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4-11-13 10:29:36 诗琳 初中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 1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 —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知识点 2

  一、认识角

  1、 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初中数学知识点 3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______叫两点间距离.

  2. 1周角=__________平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

  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

  5. 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7. 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

  8.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初中数学知识点 4

  基于质数定义的基础之上而建立的问题有很多世界级的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等。

  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素数在数论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质数是与合数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构成了数论当中最基础的'定义之一。

  算术基本定理证明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并且这种乘积的形式是唯一的。这个定理的重要一点是,将1排斥在素数集合以外。如果1被认为是素数,那么这些严格的阐述就不得不加上一些限制条件。

  概念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叫质数(Prime Number)。(如:由2÷1=2,2÷2=1,可知2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2这两个约数,所以2就是质数。与之相对立的是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如:4÷1=4,4÷2=2,4÷4=1,很显然,4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4这两个约数以外,还有约数2,所以4是合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在100内共有25个质数。

  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的约数有且只有1这一个约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 5

  一、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未知数的公因式要回头检验!

  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的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

  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意义。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易错点3:利用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象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两个变量利用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注意区别方程、函数、不等式模型解决不等领域的问题。

  易错点5: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7: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象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象提供数据或者图象为图形提供数据。

  易错点8: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0,0指数底数不为0,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四、三角形

  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求最短距离的方法。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综合运用,以及线段相等是全等的特征。线段的倍分是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与三角函数的结合。边边角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易错点5:两个角相等和平行是相似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线段成比例,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易错点6: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7: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8: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易错点9:中点、中线、中位线,一半定理的归纳以及各自的性质。

  易错点10: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的确定与底上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易错点11: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对应线段的比经常出错,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五、四边形

  易错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何灵活、恰当地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

  易错点2:平行四边形注意与三角形面积求法的区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易错点3:运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易错点4:平行四边形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易错点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矩形与正方形的折叠。

  易错点6:四边形中的翻折、平移、旋转、剪拼等动手操作性问题,掌握其中的不变与旋转一些性质。

  易错点7:梯形问题中,主要做辅助线的方法。

  六、圆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相切有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包括相交也存在两圆圆心在公共弦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很容易忽视其中的一种情况。

  易错点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d与R、R+r和R-r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的方法求解。

  易错点6: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7:一定要牢记的公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七、对称图形

  易错点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把握不准。

  易错点2:图形的轴对称或旋转问题,要充分运用其性质解题,即运用图形的“不变性”,在轴对称和旋转中角的大小不变,线段的长短不变。

  易错点3:将轴对称与全等混淆,关于直线对称与关于轴对称混淆。

  八、统计与概率

  易错点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错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易错点2:在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先判断统计图的准确性。不规则的统计图往往使人产生错觉,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易错点3: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不清楚,造成错误。

  易错点4:极差、方差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从而不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易错点5:概率与频率的意义理解不清晰,不能正确求出事件的概率。

  易错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公式,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加权平均数的权可以是数据、比分、百分数,还可以是概率(或频率)

  易错点7:求概率的方法:

  (1)简单事件运用概率概念。(2)两步及以上的简单事件求概率的方法:利用树状或者列表表示各种可能的情况与事件的可能性的比值。(3)复杂事件求概率的方法运用频率估算概率。

  易错点8:判断是否公平的方法,运用概率是否相等,关注频率与概率的整合。

  初中数学知识点 6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初中数学知识点 7

  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运用到了黄金矩形的知识。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中数学黄金矩形的基础知识点。

  黄金矩形

  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换言之,矩形的长边为短边 1.618倍。

  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

  黄金矩形的分割方法

  1)作任意正方形ABCD.

  2)用线段MN将正方形平分为两半.

  3)用圆规,以N为中心,以|CN|为半径作弧.

  4)延长射线AB直至与以上的弧相交于E点.

  5)延长射线DC.

  6)作线段EF⊥AE,并令射线DC与EF交于F点.

  则ADFE为一黄金矩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 8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8.分式的乘方:.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a0=1(a≠0), a-n= (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4)公式:(-1)-2=1,(-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

  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

  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

  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 ,|a|≥0,≥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

  6.两个重要公式:

  (1) ; (a≥0)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

  (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9.立方根的特性:.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12.实数的分类:(1) (2) .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

  三角形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是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 BD = CD

  (2) ∵ BD = CD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ΔABC的高

  ∴∠ADB=90°

  (2) ∵∠ADB=90°

  ∴AD是ΔABC的高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BC>AC

  ∴……………

  (2) ∵ AB-BC

  ∴……………

  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 (2) (3)(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C=90°

  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A=CB

  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FG

  ∴ AB = EF ………

  (2) ∵ΔABC≌ΔEFG

  ∴∠A=∠E ………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ASA”“AAS”“SSS”“HL”. (如图)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AB = EF

  ∵ ∠B=∠F

  又∵ BC = FG

  ∴ΔABC≌ΔEFG

  (2) ………………

  (3)在RtΔABC和RtΔEFG中

  ∵ AB=EF

  又∵ AC = EG

  ∴RtΔABC≌RtΔEFG

  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平分∠AOB

  又∵CD⊥OA CE⊥OB

  ∴ CD = CE

  (2) ∵CD⊥OA CE⊥OB

  又∵CD = CE

  ∴OC是角平分线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EF垂直平分AB

  ∴EF⊥AB OA=OB

  (2) ∵EF⊥AB OA=OB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PA = PB

  (2) ∵PA = 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

  (1) (2)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

  AD⊥BC

  ………………

  (3)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 =60°

  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1) (2)(3) (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B=∠C

  ∴ AB = AC

  (2) ∵∠A=∠B=∠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4) ∵∠C=90°∠B=30°

  ∴AC = AB

  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ΔABC≌ΔEGF

  (2)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OA=OE MN⊥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如图)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2+b2=c2

  (2) ∵a2+b2=c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19.Rt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D是AB的中点

  ∴CD = AB

  (2) ∵CD=AD=BD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常识:

  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

  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

  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CB=CD?AB ; (2)∠1=∠B,∠2=∠A .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SSA”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

  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

  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

  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

  ①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一举多得;

  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

  (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

  ①在BA上截取BE=BC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②过D点作DE‖BC交AB于E,构造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BC的中线)

  ①过D点作DE‖AC交AB于E,构造中位线;

  ②延长AD到E,使DE=AD

  连结CE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③ ∵AD是中线

  ∴SΔABD= SΔADC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

  (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①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中线AD

  (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

  等三角形;

  ②作等腰三角形ABC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

  新的等腰三角形.

  (5)其它

  ①作等边三角形ABC

  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

  ②作CE‖AB,转移角;

  ③延长BD与AC交于E,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④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⑤延长BC到D,使CD=BC,连结AD,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⑥若a‖b,AC,BC是角平

  分线,则∠C=90°.

  初中数学知识点 9

  锐角介绍

  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任何一条与另一条相叠合时必须转动的量的量度,转动在这两条直线的所在平面上并绕交点进行。

  角度是用以量度角的单位,符号为°。一周角分为360等份,每份定义为1度(1°)。

  采用360这数字,因为它容易被整除。360除了1和自己,还有22个真因数,包括了7以外从2到10的数字,所以很多特殊的角的角度都是整数。

  实际应用中,整数的角度已足够准确。有时需要更准确的量度,如天文学或地球的经度和纬度,除了用小数表示度,还可以把度细分为分和秒:1度为60分(60′),1分为60秒(60″)。例如40.1875°=40°11′15″。要更准确便用小数表示秒,而不再加设单位。

  锐角则是指大于0°而小于90°的角。

  钝角性质

  1、钝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

  2、钝角是劣角的一种。

  3、钝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第二象限角不一定是钝角。

  4、钝角的三角函数值中,正弦值(sin)是正值,余弦值(cos)、正切值(tan)、余切值(cot)是负值。

  什么叫分数的相对性

  分数的相对性是这个分数的倒数,分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积等于1.1是由分数和这个分数的'倒数的二元组成,这是绝对的,这就是二元论。大道至简就是自然界的二元法则,九九归一。

  分数的历史

  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代表二分之一的古代符号,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埃及人使用埃及分数c。1000bc。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用分数略有不同的方法分开。他们使用最小公倍数与单位分数。他们的方法给出了与现代方法相同的答案。埃及人对于Akhmim木片和二代数学纸莎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表示法。

  希腊人使用单位分数和(后)持续分数。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c。530bc)的追随者发现,两个平方根不能表示为整数的一部分。(通常这可能是错误的归因于Metapontum的Hippasus,据说他已被处决以揭示这一事实)。在印度的150名印度人中,耆那教数学家写了“Sthananga Sutra”,其中包含数字理论,算术学操作和操作。

  现代的称为bhinnarasi的分数似乎起源于印度在Aryabhatta(c。ad500),[引用需要]Brahmagupta(c。628)和Bhaskara(c。1150)的工作。他们的作品通过将分子(Sanskrit:amsa)放在分母(cheda)上,但没有它们之间的条纹,形成分数。在梵文文献中,分数总是表示为一个整数的加和减。整数被写在一行上,其分数在两行的下一行写成。如果分数用小圆?0was或交叉?+was标记,则从整数中减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志出现,就被理解为被添加。

  常数的极限值是什么

  常数的极限值就是常数本身。极限值就是一个函数,当它的自变量趋于无穷,或者某个点时(可以不是该函数定义域里的点),存在极限,这个极限的值便简称为极限值。

  常数的含义

  1、规定的数量与数字。

  2、一定的重复规律。

  3、一定之数或通常之数。

  4、一定的次序。

  5、数学名词。固定不变的数值。如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π)约为3.14159﹑铁的膨胀系数为0.000012等。常数是具有一定含义的名称,用于代替数字或字符串,其值从不改变。一个数学常数是指一个数值不变的常量,与之相反的是变量。

  跟大多数物理常数不一样的地方是,数学常数的定义是独立于所有物理测量的。数学常数通常是实数或复数域的元素。数学常数可以被称为是可定义的数字(通常都是可计算的)。

  其他可选的表示方法可以在数学常数(以连分数表示排列)中找到。常数又称定数,是指一个数值不变的常量,与之相反的是变量。(常数多指大于零的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 10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分数和比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就是比的后项。

  4.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6.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这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前提是这

  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2、5这2个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9.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初中数学知识点 11

  顾名思义。中位线就是图形的中点的连线,包括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两种。

  中位线

  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梯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初中数学知识点 12

  初一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2+b2=c2。

  2、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要程度--四颗星。最早接触到分数是在三年级的课本上,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和同分母的加减法,这里的分数则是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认识分数。其中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会有分数的化简、约分,这也是接下来数学中非常常用的运算性质(类似四年级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分数的大小比较也不再是简单的同分母或者一个个体的比较,复杂的一些还需要用到“放缩法”;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则是数学运算的基本功了,越熟练越好(让孩子多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那就属分数的应用题了(学生不明白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往年很多学生都分不清题目中的:整体(单位“1”)、部分和占比(率),误区是学生们总认为整体比部分要大,但是学习分数以后就不一定了;

  3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 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4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初中数学知识点 13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分析题中已知和未知,明确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寻找等量关系:可借助图表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使列方程有困难可采用间接设法;

  4.列方程: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所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

  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方程各项是同类量,单位一致,左右两边是等量;

  5.解方程: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写出答案: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简记为六个字:审、找、设、列、解、答。

  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点注意:

  1.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2.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

  3.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常见考法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题型很多,每种题型又不完全孤立,其中有些题型的解题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所以一直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中考考查的实际问题多贴近生活,而且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所以决不能靠死背题型,要具体分析每一题的实际情况。

  误区提醒

  由于对题意理解不透,不能正确的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初中数学知识点 14

  初中数学集合的运算中考知识点集锦

  集合的.运算知识:它包括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对偶律、对偶律、同一律等。

  集合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A∩B=B∩A

  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对偶律:A∩(B∪C)=(A∩B)∪(A∩C)

  A∪(B∩C)=(A∪B)∩(A∪C)

  对偶律:(A∪B)^C=A^C∩B^C

  (A∩B)^C=A^C∪B^C

  同一律:A∪Φ=A

  A∩U=A

  求补律:A∪A=U

  A∩A=Φ

  对合律:(A)=A

  等幂律:A∪A=A

  A∩A=A

  零一律:A∪U=U

  A∩U=A

  吸收律:A∪(A∩B)=A

  A∩(A∪B)=A

  德·摩根定律(反演律):(A∪B)=A∩B

  (A∩B)=A∪B

  知识拓展:容斥原理(特殊情况):card(A∪B)=card(A)+card(B)-card(A∩B)

  初中数学知识点 15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口诀

  含有一个未知数,最高指数是二次;

  整式方程最常见,一元二次方程式。

  左边二次三项式,右边是零一般式。

  方程缺少常数项,求根提取公因式;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合适;

  方程如果合家欢,十字相乘先去试;

  分解二次常数项,叉乘求和凑中式;

  如能做到这一点,十字相乘根求之;

  否则可以去配方,自然能够套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常见考法

  (1)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这类题目有着解题规律性强的特点,题目设置会很灵活,所以一直很吸引命题者。主要考查①根与系数的推导,有关规律的探究②已知两根或一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开放;

  (2)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几何问题、函数问题的交汇处出题。(几何问题:主要是将数字及数字间的关系隐藏在图形中,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形主要有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勾股定理等);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命题广泛。(常见的题型是增长率问题,注:平均增长率公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 16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2)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初中数学知识点 17

  一、一次函数图象 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k、b的正负来决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数)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减函数)

  b等于零必过原点;

  b大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上方(指x轴上方)

  b小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下方(指x轴下方)

  其图象经过(0,b) 和 (-b/k , 0) 这两点(两点就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且(0,b) 在 y轴上, (-b/k , 0) 在x轴上。

  b的数值就是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不是距离,有正、负、零之分)。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1、步骤:去分母(后分子应加上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类型所反映的规律,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A 的解集是 解集 小小的取小

  B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大的取大

  C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小的 小大的取中间

  D 的.解集是空集 解集 大大的 小小的无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问题。

  三、零的描述

  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数。零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偶数。

  A、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准数。

  B、零是判定正、负数的界限。

  C、在一切非负数中有一个最小值是0;在一切非正数中有一个最大值是0。

  初中数学知识点 18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

  初中数学知识点 19

  不等式的判定知识点

  1.常见的不等号有“>”“<”“≤”“≥”及“≠”。分别读作“大于,小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不等于”,其中“≤”又叫作不大于,“≥”叫作不小于;

  2.在不等式“a>b”或“a

  3.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的尖头所对的数较小;

  4.在列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不等式关系的关键字,如:正数、非负数、不大于、小于等。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性质

  ①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

  ②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③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原则)

  ④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⑤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⑥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⑦如果x>y>0,m>n>0,那么xm>yn;

  ⑧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1]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1、概念:

  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例如2x+2y≥2xy,sinx≤1,ex>0,2x<3,5x≠5等>x是超越不等式。

  2、分类: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

  “≥”(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我们大家在判定不等式时要记得,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

  初三数学不等式证明知识点总结

  1、比较法:包括比差和比商两种方法。

  2、综合法

  证明不等式时,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公理、定理、法则等,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命题的方法称为综合法,它是由因导果的方法。

  3、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从待证命题出发,分析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原理,逐步探索,最后将命题成立的条件归结为一个已经证明过的定理、简单事实或题设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称为分析法,它是执果索因的方法。

  4、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根据需要把需证明的不等式的值适当放大或缩小,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5、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两步一结论。

  在证明第二步时,一般多用到比较法、放缩法和分析法。

  6、反证法

  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的反面成立,把它作为条件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利用已知定义、定理、公理等基本原理逐步推证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或公认的简单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原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的方法称为反证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 20

  构造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认真分析,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挖掘潜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因素,从而构造出方程,使问题解答巧妙、简洁、合理。

  1、某些题目根据条件、仔细观察其特点,构造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从而获得问题解决。

  例1:如果关于x的方程ax+b=2(2x+7)+1有无数多个解,那么a、b的值分别是多少?

  解:原方程整理得(a-4)

  ∵此方程有无数多解,∴a-4=0且

  分别解得a=4,

  2、有些问题,直接求解比较困难,但如果根据问题的特征,通过转化,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问题得到解决。此方法简明、功能独特,应用比较广泛,特别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3、有时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构造出方程组,从而可找到解题途径。

  例3:已知3,5,2x,3y的平均数是4。 20,18,5x,-6y的平均数是1。求的`值。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平均数概念,根据题目的特征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出x、y的值,再求出的值。

  初中数学知识点 21

  一、一次函数图象 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k、b的正负来决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数)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减函数)

  b等于零必过原点;

  b大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上方(指x轴上方)

  b小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下方(指x轴下方)

  其图象经过(0,b) 和 (-b/k , 0) 这两点(两点就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且(0,b) 在 y轴上, (-b/k , 0) 在x轴上。

  b的数值就是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不是距离,有正、负、零之分)。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1、步骤:去分母(后分子应加上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类型所反映的规律,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A 的解集是 解集 小小的取小

  B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大的取大

  C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小的 小大的取中间

  D 的解集是空集 解集 大大的 小小的.无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问题。

  三、零的描述

  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数。零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偶数。

  A、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准数。

  B、零是判定正、负数的界限。

  C、在一切非负数中有一个最小值是0;在一切非正数中有一个最大值是0。

  初中数学知识点 22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有理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

  数轴:包括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整式与分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分式:包括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代数式:包括单字母、单项式和多项式。

  二、空间与图形

  1.点、线、面

  点:没有大小,没有长度。

  线:没有宽度,只有长度。

  面: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高度。

  2.基本图形

  直线:包括直线、射线、线段。

  角:包括平角、周角和一般的角。

  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圆:包括圆的性质和圆的定理。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

  统计图:包括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包括简单统计表和复合统计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包括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和自主调查。

  2.概率

  随机事件: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概率:包括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以上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 23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初中数学知识点 24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1、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2、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3、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初中数学知识点 25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

  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 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

  初中数学知识点 26

  1、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倒数的知识点08-01

(经典)初中数学知识点07-19

(精选)初中数学知识点07-19

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06-14

初中数学角的知识点05-31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01-13

初中数学苏教版知识点08-22

初中数学角的知识点10-29

初中数学垂直知识点12-07

初中数学总结知识点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