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4、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活动过程:
1、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3)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2、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 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3、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5、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分菜、洗菜。
(4)查看电脑资料,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
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1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
“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
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
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
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
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
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四、观看多米诺骨牌视频
让孩子们感受到多米诺骨牌的神奇
活动反思:
1、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楚有条理性。在解决力的传递这个问题时引导幼儿探索还不够,因此幼儿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
2、活动时应该让幼儿在地板上玩比较好,首先声音轻,其次利于幼儿的合作。
3、活动中幼儿交流演示的时间安排可以再紧凑一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撕纸、抛纸、团纸、扔纸球等活动锻炼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动作。
2.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各种质地、大小的纸张。
2.大纸箱一个,质量较好的大塑料袋两只。
3.在活动室上空吊挂纸盘(内盛满碎纸,一拉就会飘下许多碎纸);地上撒一些撕碎的小纸片。
过程:
一、撕纸
1.教师边撕广告纸边说:“大纸变小喽,又变小喽,变得很小很小喽,真好玩!快来,快来,我们一起来把大纸变成小小纸吧!”
2.孩子们自由撕纸,教师巡回观察,帮助力气小的孩子撕纸,鼓励孩子合作撕纸。
二、抛纸
1.教师把地上的碎纸用力向上抛,吸引孩子们玩碎纸。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抛纸。
3.引导孩子把纸抛向悬挂着的纸盘,鼓励个别孩子去拉绳子,使碎纸飘落下来,启发孩子想象这一情景与生活中的哪些情景相似。(放鞭炮、下雪等。)
三、团纸
1.教师将碎纸片团捏成小纸球,扔向孩子的`小屁股,以吸引孩子参与。
2.孩子们自由地团纸球,扔纸球,教师巡回观察,并适当帮助不会团捏的孩子。
3.这里还有一个大纸箱呢!让我们把球扔进去吧!
4.我们把大筐里的小球变成两个大球,好不好?来,让我们一起装。(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把筐里的纸球装进两只塑料袋并扎紧袋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近一阶段,我发现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陀螺,其中接触的圆形陀螺比较多,知道圆形的陀螺在转动时呈现出圆形,但从未尝试过自己制作陀螺来玩,那其他形状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形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让纸片转起来》,引导幼儿通过中心点自制各种形状的纸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大胆猜想记录,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纸盒五只、铅笔、橡皮若干、记号笔等。
2、实物投影仪、音乐《小陀螺》。
3、“纸片转动记录表”人手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听音乐《小陀螺》、拍手进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并示范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4、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圆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圆形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教师:看到小朋友和圆形的纸片宝宝玩得这么开心,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纸片宝宝也想变成陀螺来玩了。你们猜猜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3、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4、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5、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个小朋友要做3个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要让它们转动起来,并要注意仔细看: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最后将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小手下面。
6、表达与讲述。
教师分别请记录正确和错误的'幼儿讲述、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纸片转动时都是圆形的。
7、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都发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舞台在转动时是圆形的(教师边说边记录大记录表)。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回到教室后,请你们去试试其他形状的物体在转动时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高,能主动猜想,并能通过操作、试验探索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在第二环节让幼儿猜想三角形等纸片转动时的形状记录时,时间较长,而且提出的问题没有到位,以至于让个别幼儿画出了房子等。通过反思,我觉得这一猜想记录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讲述、操作与记录中完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动机:
在“我最喜欢吃的”谈话活动中,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味道非常感兴趣,为此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通过品尝,感受酸、甜、苦、辣等各种各样的味道,并知道相应的名称,大胆表达。
2、根据喜好调制一份蔬果,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工具材料:糖、醋、辣酱等调料,青瓜、西红柿等切片,小碗等。
过程实录:
师:你们喜欢吃怎样的味道?
幼1:我喜欢吃甜甜的东西!
幼2:我喜欢吃蛋糕!
幼3:我最喜欢吃用酱油烧的`东西了!
师:这些味道在哪里能找到呢?
幼1:在家里!
幼2:可以到饭店里去吃!
幼3:厨房里也有!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
教师即时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厨房寻找各种各样的味道。
一、了解酸、甜、苦、辣
1、自由品尝分别放在红、黄、蓝、绿盘子里的食物:
师:一样的青瓜,你尝到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表达。
2、再次验证。
师:尝一尝红色盘子里的。(幼儿品尝)
师:很酸,因为放了很多醋。(出示醋)
…… 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苦、辣、甜以及相应的苦瓜汁、辣椒酱、糖
幼1:糖甜甜的,很好吃。
幼2:酸酸的也很好吃。
幼3:真苦,真辣,舌头要掉了!
师:每样东西放少一点、放多一点,或者放在一起,味道都会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
幼:想!
二、调制蔬果
幼儿自助式地在切片的蔬果里添加调料,品尝味道,并把尝到的味道和老师、小朋友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轮子是圆圆的,会滚动。
2、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发现轮子的作用。
3、激发思考与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汽车图片或者实物,教学挂图,积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出示汽车,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发现汽车能跑起来的原因
老师:对啦,是小汽车,你们看,它能够在地上跑,你们知道为什么汽车能在地上跑吗?
(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观察出玩具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并说出玩具车是因为有圆形的轮子才能跑起来。
二、基本部分。
(感知轮子能跑起来的特点)
老师:如果把圆形的轮子换成其他形状,想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的'小车能跑起来吗?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让幼儿观察、讨论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滚动起来。)
老师:好了,我们大家来看看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滚动起来呢?小朋友们在桌子上试一试。
老师小结:对了,三角形,正方形不能滚动起来,因为圆形没有角,所以就能滚动起来。
三、出示教学挂图,感知轮子的多样性。
老师:这幅图哪些地方有轮子呢?
(幼儿回答)
老师:这些轮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
老师:轮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胶的,有的是木头的,有的轮子中间是空空的。但是无论怎么样的轮子它都是圆形的,因为这样才能滚动。有了轮子,我们搬运东西的时候就更轻松了也更快了,小朋友们回家了也可以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地方有轮子,好吗?
三、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名称:《破译密码》
二、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三、活动准备:雪花片、数字卡、PPT。
四、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 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 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2、了解球的种类,体验玩球的乐趣。
3、通过动手制作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铁球、气球、网球、垒球等。
2、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
3、制作球可选择的材料:报纸、海绵、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胶带、塑料袋、水、药丸壳等。
4、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
1、提供各种球,请幼儿自由玩球。
2、提问:球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小结:球大多数是圆的,能滚动,能跳起来,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实心球的不同。
1、提供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个,请幼儿试着玩一玩。
2、提问: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
3、幼儿讨论回答:一个装了水,一个没装水;装水的沉,没装水的轻;一个软一个硬;装水的弹不起来,没装水的能弹起来。
4、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装有水的气球是实心的,没装水的气球是空心的。
5、请幼儿尝试将教师提供的.各种球按空心和实心分开。
三、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动手做一个球。
1、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寻找自己认为最适合做球的材料,动手做一个球。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
四、游戏:看谁的球滚得远
教师提供斜面若干,请幼儿尝试滚动自己的球,比一比谁做的球滚得远。
五、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球?它们都是圆形的吗?
六、延伸活动:请幼儿找一种材料,做一个跳得最高的球。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30
科学活动教案3篇07-28
科学活动教案5篇07-29
科学活动教案六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