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14 10:40:4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 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 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 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 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 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未充气的气球(与幼儿数量相等)、已充气的气球一个、水、馒头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一、探索“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3.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圆鼓鼓的,像小朋友吃饱饭的肚子;一个瘪瘪的,像小朋友饿了的肚子)

  4.怎样能让这个瘪瘪的气球鼓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东西,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东西让气球鼓起来。

  (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索)

  6.你们的气球宝宝鼓起来了吗?你给它吃的什么?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小朋友想了好的办法,可是老师没有准备打气筒,我们试着用吹的办法来试一试)

  二、用吹气的办法吹气球

  1.请一个幼儿用吹气的办法尝试吹气球。

  2.你们想不想让气球鼓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吹的'办法。

  3.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你在里面吹了什么东西?

  三、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小朋友把你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蛋,慢慢的把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四、放飞气球

  1.气球宝宝今天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朋友,它要给大家跳个舞(老师示范放气球)

  2.小朋友,也让你的气球宝宝来跳舞吧。

  活动延伸:

  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谁给了气球宝宝的力量?

  活动反思: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活泼、好动,同时对有趣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气球。每次放学我都看见,幼儿园门口卖气球的叔叔阿姨身边,总有许多的小朋友拉着大人给买气球;他们也会拿着气球到幼儿园,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吹着,玩着,很高兴。我在想:孩子们是会玩气球,知道吹气球、拍气球、让气球飞起来。可是,孩子们并没有去想: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为什么会瘪瘪的?从这一点,我就设计了《气球吃什么》这一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动手操作,进行探索,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初步培养对科学的探究。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气球变鼓和瘪了的原因,并引导孩子们寻求使气球鼓起来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活动中,我用气球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几个环节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给予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活动结束后,发现也有不足之处,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好。活动后半部分,孩子有些乱,不听指挥,这是我自身的组织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向资深的老教师学习经验,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垫子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讲讲垫子的颜色、大小,感知垫子是软软的。

  2、乐意玩垫子宝宝,感受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纸箱各一,不同大小、颜色的靠垫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摸垫子看看,这是什么呀?储物箱里会有什么呢?请个朋友上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猜猜它是什么?

  和垫子宝宝亲一亲,抱一抱?

  2、选垫子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垫子宝宝做朋友,选好后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讲讲你的垫子宝宝是怎么样的。

  3、说垫子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你拿到的'是什么垫子宝宝?

  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

  (1)绿色的垫子宝宝在哪里?红色的垫子宝宝在哪里?(按颜色归类)

  (2)圆圆的垫子宝宝在哪里?方方的垫子宝宝在哪里?(按形状归类)用手摸一摸,轻轻按一按垫子宝宝,感觉怎么样?

  你们知道垫子有什么用吗?

  小结:垫子宝宝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可以让我们靠靠、坐坐、躺躺,软软的真舒服,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拍拍手,谢谢垫子宝宝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方便。

  4、玩垫子垫子宝宝还可以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可以怎么玩?

  5、送垫子宝宝回家放回纸箱内。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镙的火柴棒、蜡笔等各若干。

  2、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歪歪斜斜、摇摇摆摆、先慢后快再停下、转起来也是圆形的、形状有点模糊)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 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 (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

  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 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

  (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

  (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

  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表现。

  2、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3、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农地、小河的图片各一张、农民伯伯及小朋友游泳的图片、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及与他们相对应的图片、下雨的图片若干张。(也可制作与其相对应的课件)

  2、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3、录音机、磁带

  4、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的方式导入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2、了解知道天气预报的几种方法

  (1)教师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和手机上的`天气预报

  提问:刚才老师是从哪里知道天气的情况的?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天气?

  (2)观看录象[CCTV—天气预报]

  提问:电视里的阿姨在干什么?

  她是怎么给我们播报天气预报的?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 (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3、知道一些动物于天气的关系

  (一)蚂蚁搬家

  师:气象员阿姨的本领可真大,每天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看!农民伯伯正在地里干着活(教师出示农民伯伯干活的图片)咦!他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蚂蚁搬家的图片)

  幼:蚂蚁搬家!

  师:于是农民伯伯就回家了(收起农民伯伯的图片)不一会,天就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图片,放在蚂蚁搬家图片的后面)

  提问:(1)咦!农民伯伯没听天气预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农民伯伯报的天气呢?(引导幼儿讨论,并根据已有经验和图片的暗示知道是蚂蚁给农民伯伯预报的天气)

  (3)蚂蚁是怎么告诉农民伯伯天要下雨的呢?

  (4)蚂蚁们为什么要在下雨的时候要搬家呢?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蚂蚁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录音机,听蚂蚁说搬家的理由)

  (教师小结:原来快要下雨的时候,蚂蚁怕他们的家被雨水淹没,要把家搬到高高的地方去。当人们看到蚂蚁搬家了也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小蚂蚁用搬家来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让我们也能快快找安全的地方躲雨。)

  师:,小蚂蚁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真神奇啊!让我们也来学学小蚂蚁搬家预报天气吧!(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及沙包,学学蚂蚁搬家,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知道鱼儿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大哥哥在河里游泳,多开心啊!小鱼儿也探出脑袋来凑热闹啦!(出示图片)咦?大哥哥怎么不游回家了呢?(拿走大哥哥的图片)啊呀!下雨啦!(贴上下雨的图片)幸亏大哥哥早回家,不然久要淋雨了!

  提问:(1)大哥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他报的天气预报呢?(根据蚂蚁搬家的经验,幼儿能很快说出是鱼儿报的天气预报)

  (3)鱼儿是怎么告诉大哥哥的呢?

  师:我们来听听鱼儿探出脑袋来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听鱼儿为什么露出小脑袋)

  师:快下雨之前,,水里很闷,鱼儿只好探出小脑袋,到水面来透透气。鱼儿们探出小脑袋也是想告诉人们要下雨拉,快回家吧!鱼儿真神奇,他也能给我们预报天气。我们特来学学鱼儿露出小脑袋预报天气。

  (三)出示剩余的几副图片

  师:看,这些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呢?(同时剩余的几副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们的表现)

  先观察小燕子低飞的图片

  提问:小燕子怎么飞的这么低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提问:(1)小燕子为什么飞的这么低?

  (2)小燕子想告诉我们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上对应的下雨图片)

  师:小燕子也是个神奇的气象员,它低飞是因为在下雨之前高处的空气潮湿,会打湿昆虫的翅膀,那昆虫只能降低飞行高度,小燕子为了能吃到昆虫,也只能飞低点。我们也让学学小燕子飞的低低,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根据幼儿对小蚂蚁、鱼儿、小燕子预报天气时的现象,剩下的“青蛙呱呱叫、乌龟出汗、鸡在鸡窝门前跑来跑去不肯进窝“等图片,教师可先听录音在提问或者久根据换面提问,可这样提问:它是怎么样来预报天气的呢?并和幼儿一起模仿它们的动作预报天气)

  (四)总结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会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4、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我们长兴泗安镇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作为长兴的孩子对家乡的扬子鳄有一定的了解,为家乡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而感到骄傲、自豪。因此,我设计了《亲亲扬子鳄》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扬子鳄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萌发观察兴趣。

  2、知道扬子鳄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家乡有一个保护区,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有关扬子鳄的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导入课题。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生活在这里?

  二、分段播放ppt,进一步了解扬子鳄。

  讨论:1、扬子鳄长什么样子?它的`身上是什么颜色的?

  2、扬子鳄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走路的?

  3、看,这是什么呀?(扬子鳄一动不动地趴在水草上。像根烂木头。)

  4、扬子鳄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结:扬子鳄身长有2米左右,头扁扁的,有四条短短的腿,一条拖在地上的尾巴,是暗灰色的,还有一点不明显的谈颜色横带。它喜欢生活在水里,在江湖、水塘边挖洞来住,常常爬到岸上晒太阳,扬子鳄喜欢吃螺丝、青蛙、虾、及老鼠、鸟类,遇上较大的动物它会用粗硬的尾巴把小动物打死后再吃。它是肉食动物,和老虎、狮子一样是凶猛的动物。

  三、爱护扬子鳄

  1、教师简单介绍家乡的扬子鳄保护区。

  提问:作为一名小主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家乡的扬子鳄。(联系实际生活)

  2、小结:扬子鳄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在我们地球上的数量很少。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它、保护它,不能捕杀它。

  四、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中让幼儿设计保护扬子鳄的标志图。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名字,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虫的不同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

  1、谈论:秋天里有哪些昆虫呢?

  2、观察各种昆虫图片:这里有哪些昆虫?说说它们的名字。(蚂蚁、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蚱蜢、天牛)

  二、观察比较

  1、观察:昆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2、比较:昆虫哪些长得一样?哪些长得不一样?

  3、小结提升:六条腿、有触角的虫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4、看一看:这些是不是昆虫(蚊子、蜗牛、蜘蛛)

  三、观看课件

  1、图一、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

  重点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

  小结:蚂蚁喜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事。

  2、图二、观察两种不同颜色的蚱蜢。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化的本领。

  3、图三、观察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的外壳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儿歌《昆虫运动会》

  1、欣赏儿歌,说说这些昆虫在运动会中比赛什么内容。

  2、根据儿歌的内容,模仿某一个昆虫的动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1-09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4-15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06-19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