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问题式探究教学法的设问技巧
摘要: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方法。本文着眼于“问题的设计技巧”: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在情景虚拟假设中设问;在同场景中多层次设问;在知识的整合处设问。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设问;政治;高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认可。而其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更是成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生的探究始于问题,并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相关活动,所以“问题”的创设是问题式探究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对于“问题”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下面以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存款储蓄利国利民》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课本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验。这两者都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而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通过积极的系统的推理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头有了闲置资金,请问用这些资金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买汽车、买房、去旅游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有钱就去消费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是他们的普遍想法。直觉经验堵塞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障碍。而要越过这个障碍需要给搭建一个“脚手架”,使学生能够把直觉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把新旧知识有效融合。此时,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房有车,而且不去旅游,一般的家庭消费都已满足,你还会去做什么?学生回答:买股票,做生意、存到银行、买保险、买国库券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新知识,树立消费和投资相结合的观点。
二、在情景虚拟假设中设问顺应新知识
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新的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改组或重建。学生在探求新知中,老师为其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一定的假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自主建构知识。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银行业务经理,我是客户,你怎样向我介绍你们的业务?这一设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都争着当一回业务经理,向我介绍他们的业务。有学生说:我是李经理,我建议您存活期,可以随时存取,很方便。另一学生说:我是王经理,我们银行推出定期和活期两类储蓄业务,我建议您存定期,因为定期利率高。此时我觉得学生给我介绍业务时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障碍,影响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要求:谢谢王经理和李经理。你们让我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中谁能让我既生活方便,又能得到最大益处?此时,一位学生起来说:您好,我是包经理。我建议您经常使用的资金存活期,长期不用的存定期。活期方便,定期利率高,您看如何?其他学生又为我介绍其他更好的方法。通过这一问一答,师生在这种虚拟的情景关系中,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深化了新知识,实现自主知识建构。
三、在同场景中多层次设问深化新知识
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理解都是片面的,都会造成对事物的不正确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特别是设问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对同一情境有多方面的理解,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多媒体材料:据报载,有位姓王的大爷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5万元钱放在床底,存到银行他不放心,一是怕被别人知道,二是怕被子女取走,结果钱被老鼠咬花,到银行只兑换了3200元钱。然后,分别设置了三个问题:王大爷的担心是否有必要?如果每个人都象王大爷那样,对个人和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人们和王大爷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赚来的钱都存到银行里,那又会产生什么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自主建构了国家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钱存到银行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每个人都象王大爷那样,既会造成钱财损失,影响生活,又对国家不利,银行无法积聚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更不利于国家货币流通。如果人们和王大爷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赚来的钱都存到银行里,也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会下降,消费市场会萎缩,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存款储蓄要适量。由此引出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的意义。
关于王大爷这个简短的情境材料,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教师的这三个设问,巧妙地引导学生探讨存款储蓄的原则、意义和公民存款储蓄的适度性,协助学生对情境的多角度理解,并深入解剖,探究根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在知识的整合处设问迁移新知识
知识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建构起深刻而灵活的知识,建构起能适应不同问题情境可以广泛迁移的知识,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教师呈现整体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时,学生自己感觉比较困难。此时需要教师搭起“脚手架”,让学生学会把整体任务分解成各个子任务,顺利构建新知识,进而完成整体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近几年我国存款储蓄快速增长,到20xx年3月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你如何看待我国的高储蓄?”这一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其实这一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只会想到储蓄的积极作用,不会辩证看待高储蓄,产生认知障碍。此时我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边问边答。师问:高储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答:经济快速发展所致、居民安全意识提高了。师问:这么高的储蓄率,老百姓都已有房有车了吗?生答:没有,买房买车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才需要积蓄大量存款,这也是高储蓄的原因。师问:那么有房有车的人就可以随意消费而不储蓄了吗?生答:不行,还要养老,看病,还要为孩子上学存钱,还要准备结婚。师总结:大家认为对今后的预期的不确定,各项体制不完善是高储蓄的重要原因。另外,投资渠道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问与答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书本走向现实,实现对储蓄目的现实探求,达到迁移知识的目的。
总之,合理设问不仅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设问的技巧,充分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高中政治问题式探究教学法的设问技巧】相关文章: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探究式教学教案08-25
高中和女生聊天技巧03-24
高中女子跳高小技巧09-22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及技巧如何学好化学的方法和技巧高中02-04
高中女生跳高技巧09-26
高中学习方法及技巧04-07
高中数学解题的技巧12-06
高中语文写作技巧指导04-04
高中地理学习技巧04-07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