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6 09:34:3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7篇(热)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

  [点评:让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课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点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课堂活动的中国地图,抓住内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体验。]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点评:学生根据自己介绍、发现、总结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实践运用,并采用互相说一说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思考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除以小数。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化“转化”,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怎样列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7.98÷4.2?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活动,巡视指导。

  4、分组汇报。

  (1)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

  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几?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79.8÷42的商与原来7.98÷4.2的商相等吗?根据是什么?

  5、。

  我们想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6、出示竖式。

  你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应该先划去哪个数的小数点?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7.98的小数点为什么也要划去,并且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7、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归纳方法。

  在小组中说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

  (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9、验证结果。

  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学生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填写。

  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11、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

  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5、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完成思考题。

  (1)如果用电正好是100千瓦时,则应付电费0.52×100=52元。

  (2)小明家实际付了64.6元,说明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

  就必须先求出超出的用电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据超出用电量的钱数÷单价=超出的千瓦时。

  12.6÷0.6=21千瓦时

  (4)再求出总千瓦时:21+100=121千瓦时

  四、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新知识?能说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吗?感觉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06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