课,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好了。如魏书生、李镇西等,就是由于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从而建立起了和谐的的'师生关系,保证了他们教学改革的成功,也成就了一代名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历史教师要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建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历史课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利用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兴趣因素。首先,应运用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上历史课时,我主要用情感教育和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两种方法贯穿教学。比如为了让学生说出《窦娥冤》的作者,我让他们猜一个谜语——张学良坐牢(打一历史人物),因为张学良的字是“汉卿”,所以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是“关汉卿”;又比如1234年元灭金,1234是自然数的顺序,根据顺序很快就记住了;讲到人物记忆时,我又把辛弃疾和霍去病变成趣味性知识——“去掉(弃)疾病,强健身体”,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两位人物。所以,将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要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结合体。当真实生活的内容进入课堂,才有可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总之,只要历史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一定能让历史课充满魅力,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4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质量,就应当科学的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如今教育领域广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保留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讨论题目,引发学生思考,这种讨论式教学也是目前最有效果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程序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育部门号召全体学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个性化人才,保留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主要教学目的,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讨论式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在死板的学习内容面前他们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在讨论问题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心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从而形成一种情感认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以史为鉴。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能用自己的看法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向学生展现历史事件的多面性,从各种角度看待历史性问题,让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下生活环境作对比,以史为鉴。

  二、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程序

  1.制定讨论要求。在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时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就要制定讨论要求。要争取在讨论中求同存异,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以免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情况。讨论要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

  2.分配讨论小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制定多个问题,也可以制定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需要分配讨论小组,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并且参与发言。每个小组有一位组长带领讨论,比如组长决定谁第一个发言,或者共同商定谁为发言者。做好分工,共同讨论。

  3.设置讨论内容。讨论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设置前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不要制定与学生思维能力不符的讨论内容。要符合学生现在的学习水平,不能提出低于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也不能提出高于学习水平的问题。

  三、讨论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1.引导学生打破讨论尴尬气氛。学生在对一项问题进行讨论时,难免会出现冷场,互相意见不统一不继续讨论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随意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要引导学生自己改善尴尬气氛。教师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顺着他们的思维提另一个问题,引发他们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根据他们的思维进行判断和评论,维护和谐的讨论气氛。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主题。初中学生的想象力较强,有很多无厘头的想法。他们在讨论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会引申到其他问题上。比如讨论、讨论着就说到了中午吃什么,或者讨论到了老师身上。这些都不符合讨论问题的主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中去,如果学生的讨论只留在浅层不深入研究,那么在讨论中肯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

  3.制止学生讨论中的争吵行为。很多历史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如九一八事件、很多起义事件都会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他们很有可能因为其中一个细节展开讨论,讨论过激就会演变成争吵。这时教师应当制止学生的争吵行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如果研究同一个细节会影响整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感受,同时也要换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角度看待问题。

  4.要适当引导、合理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要参与学生讨论或制止学生讨论。教师要聆听双方的言辞,根据他们思考方向做深入探究,按照他们的思维角度做出评价。评价不能过于总结性,主要是要理解学生思维角度,如果出现错误情况就要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讨论问题。如果学生的讨论角度有偏差,教师也不能对此进行批评,要用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结语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教学法主要在于教师,开展讨论教学法主要目的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按照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讨论内容。讨论教学法既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教师在优化讨论教学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思维和多方面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讨论教学法如果能得到优化,对于初中历史课堂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0,(09):100.

  [2]王锡尔.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91.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

  一、创新的悖论

  纵观人类社会上的创新,无不是依赖创新者的天赋和努力,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说,创新极具个人化,也只有在个人拥有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状态时才会发生。越强加管理,越难以获得灵感。在创新口号的感召下,在以创新为衡量标准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像是一场作秀,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这就导致创新形成了一个悖论,一味地使用多种手段想让学生创新或者想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反而是扼杀了创新。创新需要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需要创作者在自由状态下自发的实现。一旦我们盲目追求创新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会走进一个僵化的模式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师生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

  二、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尴尬处境

  如果把目前的教学放在教育发展史中来做一个纵向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在教学上的种种变化不过是我国教育应该有的正常发展;如果再把我国的教育放到世界领域中来做一个横向比较的话,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的教育是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参考和学习,是向“教育以人为本”的靠拢。由此可见,我们的创新并没有多少成果可言。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历史创新能力的培养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更应该是爱国教育和民族荣誉感教育。面对求真的`历史,让学生去搞创新的时候少,甚至是不恰当的。所以,历史课的创新难以体现在对学科的新解上。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不恰当的引导反而会让他们混乱了方向。历史是严谨和神圣的,也不允许学生随意创新。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历史创新教学的尴尬处境。

  (一)理论创新多,实际创新少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在教学理论上的创新多,而实际课堂教学的创新少。广大教师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学期或者假期,教师最忙的就是培训,各种以创新理念为招牌的培训会接踵而至。不仅如此,学校还会给教师许多新课程、新理念的学术著作。在领导者看来,学校是非常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也要在每年写出各种各样以创新为名的学习笔记、反思,甚至论文来。然而,这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以创新为明确目的的学习湮灭了教师个体学习的自由性,使学习和创新背道而驰。如果将教师自制的教具称之为“创新”,变换形式的课堂称之为“创新课堂”,实在有些牵强。

  (二)形式创新多,思想创新少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它不仅更加注重历史史料的丰富性,还更加练习学生的思考和分辨能力。为此,许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合作、探讨的机会,但做出的往往是形式方面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很多都是具有定评的问题,不适合引导学生“创新”,更难以让学生形成“创新”型的思维。

  (三)空喊创新易,有所创新难教师在创新上做文章容易,给自己的教学贴上创新的标签也容易。然而,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难处首先在于教学理想和教学现实的矛盾,无论素质教育的口号多么响亮,新课程理念的旗帜多么鲜明,但是考试那根无形的指挥棒始终是教学的“紧箍咒”。受各种考试的影响,教师不太可能完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接受能力来随性地安排进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初中历史教学很难有创新成果出现。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应该在工作过程中求新、求变,勇于尝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历史学科的尴尬处境,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将有利于我们对历史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便于改革的深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优】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汇总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例15篇】05-15

[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7-03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7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