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12 09:04:5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汇编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家有几口人。

  2、 体会拥抱的亲切感。

  3、 从游戏中学习数量4—7

  活动准备:

  1、 儿歌《我家有几口》

  2、 绳子或彩色胶带,数字点卡3—5

  活动过程:

  一、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家里有些什么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家里一共有几个人?

  二、 玩“体能游戏”《我们这一家》

  ——利用不同颜色的绳子或胶带,在地板上贴出各种各样家的形状

  ——请幼儿随意走动,边走边听老师年儿歌《我家有几口》。

  ——念儿歌时,可通过改变布娃娃的数量来改变家人总数,如将歌词变换为“再加两个布娃娃,呦!有3(4、5…)口”

  ——听到老师念到有3(4、5…)口“,并举起相应的数字点卡时,3位幼儿就要去找由一根绳子圈好的或由一根胶带粘好的“家”,一起站到里面,亲密的抱在一起。

  ——帮忙数一数,看看每一家的'人数都对了没有。(注意不要直接评判对与错,请幼儿自己检查)

  三、 游戏重复玩几次。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说一说:

  ——刚才的亲密家人是谁?

  ——被抱抱的感觉怎么样?

  区域活动:

  美工活动区

  准备笔和纸,让幼儿画画他们家所有的人。

  活动评价:

  1、 愿意用拥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 能找到与指定数量相同的人拥抱。

  3、 理解并能够说出自己家有几口人。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尝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在游戏中朗诵儿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图夹文范例7张,塑封好的蚂蚁图片6张,音乐《找朋友》、《加油干》。

  2、实物:毛竹筷、小瓷碗。

  3、幼儿人手一份小图书《逗蚂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你猜一猜,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小(3)班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你猜猜它们会是谁呢?(请2~3位幼儿回答)

  二、出示第一张范例图,在集体舞《找朋友》的游戏中,感受蚂蚁的可爱。

  1、(出示范例一)教师:宝宝看,是谁呀?(小蚂蚁)宝宝和蚂蚁打个招呼。(宝宝好!蚂蚁好!)

  2、教师:小蚂蚁想来和宝宝们跳一个《找朋友》的舞,宝宝,你有好朋友吗?(有)好,我们开始吧!(播放《找朋友》的音乐,鼓励每位宝宝都勇敢地参与集体活动。)

  三、学习儿歌的第一句,并在情景中进行理解、巩固。

  1、教师:蚂蚁和宝宝跳了舞,肚子有点饿了,让我来喊蚂蚁吃饭吧!(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一句:“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

  2、引导幼儿用愉快地情绪跟老师学习朗诵

  3、教师:宝宝,那里还有很多的.蚂蚁呢!谁来大声地喊它们过来吃饭?(形式为:单个喊、分组喊、分男女幼儿喊,以便让每个宝宝都有学习的机会。)

  四、猜想活动:你给蚂蚁吃什么饭呢?(利用宝宝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活动:炒饭、咸饭、蛋炒饭、白米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什么饭?白米饭。”(同时出示范例二)

  五、讨论活动:有了白米饭,该用什么菜来一起吃呢?(鼓励宝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把想法说给蚂蚁们听,以刺激宝宝更丰富地进行讨论活动。)同样采用开火车式的一问一答方式记忆儿歌内容“什么菜?炒青菜。”同时出示范例三。

  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触摸,了解餐具的名称“毛竹筷、小瓷碗。”

  1、教师:白米饭有了、炒青菜有了,蚂蚁们开始吃饭了。宝宝,吃饭要用到什么东西呢?(筷子、小碗。)

  七、角色游戏“蚂蚁吃饭。”教师扮演主人,幼儿扮演小蚂蚁。采用“教师呼唤、幼儿表演、一问一答”等多种形式熟悉、记忆儿歌的前半段内容。

  八、出示范例六,引导宝宝动脑筋:吃不了,怎么办?并加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教师:蚂蚁吃饭吃得真开心呀!肚子吃得饱饱的,可是还有许多的白米饭、炒青菜呢,该怎么办呢?

  九、出示范例七,学说“哼唷哼唷往回搬。”并在音乐游戏、肢体动作中进行熟练地说。(播放劳动音乐《加油干》。)

  十、出示儿歌名字《逗蚂蚁》,倾听老师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第二遍时可以请幼儿轻轻地跟老师进行朗诵。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分组朗诵、听爸爸妈妈朗诵、单独朗诵、与老师对念等等。

  十一、幼儿人手一份小图书《逗蚂蚁》,鼓励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书念儿歌。

  附儿歌:

  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白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小瓷碗。

  吃不了,怎么办?

  哼唷哼唷往回搬。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30月的宝宝正是自我意识萌芽期,对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手部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指的精细动作还不是很协调。手指游戏是托班最常见的.一种手口一致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及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有利于孩子语言及动作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观察图片,认识手指名称,并跟随老师一起做有趣的模仿动作,从而加深对手指的认识。

  教养目标:

  1.通过模仿象声词,初步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2.会根据词义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爱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体会表演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手偶。

  教养过程:

  (一)手指游戏

  1.根据教师的提示,伸出相应的手指"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旁边是妈妈,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旁边是姐姐,小小指头就是我。"教师边说边观察幼儿的手指是否正确伸出。

  2.猜猜爸爸妈妈等他们各自会做些什么,并学习各种模仿动作

  ①教师:爸爸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妈妈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也来学一学。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模仿动作边发出像声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学习完整说歌词。

  2.幼儿学唱歌曲。

  3.提醒幼儿唱出休止符。

  (三)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1.先用手指点动三下表演,表示打招呼,互相交流感情。

  2.在较协调地伸出手指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做开汽车、洗衣服等模仿动作,边唱边表演。

  温馨提示:

  爸爸妈妈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手指游戏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手指哦。

小班教案 篇4

  一、生成背景

  秋天到了,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有的说“小草变成黄色了”,“秋天到了,树叶也变黄了。”“老师,老师。我还看到过红色的树叶”。孩子们高兴地在幼儿园里找着还有什么颜色的树,回去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手掌树,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一棵五颜六色的树生长在我们班活动室里。我们继续和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哪里有颜色,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由此生成了“彩色世界”的主题。

  二、课程目标与网络图

  目标:

  1、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

  2、学习观察生活中物品的颜色,形成相应的颜色概念。

  3、尝试运用多种形式感受颜色。

  4、体验色彩表化的奇妙。

  5、参与色彩游戏,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网络图:

  (略)

  三、课程资源

  1、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如园内、园外的学院、小公园、池塘、花、草、树、房子……

  2、活动室,各区域物品:如桌子、椅子、柜子、墙面、图书……

  3、家长资源: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资料,丰富孩子的相关主题经验。

  四、焦点问题

  1、如何培养幼儿的情感目标?

  在“彩色世界”主题

  活动中,我们利用各种资源和元素,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重在培养幼儿的情感目标,我们鼓励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体验色彩表化的奇妙、参与色彩游戏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2、如何提高幼儿及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部分操作性的活动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操作较困难,我们通过了分组活动、亲自活动的多种形式,力求让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五、高潮事件

  1、我要出去玩

  “今天天气特别好,我们要走出幼儿园到外面去玩玩,好不好?”我还没说完,孩子们一个个开始活跃了,有的高兴地跳了起来。师“这儿有许多幼儿园里没有的小树、小花和房子,我们去找找看,好不好?”孩子们拉着小伙伴的手,有的来到小树的旁边,有的到了亭子里面。“老师,我看到了红色的树叶。”“这个房子好漂亮啊!是红色的,我喜欢。”“这是什么房子啊?”“爷爷说这叫亭子。”“老师,花!”“这是什么颜色的花?”“黄色的。”“好看!”孩子们找到了好多东西,我请孩子们一人捡一片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去,孩子们高兴地在草地上玩了起来。“今天玩得高兴吗?你捡到什么颜色的树叶?”他们开心地说着自己手里拾到的`树叶,“我们下次再来玩,好不好?”“好!”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了幼儿园,去发现,去探索,开阔孩子的视野,开拓孩子的眼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院的环境还是比较陌生的,孩子们在新环境很容易地兴奋起来,同时得到很多,收获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主动获得的,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的获得。

  2、“小花猫们”笑了

  五颜六色的颜料摆在了眼前,看到丰富的材料,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卷起袖子,开始动手了。这不,小脸成了小花脸,小手也花掉了,一只只“小花猫”们开心地呵呵地笑着。

  我们在主题活动中组织了各种有关的颜色游戏,为活动积极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第一次参与和接触此类的活动,孩子和材料充分地互动了起来。同时,我们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

  六、实施状况:

  活动一:

  科学、社会活动:颜色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

  2、尝试在多种颜色中寻找目标颜色。

  准备:挂图《美丽的颜色》,各种颜色的小动物

  过程:

  1、展示各种颜色的小动物,请幼儿说说这些颜色的名称。

  “你们看看这是谁啊?”(出示小动物玩具)它们有什么颜色?

  2、进行“颜色捉迷藏”的游戏:拿出红色小动物,请所有幼儿蒙上眼睛,把红色小动物放在教室内某一有红色物品的地方,或轻轻放在某位穿红色衣服的幼儿身上,请幼儿睁开眼,由教师提供线索,再请自愿的幼儿找出小动物。(换其他颜色小动物再玩几次游戏,可以请幼儿来藏小动物。)

  “什么颜色的小动物躲起来了?它在哪里?”

  3、展示挂图《美丽的颜色》,请幼儿找一找,颜色住在哪些地方。

  “这是什么啊?它们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哪里?你喜欢什么颜色?”

  4、延伸:带领孩子出去继续寻找,注意安全。

  “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哪些地方还有漂亮的颜色,好不好?”

  活动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较高,都愿意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颜色,但不能很快地找到并说出颜色在哪里。小班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较弱,缺乏相应的语言技能,我们可在日常活动、教育活动等活动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我们积极利用活动室内的环境因素和家长资源,鼓励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各式各样的动物玩具,丰富活动的游戏材料。同时,我们还带孩子到室外,到幼儿园这个大场地中来,继续寻找颜色。在延伸活动中,我们利用学院的社区环境,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活动二:

  艺术活动:颜色碰一碰

  活动目标:

  1、尝试进行颜色配对。

  2、在对碰中享受愉快、亲热的情感交流。

  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颜色标记若干,会唱《碰一碰》

  过程:

  1、和幼儿玩《碰一碰》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给幼儿带颜色标记,玩游戏:颜色碰一碰。

  在自由的空间里跟着歌曲走,当唱到“找一个颜色碰一碰”时,马上找个伙伴拉起手,当唱到“碰哪里”时,幼儿询问,教师回答,如“红色碰红色”。

  3、外出到幼儿园草地上玩“找个朋友碰一碰”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喜欢身体的接触和情感上的交流。在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同伴间展开互动。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同时,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幼儿自身的身体资源的利用不可忽视,在其他活动中也应深刻考虑积极利用。我们利用日常活动将音乐游戏扩展为户外体育游戏,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的操场上、草地上玩“找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例如,“找棵小树碰一碰”,“找个滑梯碰一碰”。在积极利用场地环境的同时,结合冬季的特点,加大户外的锻炼,增加适当的活动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积极邀请家长朋友在家里和孩子玩一玩“碰一碰”的游戏,增进亲子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活动三:

  社会、语言活动:红色在说话

  目标:

  1、初步了解红颜色所代表的意义。

  2、猜测、感知、理解红色的含义。

  准备:幼儿用书,红绿等标志

  过程:

  1、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红色在说话》的第一页。请幼儿猜一猜:苹果的红色在说什么?草莓的红色在说什么?交通标志的红色在说什么?

  2、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红色在不同情景下所代表的含义。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中的内容,请幼儿说说: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红色,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红色的呢?

  3、请幼儿当小司机,玩“小司机上路了”的游戏。游戏规则:看见红灯赶快停、绿灯一亮开车走。(交警先由教师当,等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由幼儿来当。)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给予每个孩子说的机会,鼓励每个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孩子的想法。我们在倾听中发现了孩子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我们无不惊讶。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在日常中更多地要做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和鼓励者,同时为他们创设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的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四:

  科学、语言活动:脸红的番茄

  活动目标:

  1、认识番茄的外型特征及其成熟的过程。

  2、分享自然环境带来的舒适感觉。

  重点:认识番茄的外型特征。

  难点:了解番茄成熟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认识西红柿。

  这是什么?它还叫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了解西红柿的成熟过程。

  那番茄为什么有的颜色是红色的,有的颜色是绿颜色?有的是白颜色?

  番茄熟的时候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3、教师摘一些熟了的番茄带回班级,幼儿品尝。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喜欢户外活动,因为在户外,他们没有任何压力,他们的行动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而且在户外活动,可以让他们的想象力处于兴奋状态,可以随意想象。

  再者,本次活动内容是认识番茄,如果教师把番茄课前摘好带之班级里进行活动,就缺乏了活动的形象性,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会造成活动不生动。所以我选择在户外的种植园地里进行认识番茄的活动,这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愿望,并且同时分享了自然环境带来的舒适感觉。

  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积极,虽然他们的经验有些来自家人,有的来自自己的想象,但是这些都说明孩子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要求。

  但在活动最后有些缺憾的是,教师怕他们把种植园地的其他蔬菜破坏,所以没有让他们亲自摘番茄,而是由教师采摘了一些熟了的番茄,带回班级。所以有机会一定也要让孩子们尝试着采摘,我想,那时孩子们的兴趣会达到另一个高潮。

  活动五:

  艺术活动:染色游戏

  目标:

  1、初步学习用彩色颜料在棉纸上染色。

  2、参与染色游戏,并体验染色的乐趣。

  准备:各种各样的染纸作品、各色颜料、白色棉纸、毛笔、水、盘子

  过程:

  1、出师各种各样的染纸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观察、猜测它们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带来一些很漂亮的东西,想不想看?它叫什么?

  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示范染纸。

  3、鼓励幼儿选择不同颜色折叠不同的形状进行染色。

  4、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染纸作品十分感兴趣,而且这些作品也是老师、孩子、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共同收集来的,他们都被吸引了,孩子们都想知道它怎么做出来的。带着好奇他们仔细地观察、探索,享受各种色彩所带来的惊喜,创造出一个个小发明。

  可见,活动的前期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重要性,提高了孩子参与程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六:

  艺术、社会活动:有颜色的面团

  目标:

  1、观察、体验颜色的混色过程。

  2、理解儿歌的内容。

  准备:食用色素(红、黄、蓝),面团,会念儿歌《你好吗》

  过程:

  1、和幼儿一起念儿歌《你好吗》。

  2、给幼儿每人一块白色的面团,让他们随意揉捏。

  3、拿出红色、黄色、蓝色的食用色素,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加在面团里,揉一揉、捏一捏,看看面团变成了什么颜色。

  4、请幼儿从自己有颜色的面团上取下一块,和别的幼儿交换一块不同颜色的面团,然后将两者并在一起,揉一揉、捏一捏,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5、请幼儿利用变色的面团自由造型。

  6、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变色的面团。

  活动反思:

  操作活动是孩子感兴趣的,直观形象,能让孩子动起来,还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孩子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获得答案,真是很可贵的。我们应该多让孩子有亲自尝试、亲自体验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爱发现爱探索爱求知的精神,引导和肯定孩子的获得。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故事表演。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复述故事《拔萝卜》的内容。

  3、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大胆进行讲述。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四幅;故事中各角色的头饰及大萝卜道具

  活动过程:

  一、集体演唱歌曲《拔萝卜》,引出课题。

  二、会议关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提问:"谁种了一个大萝卜?老公公的萝卜是谁拔出来的?"

  2、请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3、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小结,讲评。

  活动延伸与建议: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道具,供幼儿表演;语言区准备图片或桌面教具,供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反思:

  语言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种类也多不胜数,可以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则是教育者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有目的'说话的环境,并且鼓励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主动交流、积极合作。

  故事《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是将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小班孩子最喜欢不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它告诉幼儿一个“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告诉幼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拔萝卜》的教学中,在讲故事时,我注意了语速较慢,吐字清晰,语言生动,并特意加重了“拔、拉、帮”的读音,加上多次地重复,幼儿很快便学会了这三个词,从而达到了本活动目标中丰富词汇这一项目标;复述故事阶段也是一个识记的过程,孩子在复述故事时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回答问题也锻炼了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回答地也很准确,这说明孩子们能把简短的,重复性强的对话记清楚。在做“拔”的动作时,他们都纷纷主动站起来,模仿老师做着拔萝卜的动作。

  让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使幼儿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每幅图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那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我先出现大萝卜和老爷爷,接着便出现了老婆婆、小狗儿、花猫、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问幼儿,“故事中你看到哪些人去帮老公公的啊?”幼儿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给说出来,“那谁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谁?还有谁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幼儿的回忆,并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故事,以此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倾听中,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了,而且兴趣依然很高涨。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接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2、以角色扮演方式,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3、体育活动锻炼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 两个小鳄鱼的图画形象

  2、 一些路障和两把小椅子,四个小圈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

  1.小鳄鱼要过河,但是要经过很多的路障(6个左右)

  2.每个小朋友都是小鳄鱼,将自己身上的小鳄鱼当做接力棒,在完成一次障碍后把黏在自己身上的小鳄鱼转贴在下个小朋友的身上

  3.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

  二、开始游戏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

  2、开始游戏,遇到路桩绕一圈,遇到椅子跨过去,遇到圈圈单脚跳

  三、游戏点评

  1、哪一组更快,同时更有秩序

  2、哪些小朋友特别的快

  活动提示:

  ●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游戏的秩序

  ● 活动后,表扬所有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小鳄鱼

  活动反思:

  游戏秩序的重要性

  情景描述:

  首先,将游戏的规则教会幼儿,然后将全班分成两组,面对面进行对抗接力赛。每个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和兴奋,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为自己队的幼儿加油,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显得紧张又快乐。当遇到路桩就绕一圈,遇到椅子跨过去,遇到圈圈单脚跳,路障形式多样,因而他们特别喜欢这个游戏。

  活动分析:

  1、大班孩子虽然对游戏的规则的掌握程度很快,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是较短,同时幼儿比较容易忽略游戏的'一些小规则

  2、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比赛而显得有些紧张,也会不遵守规则

  反思调整:

  1、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玩过一两次之后就容易削减对游戏的积极性

  2、每个幼儿在体育能力上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活动过程需要老师尽可能的照顾到这些孩子,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活动准备:

  1、小猫、小鸡、小鸭、小山羊、黄狗等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头饰,每人一个;其它幼儿较熟悉的动物玩具、图片(牛、马、兔子等)

  2、小鼓一面;

  3、不透明的口袋一个;森林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什么动物走来了

  "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是谁来了?"

  老师带小鸡的头饰,模仿小鸡的动作走出来"谁来了?"

  "小鸡怎样叫?""小鸡喜欢吃什么?"

  幼儿和老师(鸡妈妈)一起走,捉虫子吃;老师敲小鼓,有节奏的说:"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

  (以此类推,老师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走出来,和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

  2、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1)摸口袋:

  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玩具、图片装在口袋里,请幼儿来摸动物,拿出后,老师根据图上的动物问话,幼儿集体回答。

  (2)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如:出示小鱼的图片或听到嘎嘎嘎的声音,带小鸭子、小猫的头饰的幼儿就学小鸭子、小猫的样子,走出来,"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3、将幼儿的话编成儿歌:

  今天,你们都会说什么动物吃什么了,老师把你们

  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延续活动:

  1、在信息角中,提供小鼓、口袋,利用各种动物的玩具、图片、指偶等进行摸口袋,说儿歌的游戏;

  2、引导幼儿将动物的动作加进儿歌中去,例如:"小白兔,蹦蹦跳,吃什么,吃白菜"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黄瓜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运用感官从外往里的观察。

  3.知道黄瓜有营养,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炒,拌黄瓜各一份,黄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黄瓜,演示讲解

  1.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黄瓜上有许多毛毛的小颗粒。

  3.把黄瓜切开,,请孩子观察认识并表达:黄瓜里面是白白的的,中间有籽。

  4.请你想一想黄瓜可以怎么吃!

  二、教师操作,幼儿品尝

  1.现场做凉拌黄瓜,并边做边讲解,把预先预备好的成品拿上来:炒黄瓜,凉拌黄瓜。

  2.请孩子品尝,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帮助幼儿说出脆脆的,酸酸的或者香香的等。

  三、师生共同小结

  黄瓜是绿绿的,长长的,摸上去有许多毛毛的小颗粒,黄瓜的肉是白白的,中间有籽,黄瓜脆脆的,可以凉拌吃,可以炒着吃。

小班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布条打结,发展双手的协调性。

  2.学会用一条布条打结,提高操作能力。

  3.愿意参加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各色软布条。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布条。这是什么呀?

  (2)谁知道布条干什么用的呀?

  (3)今天我们学一首《小布条》的儿歌。

  小布条:小布条真会变,一手拿一头,交个叉,钻个洞,两手一拉变个结。

  这样用布条打结,我们叫它编织,是编织中的一种方法。

  2.教师操作示范

  (1) 教师用一条布条打结边念儿歌边打结。

  (2) 打完一个节后。师问布条像什么?(项链)

  (3) 继续打结后,师问这个布条又像什么?(兔子)

  (4) 再继续打结后,师问现在布条像什么?(蜗牛)

  3. 幼儿操作

  (1)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大胆地玩打结。

  (2)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3)及时给予能力强的幼儿肯定和表扬。

  (4)作品展示:

  a、请幼儿说说你编织的是什么?

  b、简单地说说是怎样来编织的?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理解鱼儿会生病或死亡的自然现象。

  2.学习告别死亡的小鱼。

  重点难点:

  1.尝试理解鱼儿会生病或死亡的自然现象。

  2.学习告别死亡的小鱼。

  活动准备:

  1.与死亡的鱼儿大小相适应的小盒子。

  2.教师要提前确认鱼缸里有死亡的鱼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稍微低沉的语气导入死亡小鱼的话题。

  1.这条小鱼怎么了?(教师指着鱼缸里一条已经死亡的鱼向幼儿提问)

  2.小鱼为什么会死?(帮助幼儿了解小鱼也会生病,病得厉害了有时就会死亡。)

  3.死亡的小鱼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理解小鱼死亡后就不能游泳了,会沉在鱼缸底部。)

  4.鱼缸里小鱼死了以后,我们怎么办?

  二、教师将死亡的鱼装入盒子里,带领幼儿在幼儿园花园的一角或其他适宜的位置用土埋葬起来,并引导幼儿告别小鱼。

  小鱼而过去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它死了,我们也不用太伤心。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悉心照料小鱼,小鱼很感谢大家对它的照顾,让我们轻轻地和它说一声“再见,小鱼”。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经典】07-28

小班教案【精选】07-26

[经典]小班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