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以及幼儿所喜欢动物的过冬方式的资料
2、PPT课件、黑板报(画有冬季场景及使用四中过冬方式)、鼓一个
3、八种动物图片(每种三张,一张小的,两张大的)、四种过冬方式的图片(每种两个)
活动过程:
导入:
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上午好!;与客人问好:请小朋友回头面向后面的客人老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冷不冷啊,那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的方法或方式
环节设计:
一、出示PPT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师:"李老师这有个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讲述故事
2、进行提问
1)、刚才的故事当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2)、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结合故事内容的回忆让幼儿说出动物过冬方法并结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觉,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结合幼儿回答及ppt顺序播放告诉幼儿:——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储存了许多食物,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结合幼儿回答及ppt总结: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不出来,这种过冬的方式叫做——储粮)
小燕子: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来(依上总结:这种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方式叫做迁徙)
母鸡、公鸡:冬天到来,穿上暖和的新毛,换上厚厚的皮袄,所以就不怕冷(依上总结:能够在寒冷冬天出来玩耍、寻找食物的动物,他们的过冬方式——换毛)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换毛、迁徙、冬眠、储粮,并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黑板上的过冬方式分类的四个板块当中
二、引导幼儿经验迁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想
1、教师分别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蚂蚁四种图片
2、引导幼儿根据四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猜想它们的`过冬方式并根据四中过冬方式进行版块分类
3、教师请幼儿观看黑板分类板块并总结总结xx的过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结合以上八种动物进行游戏
1、玩法介绍:"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冬天到,北风叫,小动物,过冬了!"教师扮演北风当发出口令:"过冬了"时教师敲鼓追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图片,找到自己过冬的方式并用动作展示(如冬眠:睡觉状;迁徙:小鸟飞状;换毛:梳理状;储粮:摘果子状
2、请四位幼儿上来尝试参与,教师以北风伯伯的身份提示寻找相应过冬方式及做动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儿参与游戏
结束环节:
请幼儿继续说一说自己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现在认为他是用哪种过冬的
活动延伸:
1、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找寻用找这四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
2、与主题墙饰的结合: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自主分类贴到"小动物过冬"的主题墙饰相应的板块当中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问及游戏的环节
2、能够基本了解动物四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袋子的多样性,了解各种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购物时要使用环保袋,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袋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袋子。
1、出示各种各样的袋子: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袋子。
二、感知袋子的多样性。
1、谁能说说你看到这些袋子的.感受。这么多的袋子都一样吗?一眼看上去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每人拿一个袋子进行观察,说说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征:如果你观察袋子,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启发幼儿说出从袋子的形状、颜色、质地、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
3、现在请你按照刚才我们说的几方面来观察袋子吧。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袋子特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种袋子的特殊作用。
1、虽然袋子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想想是什么呢?它们都可以装东西,可是装的物品都不一样,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装哪些东西吗?用这个袋子装上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请幼儿看书,说说书中每种袋子的特征及用途。
四、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见到的其他袋子,增强环保意识。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袋子呢?你们和爸爸妈妈购物时,用什么袋子装东西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会使用环保袋,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袋子,不会浪费一次性袋子,为我们国家节省了资源,更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有利于环保。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开始在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可回收标记”的存在,进而主动探究这个标记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各种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帮助幼儿理解“环保”等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幼儿获得的才是具体化、情景化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
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二个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三、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二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动手操作,探索热空气能够让物体转动的科学奥秘。
2、初步理解空气流动能让纸蛇旋转的原理。
3、养成仔细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画蛇纹的经验。
2、物质准备-资料图片、背景音乐、操作工具及材料(彩纸、勾线笔、小木棍、蜡烛、打火机、棉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猜谜语师生互动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了解科学小知识:蛇的种类(虎蛇、玉米蛇、绿巴曼蛇、蟒蛇)。
二、基本活动:
1、出示小纸蛇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使小纸蛇动起来。
2、教师提问:如果在不能用手摇或嘴吹的情况下,怎样让纸蛇舞动起来呢?
3、出示蜡烛让幼儿动手尝试能不能在蜡烛的'帮助下使纸蛇旋转起来。
4、教师温馨提示:用火安全。
5、幼儿动手实验。
6、教师提问:
(1)刚才你们发现小纸蛇在怎么跳舞呀?
(2)那你们知道小纸蛇蛇为什么会旋转吗?
7、出示活动主题-旋转的纸蛇
8、教师总结:点燃蜡烛后,蜡烛上方的空气被加热,热空气在上升的途中,碰到了小纸蛇,一部分的气流进入到了螺旋状的纸条中,从而使纸蛇转了起来。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空气流动能使物体动起来的原理,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做出来的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主要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目的: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转动"的意思)
(2分钟)
二、动手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12分钟)
o 提问推动: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o 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o 提问推动: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使他转动吗?
小结:
★出示文字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
★转动和"力"有关。
三、创造性地通过组合,让二种物品转动起来(10分钟)
o 提问推动: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o 随机观察,给与鼓励和支持。
o 你这种转动,在那里也看见过?引发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
★从一到二位幼儿演示的创造性转动作品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总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四、游戏:跨步前进(目的: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发现生活中的转动)(6分钟)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