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1 12:59:23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大班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大班数学教案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互相商量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打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范例表。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文章.出自教案网.>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大班数学教案:购物总动员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并填写购物清单。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带面值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的骰子6个。

  2、钻圈、滑板车、桌子各6个;小数棒每组20根,共120根。

  3、创设购物环境娃娃超市。

  4、抽奖单、购物单各6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比较人民币面值的`多少。

  提问:小朋友你们玩过骰子吗?你见过的骰子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骰子看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面值的不同,边扔骰子边说出面值的多少。)

  2、通过游戏,感知20元的多种兑换方式

  (1)教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想成为幸运者参加购物总动员,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吗?.3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骰子和活动场景图,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6组(每组最好两个人),一名幼儿从起点出发,钻过圈,趴在滑板车上滑到终点,扔骰子,并取出一张骰出的人民币(人民币放在骰子面上用透明塑料固定,留出一边不封死,便可取出。同一面值需放若干。)同时取出与人民币面值数量相同的数棒,拿好两样物品跑回起点,另一幼儿接力。这时第一名幼儿放好数棒和钱,并做好记录。

  规则:骰子只能扔一次,累计数额超出20元时本次自动放弃,下一个幼儿继续游戏。(如:已经抽到17元钱,又抽到5元就要放弃这次抽奖,返回起点。)

  (3)幼儿游戏:“购物总动员”

  ① 教师出示记录表,交代记录方法,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本组面值的累加结果。(如:第一次抽到5元,第二次10元,这时引导幼儿累计一共抽到了多少钱,还差多少就到20元 )

  ② 游戏中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数物对应,(如:抽到5元钱就拿5根数棒,教师引导能力差的幼儿通过点数剩下的数棒来得知还差几元钱就满20元了)并正确记录。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说一说哪些面值组成了20元。

  提问:你还有哪些组合方法?

  4、购物活动:幼儿拿20元钱到娃娃超市购物区自由购物,并根据物品价格填写购物单。

  请幼儿说出自己买了哪些东西?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购物单。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4+27-16-43+22+24+3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

  (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

  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2+6=83+5=84+4=8

  7+1=86+2=85+3=88-4=4

  8-1=78-6=28-3=5

  8-7=18-2=6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设计意图:

  (1)小黑板出示例2图。师提问:你能通过摆一摆帮老师把这个表补充完整吗?

  (2)生摆学具,师引导填表。

  (3)同桌讨论:仔细观察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上排的数越来越大,下排的数越来越小,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师:对照这个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出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吗?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

  1+8=92+7=93+6=94+5=9

  8+1=97+2=96+3=95+4=9

  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

  1、我当邮递员。

  信有:6+28+19—14+51+77+23+64+4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奖励一朵小红花)

  3+69—39-22+78+08—88-33+5

  设计意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了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8、9的加减法。你会算了吗?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1+8=92+7=93+6=94+5=91+7=82+6=83+5=84+4=8

  8+1=97+2=96+3=95+4=97+1=86+2=85+3=88-4=4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8-1=78-6=28-3=5

  8-7=18-2=68-5=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加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学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8、9的加减法)——总结算法。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认为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方面:首先,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8、9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减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关于8、9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分别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组列算式,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再处理根据不同的摆法列出四个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得过少,教师的总结也不到位。没有很清晰的让学生明确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让学生多说,在教师引导的基础再说一说,充分让学生通过说来进一步体会四个算式间的联系。

  第三,在让学生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没有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该加强这部份学生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中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以点带面,一带而过了。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可加以引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初步了解“0”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能准确将数字0—9与相应的量对应。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纺锤棒”;10个空盒子(盒子上分别标有数字0—9)。

  2.学具准备:“纺锤棒”;小碗、豆子、绳子、珠子等若干。

  3.电脑、音乐《迷雾森林》。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高人走,矮人走。教师要求幼儿一会儿踮起脚走,一会儿半蹲着走。

  (二)集体活动

  1.情境创设:快吃午饭了,肚子真饿呀。我们10个数字宝宝也想吃东西了,他们想吃小棒饼干,数字是几,就吃几根饼干,我们快来给他们发饼干吧!

  2.教师出示饼干——“纺锤棒”,和幼儿一起操作。

  将标有“0—9”的空盒从左到右放成一排,数字卡片对应放置好。从“1”开始,手指着盒子上的数字“1”,念“1”,拿出1根“纺锤棒”,然后把“纺锤棒”轻轻放入标有“1”的空盒里。

  3.依次取相应数量的“纺锤棒”放入写有数字2—9的空盒里。所有的纺锤棒正好取完。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教师将手放入空盒子中转动,边指边说:“没有就是0”。再用手指着盒子上的数字0,说:“这是0”。教师再次将手放在标有0的空盒里转一转,边转边说:“没有就用0表示”。

  5.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0”(车站站牌、挂历、电话号码等),再请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0”,如尺子、计算器等。

  (三)分组活动。

  1.第一组:玩“看数取豆豆”的游戏。一名幼儿举起0—9的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豆豆放入小碗中。

  2.第二组:玩“穿珠子”的游戏。幼儿根据自己抽到的数字卡片上的数,在绳子上穿上相应数量的珠子,抽到“0”的幼儿就不用穿。

  3.第三组:操作学具“纺锤棒”,感受“0”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活动。

  1.欣赏故事:谁的本领大(故事附后)。

  2.玩“听音乐拍手”的游戏。幼儿看教师举起的数字卡片拍手,如举“3”时,全体幼儿拍3下手,举“0”时,全体幼儿将双手握拳。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用谜语来小结(谜语附后),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在家里可以利用空盒和小棒自制纺锤棒,并和孩子一起操作,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

  2.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用摆小棒、买糖果等游戏,巩固对0—9数字的认识,重点让幼儿理解“0”的意义。

  资料附录:

  故事:谁的本领大

  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排着队做游戏。

  大家都说“0”表示没有,“0”没有用,都不和“0”一起玩。

  这时,大象伯伯来了,他用长鼻子卷来十根香蕉,说:“哪个数字娃娃能表示?”1—9的数字娃娃没办法,只好去找“0”。

  数字“1”和数字“0”在一起就是“10”。

  十个数字娃娃笑了,他们终于明白了:每个数字都很重要,“0”可以和其它数字娃娃手拉手做朋友,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谜语:

  一个数,不简单,

  它的样子像鸡蛋,

  它说自己是没有,

  没有它却不能算。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1-12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06-28

大班数学教案《拼图》01-02

大班数学教案:青蛙01-02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2-16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