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6 13:20:0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姿势、情况、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点评:第四条是知识积累方面的,应该写在第一条的后面。还少一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最好再单独写出来,这样更明确。可以是:进一步感受爱心,努力奉献爱心)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点评:把“把握课文内容”改为“了解课文内容”更符合年段要求,不然要求就高了,学生不容易达到,再说“把握课文内容”也不是本课的重点。如果把它当成重点,就会影响更主要的任务)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老师们表示了欢迎,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给你的掌声吗(结合生活体验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掌声》,齐读课题。文中的“掌声”是送给谁的?(点评: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唤起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体验。方法一般,但比较实用。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直指本文主要人物)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2.学习生字词:

  (1)指读生词,小老师领读。

  (2)理解“犹豫”和“忧郁”的意思。总结解词的方法。

  (3)多音字组词“落”、“调”。

  3.说说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忧郁”

  (出示第一自然段)请结合第一自然段中的词句谈谈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当学生说到“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时,

  (1)理解“默默地”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2)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点评:想象体验英子此时的心情,为进一步理解英子性格的后来的变化做铺垫。请注意:想象体验是阅读的一种方法,也是走进文本的一条途径)

  (3)英子的内心会是怎样的?体会着她的内心感受读这个句子。

  2.当同学们说到“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时,她为什么这样做?加重“早早地”和“最后一个”。

  3.当学生说到“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时,理解“小儿麻痹症”。

  4.两个“总是”说明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英子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着,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是一个什么样小姑娘。到文中去找一找。(点评:应点出到第四自然段中去找,不然太费时)

  生齐说:忧郁(教师板书)。(点评:理解英子忧郁的心情,采用了两种走进文本的方式:一是抓住重点词语,即品评;二是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不过重点词语抓得稍多一些,可以再有所取舍)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开朗”

  过渡: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大家继续读课文,看看她还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出示第四自然段)“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

  她还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吗?那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开朗(教师板书)

  师指黑板:一对反义词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吗?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

  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学”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主探究 引导观察

  六、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STSE: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七、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和装置、课件等。

  八、课时课型

  实验探究课一课时

  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 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3、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给出的谜语猜出谜底和说出有关的知识。

  2、通过展示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3、小组活动复习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2、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试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谜语?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谜语是:尖尖叶子,火红小花,姑娘用它,染红指甲。(打一植物)猜猜看这是什么?

  生:凤仙花。

  师:对是凤仙花,想一想凤仙花还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别碰我。

  师:关于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汇报。

  师:刚才有同学说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出示媒体。

  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学生跟着画面说出相应的内容。

  二、多种形式,回顾旧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可以看书。(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播种的方法,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等等。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咱们来个知识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项比赛是判断题。

  请看比赛要求:投影出示:温馨提示:

  1、试卷每人一份

  2、老师说开始时才能答题

  3、最先完成的交给老师

  4、其他同学交给小组长

  5、最先完成全对加上20分其他同学全对每人加上10分,分数最高的那组获胜。

  师:比赛要求看明白了吗?请各组小组长来领试卷。

  判断: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

  2、植物都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的。( )

  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种子开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阳光。( )

  7、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

  9、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师:好,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谁是第一回合的冠军呢?展示第一个同学做的题。集体订正。

  指名说出错题,学生帮忙解决。

  师:刚才某某小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们继续比赛。第二项比赛是简答题。

  媒体显示题目:

  1、播种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叶的作用

  4、植物茎的作用。

  温馨提示:

  1、给你一会时间朗读下面问题

  2每组1号先背1号背完叫其他组的组员背

  3、会背的给小组加上10分不会的请小组成员帮忙会背加上5分,小组成员不会其他组可以站起帮忙,会背的给她那组加上10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学生比赛。评出名次。

  三、总结拓展,再激兴趣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植物的生长变化这单元的有关知识,对学过的内容又加深了认识,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老师为你们自豪。老师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大家愿意吗?

  出示:

  1、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会向上输送?

  2、植物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和引导、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1——2个,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

  教学器材:铁架台、铁圈、石棉、平底烧瓶、铁架、橡皮塞、烧杯、水、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硬纸片、生鸡蛋、电磁感应演示仪、闭合铝环、石蕊试剂、滴管、玻璃试管两支、酸和碱溶液。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问导入:

  你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吗?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呢?“神舟四号”为什么能够上天?要回答这些为什么,必须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很神秘吗?不,科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1.科学是什么

  ⑴有趣的自然现象

  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秋天大雁往南飞……,你还发现哪些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又将会怎样变化?人们正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规律。

  ⑵演示实验:

  ①鸡蛋惯性实验

  演示:用手指快速弹走硬纸片,如图1

  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②水再次沸腾实验(可以在给水加热的同时先进行下面的实验)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

  设问:不用加热的方法,你能让水再次沸腾起来吗?

  演示: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2。

  设疑:水为什么会再次沸腾呢?

  ③电磁感应实验

  将闭合的铝环放在上方的铁芯上,突然通电时铝环跳起,将铝环放在铁芯上,铝环神奇地浮在空中。

  教师进一步激趣:要想知道铝环为什么不会落下去,也要用到科学知识。

  ④酸、碱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剂后变色实验

  将石蕊试剂分别滴入装有酸、碱溶液的试管中,装有酸的试管的溶液变成红色、装有碱的试管里的溶液变蓝色。教师可更进一步设疑激趣:为什么两种液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

  ⑶科学是什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启发学生讲故事: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时顶起壶盖而改进和发明了蒸汽机。

  强调:小小的疑问,都可以引发科学发现,科学并不神秘,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问:也许你也有许多为什么,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寻找过其中的答案吗?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讲解: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十分留意的,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吗?我想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哪些同学的家长在研究院或研究所,或大学里搞研究工作?他们都是科学家,请你们谈谈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归纳: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研究地点:实验室、野外。

  研究用具:实验仪器和观察设备。

  研究过程: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

  讲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要用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例:1999年8月科学家在北纬77度18分进行了北极大气结构探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进行探究。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

  组织讨论:许多自然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每个同学举1—2个你能解释的例子,看谁解释的好!

  设问:科学既有用,又有趣,还有挑战性,有的同学还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科学呢?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

  3.怎样学好科学

  ⑴仔细观察;人们对大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都是从观察开的。

  ⑵积极实验: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和证据。

  3认真思考:分析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科学奥秘的本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美好的生活!

  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科学》课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说说你准备如何学习《科学》?教师归纳并提出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

  三、复习

  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板书进行)。

  课后每位同学收集一个你最敬佩的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每位同学找一本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籍开始阅读。

  板书设计

  科学入门

  科学是什么——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

  科学并不神秘

  怎样学习科学?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课后反思: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科学课的第一课时,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准备的有趣的实验又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如本节所做的三个实验:水的再沸腾实验、石蕊试剂遇酸和碱溶液变成不同的颜色、电磁感应现象中铝环高高的浮起,三个实验中出现的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此时加以引导:你想知道其中的为什么吗?好好学习科学就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至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模板03-25

科学教案范文06-19

科学教案范文04-0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关于科学教案02-20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空气》科学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