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高中>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5-29 07:20:44 高中生物 我要投稿

【精华】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高中生物选修一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分子遗传学、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等内容。以下是本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笔记。

  一、分子遗传学

  1.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指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遗传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的一部分。基因编码了生物体内大量不同的蛋白质,控制生物体形态、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特征。

  2.基因的遗传方式

  基因遗传可以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达在生物体积极的特征上,隐性基因则被掩盖。

  3.基因的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例如,可以发生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这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功能丧失、增加或变异等。

  4.基因重组的发生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中,基因在染色体上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染色体互换、重叠、基因转移等方式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生态环境

  1.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系的总称,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环境、生态地理和生物圈等。它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相互作用和共存的系统。

  2.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协调和稳定状态。生态平衡可以通过生态复原、保育、修复和污染防治等方式来实现。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体形成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它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4.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死亡、种群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等。因此,防止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三、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通过DNA重组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这种技术在农业、药物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复制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生产出与原始生物体相似的生物体。

  3.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一种具有微电子技术、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特点的新型生物学工具,可以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中应用。

  4.基因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的基因序列来诊断疾病,预测遗传病的患病风险以及其他基因信息的获取等。

  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是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在分子遗传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基因本质、基因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等。生态环境方面,我们了解到了生态系统构成、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在生物技术方面,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为我们今后的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2、免疫系统的组成(课本35页图会画)。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细胞包括那些?他们的来自于?T细胞,B细胞产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别是?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对内?对外?)。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是?泪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如何区分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B细胞要增殖分化,一般要受到____和_____的双重刺激。

  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全过程。(画流程图,图上要包含吞噬细胞作用和二次免疫过程)

  6、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抗体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体的作用是?

  7、唯一一个无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识别能力,但无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8、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_引起的?

  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应的特点是?什么叫过敏原?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引起的?过敏反应实质上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9、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病?(举例)HIV和AIDS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什么?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什么细胞?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是?

  10、疫苗通常是?

  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排斥反应本质上是一种_____免疫。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4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基因是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片段,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而蛋白质的合

  成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2、RNA是____________的简称,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与DNA不同的是,组成RNA的五碳糖是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RNA的碱基组成中没有______而有______。RNA一般是_________,而且比DNA短,容易通过_________从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中。RNA有三种,分别是:传递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转运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核糖体的____________。

  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4、转录是在_________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合成_______的过程。用到的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5、转录的过程: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

  ____________得以暴露;②配对:游离的_____________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A-____),碱基对之间以________结合;③连接:新结合的____________连接到正在合成的_________分子上;④脱离:合成的_______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课本第63页图解)

  6、翻译是指在________中,以________为模板,以___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7、翻译的实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mRNA上才有密码子)。密

  码子共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终止子,因此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_种。

  9、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决定,因此,两者的关系为: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

  而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__________性。10、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这说明密码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11、密码子的特点:简并性;通用性;不重叠性

  12、tRNA有______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12、tRNA的结构像__________,其一端是携带____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___________。每个tRNA上的这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__________互补配对,因而叫____________。tRNA携带的氨基酸由__________决定

  13、mRNA进入细胞质中,就与____________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核糖体可以沿着________移动。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教材p66,掌握)

  14、翻译的过程:①进位: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两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按照_____________原则,分别进入位点1和位点2。②脱水缩合:位点1和位点2上相应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位点1上的氨基酸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③移位:核糖体沿着________移动,读取下一个_______。

  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上述过程沿着mRNA链不断进行,直至读取到mRNA上的____________。

  15、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__________,同时进行多条________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16、转录形成的mRNA链与做为模板的DNA单链互补,与非模板链相同(T-U)三.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

  1.转录时形成的RNA分子中的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2

  2.翻译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tRNA数目=1/3mRNA碱基数目=1/6DNA碱基数目

  3.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1)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碱基数目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2)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3)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

  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期内容包括:①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从DNA流向_______;②转录和翻译:即遗传信息从DNA流向______,进而流向_________;③R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从RNA流向_______;④逆转录:即遗传信息从RNA流向________(此过程需_________酶)。

  (注:RNA的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________内)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两条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豌豆种子的形状、白化病病因)②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例: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病)。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__________关系。

  5、性状的形成往往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6、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中,称为_________基因,少数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也可进行复制,但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因此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的复制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在细胞质中的基因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由该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或母系遗传)

  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生物体的表现型(性状)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决定。根据是否可以遗传将生物的变异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仅由__________改变引起,遗传物质_______发生改变;后者__________发生改变,引起改变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一个碱基对的_________引起的。囊性纤维病是由于三个碱基对的__________引起的。

  3、碱基的替换: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替换,导致转录成的mRNA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该碱基构成的密码子也发生变化,分为两种:同义突变(发生变化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对蛋白质没有影响);错义突变(发生变化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编码不同的氨基酸,对蛋白质有影响)碱基的增添(缺失):增添(缺失)的碱基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发生改变,对蛋白质影响最大

  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____期和减数第一次裂前的______期。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__中,可以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_________中,一般不能

  遗传。

  3、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生物因素;人为诱导发生的基因突变称为__________;自然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自发产生的突变称为__________。

  4、基因突变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来源,

  是生物___________的原始材料。

  6、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_________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发生在__________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7、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在___________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的

  重新组合,二是在_____________期,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叉互换。8、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所以,基因重组是生

  物变异的___________来源

  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而___________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的。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猫

  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__________引起的遗传病。

  3、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改变,

  而导致_________的改变。

  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染色体组是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________(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它们在__________和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全部____________。

  5、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方法:一看细胞中染色体,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

  几个染色体组;二看基因型,同一种基因(同一种字母,不分大小写)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6、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诱导多

  倍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_________的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单倍体育种的过程: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_______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都是______________。第3节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遗传病,常见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21三体综合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对普通人群随机取样调查(调查群体应足够大)。

  6、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7、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于________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24条

  染色体的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______________。美国、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参加了这项工作。20xx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顺利完成。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有大约___________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____________个。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5

  1.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

  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应会知识点

  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欧文顿(E.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

  保护和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被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主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3、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P71图47)如O2、CO2、H2O、乙醇(C2H5OH)、甘油、苯等

  4、协助扩散: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P71图47)如葡萄糖分子等

  5、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过程中,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的方式。(P72图48)如Na+、K+、Ca+等离子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6、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时,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然后细胞膜包裹着大分子内陷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7、胞吐:是细胞需要下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包裹着大分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扩散作用: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即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的扩散。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比较物质通过细胞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膜的方式自由扩散由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边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细胞蛋白质不需要内的能量不消耗O2、CO2、甘油、乙醇、苯等协助扩散由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边需要不消耗葡萄糖分子进入人的红细胞主动运输内吞、外排与浓度无关与浓度无关需要不需要消耗不消耗K进入红细胞等+举例酶原颗粒的分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7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1、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显微镜下呈现的像为倒像,所以像在视野的哪一方,要将像移到中央,玻片就继续往哪一方移。

  (3)当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从低倍镜转向高倍镜,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5)当镜头有污点时,使用擦镜纸擦镜头。

  (6)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对光完后,视野是雪白色的。

  (7)粗准焦螺旋还可以调节镜筒的高度。在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口腔细胞④将口腔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9)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洋葱表皮细胞④将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生理盐水的作用:①保持细胞正常形态;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区别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会绘图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拥有三个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注意: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但是上图中没有画线粒体。

  (3)细胞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呈现方形)细胞膜: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进出(物质交换)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液泡:含有细胞液,各种色素,糖分等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使叶子呈绿色。

  (3)绘图注意事项:①图的大小适当,位置一般稍偏左上方;②一般使用3H或2H的铅笔③图由点线组成,较暗的地方用细点表示,不能涂;④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

  二、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①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等;②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含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线粒体则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把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遗传的主要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细胞膜向四周凹陷→细胞质分裂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两个新核之间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核最先分裂;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膜分裂不同。

  (4)细胞分裂的特点: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平均分配,保证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也就是原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经过分裂形成的2个新细胞也有23对染色体)

  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相同的细胞群就形成了组织。

  (2)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或动物体

  (3)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消化、呼吸、运动、神经、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系统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等

  (3)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这三者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三者是生殖器官)3、细胞的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在功能、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概述植物有哪些类群,并能区分这些类群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它们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前面三种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而种子植物可以)

  植物:葱、蒜、竹子、水稻、小麦等)双子叶:两片子叶、直根系、网状叶脉。(代表植物:白菜、桃树、花生、大豆等)。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说明绿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①植物生活需要水:a水是生物体重要组成原料;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水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d水能保持植物挺立的状态;e水能调节植物体温度。 ②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氮:使植物枝叶繁茂;磷: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前成熟;钾:使茎杆健壮抗倒伏,促进淀粉形成。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①定义: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汽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②场所:叶片的气孔③蒸腾作用的意义:a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b它可以降低叶面的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灼伤;c它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d促进根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e蒸腾作用使得水能从根向上流向茎,相当于一个拉力。 ④农业上的应用: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遮阳:剪去一部分枝叶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8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

  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

  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

  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ADP+Pi+能量ATPATPADP+Pi+能量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3+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四、ATP的利用: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中的能量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各种能量;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

  分解,产生洒精和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动物,人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的无氧呼吸也是产生乳酸)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

  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反应条件不点释放能量呼吸场所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三阶段在线粒体内CO2和H2OCO2、酒精或乳酸1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kJ(生较多,1mol葡萄释放能量2870kJ,成乳酸)或222kJ(生成酒精),其中均其中1161kJ转移至38molATP中有61.08kJ转移至2molATP中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都需要酶的催化,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同分解产物相同点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相互联系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的检测方法: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6、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温度、含水量、O2的浓度、CO2的浓度

  一、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来提取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

  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叶在阳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⑤、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

  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H2O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ATP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H]+ATP(CH2O)+C5+ADP+Pi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光合作用过程图

  ①是H2O

  ②是O2

  ③[H]

  ④是ATP

  ⑤是ADP和Pi

  ⑥是C3

  ⑦是CO2

  ⑧是C5

  ⑨是(CH2O)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

  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

  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2、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其他能量,把CO2、H2O转变成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例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3、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例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的细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

  在现行的高考中,生物是以理科综合的形式出现,由于在卷面中生物所占分值较少,所以考题数量有限。全卷共7个题,覆盖高中三册内容,知识点多面广,一道选择题可能涉及好几章的内容,这给高中生物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重点内容的把握要深浅得当,对非重点内容要“广积粮”。通过几年的高三教学,笔者就高中生物的复习提出自己的一点体会,即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高中生物复习中的“点”,即指具体的知识点;“线”就是以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为线索,贯穿知识点的链;“面”则是以点线为基础铺织而成的知识网络。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点”已较为熟悉,但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学生要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常常需要在老师的复习指导下完成,而由知识的点向线、面转变则是专题复习的最终目标。下面笔者就“植物的个体发育”的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作为专题复习来说,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中“发育”那一节,也就是不能再停留在点上。根据个体发育的概念,经历了如下过程:即从受精卵细胞分裂开始?邛形成胚及种子?邛种子萌发进入胚后发育?邛植物的新陈代谢?邛发育成成熟的个体等过程。在复习中,基础知识是点,上述知识链就是线,以此线为线索,将所学各板块知识联系起来,并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就形成了点、线铺就的面。因此,可将该大专题分为如下小专题:

  一、种子的形成:种子的形成包括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

  由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在胚珠的胚囊内完成。在形成受精卵的同时,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受精,形成受精极核,这就是高等植物的双受精现象。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而受精卵则发育成胚。

  1、胚的形成:(以荠菜为例)荠菜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短暂的休眠,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基细胞(靠近珠孔)和顶细胞(远离珠孔),基细胞经过几次有丝分裂形成一系列细胞,构成胚柄。胚柄的作用是:①从周围组织中吸收并运送营养物质,供给球状胚体发育;

  ②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的发育。胚体发育完成后,胚柄就退化消失。顶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形成球状胚体,最后形成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荠菜的胚。

  2、胚乳的发育:受精极核不经过休眠,就开始进行核的有丝分裂,形成很多游离的胚乳核,再形成细胞壁,分隔生成胚乳细胞,整个组织称为胚乳。

  3、种子的形成: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对于双子叶植物,胚乳的营养全部转移到子叶中,所以又称无胚乳种子。而单子叶植物,胚乳中

  的营养一直保留,未转移到子叶中,形成有胚乳种子。

  例1:荠菜受精卵至少经过多少次有丝分裂,才能形成具有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A、4次B、5次C、6次D、7次

  分析:由于球状胚体由顶细胞发育而来,故共需要5次有丝分裂。例2:观察分析发育着的胚株结构示意图,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A.②和③的发育起点相同

  B.在正常情况下,若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则④的基因型为AAaC.④处细胞中的染色体有2/3来自雌配子D.②将发育成种子,①将发育成种皮分析:此题的关键是弄清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来源,以及高等植物的双受精作用,胚及胚乳基因型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答案A、C拓展延伸、种子和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型及子代数分析

  由于种皮、果皮的遗传物质均只来源于母本,而受精卵、受精极核则来源于双亲,所以植物正反交的结果,其基因型不同。

  例2: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许多杂合的红果番茄自花授粉,结了1200个番茄,其中黄果番茄有多少个?

  分析:P:♀红果(AA)×♂黄果(aa)↓

  F1红果(结在亲本上,其内种子的胚基因型Aa,胚乳的

  基因型为AAa,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均为AA。)↓

  F2?(果实结在F1植株上,仍为红色,其

  内种子的胚基因型为1AA:2Aa:1aa,

  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均为Aa。)

  注意:基因型同母本的结构其表现型全部滞后一年表现。思考:利用正交和反交的原理还可以判断什么遗传现象?

  练习: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

  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以下哪代植物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A、B、C、D、

  F1植株和F1植株F2植株和F2植株F1植株和F2植株F2植株和F1植株

  二、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形成

  该阶段常与细胞呼吸相联系,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更是热考点。种子从萌发到形成早期

  幼苗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靠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供给,此过程中种子细胞内进行着复杂的代谢。下面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有机物的变化

  由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代谢(主要是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尚不进行,所以有机物总量减少,所含能量也减少;但在总量减少的同时,有机物种类,特别是小分子有机物的种类会大大增加,这样就能满足种子萌发过程中构建新细胞的需要,这也是种子中储存的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对于单子叶植物,这个过程由胚乳供能,双子叶植物则由子叶供能。由此说明,黄豆萌发形成豆芽,能量虽然减少,但所含营养更全面。

  2、吸水方式及水含量变化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增加,即主要是自由水的含量增加,为呼吸作用及其他代谢过程提供适宜的水环境,此时至细胞形成中央大液泡以前均以吸胀吸水为主。由于蛋白质的亲水性比淀粉和纤维素大,故相同质量的豆类种子比小麦种子萌发所需水多。

  3、.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DNA含量变化

  由于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均为有丝分裂,故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变。4、种子萌发过程中活动加强的几种细胞器

  种子萌发过程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消耗能量多,故活动加强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方式的变化

  在种皮未破裂前,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种皮破裂后,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这也是与种皮破裂后胚细胞的快速分裂需更多能量相适应的。若此时种子仍处于较多水环境,则易烂根烂芽。因此生产上种子催芽时应注意通风透气就是这个道理。

  例3: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鲜重测量,作出如下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ab段种子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较小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加,种子开始萌发

  D、c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分析:若bc段种子开始萌发,有机物不会增加,故C错误。

  例4: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有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并对子

  叶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A、前去根尖的幼苗B、前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B、前去两片子叶的幼苗D、完整幼苗

  分析:注意题干中子叶仍有功能,说明子叶中N元素可以转移

  练习1:下图表示小麦种子萌发时总干重和胚乳干重的变化曲线,据图可以推断;A、萌发种子的鲜重随时间稳定增加B、萌发时由于呼吸作用强,产生大量的水蒸气C、种子的重量主要是贮藏在种子内的水分D、贮藏在种子内的养料被胚用于萌发

  练习2:(20xx年广东高考大综合)下图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据图回答: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分阶段,第一阶段是吸胀期,种子迅速吸水。第二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三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期,主要通过渗透吸收水分。第三阶段由于胚的迅速生长,胚根突破种皮,______摇呼吸加强,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______阶段。

  三、幼苗形成后的代谢

  植物幼苗形成后的代谢主要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有机物和能量代谢)。这个过程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进行了详细讲解,我就不再叙述其知识点,这里总结其知识网络如下:

  从上面的知识网络可以看出,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所需水分和矿质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再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这样,植物的生长也逐渐由营养生长过渡为生殖生长,并形成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殖器官花。此时,一个成熟的个体长成,完成了植物个体发育的一生。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育三大生长阶段的讲解,形成知识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对“一颗种子如何发育成了一株能开花结果的植株”这个神奇的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并能在不同的题设情景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0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简式:AP~P~P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实验五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实验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实验八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九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实验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实验十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植物:样方法

  动物:标志重捕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2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的概念

  (1)原理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2)操作: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已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3)结果: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启示:使人类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2、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前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生态工程是途径之一,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存在问题: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3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3、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5、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6、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它还具有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4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有哪些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我就没有及格,我当时不是觉的难,而是根本没这个概念,后来我感觉自己学的还是不错的。

  1.背。

  学生物不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没心没肺的乱背也是没用的。生物习题涵盖了不少的记忆成分,但是在书本的记忆上有所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背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平时的习题都是书本的深化,高考生物却又是一个档次,要求我们理解的知识点更多。

  eg.书上我们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平时的作业题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时间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详细过程,而高考的试卷中可能就是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不同光照会产生怎样的光合作用过程。。

  2.听。

  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生物题目。

  eg.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

  3.做。

  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当然生物好几本书的学习不可能简单不用心就轻易学好,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但是万事读得用心。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3)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轻松背诵生物的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08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总结11-10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2-06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1-07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合集)05-17

(优秀)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5-17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05-28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05-28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05-28

(精)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