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3:21:3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4、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

  (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表(三)。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适合日常教学。

  2、创设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验,通过测量、记录比较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

  4、教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教师不能灵活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较多。

  活动点评:

  “自然测量”这个活动,是20xx年XX市幼儿园“教坛新秀” 张秋云老师在参加评比中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教材选自大班科学领域。该活动以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幼儿园环境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该活动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有四点: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第一环节是“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环节是“让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从中感知“同样的测量工具,量次数多的就长,测量次数少的就短。” 第三环节是“ 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从中感知“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 第四环节是“ 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与“要比较两个应该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在四次的测量中,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

  (1)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手动演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2)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其它图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幼儿没说出来的那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各种图形分成相同的两份,而且方法很多,请你们说说看,分出来的图形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素实践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其他的东西,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把纸包里的东西分成两份。你们可以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工具来分,动手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讨论,应该怎样?

  (1)幼儿尝试,老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遇到困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把东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结。

  (2)提问:刚才你分了哪些东西?怎样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活动延伸: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不过老师要让小朋友下课的时候想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大袋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你怎样分?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 4+2=6 2+4=6 6-4=2 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 7 + 3 = 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 -?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 - 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

  书面练习;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记录分类标准。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分别有大小不同的、人物和动物的指偶玩具若干e大小不同的、红色和黄色的、有图案和没图案的铃鼓若干;有大和小的、黄色和红色的小皮球若干。

  2、实物文具:分别有厚和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书若干;有大和小的、塑料和铁的、双层和单层的笔盒若干;有条形和方形的、白色和黑色的橡皮擦若干。

  3、分类盒、记录纸、玩具标记卡、文具标记卡、笔若干。活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以“小熊商店要开业”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语:小熊商店要开业了,请小朋友帮忙整理商品货柜。

  2、以“帮小熊商店整理商品”的游戏,复习按商品的某一特征分类,并把分类的方法记录在记录纸上。

  (1)引导语:请小朋友选一种物品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把你分类的方法记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他们是否按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3)师幼分享交流:你分的蛤才能?按什么特征来分?是怎么记的,自己看得懂?(如分球:我是按球的大小来分,并在记录纸上画大圈和小圈。)

  3、引导幼儿在刚才分类的物品中再找出另一种特征,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

  (1)引导语:你们看一看,你分的这个物品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特征,还可以怎么分?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同类商品中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要求幼儿分一次记一次。

  (3)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请你看着你的记录纸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如:我分的是铃鼓,有3种分法,按铃鼓的大和小分,又按铃鼓有图案和没图案来分,再按铃鼓的颜色来分。)

  4、幼儿分组操作练习,巩固不同物品进行多角度分类。

  (1)整理餐具:出示操作材料《多角度分类》中的餐具卡纸,先选择一种餐具,观察这种餐具的不同特征,再按照这种餐具的'某个特征分一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每分好一次就要记一次,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整理食品:出示操作材料《多角度分类》中的食品卡纸,玩法同上。

  (3)整理玩具:按照柜子上的标记整理玩具,整理完一种就说一说分类的理由。(如:我是按指偶的大小来分的。)接着再按第二种标记整理……

  (4)整理文具:玩法同上。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游戏活动:在玩“超市”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将物品归类摆放。

  3、生活活动:引导幼儿用多角度分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养成做事有序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初步学习分类统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1、小熊商店背景图一副,帽子、围巾、口罩标记各1个,图片若干张,数字卡片;

  2、水彩笔、白纸,幼儿操作材料〈一〉〈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小熊商店里有许多东西,都藏在小椅子底下,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看一看有几种?每种东西有几个?

  2、幼儿自由探索分类统计的方法,分组记录。

  (1)师:每组东西都不一样,把它记在你桌子的白纸上;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

  (3)交流小结。

  3、幼儿初步学习分类统计方法

  (1)幼儿送商品回商店;

  (2)引导幼儿说出将商品分类的方法;

  (3)教师操作、演示分类统计的`方法。

  (4)小结。

  4、幼儿操作,巩固练习分类统计的方法

  (1)介绍操作材料(一);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小结。

  5、延伸活动

  (1)介绍操作材料(二);

  (2)幼儿操作;

  (3)个别幼儿介绍统计表。

  6、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帮助小熊和小猫统计了商品,这种方法还可以帮我们统计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

  2、能大积极参加操作活动,大胆分享自己的操作发现。

  教学重点: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尝试按自己发现的特征进行分类。能尝试分析和标出物体的各项特征。

  活动准备及家长配合:

  1、纽扣、积木,苹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

  (1) 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

  (2) 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

  1、集体活动

  (1) 教师请5位幼儿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扎辫子的,不扎辫子的等等)

  (2) 提问:“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

  “谁能把五位小朋友分成两队,分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的?”

  (如:“我按男女不同来分,把他们分成两队,5位小朋友里面偶3位男孩子,两位女孩子。”)

  2、小组活动

  交代操作规则:

  (1)请小朋友先数一数你桌上有多少纽扣(积木、苹果卡片),然后把总数记下来。

  (2)接着,看一看桌上的纽扣(积木、苹果卡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如何把它们分成两份?

  (3)看着特征标记,用数字把它们的不同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刚才的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2

大班数学教案01-1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4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