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好几样东西混在一起的现象。如果是一些常用的物品,如多种粒状的农作物、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色彩的蜡笔……混在一起,在要使用的情况下,必须提前把它们一样一样分出来。为培养小朋友分离常见混合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合适分离工具的兴趣,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分一份。
活动目标:
1.动手动脑,尝试用小工具分离豆豆混合物。
2.通过工具使用比较,找出最适合的分离工具,并能清楚表达分豆过程。
3.初步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贴有花生、绿豆、小米标记的整理箱各1只,装有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的整理箱1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共计40小盒。
2.8人操作台3张。
操作台(一):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大孔、小孔箩筐各8只,白色分类盒24只。
操作台(二):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勺子8把;空碗24只。
操作台(三):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夹子8把;空碗24只。
3.灵动操作台1张,放置3套不同工具的操作分离材料。
4.幼儿选工具记录单20张,五角星贴纸若干张。
5.分离混合物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食堂的阿姨遇到了麻烦事,一不小心把花生、绿豆、小米三种混在一起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出示小工具,猜想最适合的分豆工具。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勺子、夹子、箩筐3种分豆工具。
2.请你们猜一猜,什么工具最适合分豆豆?
3.请你在你认为适合分豆的小工具后面贴一个小星星。
4.请认为勺子(箩筐、夹子)分豆最适合的小朋友举手。
三、根据猜想,使用工具分豆。
1.你选的小工具真的是最适合的`吗?
2.到底哪种小工具最适合分豆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
(1)分的时候,请你先看看、想想托盘里整齐的放着什么?分出来的豆豆可以放哪里?然后再动手分。
<<<12>>>
(2)混在一起的3种豆豆全都分好了,放哪里呢?
(3)分好了还可以试试用其它小工具分豆。
(4)送豆豆时要看清标记。
(5)送完豆豆,请把桌上的工具一样一样放回托盘。
四、集中幼儿交流小工具分豆,比较出最合适的分豆工具。
1.你刚才用了什么工具分豆?(请你在小工具的大拇指下面贴上小星星)怎么分的?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3.用什么工具分豆的小朋友最先分完?他们为什么会最快?
4.我们请3个小朋友选用不同的工具来比一比。
5.请用箩筐分豆的小朋友介绍:你是先用小孔箩筐还是大孔箩筐分豆?我们看到了什么?
6.教师小结箩筐有孔的特性,便于分离大小不一的物体,是3种工具中最适合分豆的工具。
五、全体幼儿体验用箩筐分离豆豆混合物。
1.用大孔、小孔箩筐交替使用分豆真好,你们想不想都来试一试?
2.3种混在一起的豆豆全分完了,请把最后一颗小星星送给小箩筐,贴在有两个大拇指标记的最下面一格。
六、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
1.混在一起的豆豆需要分一分,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分一分呢?
2.幼儿观看视频,拓展生活经验。
3.教师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会一不小心混在一起,为了使用需要,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一样一样分离出来。小朋友还可以动手帮忙分些什么呢?回去和爸爸、妈妈、好朋友一起找一找,分一分。
4.食堂送豆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果实的多样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学习区分干果与水果的不同及对人类的作用。
3、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等能力,培养初步探索兴趣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子美食节的展览会场及动物图一个
2、盛有鲜桂圆与桂圆干等同种植物的两种不同果实形态的盘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丰收景象,感知果实的多样性以猴子大婶的形象出现,邀请幼儿参加森林。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在果子展览会上有哪些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生长在哪里?(带幼儿参观果子美食节)
请你选两种果子,然后坐下来。
二、布置展览会场,学习分类(一)运用原有分类经验,尝试多种分类方法1、猴子大婶第一次举办果子美食节,开展览会,不知该怎么放这些果子,所以很乱。请小朋友帮忙,想想怎么放,才能做到既整齐又能方便参观者。(集体商量分类方法)2、根据幼儿人数及意愿,自由结为若干组,将所选果实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教师启发、支持幼儿不断探索、创新,想出多种分类方法。3、交流探索操作结果,师幼共同归纳分类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生长地方、气味、味道、软硬、吃法等分类)。
三、了解干果与水果的主要特征。1、出示个别组幼儿或教师按干果、水果分类的两堆果实,请幼儿寻找不同之处,猜猜分类方法。2、请幼儿用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反馈交流感知结果。 教师小结,引出干果和水果的主要特征: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实,都能吃,都有丰富的营养。
四、区分干果和水果的不同。
让幼儿讲述干果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水果有水分,干果没有水分,水果外面是一层软软的皮,干果外面比较坚硬。
五、迁移应用“干果”、“水果”概念,进行干果和水果的分类。
幼儿合作,用多种感官,将这些果子放在合适的展览处(按干果、水果分),并说出:你们是怎么分的?哪些是干果?哪些是水果?为什么?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作用。
你知道水果和干果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同时让幼儿运用已有感知经验,帮猴子大婶想想,果子美食节上还可进哪些果子(水果、干果)?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玩雪花的乐趣。
2、通过探究发现雪花的特征,并学会听音乐唱歌表演动作。
3、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图片:冬景图
3、雪花头饰若干,白纸片。
音乐Little Snowflake(小雪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雪花
1、出示冬景图
谈话引出雪花。
2、自由探究和感知雪花特征(雪花模型)。
3、幼儿看一看“小雪花“头饰,然后再带在头上。
4、播放音乐:小雪花
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雪花》做动作。
三、玩“雪花”
1、做-雪花
幼儿将纸片撕成小纸屑。
2、洒-雪花
随音乐边唱边洒。
3、游戏:滚雪球
幼儿与老师一起蹲走,将气球上粘满纸屑。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 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8、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9、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
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 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 ——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泡泡03-31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科学教案范文06-19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