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3 11:31: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2、能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拆装。

  3、了解电池的正负极,知道正确连接正负极灯泡可以亮起来。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完整的老式手电筒(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两人一套实验物品(一个灯泡、一节电线和两节电池),每人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出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呢?

  过渡语:手电筒能发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电筒里面,那让我们一起拆拆、看看手电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电筒的组成

  指导语:每个组里有一个完整的手电筒,我们拆开后仔细观察手电筒里有什么?要求:

  1、从手电筒的后边拆开,灯头保留。

  2、仔细观察手电筒的每一部分,观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说一说,出示课件,一起认识一下手电筒的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确的组装起来,手电才能发亮。

  (三)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刚才老师问小朋友,手电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有电、因为有电池,那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电池的秘密好不好?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电池,电池长什么样?两端一样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用“+”号表示的那一头,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叫正极,用“—”号表示的那头,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负极。

  2、看电池图片,能快速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不管电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老师这里有一些电池的图片,小朋友们能不能快速的区分出他们的正负极?

  (四)小实验: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指导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那电池的正负极和手电亮起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操作,怎样将电池、电线和灯泡连起来,使灯泡发亮。因为灯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如果灯泡亮了,不要老让它亮起来,小心烫着。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谁连接正极?谁连接负极?

  小结:电线和灯泡各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圆,也就是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使灯泡发亮。

  3、再加一节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两节电池中间是怎样连接的`?

  小结:电池和电池中间也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

  (五)组装手电筒

  指导语:手电筒就是按照这个原理使灯泡发亮的。小灯泡代表手电筒里的灯泡,手电筒里有电池,电线就是一个导电体,而我们小朋友见到的铁壳也是一个导电体,塑料不是导电体,但塑料里面有电线或铁片来充当导电体。(解释导电体)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小朋友就用我们学的这个原理,试着将手电筒组装起来。

  问题:探索为什么你的没有亮?哪里出错了?引导幼儿使手电筒都能亮起来。

  (六)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七)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真棒,不仅探索出了手电筒发亮的原理,还能组装手电筒,真了不起,还用组装好的手电筒玩了手影游戏。回家后可以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爱吃的食物。

  2、能根据不同的动物找到各自爱吃的食物。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小动物的头饰若干以及对应的食物图片若干、教学课件、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最喜欢吃什么呢?那有谁知道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呢?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2、播放课件图片。

  请小朋友们观看图片,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及各自喜欢吃的食物,让幼儿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爱吃的食物,并能简单了解不同动物的食物材料。

  教师小结:有的动物喜欢食肉,有的'动物喜欢食草,有的则喜欢吃水果、坚果,有的喜食杂粮……这些都与动物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3、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食物》。

  请小朋友们从拿自己椅子下面拿出小动物图片,认清自己代表那个小动物,然后帮小动物们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19页,把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用线连接起来,并请部分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给小动物们分配食物的。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们眼中的动物是他们的好朋友。所以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小动物吃什么这一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小朋友喜欢的头饰,让他们在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后,让他们自己扮演小动物参与游戏,加深巩固知识。由于所学小动物较多,情节有点重复,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电脑,将小动物吃什么设制了动画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

  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

  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2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

  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

  2.操作验证,并记录。

  3.分享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

  2.师幼小结:

  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1、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2、格尺、米尺、卷尺铅笔、积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线绳子、一段纸条等等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幼儿园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幼儿园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场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试着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给他们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n个水彩笔盖)。(要把记录单设计好)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请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尝试着测量。

  7、请幼儿坐好,总结、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活动室里能测量的物品,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让我们来量量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尽可能地说出与图形相像的物体。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变化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找出与图形相像的图物体,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创新思维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老师准备

  1、画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大型操作卡纸。

  2、橡皮泥、纸、笔,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课件导入

  师生随轻快的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场地做好。

  师:魔术师爷爷送给老师一幅画,出示课件。

  老师觉得它像圆圆的皮球,小朋友你们也来看看他像什么?

  (二)扩散思维活动:圆形像什么?

  师:你看到的这个圆形想到了什么?(请幼儿个别说)

  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多说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品,如:玩具中的圆形、生活用品及食物中的圆形等。

  (三)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以圆形为引子,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添画。

  师:小朋友们刚刚说了这么多圆形的物体,真是爱观察,爱动脑的好孩子。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圆形,还有许多的图形,看,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你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你都想到了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快点闭上眼睛,想一想,看你能想到什么?(放课件,幼儿在轻快的音乐中想象)

  师:小朋友,请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吧。(提问四到五名幼儿,他们刚刚想到了什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材料,快到前面把你想到得物品画下来吧。

  幼儿在音乐中,到老师准备好的大型操作卡纸前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进行添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小朋友的笔下变得真美丽。(师分别找四到五个幼儿作品进行讲解)

  总结幼儿的作品特点,鼓励幼儿继续创新。

  (四)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

  1、课件演示

  师:刚才小朋友画下了这么多和图形有关的物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到处都可以发现图形的影子,而且人们还利用图形,制作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课件演示)看,这不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圆形吗?

  它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了什么了?出示课中圆形有关的物品。

  看三角形变成了什么?三角形藏在了哪里面?

  正方形不服气了,他说我也会变,看我变成了谁?说说正方形都藏在了哪里面?(依次出示课件)

  此环节是活动的一个高潮,在引导展示的过程中,要富有激情,用变魔术的方式来一一引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图形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来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

  2、师:看,人们利用图形,发明创造了这么多有用了东西。现在请小朋友想一下,你长大以后,还想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在此环节要巧妙地引导幼儿大胆地去想去表达,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五)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放轻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请你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来创造你想发明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吧。

  幼儿分组进行,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搭、剪纸、捏泥,来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赞赏激励,互相评比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发现每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都不一样,老师很想知道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为什么喜欢啊?所以快点来,让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乘着小汽车去操场,来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吧。

  (七)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准备辅助材料放在活动区,鼓励幼儿创作发明各种图形的小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味道,尝试运用图表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发展对食物的辨别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味道。

  活动准备:

  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柠檬、糖果、山楂、咸鸭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为幼儿准备每桌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

  3、味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表情,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一些表情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表情图片)

  2、这是甜宝宝,和甜宝宝打个招呼,看看甜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模仿表情)

  这是咸宝宝,和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酸宝宝,和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苦宝宝,和苦宝宝打个招呼,看看苦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二、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请你们尝一尝,在品尝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等一下大家说一说。(教师示范品尝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2、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

  1、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

  2、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品尝杯,请小朋友再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品尝)

  3、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

  4、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前端对咸味比较敏感,舌头两侧后端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

  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还吃过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还知道其它的味道吗?(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3、产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秋天的农田和果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

  教师告诉幼儿参观的地点,并讨论外出参观的注意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遵守集体的规则,与同伴一起关注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2、带领幼儿参观农田,认识几种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果园里果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果树的名称,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农田,说说: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向幼儿做简单地介绍:秋天到了,除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许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黄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还有一朵朵可爱的棉花、圆圆的大南瓜。

  (4)、丰富幼儿关于农作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了解秋天农民的工作,知道要爱惜粮食。

  人们在果园里或农田里做什么?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怎么办?人们是怎样从农田里收割农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样加工的?

  4、音乐活动《逛公园》并尝试进行仿编。

  重点: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难点: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