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9 11:09:5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躲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9、活动,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尝试按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活动。

  2.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农作物等)的种子,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

  3.产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赤豆、瓜子、芝麻、花生、菜籽等常见种子若干。

  2.苹果、桔子、西瓜、黄瓜、蕃茄、茄子、南瓜、丝瓜、扁豆、水稻等常见的蔬菜、水果、农作物若干。

  3.小刀若干、分类盒人手一个。

  4.实物探头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了解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种子宝宝,你们看看是谁?他们长着什么样?是谁的种子?”

  “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宝宝?”

  “这些种子宝宝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种子宝宝长得都不一样,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细细长长的、有的.有点像个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些长得都不一样的种子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叫“各种各样”的种子。

  2.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寻找种子与种子之间的某一个相同的地方。

  “这些不一样的种子和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有一样的地方吗?什么是一样的?”(颜色一样)

  (用实物探头出示赤豆和绿豆种子)“这两种种子之间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形状一样)

  (2)幼儿分类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会根据这些种子之间的某一个一样的地方(颜色、形状或大小)将它们分类吗?先想好你根据什么来分,然后分进你的分类盒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分类活动。

  利用实物探头分别出示2—3种不一样的分类结果,并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3.观察发现一些常见植物(水果、蔬菜等)的种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苹果、桔子有种子吗?黄瓜、蕃茄有种子吗?南瓜、花生有种子吗?它们的种子藏在哪儿?它们的种子又是什么样的?等会儿我们一起去找种子,需要用小刀切开来找的小朋友,用小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好,我们一起去找种子吧。”

  “小朋友,都找到了吗?你找到了谁的种子?它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一些瓜果、蔬菜的种子都藏在它的果实里,一些花卉的种子都藏在它的花里,等会儿我们再去找一找这些藏在花里的种子,好吗?”

  4.了解种子的用途。

  “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种子?种子有什么用?(种植、吃、炸油等)

  5.小结,结束活动。

  “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外形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种子都可以种植,长出新芽来’,下次,我们来做小实验‘种子发芽’,看看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的无根塑料管,带有空心的珠子一颗。

  2.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棒粗细不同,所以粗的穿不进去。

  2.观察三根小棒,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根小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个?最细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个粗?哪个细?B和C哪个粗哪个细?为什么B小棒我们一会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小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要看他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还是细。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以比较粗细的物体。

  (2)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4~35页,进一步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物体,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中班科学活动《不会飞的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如鸵鸟、企鹅等),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2。在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

  1。鸵鸟、企鹅图片。

  2。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一些不会飞的鸟的经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难点:外出游玩时知道要爱护鸟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讨论讲述、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欣赏歌曲《大鸵鸟》

  2、配合图片和背景图引导幼儿再欣赏一遍。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它会飞吗?为什么不会?

  让幼儿知道鸵鸟是鸟类中最大的',它生活在沙漠地带,为了适应经常奔跑的生活,翅膀退化便于平衡身体。

  4、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不会飞的鸟?(企鹅)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5、教师小结:知道一些鸟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翅膀才逐渐的退化,所以不会飞。

  活动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们所喜欢的,在课上,孩子们开心的交谈着:我家养过小兔子,可是,它后来自己跑掉了;我家养过猫,它会捉老鼠;在课上,我和孩子们讨论了什么是濒危动物,为什么会成为濒危动物这个严峻的话题。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幼儿开始并不知道鸵鸟和企鹅是属于鸟类,活动中才了解,但幼儿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相信通过这次的“爱鸟周”活动,幼儿在关于“鸟”的知识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对于护鸟、爱鸟、爱护环境等方面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感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了解指纹的作用。

  2. 尝试用指纹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黑猫警长”录像、指纹考勤机等图片、橡皮泥、印泥、纸等。

  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

  (1)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有纹理,有线条,有一个一个的圈……),,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小结: 同一个人手指的指纹是不同,而每个人的指纹也不同。指纹分为弓形指纹,箕形指纹,斗形指纹。

  2.指纹的作用

  (1)你们知道指纹有什么用?(幼儿讨论)

  (2)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黑猫警长》是怎样利用指纹破案的。

  (3)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 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

  a.指纹考勤机

  b. 光学指纹鼠标

  c. 指纹保险箱

  d. 指纹锁

  小结: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指纹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辨认人。

  3.拓印指纹

  (1)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泥上印指纹等。

  (3)幼儿拓印指纹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此活动开展期间可让孩子对指纹有所认识,让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爸爸***指纹。

  2. 和家长进行沟通,上网找找资料发现更多的秘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关于指纹的科技产品。

  3. 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手指按上印泥敲印在纸上,并且添画。利用幼儿的手指作品还可以装成一本《小人国》的书,把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可以讲给小朋友听。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1."体能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2.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3.蝴蝶相关信息参考。

  4.铃鼓。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毛毛虫是从哪里孵化出来的?

  --小毛毛虫吃呀吃,变得怎样?

  --大毛毛虫盖了一间房子,从房子里钻出来的是什么?

  2.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蝴蝶有几只脚?蝴蝶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吗?

  --蝴蝶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没有家?

  --蝴蝶有没有毒?毛毛虫有没有毒?

  --蝴蝶有牙齿吗?它是肉食性动物吗?

  --蝴蝶会不会变老?蝴蝶会不会生病?

  --蝴蝶会不会发出声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虫到底有几只脚?

  3.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

  --当教师摇铃鼓时,请幼儿将身体缩起来变成小小的毛毛虫(只有一小步分身体和地面接触),毛毛虫爬呀爬,吃了一大片叶子,身体长大了一点(请幼儿将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叶子,身体变的好长、好大啊!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树上结成茧;茧里的毛毛虫变成蛹挂在树上或叶子上;成虫咬破茧,变成蝴蝶飞飞飞。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较清晰地表达各种布的不同。

  2.对布制品多样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布的广泛用途。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裤、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书、手绢、帽子等,在班级里布置成展台。

  2.用来做对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动过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质的区别

  1.教师出示塑料桌布与布质桌布,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教师:这里有两块漂亮的桌布,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样?布做的桌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3.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两双鞋,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穿在脚上试试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台,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各种布制品。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布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布做的。

  ------教师;布还可以做什么呢?

  ------教师;如果请你用布做东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触觉游戏。

  1.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请一个幼儿上来,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确定后,其他幼儿喊"一、二、三",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儿为他鼓掌奖励,如果没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请他再试一次。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布质的物品,共同填写“ 各种各样的布” 调查表。

  注意事项:

  (1)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的时间,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的幼儿可能只从表面理解问题,如只从表面的特性,如颜色、图案等来区别布和其他材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追问,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问题,如材质,的软硬、光滑与粗糙等。

  (3)该活动可以进一步向语言领域扩展,请幼儿细致描述布制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活动我们选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叶子为主题,通过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迁移已有经验,在用眼睛观察叶子的外形特征、用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中从而了解各种各样的叶子,同时通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知道有些植物的叶子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

  【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2。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难点: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察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喜爱动物,有兴趣了解家畜和家禽。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动物,萌发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3、数组动物卡片(如鸡、鸭、鸽、鹅、猪、羊、马、牛等)农场场景(农舍、草地、山坡、小河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察农场场景

  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

  小结:农场里有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

  小结: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

  二、动物进农舍

  1、饲养员请客

  农场饲养员要请客了,猜猜请了谁?

  小结:是啊,请了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按特征分类

  饲养员准备了2大桌的食物,动物们要怎么坐呢?

  小结: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们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根据特征来分类。

  3、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4、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两条腿,有翅膀,会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家禽。四条腿,没有翅膀的哺乳动物,叫做家畜。

  三、动物就餐

  1、按照家禽家畜分类

  现在请你们按照家禽和家畜分成2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都帮小动物们找对了位置。

  2、说说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家禽家畜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小结:小鸡喜欢吃小虫。鸭和鹅喜欢吃河里的小鱼。猪、牛、羊和马喜欢吃草。

  四、动物去散步:观察农场里的风景

  农场里有哪些漂亮的地方?

  小结:有草地、河流和山坡。

  动物们喜欢去什么地方散步呢?

  小结:小鸡喜欢去草地。鸭和鹅喜欢去小河。猪喜欢呆在猪舍里。羊、马、牛喜欢去山坡。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乐于思考, 善于倾听,体验活动的快乐。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诸方面的影响,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此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引导,调整策略,在活动中,注意回应,帮助梳理,提升经验,整体推进孩子的发展。在多重分类的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关于家禽与家畜的概念。 整个活动力求让孩子玩的开心,学的有效,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