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9 10:06:32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形成,知道4、5两数多1少1的关系,理解5的实际意义。

  2. 能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4、5两数的多少。

  3. 通过故事、游戏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背景图和课件(画面内容:草地、城堡、森林等),5张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矮人卡片,4张蘑菇卡片,数字卡片4、5。

  2. 教室一角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摆放着花形卡片,卡片数量与幼儿数量相等,卡片上画有数量为4或5的`实物或圆点,草地上摆放着4棵大树,上面分别标有数字2-5.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场景导入

  师:今天有一些小矮人要进行城堡探秘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二、基本部分

  2. 教师演示活动卡片

  (1)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草地上来了几个小矮人?

  现在又来了1个小矮人,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个小矮人?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4添1是5

  (2)教师:请小朋友观察这5个小矮人的服饰颜色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5里面有5个1。

  (3)教师演示活动卡片,演示小矮人采蘑菇

  教师:谁能比较一下小矮人和蘑菇的数量

  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知道4比5少1,5比4多1。

  (4)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认读,并指导5个小矮人和5个蘑菇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 “采花”游戏

  玩法:幼儿随音乐在草地上采花(花形卡片)没人采一朵,数数自己卡片上的实物(点子)的数量,如:教师分别出示卡片4、5,请幼儿举起相应数量的花形卡片。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4个实物(点子)变成5个,5个实物(点子)变成6个。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小结并整理物品,收拾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体验做冰糖葫芦的乐趣。

  环境创设:

  橡皮泥、彩色纸剪成的水果若干、棒子、范例2串(1串是按A-B方式排序,另一串是按A-BB方式排序)、小牛

  重点与难点:

  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看谁来啦?(出示小牛)

  教师:小牛带来了一种好吃的东西(出示并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冰糖葫芦的特征。

  看看这冰糖葫芦是怎么做的呢?(巩固对A-B排序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BB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2、教师:小牛开了一家冰糖葫芦店,小动物都很喜欢吃,小牛来不及做,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冰糖葫芦。

  4、教师随机指导,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5、集中幼儿,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冰糖葫芦是怎么样排列制作的'。

  6、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7、生生互动,帮助排序错误的幼儿。

  三、买冰糖葫芦

  大家一起帮助小牛叫卖并糖葫芦,体验制作后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究几种线的特性。

  2、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探究的结果。

  3、激发幼儿对手工创作活动的探究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毛线、红线绳、电线、铁线、橡皮筋线、毛条线、弹簧、笔若干。

  2、神秘箱、字卡、实验记录表、有关线的手工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动作进场:《线啊线》。

  师:小朋友,你们的歌声真好听,现在请你们安静地、有序地坐到椅子上。

  1、以谈话的形式开场,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在刚才你们的歌曲里严老师有听到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还记得有什么吗?(请幼儿回答)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做什么做出来的'吗?(线)

  二、师幼一起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几个神秘的箱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不是你们刚才说到的线呢?

  1、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个神秘箱,分别请各组的幼儿触摸和形容自己摸到的物品的感觉,由其他组的幼儿进行猜测。

  2、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线,总结各组幼儿对线的形容,让幼儿进一步地感知各种线的特性。

  师:这些线我们以前都用得比较少,你们有在别的地方见过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三、将幼儿分组,每组幼儿都分得自己的操作用具,通过实验游戏,帮助幼儿发现这些线的基本特征,并请幼儿记录实验的结果。

  1、交代幼儿进行实验游戏的要求和规则:每组幼儿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任务一:需要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任务二: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品。

  2、幼儿实验操作时间。

  任务一:

  ①找出会变长的线:请把各种线按顺序排列整齐,从中找出会变长的线。

  ②找出会测量的线:请幼儿利用各种线测量出画纸上两条线的长度,从中找出能最准确测量长度的线。

  ③找出能做弹簧的线:请幼儿玩一玩弹簧并找出几种线中哪一种线是可以做成弹簧的。

  3、教师归纳总结幼儿的实验情况:

  ①橡皮筋线会变长,是因为它是用橡胶做的,有很好的弹性。

  ②棉线可以准备的测量,是因为它最细、最柔软,可以完全按照纸上的曲线的弯曲度摆放,将它拉直之后就是曲线的长度了。

  ③铝线能做弹簧,是因为它的柔韧性最好,既可以弯曲又可以定型,而且还有一定的弹性。

  任务二:

  1、教师出示用线做出来的成品图,交代幼儿第二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要求:幼儿利用老师提供的各种线,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品。

  2、幼儿操作时间。

  3、展示幼儿的手工品。

  四、活动结束及延伸。

  1、组织幼儿整理好各实验操作用具,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带领幼儿去寻找更多有趣的线。

  师:小朋友,严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还藏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线回来,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孩子们对“风”这种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室外组织了活动“好玩的风”。小朋友说,“我们把风搬到室内,我们自己制作风”。于是我与幼儿共同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风,并将这些计划画在记录表中,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收集材料。于是,我们共同开展了“我们来制造风”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寻找制造风的多种方法。

  2、能运用绘画、语言讲述的形式表达制造风的过程。

  3、在制造风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感受风、寻找风的经验,并对如何制造风有了自己的设想。

  2、物质准备:

  (1)幼儿按照制造计划收集的扇子、电风扇、打气筒、气球、硬纸板、布、吹风机、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树、大黑板、记录纸张。

  重点、难点:

  大胆尝试、寻找制造风的各种方法。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前些天我们到外面找风去了,你到哪里找到风了呢?

  幼儿:柳树、小草、头发、衣服。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风的?

  幼儿:我看见柳树、小草、头发都动了,衣服都飘起来了。

  幼儿分享自己关于“如何制作风”设计记录。

  (1)你们要用什么方法制造风?

  幼儿:我想用扇子扇风。

  幼儿:我用手抓紧塑料袋的口,然后一捏塑料袋,就有风了。

  幼儿:我想用打气筒打气,就有风了。

  幼儿:我用吹风机,可以有风。还有用布扇。

  幼儿:我用硬纸板扇,就能有风了。

  (2)你为了制造风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儿:我准备了扇子。

  幼儿:塑料袋。

  幼儿:气球、打气筒。

  (3)怎么才能知道制造出风了呢?

  幼儿:可以吹在脸上感觉一下,就知道有没有风了。

  幼儿:让一个人来试就知道了,把风吹在脸上。

  幼儿:可以用吹风机吹我们的门帘,如果门帘动了,就说明有风。

  幼儿:还可以吹头发、衣服,如果动了就说明有风。

  2、幼儿按照计划制造风。

  (1)提出实验规则。

  ①请幼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试验。幼儿可以在教室里用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试验,当你用完一样材料后要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②请将实验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样实验的,制造出风了没有。

  ③有些幼儿的实验材料需要用到电,请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插销。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探究并及时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制造风的时候,用很小的一块布去扇高处的门帘,门帘没有动。她很沮丧地回到座位记录。于是我请她再用布扇扇我,让我感受一下有没有风,同时让她观察我的头发有没有动。她高兴地发现我的头发动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马上告诉我她感觉到风了:“凉凉的。”于是高兴地把结果记录了下来。

  情境二:

  陈颀林用塑料袋实验时,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紧,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制造的风很小,几乎感觉不到。于是他请我帮他往塑料袋里吹气,然后从吹满气的塑料袋中挤出了风,他高兴地说:“这回的风大多了。”我问他:“你刚才是请别人帮助你制造风的,你想想有什么方法自己就可以制造出风呢?”他想了一会儿,高兴地告诉我:“我想到好方法了。”他用手拿着塑料袋再空中晃动,把空气装到塑料袋里再进行挤压。“风来了!”他高兴地大喊,并将把实验的方法画了下来。

  (3)幼儿分享制作风的过程及结果。

  ①请幼儿借助实验记录表,向同伴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发现。

  颀林:我把塑料袋口这打开,然后这样(用动作演示,用塑料袋装空气)。然后把口抓紧了,再一捏,就有风了。我在我画的实验下面打了个钩,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师一起做试验,有风,因为教师的'头发都动了。(边说边为别的小朋友扇了起来)我也画了个钩。

  ②引导幼儿将制造风的记录贴在记录板上,同伴相互交流与欣赏。

  3、教师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气球,有的用打气筒打,用吹风机吹,这么多的方法,都制造出了风。

  我们在外面找到的风是自然风,我们今天用这些方法制造的风是人造风。你们,还可以开动脑筋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风,下次我们再试一试。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引导性,问题层层深入。在活动时教师能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活动后能及时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已有经验。

  2、活动中的不足:

  (1)活动中提问的准确性不够。如提问幼儿:“你怎么才能成功?”应说成:“你制造出风了吗?”这样会更适宜。

  (2)在记录中,幼儿只画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没有画出试验的过程,在这方面老师还需进一步引导。老师最后总结时,还可以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说有些东西动了(如柳条、头发),就证明你制造出了风?”为“风是怎样来的”延伸活动做准备。

  主要内容:

  1、教案重点突出、有层次性。教师思路清晰、节奏准确,但语言要准确,例如,“你用什么方法制造风?”“怎么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还可以开展“风的利与弊”的延伸活动。

  2、每个环节结束部分都有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幼儿已获得的经验。

  3、幼儿设计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于材料是幼儿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都很愿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有集体的目标,幼儿有个人的方法,实现了小组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4、整个活动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间也引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区投人许多有关风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和发现。

  5、教师的引导很有层次,先“让幼儿回忆”“自己想办法”“材料是什么”“怎样让别人知道有风”。在活动时有幼儿使用吹风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热风和凉风。

  综合评析: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表现在活动的来源、活动中幼儿自己对方案的预设、材料的选择、实验的方法都源于决定。每个幼儿在实验环节中材料和过程不统一,而是富有个性的,即尊重了每个幼儿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案。

  活动中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教师的敏锐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究中的畏难情绪和挫败情绪,给予及时的启发、鼓励和支持。如在活动中当一个幼儿扇窗帘而没有动时,幼儿产生了沮丧的情绪,这时张老师说:“你扇扇我的头发吧。”结果幼儿试验成功了,再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建议:教师让所有的幼儿都体验用一个塑料袋制造出大风与小风;教师让幼儿用同样的力气拿布和扇子来制造风,比较哪个制造的风大,哪个制造的风小。之后,再让幼儿讨论制造大风的过程,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空气流动能产生风。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