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10:12: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解析: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能列式?

  预设: 80÷20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因为80里有几个20,就可以分给几个班, 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问:看着道题与80÷2有什么不同?

  预设:除数是整十数

  谈话:这道题又该怎么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2.活动:80÷20怎么口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汇报:

  预设1:因为20×4=80 所以80÷20=4

  预设2: 因为4个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谈话: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来理解,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为一份,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说一说,同桌再说一说。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因为8÷2=4 所以80÷20=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80看作几个十?那20呢?

  预设: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

  指名再说

  总结:在解决这道口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学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口算,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口算。由于这道题是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写上答。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总结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

  5.同学们利用了以前学习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就叫学以致用,那这两道估算题目你能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估算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2.83÷20≈ 80÷19≈

  预设: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

  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数据增大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你还会算吗?请你尝试解决学习单上的题目。

  1. 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板书

  3. 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了不起,这句话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书中做一做,计算接龙

  2.书后72页第1题

  3.书后72页第3题

  4. .书后72页第7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

  数学小史

  板书: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个) 150÷30=5(个)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课本10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第3、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81]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总时:4时 使用人:

  备时间:第十五周 上时间:第十六周

  第3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 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 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 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点拨,学生合作解决,全 班交流)

  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 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

  月工资/元6000 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 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 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

  (1)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 归纳起: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 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0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

  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内容: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A

  2. 20xx—20xx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本213页)

  3.(1)你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第四环节:堂小结(5分钟, 学生思考问题,回顾)

  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特征:

  1. 用平均数作为 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本习题8.3。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加深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8里面有( )个0.1

  0.6里面有( )个0.01

  学生完成后说说做题方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为绿化祖国,12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7.8千克,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2)学生读题后审题:

  (3)根据题目意思列出横式。

  (4)教师板书竖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到余数为18的时候,提问:这里的18表示18个( )?当余数为6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6的后面可添0?现在表示60个( )。

  在做题过程当中,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再添0继续除,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

  (50解答后教师小结,并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除法,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3)让学生在草稿本上试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

  (4)结合学生的板书讨论:整数部分的18除以32不够商1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讨论后得出:先在商的个位写上0,然后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同时指出:除后余下的224表示224个( )?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试算。同时要让学生思考:这三道题目在计算过程当中各有什么特点?

  让三位学生上台板书。

  结合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讨论校对:第一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的情况;第二题是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而且商的十分位上不够商1,需要添0;第三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十分位仍不够商1。

  教师要注重讲评有关商0的情况,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把课本43页上的计算法则内的.横线填写完整,然后集体朗读。理解法则的内容。

  五、提高练习

  1、口算

  学生练习后说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笔算,三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结合学生板书的内容,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七、作业

  课本44页的3、4题, 作业本[26]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通过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观察比较,归纳整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集中注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如:举起右手,指指眼睛,点点嘴巴2、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用动手、动眼、动口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动感官,学习新课

  1、动动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题)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找一找,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吗?说一说。

  2、动动你的嘴巴,说说写写(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动动你的手,算算写写(第2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5、动动你的脑子,想想算算

  A: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B: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C: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D: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感觉的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活动中。)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