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大班社会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钱来的不容易,学会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懂得要节约用钱。
活动准备:
1、课前领幼儿去挑野菜,拍下来。准备10元、1元人民币。
活动过程:
1、引导小朋友,出示两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引起兴趣。问小朋友,你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让幼儿看录像就知道了。
录像中,幼儿在挑野菜,捡野菜,然后集中一起卖到食堂,卖了20元,让小朋友知道钱是劳动得来的,在这劳动中,看到有的小朋友累的腰酸背痛,有的小朋友汗都流出来了,还有的小朋友手都酸痛了,让幼儿知道钱是来的不易的,钱是通过劳动才有的。
2、让小朋友懂得爸爸妈妈赚钱的辛苦,要维持家用、还要让小朋友吃好、穿好、要供幼儿生活上的一切及幼儿的学习。
3、师总结:
引导小朋友做个节约用钱的.好孩子,不乱买东西,把零花钱存入储蓄罐,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提醒幼儿,如果花钱大手大脚,是对父母的劳动缺乏尊重。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把零花钱省下来买东西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渐渐淡忘了这个传统美德。许多家长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对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出现了一些孩子在吃、穿、行上的攀比现象。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只咬一口就被扔掉的点心、没关的水龙头、画了聊聊数笔的图画纸……看着这些无谓的浪费,我深深感到,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结合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
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观看PPT: 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二)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三)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四)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 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 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 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
六、活动延伸:“争当节约小能手
活动反思:
这节社会性活动我主要通过:
1、 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 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 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办法”。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
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勤俭节约,不是这一节活动,就可以达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将“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具体的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班上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的评比活动,每天一张进行统计,每周评选一次,同时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
在组织社会性活动中我也有许多的困惑:
1、提供对照的画面能否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像这样的社会性活动,是否需要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开展。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就说“郊游”就包含着很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因素:如我去过的地方,郊游中的安全,郊游中的环保,我们的郊游计划……以往这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大都是我们直接将答案告知孩子,孩子缺少亲历的过程,享用的都是结果:带着老师指定的物品和叮咛,到指定的地方,吃吃东西,唱唱歌。虽然,也很快乐,但我们认为这种快乐是打了“折扣”的,郊游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呢?由此,生成了以下的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统计,讨论,辩论,记录等多种方式,发展选择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做出合理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活动准备:
1、阳山风景区主要景点自拍录像,投影仪。
2、每人一张郊游计划表,卡片制小背包,人手一份。
3、郊游所需物品卡片若干,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自主选择郊游地点。
(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去郊游啊?你们去哪里郊游过?
(2)我们将要去郊游,现在我们商量一下郊游地点。(幼儿自由讨论)
(2)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然后选择你最想去的郊游地点。(看录像)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地方?(桃文化广场,桃源山庄,小狮子山…)原来我们附近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那我们到底去哪郊游呢?
(3)出示表决表,听取幼儿的意见,进行统计。(将选择权交给幼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同时,表决统计方法的使用对幼儿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民主思维。)
二、举行辩论赛,决定郊游的方式:步行还是乘车。
(1)大家是想步行到桃文化广场还是想坐车去呢?
(2)有人想步行去,有人想坐车去,那到底怎么去呢?这样吧,我们举行一次辩论赛,哪一方赢了,我们就采取哪一方的意见,好吗?
(3)幼儿按各自观点自发分成红绿队进行辩论,教师提醒幼儿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第一轮辩论:分别讲讲步行去和乘车去的好处。第二轮辩论:请双方分别谈谈对方所选方式有什么不好。(引领幼儿从一个问题进入另一个问题,积极探讨,各抒己见,将传统的我听你说得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的主题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讨论并选择性操作,明确合理携带郊游物品。
(1)郊游时,大家应该带哪些物品?
(2)郊游时带多少食品适宜,除了食品还可以或还必须需要带哪些物品?
(3)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一个小背包(卡片),请你们从椅子下面拿出来,到后面的展板上去选择你想带的郊游物品。(自主选择)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小背包看一看,互相检查带的物品合理不合理?如果你觉得不合理,请讲出你的理由。
(5)选择有几个代表性的'背包,集体评价。(通过讨论——实践——再讨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加深幼儿对郊游物品携带原
则的把握,将外在的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四、用自己的方法记录郊游时的具体内容,懂得合理安排活动。
(1)到了桃文化广场,你想干些什么?
(2)把你先想干什么后干什么记下来,记得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记才清楚,人家一看就明白。
(3)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记录纸,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让幼儿集体评议,从时间角度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设计安排自己的郊游内容更合理。
活动延伸:
围绕郊游这一主线,我们还可开展“郊游中的安全”:组织幼儿讨论郊游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如何过马路,走散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哪些地方不能去等等,充分挖掘郊游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因素,锻炼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学习收拾书包,培养自理能力。
学习背书包的正确姿势。
通过估计收拾书包的时间,发展初步的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小学课程表。
小学书包、家校通、小学各科的教科书、文具盒、水壶。
非上学用的'物品,例如玩具。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小组
1.出示小学课程表,与幼儿讨论:
有多少个科目;
每天上多少节课;
上不同科目所需要的教科书;
从家带来的文具或物品等。
2.出示小学生书包、小学各科教科书、文具盒、水壶、玩具等物品,请幼儿轮流按照某一天的课程表收拾书包,并且计算一下收拾书包的大概时间。
3.收拾完书包后,请幼儿一起检查书包,看看有没有不需携带的物品。
4.请幼儿出示自己的书包,跟小学书包比较,说说两者不同的地方。(小学书包比较大、比较重。)
5.请幼儿估计一下收拾书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建立时间概念,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6.请一位幼儿示范背小学书包,大家看看他的姿势是否正确。老师引导幼儿认识背书包的正确姿势,并了解不良姿势的影响。
活动评价
能比较快地收拾书包。
能用正确姿势背书包。
预估的时间能比较接近实际需要的时间。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认知教案03-14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07-20
大班社会教案07-20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3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28
大班社会《茶》教案05-3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6-01
大班社会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