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自评:
1.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以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对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合作者的角色体现不够,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教研组评议: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状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给予了幼儿支架式的帮助,让幼儿在室外那种松散的状态下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来进行活动,不散不乱。
3.建议教师在活动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经验。了解一些有关沙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幼儿,指导幼儿,师幼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4.操作材料还应注意分类投放,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不同材料运水,体验合作运水的乐趣。
2.通过尝试,探索海绵的吸水性。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塑料大、小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运水给树宝宝们喝吧!
二、幼儿操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你们来尝试一下运水。(介绍材料)这些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可以当运水的工具。我们用这些材料将水运到小桶里。
(2)幼儿自由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谁运的水最多?你们是用什么来运水的?
(4)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小结。(重点介绍海绵的吸水性,分析水多或水少的原因。)
2.第二次探索。(要求五人一组,比一比哪组运的水最多)
(1)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针对成功的、不成功的、分别提出要求。)
(2)幼儿分组合作再进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运水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可以运的更多更快。
(5)我们给树宝宝送水去!
四、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运水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制作意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及认知规律利用废旧物品,科学性的制作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皆强的自制玩具“彩球升空”。使幼儿在体验中不断探索总结,同时发展幼儿手眼肢体的协调和手臂的力量、手腕的灵活与控制力。冉冉升起的彩色气球给幼儿美好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幼儿产生一种要攻克难关并不懈努力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此项活动还可以延伸到自然界中去观察风的大小会带来的影响,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与发现。
教育价值:锻炼幼儿臂力与手及腕部的控制与灵活性,同时引发幼儿思考、探索自然界中存在科学性的事物。
选用材料:废旧硬纸箱(大小各一个)、废纱网(一个)、废旧泡末块、塑料膜、色卡纸、胶、彩色气球、扇子。
制作过程:
(1)先将塑料膜卷成筒状,固定。
(2)小纸箱量距,挖洞,将纱网覆盖洞口,固定;裁片与小纸箱同宽的硬纸卡,一面接于小纸箱开口处,一面接于洞下底部。
(3)将卷筒口与纸箱洞口对接,固定。将风筒与风道置于大纸箱内,四壁用泡末块固定牢固。
(4)装饰玩具的'外观。
操作方法:
取扇子对准进风口处煽风,控制好气流的连续与煽风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时间内,将气球由桶内煽出,落地为准。比较煽出气球的数目,数多为胜!
备注:
1、按幼儿年龄大小计时间的长短。
2、操作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取气球。
适用年龄和地点:4岁以上均可;室内外皆可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在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够认真倾听、讨论、参与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中。在亲子自制小报时,孩子与家长共同搜集图片信息积极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观看课件时,孩子们流露出认真专注的倾听状态,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同伴的经验;在话题讨论时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参与讨论的积极和踊跃和轻松的交往氛围。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教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慢慢"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延伸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
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小百科:变基本意思是形容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园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的一日三餐均在园内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发现,班上许多孩子都爱吃肉食,不爱吃蔬菜,每天让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蔬菜是件很困难的事,家长们也很着急。因而,我们尝试开展了“好吃的紫包菜”活动,让孩子认识颜色好看、营养丰富的紫甘蓝,调动孩子对蔬菜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3.喜欢紫包菜并乐意品尝。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常见的蔬菜,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紫包菜沙拉。篓子、托盘每桌一个,菜刀和案板各一块。关于紫包菜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发幼儿的猜想,激发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 1。(紫包菜的切面图,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裁剪成一个长方形的漂亮画面。)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仔细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呢?(幼儿大胆、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 2。(紫包菜的一片叶子)
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1
3.出示PPT 3。(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师:现在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出示紫包菜,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小结:它是一种蔬菜,它的名字叫紫甘蓝,我们扬州人喜欢叫它紫包菜。紫色的蔬菜可不多,你还看过什么蔬菜是紫色的呢?
师: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吗?每个人去选一个紫包菜,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观察紫包菜。
幼儿观察紫包菜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紫包菜看上去有点像球,摸上去冰冰凉,闻一闻有点清香,掂—掂还有点重……
(二)感知紫包菜的内部特点
1.认识紫包菜的叶子。
师:紫包菜的身体里面会长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师:好的,你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剥下一片叶子)这是什么呀?(出示剥下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叶子是紫色的,我们看到的白色是它的叶肉,叶肉是白色的。
2.幼儿动手剥紫包菜。
师:叶子里面还会是叶子吗?每个人都去剥几片试试,把它剥开,看看它身体里面长什么样子!(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帮助。)
3.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叶子里面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为什么没有剥完?
小结:原来紫包菜身体都是一片一片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的呀!
4.玩游戏“紫包菜”,进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内部特征。
师:紫包菜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儿叶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切紫包菜,感知紫包菜内部的美丽。
师:刚才,我们在想办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时,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横切面。)
师:好漂亮的花纹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过的呢?现在,我们知道一开始看到的那幅图片是什么了吧!这美丽的花纹就是紫包菜切下来的样子。从这美丽的花纹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
三、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体可以更健康,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紫包菜做成的菜。(PPT图片三至四张)
四、活动结束:品尝紫包菜沙拉。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如图)。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附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图七)。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如图八)?(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如图二~图六),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1、“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
2、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为孩子准备许多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从中获取有益的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
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
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配班老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的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
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 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小石头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2) 组织幼儿讨论:
你们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原来,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乐中,让幼儿制作不倒翁。
2、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翁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五、结束
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中,可在科学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
2、通过比较、讨论及分类活动,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并初步认识相应的汉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过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动,进一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胡萝卜火箭》
二、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实物图片,然后分组讨论,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不同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教师总结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不同点,并启发幼儿认读相应的汉字。
四、游戏:"给图片找家"教师在黑板上写汉字:"水中、地面、天空",请个别和全体幼儿读一读。
引导幼儿按照交通工具行驶的地点对它们进行分类。
五、游戏活动:"我是XX地方的交通工具。"教师请幼儿任意拿一张图片在手中,教师出示一张汉字卡片。幼儿根据汉字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哪些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2、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
3、有做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活动准备 地图,祖国之最的小图片,如:天安门、长城、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东方塔、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一、讲述“我喜欢祖国什么”。
教师:“我们祖国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胜古迹等,你最喜欢祖国的什么?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祖国之最。
1、教师:
“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吗?”(黄河和长江)
“看看黄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长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有名的两条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是黄色的,长江是我们最长的江,它跨越我国好几个省。”
3、教师:“最长的城墙是什么?”(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4、教师:“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园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广场)
5、教师:“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国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我国最高的山峰)
6、教师:“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什么地方?”(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故宫,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居住的地方)
7、教师:“我国最高的宫殿在什么地方?”(我国最高的宫殿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坐落在山上)
8、: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国之最,为什么是祖国之最呢?因为它们在是数第一的,没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国之最。
三、比比谁知道的祖国之最多
活动要求: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竞赛活动,老师出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动完后来比哪组得的花多为赢。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祖国之最?讲给同伴听。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01-09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7-20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0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