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家长们会经常碰这样的事:带着孩子逛街,路过玩具柜、食品柜前孩子哭闹着要这要那,弄得家长很尴尬。为了培养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我设计了《购物》这一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哭闹着让家长买东西是不好的行为,要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买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活动目标:
1.知道购物时要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
2.初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
2布置"乐乐超市"。
活动过程:
1.引题。
出示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大头儿子的形象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是谁啊?他们在干什么呢?
2.根据需要和要求,幼儿练习购物。
(1)播放课件一小头爸爸:大头儿子,我们明天全家要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好不好?
大头儿子:太好了,我正想带点礼物去看看他们呢?小头爸爸,你说,我们该带些什么礼物给他们呢?
围裙妈妈:孤儿院的院长打电话告诉我,她们的奶粉吃完了(出现奶粉图片);小宝宝的袜子破了(出现袜子图片);夏天的太阳太火了,宝宝想要顶太阳帽(出现太阳帽图片);红红要表演舞蹈想要一条漂亮的裙子(出现裙子图片);小朋友们还想做手工玩油泥(出现油泥图片);厨房里的叔叔说酱油没有了(出现酱油图片)。
大头儿子:啊,这些都是他们很需要的东西呀,可是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去买这些东西呀。咦,我们就请小班小朋友帮我们去"乐乐超市"把这些东西买回来吧。
评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还有围裙妈妈都是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向幼儿提出要求,幼儿都能高兴地接受。因此提高了幼儿接受新知识的欲望。
(2)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家把东西买回来吗?(愿意)(出示钱)这是围裙妈妈给我们买东西的钱。来,拿着。
问:数一数,你们拿到几张钱?(五张)一张钱能买一件东西,我们在超市只能买围裙妈妈需要东西呀。
师:走吧,带上钱我们去逛超市了。
师:小朋友,快把买来的东西给围裙妈妈看看,对不对。
(3)请幼儿将买回来的东西和课件上的东西对应。如有买错掉的东西请幼儿说说买的理由,然后播放课件二围裙妈妈伤心地说:这不是福利院里的小朋友需要的东西,浪费了。
评析:当孩子们高兴地在超市购物时,有些小朋友看到了许多玩具和吃的东西,忘记了围裙妈妈提的要求了,就多选了和选错了东西,教者先用简单的语言提示幼儿,可是幼儿被眼前的玩具吸引,把围裙妈妈的要求都忘了。这时教者不再强调,留着下一个环节评价。这样幼儿就能发现自己买了许多不需要的东西,结果没钱买需要的东西了。
(4)请买错了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买奶粉、袜子、太阳帽、裙子、油泥和酱油的理由。
(5)买错掉的小朋友去调换货物,重新买回最需要的东西。
(6)播放课件三围裙妈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东西都买对了,谢谢你们了!
3.对比宝宝贝贝不同的购物行为,进一步巩固幼儿按需消费的良好习惯。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赚钱很不容易,买东西不能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一定要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才行。今天我在超市看到宝宝和贝贝也在买东西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买了什么?
播放课件四宝宝和妈妈来到玩具商场,看到商场里有好多东西。宝宝说:"哇!这么多玩具啊!妈妈,宝宝要买汽车。"妈妈说:"好的。" 妈妈给她买了汽车。宝宝忽然看见边上有一辆更漂亮的大汽车,又说:"妈妈,宝宝还要买这辆大汽车。"妈妈说:"宝宝,我们已经买了一辆了,不要买了,好吗?"宝宝想了想:"嗯……好的吧!"播放课件五贝贝和妈妈来到商场,贝贝手上抱着芭比娃娃在玩具柜前,他又哭闹着说:"妈妈妈妈,我要买大汽车!!""妈妈妈妈,我要买喜洋洋!!!"妈妈说:"贝贝,我们已经有芭比娃娃了,不买大汽车了,好不好?"宝宝哭着说:"不嘛不嘛,我要买!!不嘛不嘛,我要买!!不嘛不嘛,我要买!!不嘛不嘛,我要买!!"(大哭)。妈妈满头怒火的模样。
提问:⑴你喜欢宝宝还是贝贝?为什么?
⑵贝贝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⑶我们来帮助贝贝,应该对贝贝说一些什么话呢?
⑷逛商场时,怎样做个好孩子呢? 鼓励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总结出不能哭闹。
评析:让幼儿观看宝宝贝贝买东西时的表现,并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白哭闹着要买东西的行为大家都不喜欢,不哭闹的宝宝在幼儿的心里也树立了榜样。
4.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这么乖的孩子应该奖励噢。来,老师每人发一个钱,去超市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回来玩吧。
活动反思:
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用心的引导,这节活动课效果良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感还要学习和补足幼儿的教学经验,分析和总结孩子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征。我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表达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活动中出现的小状况,我还需要多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争取做到提供自己最小支持帮助孩子最大发展。在师幼活动方面,我将及时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和环节设置,多鼓励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为早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2.会用礼貌用语,老师叫到名字说"再见"再礼貌地离园。
3.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位陌生人由配班教师扮演。
2.零食若干。
3.视频《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一: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1.陌生人:我接xxx和xxx。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2.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零食)这时。马宇泽和邓香贵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又有三四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零食。
3.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玩滑滑梯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1)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2)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陌生人:不知道。
(3)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陌生人:不知道。
(4)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5)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家。幼儿: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小孩卖掉不让回家。
(6)教师:阿姨要是给你们糖吃,你跟她走吗?
幼儿:不走。幼儿: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药。
(7)教师:阿姨带你们去玩滑滑梯,你去吗?
幼儿:不去。
幼儿相互交流: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3.小结教师: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来接时,小朋友千万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带我们去玩儿,我们也不要跟着走,我们要等谁来接才走呢?
幼儿:等爸爸妈妈来接。
教师:对!只有等到爸爸妈妈或家里人来接才能走。爸爸妈妈没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要跟老师在一起。如果爸爸妈妈们都来接时,你们也不要着急,要等老师看到你的爸爸妈妈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播放视频《不跟陌生人走》,进一步巩固。
5、幼儿模拟体验离园情景。教师叫到的小朋友才能站起来离开座位,自然走到院子里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洗手时常常洗很长时间都不出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原来孩子们对肥皂泡爱不释手,有时还喜欢用小嘴巴吹吹手上的小泡泡。一天,一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吹泡泡的玩具,为大家吹出了一串串的泡泡,这下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他们还兴奋地喊:“泡泡多像大太阳啊圆圆的,像你的眼睛,像大气球……”我结合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和对泡泡的想象创编了生动有趣的儿歌,生成了这次欣赏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2、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过渡音乐、轻音乐。
2、精神准备:为幼儿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用不同的表情、声音、动作等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
教师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导幼儿先来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并提出问题:泡泡像什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欣赏儿歌
1、幼儿听过渡音乐放好玩具后坐下,结合刚才的游戏体验欣赏教师朗诵儿歌。教师朗诵时屋子四周飘散着泡泡,播放轻音乐,生动、形象地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幼儿认真倾听。
2、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么?(西瓜、太阳、眼睛、气球…)并惊喜地说出:其实儿歌内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老师只是帮大家整理成儿歌。表扬小朋友仔细观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3、再次欣赏儿歌。当教师朗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并对幼儿的想象充分肯定。
三、活动总结
教师同样以小猴子的口吻对注意倾听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请他们和小猴子拥抱;对有些胆小的幼儿提出希望,请他们握握小猴子手。
四、活动延伸: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自己对所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
2、进行绘画活动,幼儿边说边画,练习画圆。
3、根据幼儿的兴趣续编儿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附儿歌:
吹 泡 泡呼……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像太阳,像脸蛋,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四、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活动反思: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鱼缸、玩具,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玻璃珠、记录纸,蚂蚁、苹果树图片等材料,启发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能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沉浮现象。在记录的环节中,合理选择粘贴纸的记录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还能进行简单的评价。基本实现目标。
二、教师的教
1.创设游戏情境。教师以“小蚂蚁出来玩,肚子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想爬过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过河的办法”的情境引入活动,形象生动的道具演示,吸引了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围绕问题“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石头和木头,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帮蚂蚁过河吗?”,展开思考。游戏情境的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材料投放。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虑活动中幼儿的观察,精心准备鱼缸作为活动情境中的“小河”,让幼儿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石头、木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探索的材料分组摆放在不同的操作区,改变以往教师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投放形式,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拥挤、混乱的现象,有利于幼儿专注观察一种材料;另外还为幼儿准备了贴贴纸作为记录的材料,在每个操作区投放记录单,便于幼儿操作后,直接记录操作的结果,解决幼儿独立完整完成自己的记录单存在的困难。
3.善于观察启发。能灵活驾驭课堂,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我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展示,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让孩子知道,沉浮没有绝对的定义。
4.评价鼓励结合。最后环节教师能对所有操作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再次进行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提升认识,再次利用记录单将材料的沉浮现象一一呈现,并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奖励一个大拇指,并出示图片“大拇指”贴在幼儿操作正确的位置上,鼓励幼儿,这也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评价方式。
三、幼儿的学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发现,学习简单的记录方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词汇“沉下去”“浮起来”。
四、活动中的不足
1. 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2.最后老师的小结不够到位。当所有的记录表都在黑板上时,师应作出总结,把精髓的部分加以强调:原来石头、金属类、玻璃类的物品比较重,容易沉下去。而泡沫、木头、比较轻的物品,所以容易浮起来。
3.记录卡设计不够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中线以上表示浮,中线一下的表示沉,可以避免贴满的情况发生。
小班教案 篇5
1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活动设计
小班的幼儿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一般都是不熟练的,幼儿的语言影响最大的阶段就是学习语言的阶段,如果在幼儿牙牙学语阶段父母没有教她们普通话,那么幼儿一般都是不会普通话的,但是普通话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门最重要的语言,幼儿一定要学会普通话,本堂课程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学好普通话,大胆的运用普通话,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2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活动目标
1、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2、养成说文明话的好习惯。
3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活动准备
一首儿歌,风儿和小鸟的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平时与小朋友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难点:让幼儿认识到说普通话、讲文明话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普通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必须要学会并且熟练运用的一门语言,普通话的学习也应该要从小开始学起,对于幼儿来说,要在小时候就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4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的'语言真奇妙,小动物有小动物的语言,小花有小花的语言,小草有小草的语言,我们人类有也有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有的说普通话,也有的说方言。你们平时说的都是什么话呀?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小鸟和风的声音的录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呀?(小鸟和风声)。
2、再播放录音,猜猜小鸟和风儿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和风儿它们说了些什么呀?
师:小鸟和风儿说的话可真好听呀!那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声音吗?(小动物的叫声,雷声,雨声,人们的说话声)。
小结:无论是风雨,还是鸟兽都说它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人类,我们中国人应该说什么话呢?
三、学习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
1、教师念儿歌,幼儿仔细聆听
师:刚刚这首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举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儿歌: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讲普通话。
小结:普通话是我们人类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儿歌后,以后小朋友们都要用普通话来交流。做一个会说普通话、讲礼貌的好孩子。我们早晨来园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回去也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再见。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是个会讲普通话懂礼貌的乖宝宝。
5 幼儿园小班普通话教案:课后反思
儿歌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学的既快乐又充实,还给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也尽量多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注意纠正幼儿易发错的字音等,使小班幼儿的普通话发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感受到了学讲普通话的快乐。
不足的地方是虽然说大多数小朋友都会使用普通话交流了,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几个小朋友要在教师以及同伴的提醒下才会想起要说普通话、讲文明话。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精选】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