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6 08:00:00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反映了好奇心即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指出,人的认识与情感密不可分,人在心情快乐时,感知会更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活跃;反之,人处于消极状态则会使大脑变得不灵活,感知会迟钝。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主动学习,教学效率也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还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课堂一开始就要“有趣”,让学生觉得历史课也“很好玩”,进而有兴致去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应开好历史课的“头”,因为良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心理特征,同时结合历史课程,将教材上较为刻板、枯燥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故事开头、歌曲开头、成语开头与诗词开头等。以成语开头为例。初中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与认识水平有限,加上历史的悠久,生活在现代的学生会产生距离感、陌生感。以成语导入的方式作为开头,可以使历史教学的死板、枯燥得以改善而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得以发散,学生就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深刻地牢记在心中,同时还可以将语文与历史科目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有关春秋与战国时代的成语如“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等,让其回答并就该成语进行解释。然后笔者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该成语的来源与其背后的故事,接着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材上。逐层渐进,学生的好奇心必然会被激发,注意力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此,课堂趣味性就增加了,学习气氛也得到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内容就能很好地掌握,对后面教学的展开也有利。

  二、观看历史视频,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现代教育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较之传统的一人、一课本、一粉笔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是更为直观、生动与形象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其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网络上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源很多,教师要甄选出符合教材内容的但又不失趣味性的视频。这样,方可调动学生的兴致。例如,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中的“香港回归”时,笔者就让学生观看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激发心中的爱国热情。又如教授八年抗日战争的时候,笔者播放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如《抗日保卫战》《历史的'天空》《集结号》等。观看之后,让学生讨论并发言,谈谈自己对抗日的认识。之后,笔者再进行总结。历史是抽象的,学生无法看到与触摸到。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就不会因为历史远离现实生活而产生陌生感。多媒体教学的直观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抽象模糊的历史事件也有形象具体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让教师顺利达到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促使学生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目标。

  三、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开展多样的小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主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之中。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的活动有:小组合作做历史简报、演历史剧、观看历史视频“找茬”等。例如,做历史简报。首先规定简报的主题与内容如“盛世唐朝”,并提出评比要求(以内容、版式为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设计版面。随后在课堂展示、评比,先由小组阐述本小组简报的优势所在,接着进行小组互相点评、再是小组投票评选最佳简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所有的简报在教室宣传栏展出,供学生交流、欣赏。再如“观看历史视频‘找茬’”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会辨别历史,可以针对时下流行的一些“穿越”历史剧,给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也“穿越”一回,让其找出其中的历史知识点,并结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如此,无疑可以增加课堂活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笔者还开展体验教学,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通过向学生讲述、介绍相关历史知识,以及布置学生布置学生写参观体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应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作业,如此才算是给这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2

  【摘要】学生在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之前,已经听说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扩充历史课堂。文章以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阐述如何将历史故事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以故事化的语言将历史事件表达出来。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而言,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学生带入到学科中。不仅历史故事本身生动有趣,而且历史故事中的优秀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性、趣味性和指向性原则。本文将以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鼎立”为例,讲解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直接开始讲授理论知识来引入新课。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引入方式会显得有些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引入环节加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讲述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引入环节选择的故事应该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例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与诸葛亮有关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讲述刘备当初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成功见到诸葛亮本人,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静静地等到诸葛亮醒来,才说明自己的来意。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心及其雄心壮志,就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在故事讲述完毕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对诸葛亮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刘备愿意三次去请他呢?如此睿智之人,在三国历史上又有什么样的作为呢?”然后可以请一两名学生谈一谈他们心中的诸葛亮,然后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英雄迭出的时代,讲讲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开展新课的教学。

  (二)历史故事穿插于教学过程,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自律能力较弱,课堂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只在引入环节使用了历史故事,无法保证学生在整节历史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适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之中。因为历史课中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学生对历史课的'代入感较弱,这也是阻碍学生学好历史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难以代入的内容时,可以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情节去感受历史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部分历史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历史剧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历史。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的赤壁之战以后,课堂时间已经过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故事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是盟友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故事吗?你们觉得同样作为谋士的两个人,有高下之分吗?”有学生提出《三国演义》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会有虚构的成分。教师继续讲述:“其实历史上的周瑜不仅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而且还是个帅哥呢!周瑜的夫人是当时的大美女小乔,两人郎才女貌。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不幸受伤。后来,周瑜率兵攻打西川,箭伤发作,周瑜病逝。”通过对周瑜故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三国时期的英雄风采,可以让学生重新提起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表演内容与《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关即可,加强师生互动。

  (三)通过历史故事总结知识,巩固课堂效果

  一个完整精彩的课堂,既需要好的开头,又需要好的结尾。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入历史故事,首先可以巩固该堂课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通过故事对课本未提及的知识进行扩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新课讲授结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历史故事,借此故事将课本中所讲的部分内容进行回顾,然后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例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有给出三国的户口数、人口数和兵员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思考,为什么最后是魏国“一家独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魏国的重臣司马懿的故事,借此帮助学生理解魏国国力强大的内在原因,为后面晋朝历史的学习做铺垫。教师讲述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出生于有名的望族,在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了才华。建安六年,有人想要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时曹操正任职司空,听到司马懿的名声以后,派人去司马府中召他任职,司马懿当时看见汉朝已经在衰败了,不愿意去曹操手下任职,推辞说自己患有风痹病,曹操生性多疑,就派人在晚上去打探司马懿是否真的患病,司马懿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假装自己染病了。大家如果对司马懿的这个人有兴趣,可以去查看史书等资料去了解。司马懿的一生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魏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次子司马昭是后面我们将要学习到的晋王。”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对已学的三国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巩固,又激发了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故事在应用过程中的教学建议

  (一)历史故事选择要谨慎

  历史故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历史故事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初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选择政治背景过于复杂的故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所选故事要有新意,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选择学生在小学期间就经常听到的故事,这样不足以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后要考虑教学内容,历史故事有很多,但是与该节课有关的故事才是教师需要的。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认真筛选。

  (二)重视历史故事呈现方式

  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也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长期只采取口述这一种呈现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故事的类型,采取多种呈现方式。例如一些有影视资料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三)注意故事导入的时间

  在新课开始之前,导入历史故事,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找准时机。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插入小故事,这样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究历史。总之,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修养,积累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目前已经有很多一线教师都将历史故事成功地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对历史故事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其故事挖掘的程度、呈现的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使用灵活的呈现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将历史故事插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

  一、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历史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史料,同时,也可以举办小型的历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工具,重新将历史人物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直观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历史学习是把前人的生活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其中,包括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汇聚了人类的经验和才识。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那段辉煌的历史而自豪,使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当学生学习到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为人民所遭受的迫害和屈辱而痛心疾首,可唤醒学生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感。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便坚定了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不仅更加热爱生活,而且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提高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历史来让学生了解古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4

  在初中生的历史教学内容设定上,我们不能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以及课本内容的讲述,更应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若能选用一些积极、正面、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辅助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历史故事的榜样和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选用历史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天性并培养正确价值观。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用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要选野史之类的毫无依据的故事,以防学生在发现故事的真实情况后对教师言行的信赖度下降,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历史故事的选取必须要符合史实,切记避免虚构和无根据的推断。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若选取了没有参考依据的,须在课堂上说明。

  (二)趣味性

  历史故事的选取最好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积极、自觉地学习。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将历史故事的情节真实还原出来,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技术,通过历史短片的放映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

  (三)针对性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历史故事应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参照,不能盲目地追求趣味性而背离教学主题。对于书上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选择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教材搜集和整理历史故事。

  (四)正面和积极向上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对知识强烈的渴求阶段,所接触的内容很容易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择一定要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内容,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方法

  (一)新课程开设前设置故事悬念

  引人入胜的开场白通常能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课堂内容讲述之前先设置故事的悬念,让学生对历史故事产生强烈的渴求,抓住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征,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在这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节课开始讲述之前,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做开场白: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娲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于是,人类就这样产生了。通过神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二)历史故事的应用范例

  在初中历史课文中,比如说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单元,会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章节部分,这些历史人物背后都有大量生动的故事。要让学生牢记这些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讲述这些人物各自的故事。通过“揭竿而起”“鱼腹丹书”等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的轰轰烈烈;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了解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真实情况;通过司马迁著作《史记》这个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在人生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乐于创造的精神。

  (三)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

  初中生是很难保证在整堂课中都集中精神去学习的,他们很难保持超过20分钟的集中精神时间。教师在进行课堂安排的时候,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程前半节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而将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安排在学生精力下降的时间段。这样轻松愉快的历史故事能缓解学生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最好指出,以增加历史故事的辅助教学效果。另外,若以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能使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在回味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前进,如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燃起青春的动力和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运用历史故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结合故事的讨论和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教师在平时进行历史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改进,使得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更加合理有效。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着创新的使命,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备科学精神,而且可以给教学过程注入一些新活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重视,在历史教学上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我国目前各个历史老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一定缺陷,影响学生能力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初中历史教学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在历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就是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在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老师主要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这种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能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有些教师在对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仍旧以强调教师为主的思维对学生进行讲课,没有新意压抑学生个性,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加有意思的知识,挫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历史教学手段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注重关心人才的综合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主要借助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只是在聆听老师讲课,并没有发挥能动作用,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而且历史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厌烦,出现严重偏科的问题。

  (三)应试教育的束缚。就目前看,各个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只是一味地把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目标,过于强调主科和副科,使得老师不对历史的教学进行创新,严重阻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潜能的挖掘,最终导致学生历史成绩较差,历史老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二、问题式教学法优势

  当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其中问题式教学法可以体现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所讲授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作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给历史课堂注入一些新鲜活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老师可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对学生讲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力,培养学生善于发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展新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历史课程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要想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通过一个历史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和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留言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思考,除此之外,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自己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想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中历史主要是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历史老师应该将历史故事和书本中的知识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讲授,而且,相对其他学习科目来说,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曾经屈辱的历史并正确认识这些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对他们的个人品德、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努力使这些学生的身体、心理全面健康,并且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的,一个好的教师的教育对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求职都有重要影响,这就要加强初中历史老师团队的建设,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促进初中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实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在历史课上的问题意识,就要实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历史课堂上有效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一些关键问题的提出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历史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历史老师一定要做好当一个优秀聆听者的准备,聆听学生的观点并进行指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想加强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

  中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大多是为了个人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背诵历史的条条框框,并没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事件的整个过程,学生也很难理解历史背景,使历史失去了真正教学的意义。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地历史认真贯彻新课改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而不单纯的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去教学,新课改实施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交流情感、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有效教学。

  一、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1.有效发挥历史教材的趣味性

  历史教材就是极具趣味性的,如果历史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一点,则一定会妙趣横生。例如,在历史教材中的小故事、寓言、图片等等都是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物来实施有效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外,要多加入一些课外有趣的与教材相关的东西,这样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的趣味性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多从课外发掘一些有趣的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加以补充。

  2.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生动

  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是因为历史教材中的事件与现在的生活相差很远,学生无法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更不能切身体会到当时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再有,传统的历史教学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无法激发学生应有的内在情感,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感知历史形象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获得情感的体验。真实的情境创设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参观调查等活动中运用教材知识,借助各种条件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历史教学对于经验不丰富、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不但不贴近生活,而且人物、事件发生年代比较久远,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声形兼备等优势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当前历史教学的不良局面,还能极大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了历史的真谛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声形集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4.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艺术,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气氛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缩短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铺垫,根据教材内容,可以有很多导入形式,例如,名言导入、成语导入、历史人物导入、历史故事导入等等。通过启发,学生就会有学习的欲望,这时再顺水推舟,引入即将学习的知识,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程的教学中来。此外,要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必须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想保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具备创新的内在需求与欲望,学生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无比好奇,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源头,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质疑和积极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教师即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达到提高能力、优化人生的目的。

  1.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体自觉参与确定教学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自觉的意识与反应,从而达到“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境界。能够借助各种资料进行各种拓展性学习,开阔视野;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对自身学习进行反馈和矫正。

  2.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到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教师要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很好地融入大集体中,共担责任,共享成果,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

  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评价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自我概念、道德品质和人格,还要评价学生的方法性、策略性知识和学习能力。

  5.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

  6.教师要成为反思者

  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总之,教师应当是一个集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反思者于一身的人。教师要赶上时代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构筑的新理念,实现多远角色的有机整合。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地有效应用,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才是新课改下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永航.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xx(5).

  [2]贾建红.光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xx(2).

  (作者单位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个旧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7

  【摘要】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初中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初中的历史教学也吸取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寻求更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知识的补充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益举措。立足于教学实例,首先指出了初中历史补充史料知识的必要性,然后为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时事政治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知识; 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播开来,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丰富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史料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引起了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还需要师生合作互动,不断摸索,积累成功经验,然后大力推广,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更有效的实现。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知识的必要性

  (一)扩充历史教材知识。我们知道,初中历史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的有限的,它更重视的是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一经编制完成,就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固定性,即使修订也只是增加一些图片或案例,空间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将大段的史料知识编入教材。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历史的考题所呈现的背景材料基本上很多的史料知识,这些材料学生在课本上基本不会见到,如果教师不在平常进行必要的补充,学生在考试时可能会不懂得用什么知识答题。另外,由于历史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好多学生对于历史上一些政策或者习俗可能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将补充必要的史料知识,就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会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历史事实,它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知识来明白一些道理,进而能够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史料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见解,促进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把重点历史知识的'传授上,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对于史料知识则涉及较少。这样的方式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枯燥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史料知识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和思考,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教师角色。新课改的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将史料知识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走出这个怪圈,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解放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师生角色的共同转变。

  (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大都习惯了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则不太擅长,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史料知识的引用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历史的了解,还可以了解一些多元化的学术观点,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开发,进而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知识的应用对策

  (一)增加对史料知识的关注。史料知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丰富性,教师应该增加对史料知识的关注。将史料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新的网络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实时的了解一些史料知识,将每天进行史料知识的积累成为一种习惯。历史是我们了解自己的重要工具而且它是一个既定的事物,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学生养成每天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才会不断的升华历史中蕴含的价值,从而为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时奠定一定的基础,并进一步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举例来说,在讲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骨复原像和现代人头像,然后对其外秒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区别与联系。

  (二)增加对史料知识的讨论。由于初中的学习较为紧张,因而一些教师不愿意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一些探究式的讨论,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其实,如果让学生进行一些史料知识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的提高更有效果。另外,史料知识是活生生的社会实例,如果仅仅像记忆知识点一样的死记硬背地进行积累,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大。史料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历史敏锐性进行培养,学生只有通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才能将史料知识中内含的知识进行内化。举例来说,在讲解有关“代议制”的知识时,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英国议会、内阁首相以及英国女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分组扮演内阁首相、英国女王以及众议员等角色,让他们根据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决定的合法性等进行探讨,在扮演中体会各人物的权利以及权力界限,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三)增加对史料知识的课堂应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是,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读一些史料知识进行引用,作为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秦代的焚书坑儒事件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并且了解相关的实例,同时可以与我国当代的“科教兴国”战略进行对比,教师可以通过正反的对比是学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和知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意义。

  (四)突出对史料知识学习主体的认识。教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师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进行史料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有关科举取士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对一些科举取士的案例进行举例和讲解,一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二来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共享资源。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引入史料知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高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虽然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时事政治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成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失败经验的不断总结,它必然会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2016,(09):73.

  [2]陶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思考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李现丽.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2,(29):61.

  [4]郑丽霞.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谢艺明.史料教学中发展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8

  一、关注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分析学生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历史教学涉及面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正是对历史学的一种最好概括。虽然初中历史教学不必进行太深入的延伸,但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进行由此及彼的关联性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科学的解答,学生的心理诉求便能得到满足,创新热情便能被激发出来。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

  创新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应正确看待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实践证明,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创新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要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可结合历史长河里各种励志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发散性思维”概念的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念,即激励人们寻找多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将获得质的提升。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单一性”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根据所谓的“唯一标准”进行学习,限制了个人思考的空间,不能从多角度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与体悟,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分析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事件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多种联想:联想一,“楚汉之争”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农民集团与以项羽为代表的贵族集团之间的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集团的胜利实质是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制度战胜落后的分封制和奴隶制度的表现;联想二,纵向来看,刘邦汉家王朝的建立为今后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和社会发展轨迹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联想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也应积极指出学生思考中的不足。

  三、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1.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个性化见解

  “质疑精神”历来都是每个取得辉煌业绩的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品质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重在交流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尚无定论,一定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时,有些学生指出蜀国快速灭亡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域位置的防御作用。首先,他们肯定了蜀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然而在研究蜀、吴存在时间长短时提出如果蜀国也拥有和吴国一样的长江天堑,或许还能再存活几十年。此类学生从地域的角度阐述蜀国灭亡原因,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见解。

  2.鼓励学生创新求变鼓励学生创新求变,教师应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

  在思想方面,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创新的真正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要盲从一切,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我认识。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行为方面,教师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开设更多的历史实践课,成立“历史小讲堂”、“历史讨论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历史小讲师”,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历史观点。初中历史教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思维,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综上所述,探究初中历史的创新型教学法就是要突出创新的作用,既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所在,然后对历史故事在营造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强化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价值观念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历史故事;思维能力;史料

  众所周知,学史是为了让这一代人去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程,追寻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史料来展开教学,历史故事是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前人们留给后人了解和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对初中课堂教学也十分重要。借助历史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史料的应用,开阔他们的眼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故事将历史传输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历史,继承和传扬我国历史文化。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更加具有丰富性,教师不是照着书本教书,而是有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内容。历史故事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不会很教条式的方式传送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初中本学科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呈现一堂有意思、生动的课程,让学生们喜欢历史这门学科,也可以增添他们的兴趣,这对教学和学习都是极大的帮助。其次,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故事的应用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他们思维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的.理性化,让学习者能够掌握严明准确的历史文化,还能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听故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讲故事,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有些难度,但教师要积极引导,多加训练。最后,树立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历史知识的学习有的时候是需要学生去感知当时的环境和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去理解离自己很遥远的时代的事情是很困难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中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帮助他们去体会认同,传扬民族优秀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历史故事制造课堂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情境对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导入一节新的课程时,对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功效。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介绍或是事件发生的影视资料等等,巧妙的制造一些历史情境,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好感和兴趣。例如,再讲到汉武帝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汉武帝个人的介绍,中间穿插一些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去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事件的意义,并能够熟记于心。像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都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的去关注汉武帝这个人物,进而去分析研究他自己他所在的朝代,还有相关的历史事件。

  2.2利用历史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个漫长悠久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太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和了解,这样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去记忆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历史而是机械的死记了下来,但是过后很容易忘记。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着记忆,有利于他们记忆牢固。例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由于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遥远,生活的社会也不相同,有时学生们会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忆不会太深刻。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战国的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加工。

  2.3利用历史故事强化学习成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课上德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一定要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多去学习和记忆历史知识。但是初中学习的科目太多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开始淡忘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巩固强化自己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留历史作业题时,也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学习和做作业也十分有趣,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强化学生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所教学的学科,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帮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尹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xx(13)

  [2]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xx(1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

  1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叛逆期。为此,要注重学生兴起的培养,将学生视为教学行为中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要培养他们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习的高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有目的的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的教学行为中。教师要用心去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善于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呈现真实、直接、客观的历史发展进程,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完全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式,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情感饱满而丰富,同时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设计,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符,具有目的性,使课堂教学活力四射,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思想,为更好地学习垫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学习中,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和形象,情景引人入胜,以更直观、易懂的.形式呈现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枯燥的历史知识被具体化和生动化。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被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深深感染,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明白道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2如何更好将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2.1教学情景要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准备充分,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情景教学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形成生动、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不断研究历史,深刻地思考历史,学习历史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防止与主题不符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不能十分复杂,总之要掌握好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保证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2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历史教学情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历史学科的思维学很强,为此,要运行具有探究特点的教学情境,发挥其启发和引导的功能,增加思维的深度,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继续探究历史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堂情境进行分析,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在讲解某些课程的时候,可以配合播放电影片段,让学校认真观看,根据电影片段分析总结,进行发问,探讨课堂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渐深入,学习热情得以提高。

  2.3教学情景的设计具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要点和难点,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为此,要将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设为课堂教学内容及难题,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抓住重点和难点,扣住主题,实现教学互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现其主体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包含很多内容,如设置问题、播放声像、设置实物情境等,任何情境的运用都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将其迅速带入课堂气氛,防止出现学生游离课堂的现象,让他们在情境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形成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感,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2.5利用语言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历史课的显著特征就是时代性,只有保证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教师语言上的描述起到了引导学生认知行为的作用。教师的情感表现会带动学生的认识行为,只有以情动情才能产生师生共鸣。例如,在讲解一些英雄事迹的时候要满怀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真情实感,产生由衷的钦佩。教师的语言情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已经孕育其中。

  2.6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演的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是最能够被人接受的教学思想。尤其是时代的进步促使素质教育称为教学的最终追求目标。教学课堂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于潜能的挖掘。表演情境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天分和能力,进入教学角色。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内心的体会加深,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以提升。同时,对于角色的扮演也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愉快,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也使得其他同学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现象,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3结语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不断将情境教学进行深化和升华。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升级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成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1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历史战役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历史中的战役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2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向学生传授知识,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历史的方法,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主动性;培养

  想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历史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以及师生交流的方法,来让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发展。

  一、历史教师备课需要以自主学习为设计的主体

  历史教师的备课理念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可围绕疑问来进行设计,还可通过出现疑问、探讨疑问、思考疑问以及解决疑问,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能够主动提升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还需要注意适度的原则,让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紧密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对角度以及多方面进行思考。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有层次性,可让问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等,让学生慢慢深入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

  在进行历史教学前,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历史”,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历史这一门课程的第一印象。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概况,向学生解释相关的哲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以及学习历史的意义。在进入知识点教学时,历史教师可将教学的知识点和学习历史的意义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历史的目的所在。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文学、音乐以及美术等内容或者作品时,需要通过历史背景来对该作品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其个人的经历来进行了解,从而能够深入了解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涵。

  2、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可将时事热点和历史教学知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可以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向学生解释时事热点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可将历史上的事件与时事热点产生的联系详细和学生说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诗词歌赋、地理知识等文学融进历史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及趣味性。

  3、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讨论和发言

  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可鼓励学生说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对独到的见解,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而对于错误的地方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纠正。例如,在学习到美国内战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就美国南北制度进行讨论,再让学生将美国的南北制度和中国的一国两制进行对比和讨论。如此以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关系,与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需要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平等看待所有学生,予以学生同等分量的信任,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的期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不能够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的引路人,还需要加入情感,关心学生、感化学生以及爱护学生,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喜欢教师、学会尊重教师,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笔者在教学时经常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会和学生聊天,说说最近国家或者地方发生的时事热点,每天与学生进行短时间的交流。并且在下课时,笔者都会鼓励学生课后多找教师谈心,谈心不仅仅是学习上的烦恼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烦恼。教师在学校永远是学生坚强的后盾,多与学生谈心,在能力范围内为学生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指导学生粗读、细读以及精读课文

  粗读就是将课本的目录以及年表进行阅读,并且需要阅读课本的子目录;细读就是一字一句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需要大致掌握章节的年限、时代、人物以及事件等知识;精读就是对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出学习的重点。可通过粗读、细读以及精读的方法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将问题内容转化为要点,将要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笔者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会与学生一同阅读整本历史书的目录和年表,让学生画出每一个章节内的重点目录,让学生大致了解哪一章节为学习的重点。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小节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学生了解本小节所说的大致内容、人物以及事件之后,再根据学习的内容设立问题,问题可设为“贞观之治主要的内容分为几点”以及“贞观之治是从哪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等,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随后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四、小结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重视引导教学,正确且有效的引导能够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历史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教学的出发点,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具有创新性的见解需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看法及时进行纠正,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切主动学习的终身习惯。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初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活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老师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标改革,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老师教学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关键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丰富教学模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提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重视。在中考的考试中,历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还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和家长对于初中历史这门课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一些历史老师在讲课时,为了应付考试,直接给学生画重点内容,缺少对历史内容的讲解,造成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投入较少,一些学校的历史老师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师资水平薄弱,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水平。(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往往一成不变,只是讲课本上的内容,不对课外内容进行拓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初中生喜欢学习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先给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给学生播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历史老师就像一个说书先生,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娓娓道来事件的背景、高潮以及结果,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了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比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老师讲课就不能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艰难,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个英雄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改革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多与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比如,在讲《辛亥革命》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设计发散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想法,比如,老师在讲《商鞅变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商鞅变法外,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变法?”这种发散性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归类,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容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大多来自于老师的传授,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就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积极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还应该宽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历史,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讲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总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作为当代初中生,应该学好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促进了老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继续坚持新课程改革路线,把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摆在首要位置,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瑞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xx(8):133.

  [2]孙爱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4):100.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xx.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4

  摘要:“四导四学”教学法是在传统导学稿教学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新型教学法,具有引导性、自主性、生成性与适度性等特点。为更好地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法,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四导四学”教学法;初中历史;学教合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规定:“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1]4基于上述教学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利用6年的实践研究在传统的导学稿教学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四导四学”教学法。“四导四学”教学法的目的旨在打造“学教合一”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生成性,将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与效益放在首位。

  1关于“四导四学”教学法

  1.1“四导四学”教学法的内容

  “四导四学”教学法以传统的导学稿为媒介,以导学为具体路径,以“问题加方法”为核心价值,追求高效化课堂教学新模式[2]。内容主要包括导疑预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导评促学四大结构性板块。每个板块均有明确的设计思路,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其中导疑预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该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历史史实。通过新知预学,学生能很快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生成性。导问研学多以材料题为主,这样设计既体现目前中高考命题的趋势,又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为自主解决问题搭建平台。导法慧学是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拓展知识,学以致用。导评促学是评价学生该节课学习的效果,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再学习。“四导四学”教学法之所以能够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四导四学”教学稿的编写具有基础性、科学性与多样性。重视学生的基础,通过学生的预学达到质疑的效果;科学性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在导疑预学中设置选做理解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性体现在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性,更注重学生的拔高性。在导问研学模块中每一节课都设置材料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其二,在“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符合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其三,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1.2“四导四学”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2.1引导性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定向预习,每一节课的预习都有其预学的重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传统的“主导者”开始转变为“引导者”,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优化学生的学习。

  1.2.2自主性

  “四导四学”教学法在学习形式上倡导“自主+合作”相结合模式[3]133。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并且尝试使用教材上的观点回答导学稿上的问题。另外“四导四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和空间。

  1.2.3生成性

  “四导四学”教学法“导预疑学”中“预”和“疑”是一对因果关系,体现的是“因疑而学,据疑而导”的教学思想和预学过程。学生在预学中生成疑点,将这些疑点带进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解题的能力。

  1.2.4适度性

  “四导四学”教学法之所以具有适度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四导四学”教学稿的编排具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学量适中的优点。以初中历史为例,在每一节导问研学板块中都会编写有关该节课教学重点的材料题,这样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明确考试方向。

  1.3“四导四学”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家多尔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好的讲解者,更要成为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4]179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第二,有利于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弊端。“四导四学”教学法倡导的教与学关系是一种交流的.、互动的、融合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学会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第三,“四导四学”教学法有利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核心教育理念在于打造“学教合一”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因此,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课堂讨论中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从而“对症下药”。“四导四学”教学法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四导四学教学法注重学思结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追求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

  2“四导四学”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2.1基于课程标准,构建总体教学思路

  “四导四学”教学稿编者在每一节预学导航中将课程标准相关考点简单地罗列出来,以“宋金南北对峙”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考点依次有:1)了解女真族的兴起和金政权的建立;2)知道宋金对峙的局面;3)了解岳飞抗金的重要史实;4)认识和平与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从上述考点可知,其中有一个知道层面、一个认识层面、两个了解层面。其中知道层面考试一般不会过多进行深层次的考查,但是学生需要知道其最基本的历史史实。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按照知识点进行分层次讲解。在导评促学板块中编者都会依据3个层面选取3道选择题。可以说在“四导四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线索一直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讲,课程标准是“四导四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基础所在。

  2.2重视基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四导四学”教学法的实施,正是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它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尤其是对教材的研读与理解,以“宋金南北对峙”为例,有许多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开始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四导四学”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明显不同在于它重视学生的基础,让学生首先学会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形成科学的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知识加工,学生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与规律。

  2.3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四导四学”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法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立足整体,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这是笔者所在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这在“四导四学”教学稿中有很好地体现,“四导四学”教学稿的基础性作业都是由所学知识改变而来,教师希望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感知和理解教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架设沟通新知与旧知的桥梁,要有主次之分。最后,要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多阅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积累历史知识。

  3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四导四学”教学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法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学活动前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体系。教师在授课前应明确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确定后,整个课堂教学的框架基本形成,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兴趣往往与学习动机、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成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鼓励与表扬学生,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应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要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相信他有潜力,能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3.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传统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采用“四导四学”教学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考试成绩,应该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评,还要对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性衡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黄蔚.扬州文津中学四导四学推进高效课堂[N].中国教育报,20xx-12-30(11).

  [3]王军文.聚焦课堂导学,提高教学质量:扬州文津中学课堂导学的研究与实践[G]//潘洪建.当代教育评论第1辑.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xx.

  [4]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5]王军文.理念结构引领:关于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思考[J].教育艺术,20xx(6):31.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

  【摘要】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初中历史教学就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魅力

  新时代下的课程改革中,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知识,利用人文知识来提升自己,丰富自身的内涵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民脂民膏。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二、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创造。其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尝试运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参观法”“欣赏法”“研讨法”“调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共同发展,进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就拿我们山东来说,有着丰富的、富有特色的人文历史课程资源。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及滕州的北辛文化遗址等,都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史料;文化古都曲阜、齐都临淄、泉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山泰山等,都是很重要的历史景观:文化巨人孔子、兵学鼻祖孙武、“亚圣”孟子、“科圣”墨子、神医扁鹊、“书圣”王羲之、“婉约词人”李清照等,都是齐鲁文化名人……只要我们多开展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这些就可“为我所用”。

  三、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国近代史》讲了以下七个主题内容,即“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而这些内容所传达的人文思想显然是: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矢志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有效地把握这些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国”的情怀。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此时,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丰富的教材内容中领略人文魅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教学的章节内涉及的历史典故、史话、传说等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画面通过视频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野角度得到丰富,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势”“气候带的划分”这些地理知识点时,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中国各个地方的地势特点、各个气候带美丽的画面时,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领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点,提升人文魅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拓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之,教师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丰富的教材内容中领略人文魅力等方面出发,再积极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xx,(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xx,(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xx,(14).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优】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例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汇总15篇)05-15

[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05-15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04-12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

[精选]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