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13-15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组织口算练习
下面的题目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出示口算题目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2、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60里面有()个十
240里面有()个十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子解决。
60÷3=600÷3=240÷3=
师: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揭题)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60÷3的结果是多少呢?可以用学具进行研究
(2)全班交流,汇报
60÷3=20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
20×3=60
6个十÷3=2个十所以60÷3=20
3、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5“做一做”1、2题÷
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P17第1、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矩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矩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矩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矩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矩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实和计算。
此外,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非凡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非凡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矩形。显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且矩形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非凡性质,那么,假如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矩形,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非凡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课。
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认识新知识,学会新方法。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因数。
(1)出示例9,了解题意。
启发:观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2÷6=2 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 18÷4=4......2)
(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你是怎样想的? 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3)引导:现在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指出:大家发现,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 2和18的公因数。(板书)
追问:4是1 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不是?
2.求公因数。
(1)出示问题。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那如果已知两个数,你能不能找出它们所有的公因数呢?接着看一个问题。
出示例10,让学生明确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数,并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
(2)探索方法。
引导:先想想怎样的数是8和12的公因数;再想怎样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数。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学生思考、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的?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书过程)
① 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②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 2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提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找8和12的公因数?
③先找1 2的因数,再从1 2的因数里找8的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追问: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小结
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
出示两个圈:8的因数 12的因数(图略) 让学生分别说出8和12的因数,教师板书。
引导:如果要在图里既看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又能把公有的因数写在共同的部分,这两个圈怎样合并到一起比较合适?小组里讨论讨论。
4.回顾内容。
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 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1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检查板演过程,说明最大公因数;有错订正。
4.做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提问:能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吗?
四、小结收获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
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
第二组数是小数。(用课件分物品)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
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
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
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 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 元。
元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师:1 角可以用 元表示,1角还可以用0.1元表示,那么 元还可以怎样表示( 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2、出示2角钱
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 元)
3角呢、6角呢?
观察: 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元还可以写成0.2元,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三、通过米尺量,发现一米几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然后给整数、分数、小数分类)
师:同捉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每一根彩色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绿色彩条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么表示(0.1米)
红色彩条长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0.2米)
课件出示:1角就是 元,也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 元,还可以写成0.2元
1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上边这些数,你们能不能分类
1,2,3是整数, 是分数,0.1 、0.2 、0.3叫做小数。
出示小数,观察他们 的共同点
(都是小数,都有一个点,小数前一位都是零点几,它们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对口令(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
2、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学习1厘米= 米=0.01米)
出示厘米尺
师: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小格,1小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一百分之一)写成:1厘米= 米
讨论:用小数这样表示?
3厘米呢?
观察
从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后边有两位数的叫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3、认识几点几
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几点几
师:象几角不够1元,几分米不够1米,如果用元、米来做单位,可以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但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遇到超过1元,1米的事,用小数该怎样表示呢?接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
1、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它叫小明,他每年都要量身高,上学前班的时候量的身高是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7米)
现在他长高了,一年级时身高正好是1米,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了超过了1米,他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样表示?(1.4米)
2、怎么想的?
(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和起来就是1.4米)
3、出示钱币图样
师:这道题在大家又会做又会想,我们来观察这些钱币。
1元3角=( )元,怎样想
(3角就是0.3元,1元和0.3元合在一起就是1.3元)
5元3角=( )元
50元3角=( )元
100元3角=( )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