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并设疑:说说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欣赏并谈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课题:艺术的多元化
2、教师媒体展示各大洲相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古代文明的美术作品若干。设疑:这些作品传递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人类的艺术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学生欣赏、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3、媒体展示现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教师设疑: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那现代艺术又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呢?学生欣赏作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学生发表自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见解。教师学生回答: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多元,艺术家的个性和也是艺术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4、提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多元化的现状?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1)艺术的多元花是必然的。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美术作品是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艺术家自己哲学观和人生观及情感的反映。不同时的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着不同变革,各个艺术家在各个方面也迥异,因此艺术必是多元化的。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根据学生对半圆形的理解,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并且在半圆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创造。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素材进行想象、创造,用半圆形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象。
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半圆形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创造,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认识半圆形。展示圆形、将圆形对折剪开,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形状?学生观察到变成了半圆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
在认识半圆形的基础上,学生画出刚才观察到的半圆形,增加对半圆形的认识。在画出半圆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半圆形有什么特点?半圆形由什么线组成的?直线、弧线。为了方便我们想象,可以画出几个不同角度的半圆形。
2、 “找半圆”游戏。找一找,半圆形藏在哪里?图中有哪些物体像半圆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半圆形可以变成这么多不同的形象,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半圆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1、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半圆形?它的哪个部分像半圆形?集体交流。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半圆形,欣赏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植物、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发现其中像半圆形的部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2、教师示范:在半圆形上添画几笔,半圆形变成一个新的形象。
3、想象添画游戏:学生在刚才画的`半圆形上进行添画,变化出各种物体,比一比谁变化的最多。为了让我们想象的物体更具体、更形象,我们可以在半圆形上加上点、线和各种简单图形。
学生添画完成,集体交流,看看半圆形又变成了哪些东西,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在半圆形上进行添画。
三、动手实践、制作。
1、将两个剪好的半圆形进行拼摆,半圆形大小不同、方向各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出许多的答案。
请一位学生剪出一个半圆形,说一说是怎么剪的?教师示范剪出一个半圆形,告诉学生怎样在纸上画出弧线、两只手怎样配合,强调制作中集中精力、注意安全,学生尝试剪出一个半圆形。
教师示范用半圆形剪贴完成一件作品的步骤。制作过程中,告诉学生要注意色彩搭配,并进行示范。
2、出示立体范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它和刚才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再观察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比较一下它和平面剪贴有哪些区别,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步骤、交流想法。
3、赏析同龄人的作品,拓展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自信意识。
4、学生实践练习,明确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半圆形的物品。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成,进行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调换颜色的方法。
2、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七彩雨。
活动准备
1、课件-下雨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铅画纸、水粉笔。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1、观察图片-嘀答、嘀答,下雨了
提问: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2、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1)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哗!哗!下了一场大雨。
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2)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
(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
(3)幼儿讨论:小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么样?(幼儿讲讲)边讲边演示大小不同的水晕及水花。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1)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教师: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
(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2)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幼儿取名:七彩雨、好看的雨等)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七彩雨。
(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1)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池塘里的水晕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四、以游戏方法结束幼儿听《小雨点》的音乐做游戏。
美术教案 篇5
新野县五星镇方营学校程相道教学目标:
1、探究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巧妙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表现节节虫。
2、通过欣赏、观察、游戏、小组合作以及合作创作等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进行大胆想象、创新。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并体验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重点:
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节节虫。
难点:
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废旧材料。
学生:各种废旧材料、彩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来做节节虫。你们知道什么是节节虫吗?老师已经做好了一只,你想看看吗?
2、出示节节虫范作。
二、欣赏图片、探索研究
(一)、走进节节虫家族——欣赏节节虫图片。
自学指导:
生边观看节节节虫图片边思考,节节虫有几部分组成?每一条虫子的每一节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是相同吗?
1、课件展示节节虫图片。
2、指名回答并评价。
3、小结:
节节虫身上有一节一节的,每一节都差不多,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节节虫。每一条虫子的每一节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相同的排列形式叫重复,重复的的事物给我们整齐、有秩序、有节奏的美感。
(二)、组合游戏。
游戏做法:学生按高矮排好队,手拉手组成节节虫的身体,学生依次用手抱住前面同学的腰组成超大型的节节虫身体。
1、请一组小朋友上来当废物宝贝组成节节虫的身体。
2、师指导并鼓励。
(三)、欣赏范品,探索制作方法。
自学指导:认真观看范品展示,探索制作方法。说一说节节虫是用什么废物宝贝做的?每一节是怎样做的?
1、课件展示节节虫制作过程和方法。
2、生议一议并在小组内讨论。
3、师指名回答并评价。
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1、创作要求:
①小组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只富有想象力的可爱的节节虫。
②保持地面清洁,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③比一比哪一组的节节虫做的最棒。
2、学生设计比赛,教师鼓励指导。
①听清要求,讨论分工:分别制作头、身体、尾、装饰等。②教师巡视辅导: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参观评价
①、请完成的小组站起来欣赏别组的`节节虫作品。
②、请组长介绍自己的作品的特色。
③、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与鼓励。(标准: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2、活动拓展: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节节虫”。
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节节虫的身体一节节的吗?还有什么也可以变成节节虫?
①、生自由讨论。
②、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知道了什么叫做节节虫,而且还学会了制作节节虫的方法。大家用这么多废物宝贝制作了一个个好看的节节虫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废物的美,用你的双手和智慧把他们变成有用的东西。
六、作业。
请同学回家以后用废物宝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个漂亮的节节虫。
美术教案 篇6
学 科: 初二年级美术课
课 题: 《平面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
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与骨格图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
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平面构成
基本要素-点、线、面
基本形
构成方式1. 2. 3. 4. 5.
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
十、作业要求
1. 2.
3. 4.
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2-20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7-23
美术教案(精选)07-24
大班美术教案06-16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07-09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07-09
[必备]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热门]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