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 期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 | 备注 |
1 | 8.149.5 | 乘除法 | 4 | |
2 | 9.69.12 | 乘除法 | 4 | 教师节 |
3 | 9.139.19 | 观察物体 | 4 | |
4 | 9.209.26 | 观察物体千克、克、吨 | 3 | 中秋节 |
5 | 9.2710.3 | 千克、克、吨 | 2 | 国庆节 |
6 | 10.410.10 | 千克、克、吨 | 3 | 国庆节 |
7 | 10.1110.17 | 搭配中的学问、乘法 | 4 | |
8 | 10.1810.24 | 乘法 | 4 | |
9 | 10.2510.31 | 乘法 | 4 | |
10 | 11.111.7 | 周长 | 4 | |
11 | 11.811.14 | 周长、期中测评 | 4 | |
12 | 11.1511.21 | 交通与数学、除法 | 4 | |
13 | 11.2211.28 | 除法 | 4 | |
14 | 11.2912.5 | 除法 | 4 | |
15 | 12.612.12 | 除法、年、月、日 | 4 | |
16 | 12.1312.19 | 时间与数学 | 4 | |
17 | 12.20xx.26 | 整理与复习 | 4 | |
18 | 12.27元.2 | 可能性 | 3 | 元旦 |
19 | 元.3元.9 | 生活中的推理、总复习 | 4 | |
20 | 元.10元.16 | 期末检测 |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3、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师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概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初步懂得事件发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感受有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表述。)
2、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设计意图:讨论有几种可能,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准备。)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尝试练习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骰子特征,为后面用分数表示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铺垫。)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掷骰子事情,给学生自主发展、有条理思考、表达问题的机会。形成用分数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四、设计游戏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的空间,考查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2、交流学生设计的,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
10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我们在前面的知识中已经学习了用三个或四个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形,你能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吗?(展示课件)
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更加复杂的立体图形,有兴趣吗?
二、教学新授:(用三个比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比赛”情景一
第一轮比赛:摆(如课件)
要求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组每摆一个造型可得10分)
时间为3分钟
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视课堂。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二轮比赛:画
(1)教师大屏幕出现摆好的立体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让学生仔细观察立体图形后集体动手单独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总结出画平面图形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看,先看有几列,再看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这种方法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简单易学)
(2)比赛:任选三位同学依次摆出三种图形,让全班各组的同学画,能画出来的小组获得分数50分,反之扣50分。
3、创设“比赛”情景三
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屏幕出示,课件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每个小组限定在2分钟内摆,时间到时各小组摆出图形来,每摆对一个可得50分,反之,摆错了倒扣50分)
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思考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思考二、(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计算各小组所得分数,宣布获胜小组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79页练一练1、2。
四、小结
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几个方向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3个)2个方向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
(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
2、提问: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结: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
4、练习。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
(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
(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
(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 作业
1、119页6、7题。
2、124页13---1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编排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图中的动物运动员有狗、兔、猴三类,按照参加运动项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诉学生,而是在热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4、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出可行计划。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始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加这难得的盛会。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去参加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察与交流。
2、解答。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
3、比较、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1)读题 ;(2)解答; (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1)理解“最”字;(2)建议调查方式;(3)学生调查;(4)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电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交流,把结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合计体育文艺动画人数
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合计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人数
四、课堂评价、提出计划。
1、其他教师评一评。
2、互评。
3、统计。
4、说一说。
五、回顾总结、设想运用。
1、你今天学了什么? 2、生活中你想用统计吗?
2、生活中你想用统计吗?
可能让学生自己观察表格,说说表格的具体意思,独立思考应该怎样收集图中的数据,然后再小组讨论。在填表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要有遗漏。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表中得到的结果。思考:我们把刚才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什么?引出课题统计。
思考讨论:上面这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自己的统计经验出发,讲讲自己的体会,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三、联系实际。
教师谈话:看完了动物王国里的运动会,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开展一次自己班里的运动会呢?要开运动会,得调查一下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比赛项目。
学生小组合作,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完成以上的两张表格,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整理填在老师准备的表格中。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张表格。
思考: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张表,对同样的图形进行统计,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五、整理归纳。
在小组里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做些什么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理解“破十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师:请同学们看口算卡片,老师找同学口算,其他同学评价。下面开始:
15-9=14-9=18-9=13-9=12-9=16-9=17-9=11-9=
指生口算。(可随机指生说出计算方法)
刚才大家都算得很熟练,可以看出方法运用得不错,十几减9你们都会算了,那如果十几减8、减7、减6、减5呢?你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今天怎们继续研究十几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花和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小花说:“瞧,我钓的鱼的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小花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的,你钓了几条黑的?”菲菲说:“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的?”
可是金鱼游得太快, 小朋友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它们算一算好吗!”
2、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求黑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求花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板书)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列式: 13-8= 13-5=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两道算式怎么计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3、交流汇报算法。
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1).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8=5(条),黑的有5条。
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等于8,所以13-5=8(条),花的有8条。
(2).见减想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
8+5=13,13-8=5。13-5=8。
(3).13-3=10,10-5=5。哦,那你是分两步减。那13-5呢?13-3=10 ,10-2=8。
(4).把8看成10,13-10=3 , 3+2=5。 为什么要加2?(因为原来是减8,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2,所以要反过来加2)那-5呢?
把5看成10,13-10=3,3+5=8。为什么要加5?(因为原来是减5,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5,所以要反过来加5)
4、小结
同学们用了好几种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算式。那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是哪几种方法?师生一起总结。(一种是想加算减,一种是先用十去减,也就是破十法,还有的是分两步减,还有把一个数看成另一个数,这是为了计算简便)
这么多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计算时你们可以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算法,口算练习
1、好,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5页,思考第一题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完成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把你做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对吗?)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以第一组两道题说明一下。(在计算11-5的时候可以利用5+6=11来计算。那后面呢?也是这样。点一下。其实就是想加算减。)
2、再看下一道,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课件出示)
3. 好,我们再来一道快速抢答要不要?谁算对一道就点燃了一根蜡烛,看看谁点的蜡烛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可以讲学到什么知识,也可以讲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其实都是用前面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解决了其他的十几减几的计算。也就是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括号》小学数学教案02-15
【热】小学数学教案02-2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