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7 07:23: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

  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本周的主题是以兔子为主,这节课上目标是让小朋友观察兔子的外形,并且能够大胆的说一说兔子的外形特征。

  活动第一环节是以谈话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出“兔子”。第二环节是通过摸、看、听等对兔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说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尾巴是白白的,摸起来是毛茸茸的。第三环节是播放小兔子的视频,让幼儿对兔子的生活习性有着更全面的了解。

  本次活动的'进行,总体还是顺利的,但在环节二中出示真兔子让幼儿来观察、感受,有利有弊,虽然幼儿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实物所带来的触摸上的感觉,但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秩序,幼儿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今后可以尝试把这个实物兔子放在后面一点环节试试,看看效果会不会更好。

  领 域

  科学

  活动类型

  观察探索

  活动内容

  亲亲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2、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喜欢小兔、乐意接近小兔。

  活动重点

  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乐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小兔子一个。2、小兔视频一个。3、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引出主题

  1、师:小兔子你们见过吗?它长得怎么样的?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

  1、小组活动,让幼儿先和小兔玩一玩,自由观察。(通过摸、看、听,引发幼儿对小兔子的兴趣,幼儿相互交流)

  2、你观察到小兔子怎么样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又是怎么样的?嘴巴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3、兔子身上长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软软的、毛茸茸的)它长了几条腿呢?它的尾巴怎样的?

  三、视频“小兔子”

  1、师小结(播放视频,科学总结)

  四、给小兔子喂食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我这里有好多食物,我们来一起喂喂小兔子吧。

  3分钟

  5分钟

  3分钟

  4分钟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活动点评】

  “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我班的孩子都喜欢美丽的颜色,有好几个孩子还问:老师,我们生活中怎么有这么多颜色?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孩子们都很疑惑。面对张张寻求真理的面孔,我们学习了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文学作品《小蓝和小黄》。这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了颜色大家庭中的爱与颜色之间的融合变色。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颜色,更喜欢探索颜色间的奥秘,于是我选择了颜色大家庭《神奇地拥抱》这个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爱意。

  2、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二、技能目标:

  大胆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目标:

  能愉快的参加动手操作探索活动,体验变色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教学难点:幼儿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TV、PPT

  2、桃红、蓝、黄色水、注射器、瓶子、帕子若干

  3、桃红、黄、蓝颜色幻灯片若干

  4、桃红、黄、蓝手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拥抱进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老师们还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你们高兴吗?好朋友高兴地在一起用什么动作表示。(拥抱)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再和老师抱一抱。小朋友们好热情!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热情还很漂亮,因为你们都穿着漂亮颜色的衣服。你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刚才小朋友和老师还有你的朋友拥抱了,现在颜色朋友也想拥抱,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我们拥抱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电影吧。”

  二、(基本环节)由故事引入到变色实验

  1、故事《小蓝和小黄》提出问题并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这个故事讲了颜色家庭中、颜色朋友间在一起的一些奇怪、高兴的事。老师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现在老师提问了。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蓝家里有谁?你是怎么区分它的爸爸妈妈的?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小蓝有哪些好朋友?小蓝找到小黄了吗?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特别开心)他们高兴的在一起用了什么动作表示呢?他们啊,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绿回家黄蓝父母都不认识她们,他们怎么样?眼泪聚在一起变成什么?他们第二次回家父母高兴地怎么样?结果又变成?

  2、提要求,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小黄小蓝手偶:“小朋友们我们有一个疑问,故事里我们在一起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会有的变化呢?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呀?小桃红和小黄、小桃红和小蓝在一起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来发现吧。

  在做实验前小朋友听几个要求:

  (1)桌上有桃红、黄、蓝颜料分别放在三个碗里,碗里各有两只注射器,每只注射器的家是固定的,用了哪种颜色里的注射器用完了要放在那个颜色里,不要放错了。

  (2)小朋友间互相配合、谦让,别人在用这种颜色的注射器你也要用那就要学会等待,等别人用完了再用。

  (3)加色分三步:

  (1)任意选两种颜色注射在自己的一个瓶子里,两种颜色加得差不多时盖好瓶盖摇,观察它有变化吗?

  (2)然后取出第二个瓶子,再选另外两种颜色加在第二个瓶子里,再观察。

  (3)最后拿出第三个瓶子,再选最后两种颜色加在第三个瓶子里,在再观察。边做边用脑筋记住新的颜色是用哪两种色变出来的。

  (4)做实验时要爱卫生,颜料把手弄脏要马上用帕子擦掉,不要把颜料洒了。

  (5)每个桌子坐四个人,两边坐,两头不坐,这样小朋友才好操作。

  (6)老师巡视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老师根据幼儿讲的出示幻灯片。

  放音乐提醒幼儿停下实验,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在刚才的故事里我们发生了变化,那在小朋友的实验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还有我们的朋友小桃红他和我们在一起,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发现?请做好好实验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根据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幻灯片:黄+蓝=绿桃红+蓝=紫桃红+黄=桔

  小朋友们刚才认真做了实验,仔细观察了颜色的变化,而且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电影里的颜色是怎么变得吧。小朋友们变了绿、桔、紫还有其他不一样的颜色是因为你们加的颜料多少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总之,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两色一起就会变成新颜色。颜色的变化还有许多的奥秘我们以后再做实验去发现吧。

  三、(结束环节)讲述自己和他人间的爱。

  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他们的爱用什么来表达?拥抱变色。小朋友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你的朋友吗?你们是怎样爱他们的?

  四、(延伸环节)唱歌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带上颜色挂饰当颜色宝宝一起唱唱、跳跳到外面去找更多的颜色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人与人间的拥抱到颜色的拥抱并提出颜色间的奇怪事,设置悬念,让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借助多媒体让幼儿从故事中初步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再提出疑问:黄色和蓝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变化?那桃红色和黄色,桃红色和蓝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在实验中,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材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验。实验结束后孩子们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大家。老师出示幻灯片小结。孩子们唱唱、跳跳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了解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3、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够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活动准备:

  (准备好3条围巾,欢庆的音乐)

  1、物质:幼儿每人三根长短不同的纸棒;三根长短不同的毛线;三条长短不同的彩带。信封、企鹅图片

  2、课件:比较动物尾巴、脖子和毛发的长短。

  我们所穿裤子的长短。

  活动过程:

  1、趣味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双手合十当小蛇,嘴里吐出两种音,一种是长音,即“嘶……”,一种是短音,即“嘶、嘶、嘶”,请幼儿加以分辨,集中幼儿注意力。

  幼儿当小刺猬,老师发短音时,蛇是不饿的,小刺猬可以自由活动。当老师的声音突然变长,那就蛇的肚子饿了,要找吃的了,小刺猬就马上蜷缩身体,不能再活动了,否则会被吃掉。

  2、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物体有长有短。

  3、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尝试按物体长短排序。

  利用围巾演示,引导幼儿比一比、说一说两条围巾的长短。(将围巾的一端对齐,找出长的和短的)

  学习三条围巾的长短排序,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排序的方法:三

  4、幼儿操作活动材料,尝试3个物体的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毛线,并进行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纸棒,并进行长短排序。

  找出最长的彩带,并进行长短排序。

  5、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长带子飘起来”。

  幼儿把最长的'彩带粘在最长的纸棒上,做成“长飘带”。

  引导幼儿跑一跑,试一试如何让自己长长的飘带飘起来。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幼一起舞动起来,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角种投放长短不同的冰棒棍、吸管、铅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长短排序。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的特点

  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活动一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

  (1)、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都会发生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组装书架的过程,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方法。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2人提供一组书架,按幼儿人数准备若干组多用三合一书架。

  2.PPT演示: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师:再过两个月,小朋友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你们会有很多书。(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样整理、收放他的书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加深幼儿对书架用途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书架的拼接方法

  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小书架是用什么做的?

  2.师:这些塑料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3.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的?(7块。)

  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拼插连接的操作要点。

  第一次操作:自选2块塑料板,尝试进行连接,重点引导幼儿找到凹槽及凹槽的开口处。

  1.师:这些塑料板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呢?我们先来试试其中2块板的连接。请每个朋友去挑选2块塑料板,试试看,能否把它们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连接的? (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凹槽处。)

  4.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凹槽的?(底板、前板、后板。)

  总结: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进行连接的。

  5.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

  (评析:在观察书架的基础上引出主要问题——“这些塑料板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以此激发幼儿主体建构的内在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气氛,让幼儿在一个明确的任务环境中,自信地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次操作: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拼接完整的'书架。

  师:找到了这个拼接的秘诀,那我们也来试着拼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好吗?这次的任务请2个朋友合作完成。

  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刚才拼接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与幼儿探讨失败的原因,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

  ① 隔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问题出在哪儿?

  ② 缺底板,装不进去。

  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拼接书架第一步要做什么?

  ③ 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插连接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评析:不给幼儿任何安装步骤的提示。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讨论、尝试失败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经验获得比直接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4.总结拼接书架的整个过程。

  师:原来拼接书架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方法。第一步首先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

  第三次操作:比赛拼接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1.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接好书架。

  2.师:今天我们学习拼接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几格的?(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接起来,难度也不同哦。我们还可以去尝试挑战。)

  (评析:通过问题讨论、观看录像,幼儿对书架拼接有了一个完整的经验梳理,这时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操作要求,既是对幼儿认知、思维、合作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同时也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环节:经验拓展——感受拼插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呢? (结合幼儿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杯盖与杯子、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等。)

  (评析:通过生活中多种拼插连接的物体的再现,让幼儿充分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延伸探索,使整个活动形如流水,一气呵成。)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拼插连接只是连接中的一种方法。关于物体的连接,还有好多种方法。今天就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

  2、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记录环境创设若干不同质地的纸做成的荷花

  重点与难点

  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荷花

  1、你们见过荷花吗?它长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开花的?

  2、欣赏荷花图片

  3、荷花生活在哪里?

  二、实验:荷花开

  1、老师这里准备了好多纸做的荷花,看,它们还在睡觉呢。现在我们要叫醒它们,一起玩个荷花开的游戏,好不好?不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两朵荷花在水里开放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将两朵用不同纸做的荷花同时放在透明的水盆里,让幼儿观察。

  3、你们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不同纸做的荷花开放的顺序不同)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做一做,看看哪种花最先开,并且把这花开放的顺序用数字卡标记出来,好不好?

  4、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用不同纸制的荷花、一个盛有水的水盆和数字卡片。开始实验,让幼儿同时把荷花放进水里,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花开放的`顺序依次在花朵上放上对应顺序的数字卡片。

  三、交流

  1、哪种荷花开得最早?哪种荷花最晚开放?开放数序是怎样的?

  2、为什么有些荷花开得早些,有的开得晚?

  3、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速度快,花开得快,有的吸水性弱,吸水速度慢,所以花开得慢。

  价值分析:

  通过这环节,让幼儿对荷花的已有经验得到重现,知道荷花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是不同的,在这过程中,让孩子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记录。为目标服务。

  在交流中,让孩子知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的快慢。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活动难点: 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 介绍 介绍 延伸

  引起兴趣--> 太阳--> 月亮--> 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 [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一)、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二)、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6-19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精品科学教案09-30

关于科学教案07-24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模板03-25

关于科学教案02-20

《除垢》科学教案04-10

昆虫科学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