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发光的原因。
(二)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
(三)欣赏萤火虫的相关歌曲,学会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
(四)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萤火虫。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影片《车胤襄萤》,做好相关处理剪接。
(三)小电池照明器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上投影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
2、原来它们是一群小昆虫,它的名字叫萤火虫,我们放大一只仔细看看它长的'什么样子?萤火虫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翅膀、有三对足。
提问:萤火虫的特征与昆虫基本特征相符吗?它是不是昆虫?
(二)扩大知识视野,认识不同种类萤火虫
1、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有许多的萤火虫长得都不一样,就象我们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不一样,大自然真奇妙。
2、观看不同的萤火虫,解释有的看上去好象没有发光的原因。
(三)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
2、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
3、有很多人早就发现了萤火虫神奇的本领,把它写进了故事、儿歌、歌曲中,我们来听一首《小小萤火虫》的儿歌。
(四)观看电影故事《车胤囊萤》
1、萤火虫还和我们人类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个故事叫《辄襄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幼儿观影。
3、提问:主人公车胤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4、你想到可以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五)表现萤火虫的闪烁的情态、飞舞
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
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自我评价:
该活动将科学教育与电影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使幼儿获得丰富知识又发挥了电影教学的优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与互动,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中主人公刻苦读书的恒心与毅力。生动的影片内容,把幼儿引入了一个饱含人文教育价值和审美的艺术境界,让幼儿体验什么是真、善、美。
小百科;萤火虫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3、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改变光源、物体的位置、方向改变影子的大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引导孩子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猜猜迷导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来.接着让孩子从实践感悟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弄明白影子的奥秘。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的道理.接着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我进行引导小结,最后引导幼儿讨论。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主动的实践探索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及处理
通过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和第三章茶叶知识的系统学习,为第四章茶具知识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和导向: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茶叶,大班科学茶具教案。因此,茶具的种类以及使用特征(优缺点)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和产地)在本章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概括性强,历史性和现实性交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有必要加强导向性,为学生进行先导性的知识梳理。因此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紧扣不同时代饮茶法的变化,来阐述茶具的发展,并运用实物、图片、课堂练习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运用课堂练习,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茶具的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使用特征;
3、运用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主要茶具的产地。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泡茶和饮茶;
3、 情感目标:渗透行业价值教育,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及其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教学难点:茶具的发展。
四、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练结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辅助用具
有关茶具的图片、实物、饼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之后,教师板书课题以及如下相关知识点请学生适时回答:
1、用茶的源流有哪三个阶段?P6
2、的饮茶从何时何地开始?P9 又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10-16
3、什么是茶艺?P19 泡好和饮好一杯茶跟茶具有关系吗?P20
4、什么是茶具?P65 现代所说的茶具在古代称为什么?P65
5、《茶疏》关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二)新课讲授
把空白表格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讲授新课时,教师对照自己手头上已经填写的表格,请学生把要点划在课本上,以便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表格填写。
(一)茶具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二)茶具的种类(按材质分)以及特征
3、新课:依据三份表格,本课重点和难点。
4、布置作业:完成三份表格,记忆三份表格。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探索、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如果能讲出自己摸到的这个东西的感觉来,我就送给他一个!
1.幼儿摸以后说出这东西的感觉:你摸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2.让幼儿双手合拢了取回,不能给别人看到。
3.猜一猜是什么?揭晓谜底:打开看看?是个乒乓球。
4.让每个幼儿取到球。
二、这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圆溜溜的乒乓球可以玩吗?怎么玩,请你找个空地方试试看。
三、提问:
1.你的乒乓球是怎么玩的?
2.小结:因为乒乓球有弹力,又是个圆球体,所以小朋友有的抛、有的滚、有的让它跳,玩的真高兴。那你们知道它还能怎么玩?从哪里知道的?
3.介绍乒乓球运动的知识:乒乓球运动是我们中国人很喜爱的一项运动,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我们曾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摘得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获得了男双、女双、女单三枚金牌。
4.你认为乒乓球还会有其他的玩法吗?你想不想试试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玩法呢?
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乒乓球和其他工具,小朋友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些工具,想象一下运用工具可以怎样来玩球,如果需要还可以取了工具去尝试一下。但是因为是尝试,老师要求大家不要玩好多次,只要试一下就可以了,尝试过了,请你把你创造出来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五、个别介绍、演示、教师鼓励、并可以结合着讲一讲道理。
六、总结: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在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厉害,连老师都很佩服。
1.哎,用乒乓球可以玩不同的游戏和运动,那还可不可让乒乓球变成个什么东西呢?
2.想象一下:你想用乒乓球变个什么东西?
七、介绍材料、幼儿探索操作:用乒乓球还可以进行装饰和制作小玩具,今天老师帮大家也准备了彩色贴纸、胶水、橡皮泥等材料,你们可以想好要让乒乓球变什么,然后再制作,也可以看了材料边探索,边制作。
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玩够,想再去新学到的方法玩乒乓球 ,也可以,注意安全,在场地前面玩。运用乒乓球进行装饰和玩具制作的可以围着箩筐在场地后边进行。
八、作品展示:
1.向客人老师介绍。
2.集体面前介绍。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好几样东西混在一起的现象。如果是一些常用的物品,如多种粒状的农作物、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色彩的蜡笔……混在一起,在要使用的情况下,必须提前把它们一样一样分出来。为培养小朋友分离常见混合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合适分离工具的兴趣,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分一份。
活动目标:
1.动手动脑,尝试用小工具分离豆豆混合物。
2.通过工具使用比较,找出最适合的分离工具,并能清楚表达分豆过程。
3.初步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贴有花生、绿豆、小米标记的整理箱各1只,装有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的整理箱1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共计40小盒。
2.8人操作台3张。
操作台(一):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大孔、小孔箩筐各8只,白色分类盒24只。
操作台(二):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勺子8把;空碗24只。
操作台(三):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夹子8把;空碗24只。
3.灵动操作台1张,放置3套不同工具的操作分离材料。
4.幼儿选工具记录单20张,五角星贴纸若干张。
5.分离混合物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食堂的阿姨遇到了麻烦事,一不小心把花生、绿豆、小米三种混在一起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出示小工具,猜想最适合的分豆工具。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勺子、夹子、箩筐3种分豆工具。
2.请你们猜一猜,什么工具最适合分豆豆?
3.请你在你认为适合分豆的小工具后面贴一个小星星。
4.请认为勺子(箩筐、夹子)分豆最适合的小朋友举手。
三、根据猜想,使用工具分豆。
1.你选的小工具真的是最适合的'吗?
2.到底哪种小工具最适合分豆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
(1)分的时候,请你先看看、想想托盘里整齐的放着什么?分出来的豆豆可以放哪里?然后再动手分。
<<<12>>>
(2)混在一起的3种豆豆全都分好了,放哪里呢?
(3)分好了还可以试试用其它小工具分豆。
(4)送豆豆时要看清标记。
(5)送完豆豆,请把桌上的工具一样一样放回托盘。
四、集中幼儿交流小工具分豆,比较出最合适的分豆工具。
1.你刚才用了什么工具分豆?(请你在小工具的大拇指下面贴上小星星)怎么分的?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3.用什么工具分豆的小朋友最先分完?他们为什么会最快?
4.我们请3个小朋友选用不同的工具来比一比。
5.请用箩筐分豆的小朋友介绍:你是先用小孔箩筐还是大孔箩筐分豆?我们看到了什么?
6.教师小结箩筐有孔的特性,便于分离大小不一的物体,是3种工具中最适合分豆的工具。
五、全体幼儿体验用箩筐分离豆豆混合物。
1.用大孔、小孔箩筐交替使用分豆真好,你们想不想都来试一试?
2.3种混在一起的豆豆全分完了,请把最后一颗小星星送给小箩筐,贴在有两个大拇指标记的最下面一格。
六、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
1.混在一起的豆豆需要分一分,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分一分呢?
2.幼儿观看视频,拓展生活经验。
3.教师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会一不小心混在一起,为了使用需要,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一样一样分离出来。小朋友还可以动手帮忙分些什么呢?回去和爸爸、妈妈、好朋友一起找一找,分一分。
4.食堂送豆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知道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健康歌》音乐。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鞋一只脚穿袜子跳舞?试一试?
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两只脚都不滑了。
两只脚都穿鞋跳舞,什么感觉?
2、发现:鞋底的秘密
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花纹
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
为什么有花纹就不滑了?
教师小结:花纹会增加摩擦力,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分别观察鞋底花纹,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1、分三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教师小结:
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跑步、爬山时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花纹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只适合走走路,不宜做剧烈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轮子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3)为什么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
2、生活中有更带多花纹的东西,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那些带花纹的东西,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中,首先我请孩子们尝试一只脚穿鞋子,另一只脚穿着丝袜跳舞,体验两只脚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穿着鞋子的脚热,穿着袜子的脚有些冷;脚有长短了,第三个幼儿即引出一只脚比较滑,而另一只脚有些糙。这时就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感知鞋底上的秘密,在随音乐舞蹈这一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活动常规。当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们都纷纷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一个秘密有花纹,而为什么要设计花纹呢?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有花纹很漂亮;对于这个回答我给与了一定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鞋底的花纹确实有起到美观之用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起到保持幼儿走路的平衡感,就像罗文涛小朋友说:鞋底有花纹可以跟地面有摩擦,多好的一个回答,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交流中,讲到了关键点——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鞋底上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可以和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中,幼儿逐渐明白鞋底越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大。
小百科: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