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科学教案 篇3
学生分析: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 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播放课件: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三、 寻找声音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关注自我,寻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在哪里看到过什么洞洞?(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出来)
2.找找身体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寻找后,教师引导幼儿从头往脚处寻找)
3.说说洞洞的用处。(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等)
(评析: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的兴趣,探索后会发现身体上有许多洞洞,知道其名称,了解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创造洞洞,体验有趣
1.身体变洞洞:我们的身体也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创造洞洞。①小手(一只手、双手):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变洞洞吗?(变大洞洞和小洞洞)②双脚;③身体;④小手碰碰身体某个部位;⑤不同方位变洞洞。
(评析:给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展示。既锻炼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又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2.球儿钻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时是怎么玩皮球的?现在皮球宝宝想玩一个钻洞洞的游戏,谁能用身体变洞洞让球儿钻一钻?(两个幼儿合作,一个变洞洞,另一个将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大球钻进去的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教师持球钻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体验洞洞的有趣)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
(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活动小结。
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