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1 12:54:5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找来了一张尾巴的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幼儿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于是,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大森林场景布置、东方之星动物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谁的家?(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大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3、游戏:《玩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都藏了起来,看,有几只藏到了大转盘上,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幼儿自己玩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转到哪个地方,就根据对动物的认识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刚才,你找到了哪些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转盘上提供的特征正确的说出动物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游戏:《找动物》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我们在找到后,要猜出它是谁,然后告诉老师。(幼儿到大森林里找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能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整体的动物,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6、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由于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发现泡泡都是圆的。

  2、初步了解只有空心的泡泡器具才能吹出泡泡。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记录卡每人一份、笔每人一支

  (2)实验材料:用铁丝围成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吹泡泡的器具、铅笔、筷子、粉笔、泡泡杯若干、调好的泡泡水、每人各一份。

  (3)幼儿有用吸管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游戏:吹泡泡

  (1) 教师用收到礼物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份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吧!

  (2)教师和幼儿用圆形的器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不同材料的器具,也能吹出圆圆的泡泡吗?

  (1)我们吹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啊?

  (2)教师:如果我们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器具、粉笔、筷子、铅笔来吹泡泡,小朋友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3)幼儿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

  3、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1)分析幼儿的讨论,找出能吹泡泡的材料的特点。

  (2)教师小结:无论用什么样的器具,只要器具的中间是空的(或中间是通的),这样的物体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4、认识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1)教师:这张表上把我们用过的泡泡器具都画下来了,请把你的实验结果画在相应的器具旁边。

  (2)教师:如果能吹出圆圆的泡泡,就记录是对的,吹不出圆的泡泡就记录是错的。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5、教师与幼儿一起评价记录卡。

  (1)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的记录卡最漂亮。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

  6、小结:今天的`宝宝好聪明,我们再到花园里草地上玩吹泡泡。

  活动反思:

  这节科学活动《泡泡是圆的吗》,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孩子们总是对一些玩的游戏比较感兴趣,孩子们喜欢五颜六色的泡泡,对泡泡充满了好奇心。这节活动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所以利用幼儿的玩具制作了不同形状的泡泡器(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让幼儿来探索、实践。首先,以游戏吹泡泡开始,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然后再抛入问题用圆形的器具能吹出圆形的泡泡?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让幼儿自己大胆想象。记录猜想的结果,然后再来论证,让孩子自主探索。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积极探索,兴趣浓烈,观察不同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让他通过自己的论证发现,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具,它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2、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类推及判断能力。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有些物体是靠反冲作用在运动的。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推断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个气球,每组1个装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1张。

  3、已学会画简单的火箭。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实验,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将装满气的气球松开口,气球向前飞去。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操作、观察,找出气球向前飞行的原理。

  幼儿讨论:什么力量使气球飞动起来了?

  教师指导幼儿小结:往后流动的气体形成气流,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着气球往前飞。

  2、实验:小船是怎样前进的?

  操作方法:将小口瓶子装满水,盖好,然后把它装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后。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后,拔掉瓶盖,船就前进了。

  引导发现:鼓励幼儿反复实验,重点观察船运动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幼儿讨论:船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生活中还能见到哪些物体是靠反作用运动的。

  3、通过实验,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说出什么办量推动这么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这么快?

  4、观察火箭结构与火箭发射升空的实况,运用实验发现进行合理判断。

  (1)教师指点火箭部分,逐一指导幼儿观察认识火箭顶舱,燃料箱,发动机和助推火箭。

  小结:火箭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顶舱装载人造卫星和各种空间探测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强大的发动机组成,旁边还有两个助推火箭。

  (2)引导幼儿观察火箭发射升空时的工作状况,并进行合理推断。

  提问:火箭的尾部有什么在燃烧?整个火箭是怎样啦?火焰是向什么方向喷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么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结:火箭的燃料燃烧时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后高速喷射,形成了强大气流,气流的反冲作用加上发动机的巨大力量就推动着火箭飞速前进,升入太空。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参观少儿科技馆,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肯定幼儿的探索热情,激励幼儿继续再学习、再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对事物原理性问题的探究兴趣最为浓厚,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也有着极大的关注,每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有飞机从空中飞过时他们总会立刻兴奋的手舞足蹈、大叫大跳,并且非常渴望进一步了解飞机。针对孩子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为幼儿提供认知探索的环境,更好的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现代科学奥秘的兴趣、引发对科学家的崇敬和敢于大胆创新的热情,我设计此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准备采用小组讨论、探索,同伴合作及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的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发展需要,体现新纲要的教育精神。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现代科学奥秘的积极探究兴趣,满足幼儿渴望了解飞机的愿望。

  2、能力目标:在初步了解飞机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推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飞机的主要结构、种类和用途。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究现代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飞机的主要结构、种类及用途。解决方法:探究飞机玩具、模型,欣赏课件展示。

  活动难点:大胆创新想象新种类的飞机、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解决方法: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飞机模型。画笔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谜语:它像鸟不是鸟,身上没长毛,肚里能装人,飞的比鸟高。”(飞机)

  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非常渴望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到蔚蓝的天空,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时代我们人类已经发明了飞机完成空中之旅。

  2、飞机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空中交通工具,教师出示一架客机模型,提问:老师手中的飞机是哪种类型的?它有什么用途?整个飞机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等)每个部分在飞行中都有什么作用?欣赏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场景。

  3、你知道哪些不同类型的飞机?他们都有哪些不同的用途?(桌子中间的盒子里有不同种飞机)在桌子中间的盒子里请每个小朋友选一架你喜欢的飞机,仔细观察以后请你和同伴说说它是什么飞机,有什么用途,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还知道那些其他的飞机,他们有什么特殊本领?

  教师巡回指导以后请个别幼儿回答。请幼儿完整欣赏课件中的飞机种类介绍。

  4、在我们探讨了飞机的结构、种类之后,你们还有什么关于飞机的`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吗?(例如:飞机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呢?课件展示内容:飞机是谁最早发明的,怎样被发明的?最早的飞机什么样子?等等)渗透爱国教育,初步了解中国的航天技术的进步。

  启发幼儿说出人类发明的其他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交通工具,鼓励幼儿去探究他们,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热情,鼓舞幼儿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世界。

  延伸活动:

  1、请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飞机,鼓励大胆想象创新。

  2、户外活动时玩纸飞机、风筝、竹蜻蜓,探究飞机靠什么力量上天的原因。

  3、探究其他交通工具的种类、结构,以绘画折纸的方式大胆设计新种类。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1-09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4-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