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30 11:55:3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班教案[实用]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特别是午睡起床后,常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鞋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培养动手能力、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点:

  1、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寻找鞋底的秘密,特别是形状:两头大、中间凹。但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遮起来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她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的花鞋子(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教师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师:那你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脚上的鞋子,并说出自己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初步要求幼儿说完整话。

  教师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形状也相同,这样的鞋才是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师:小朋友们今天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知道了什么叫做一双鞋,而且都穿对了,那么你们帮老师看一看,我今天穿的对不对(教师穿的鞋子不一样)?

  (幼:不对,颜色不一样,款式也不一样…….)师:哎呦!老师今天早上起的急,把鞋都穿错了,没关系,我可以把鞋子换回来。(教师一次次的换鞋子,要求每次换的鞋子都跟原来的不一样,并让幼儿说出哪里不同,最后挑一只与原来的鞋子一样的,但是朝向相同 的鞋子,请幼儿说出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鞋的朝向是相反的教师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就叫它一双鞋。

  师"那么谁能帮我把正确的鞋子找出来呢?

  出示几只不同样式的鞋子,请一名幼儿挑选。

  (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

  幼儿分散 收拾,将找到的两只鞋子摆放在身边,并说出为什么要将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

  幼儿互相检查、验证,并把找对的鞋子放在鞋架上。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

  1、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穿鞋就很方便了,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

  2、游戏:对对乐。

  幼儿一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3、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柜中。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我选择这节课是因为这首儿歌简单易懂,能够让幼儿很快的就可以记住了,儿歌里的小鸡和青蛙它们的叫声及动作又是孩子在生活中常见的,我个人觉得通过这首儿歌可以让幼儿清楚的知道动物与人类之间是好朋友的关系,是可以一起玩游戏。这节课还有最后一个创编的环节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重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准确的发好“叽,呱”“你和我我和你”这些字的发音,还要让孩子喜欢跟读儿歌并创编儿歌,学习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动物。

  难点: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孩子准确的发好“叽,呱”“你和我我和你”这些字的发音,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要让孩子准确的发好这些音还是有一点困难的。还有最后一个创编的环节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对小班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一.活动目标

  1.喜欢跟读儿歌并创编儿歌。

  2.学习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动物。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小鸡,青蛙等常见的小动物的叫声。

  物质准备:小鸡,青蛙,小狗,小猫等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师幼互相问好

  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来我们班级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

  1.猜猜是什么动物

  ① 教师先后扮成小鸡或青蛙,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

  师:叽叽叽(呱呱呱)小朋友们听听老师扮演的是什么小动物啊?

  请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模仿小鸡和青蛙的叫声。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儿歌《你和我,我和你》

  ①教师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念,让幼儿注意“叽,呱”的发音。

  师:我们在来学习一下这首《你和我,我和你》,请小朋友在念的时候要把小鸡叽叽叽的叽和青蛙呱呱呱的呱念好来。

  ② 请小朋友学习小鸡和青蛙的动作,注意青蛙跳的动作要控制高度,避免受伤。

  师:小鸡和青蛙是怎样的呀?青蛙跳的时候不要跳的太高,不然青蛙会摔倒的,知道吗?

  3.幼儿分组表演,加深理解

  ①将幼儿分2组,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表演该动物的特征,那组表演最快最准确为胜利。

  师:现在老师要切西瓜啦,切成2半,这一半为老虎队,哪一半为狮子队。比比哪组最快最准确的最棒。(教师在黑板上贴有狮子,老虎的图片)代表两对。

  ② 教师依次呈现,小猫,小鸡的图片

  师:瞧,这又是什么动物。请小朋友们出来学学看谁学的最像。《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

  4.完整念儿歌

  ①引导幼儿完整念儿歌,重点突出“你和我,我和你“

  师:我们把这首儿歌完整的念一遍,在念的时候把你和我,我和你念的很好听。

  ② 启发幼儿创编儿歌如“小鸡叽叽叽换成小猫喵喵喵,青蛙呱呱呱换成小狗汪汪汪。然后请小朋友上来表演。

  你和我,我和你,你学小猫喵喵喵,我学小狗汪汪汪,你和我,我和你,喵汪喵汪喵喵汪。

  四.结束

  师:小朋友的表演非常棒,现在让我们想想它们还有那些好朋友还没有来,我们一起去我们找找它们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说出动物耳朵的不同特征。

  2、理解感受故事中叠词的巧妙运用,能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

  1、小书(人手一本)

  2、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动物耳朵的不同特征。

  (师头戴小兔、小猫、熊猫、小狗、大象的头饰)

  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变出一对长耳朵,长长的耳朵会像谁?

  提问:为什么会像小兔?

  ……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耳朵是不一样的, 有的圆圆的,有的尖尖的,有的长长的,有的大大的, 有的弯弯的。

  二、看小书,学习尝试用恰当的叠词讲述图书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小动物耳朵的图画书,名字叫《耳朵》。

  师:第一页,小朋友扮演的是哪个小动物?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圆圆的耳朵像熊猫)

  第二页,小朋友扮演的是哪个小动物?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长长的耳朵像兔子)

  第三页,谁能用前面的方法来说说这个小朋友扮演的.哪个小动物?

  (引导幼儿讲出怎样的耳朵像小猫)

  ……

  第六页,这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她的手在摸什么?那我的耳朵像什么?(原来她戴的是保护耳朵的耳罩,毛茸茸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故事中叠词的趣味性。

  幼儿自取小书跟读。要求:

  (1)幼儿能跟随故事情节逐页翻阅。

  (2)能积极地参与朗读。

  四、师:原来小动物的耳朵有这么多不同形状,还有许多小动物的耳朵,它们会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到阅读区里的动物书籍里再去找找看,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找找看哦,明天让我们一起来猜猜你找的小动物是谁。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

  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并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废旧垃圾的可再利用的价值。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并且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比较单一,以后值得注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判断物体之间的上下方位关系。

  2.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上下方位关系。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辨别方位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套、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1.利用幻灯片引导幼儿区分上下:

  小欣搬新家了,她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她的`新家,你们高兴吗?

  (1)小欣家前面有一个花园,小朋友看花园里有什么?小兔头上面有什么?脚下面呢?大树上面有什么?大树下面呢?

  (2)小欣家后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什么?谁在桥上面?谁在桥下面?

  (3)小欣的房间可漂亮了,请小朋友来找一找说一说,房间里都有什么?它们在哪里?

  2.小欣要和大家玩游戏,请幼儿操作动物卡片:

  (1)请把小兔放在头上面,把小兔放在屁股下面。请把小兔放手上面、小马放手下面。

  (2)请把小马放在桌子上,把小猴放在凳子下。请把小狗放在小朋友凳子下。

  3.出示楼房背景图,以小欣送小动物新房作为礼物,引导幼儿游戏,要求幼儿把动物图片贴到背景图上并说出:小动物谁住在谁的上面?谁住在谁的下面?

  4.放音乐跳舞,庆祝小欣和小动物住新房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模仿青蛙跳,初步学习双脚定点跳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2、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一个池塘,地面上有荷叶、小虫。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小蝌蚪游呀游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到池塘:"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

  二、初步练习双脚跳跃的动作

  1、引出青蛙跳我的小蝌蚪变成青蛙啦,呱呱呱,这么多的小青蛙,一起叫叫看: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会跳吗?和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去玩一玩吧。

  2、自由练习跳跃的动作看那边,也有一片很大的荷叶呢,我们也跳过去玩玩,好不好,但是要从这些小荷叶上跳过去,不能跳到水里哦。先到的小青蛙,就坐在荷叶上等我们吧。

  3、再次练习跳看,我们跳过了那么多小荷叶,来,给自己鼓鼓掌――我真棒,刚才小青蛙都跳的很好,(.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谁愿意来给我们表演一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下。(这里特别强调有没有都跳起来,特别是要双脚一起跳起来,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应变)我们再一起跳到那片大荷叶上去吧。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游戏练习跳跃:小青蛙捉虫

  (一)第一次游戏坐下休息,

  谈话引出:小青蛙累了,肚子也饿了,要吃虫子了。好,妈妈先去找虫子,你们坐在这里等我。老师示范抓、

  吃虫子:(儿歌)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呱呱呱,好大的虫子呀,呱呱呱,瞧,吃到肚子里去了。(把虫子贴到衣服上)。看,小荷叶上有很多虫子,你们也来抓虫子吧。注意,每只小青蛙只能捉一条虫子。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

  (二)再次游戏

  1、荷叶上还有很多虫子,我们也把它捉回来。评价第一次游戏的情况,提出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提问:你抓到几条虫子了?数数看。

  四、放松运动

  1、小青蛙玩得真开心,呱呱呱,到水里去游一游吧:(儿歌)小青蛙,水里游,游呀游,真快活。

  2、出活动室,结束。

  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办家家”是幼儿爱玩的游戏,最近我时常发现我班小朋友经常三个人在一起玩“办家家”游戏。于是,我借此机会组织一次“喂娃娃”主题活动,幼儿可以亲自动手喂娃娃,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一种自我发现的价值。在动手喂娃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有机融合各领域内容,提高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目标

  1、通过喂娃娃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独立进餐与分享的快乐;

  2、学习儿歌《喂娃娃》,学会正确的吃饭方法;

  3、通过游戏《办家家》,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来喂娃娃,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

  4、教育幼儿从小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不掉饭粒、会用自己的手绢擦嘴的好习惯;

  5、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来喂娃娃,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别装在碗里;手绢若干。

  (2)幼儿进餐图片或录像带(一个是幼儿独自吃饭的;一个是大人喂饭的)。

  2、经验准备:

  学习歌曲《办家家》,欣赏儿歌《喂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

  《我们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儿注意力。

  拍拍小手点点头,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举起来,

  我们大家做得好!

  二、与幼儿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谁愿意勇敢的告诉老师,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你是自己吃呢?还是让大人喂?(幼儿纷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可真棒,是啊!我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来做,不给大人添麻烦,这才是乖孩子呢!(出示瓶娃娃),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瓶娃娃,他们的肚子饿了,我们怎样帮助他们呢?(幼儿说出解决的办法——喂娃娃)。

  三、教师示范正确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学习儿歌《喂娃娃》:小小手,真灵巧,

  三个指头捏小勺,

  轻轻舀,慢慢送,

  我的本领真不小。

  2、教师示范喂娃娃,幼儿朗诵儿歌,学习正确拿勺方法。

  四、幼儿小组合作;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肚子饿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帮帮忙,喂饱它们吧。

  2、游戏:办家家。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合作,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共同来喂娃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1)复习歌曲《办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2)游戏规则:两人合作,边喂娃娃边说儿歌。训练幼儿正确拿勺,将米盛到勺里,再送到娃娃嘴里,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过程中,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正确使用勺子盛东西。

  五、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饱了,快用手绢把它的嘴擦干净吧!

  2、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我们一起带着瓶娃娃按顺序去漱口吧!

  3、放音乐:漱口。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本次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自己动手用筷子练习夹豆喂娃娃。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动手装饰漂亮的瓶娃娃。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精选】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