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钉,螺丝帽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要使用螺丝钉,螺丝帽进行连接,它们大小要匹配
3、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更多的螺纹咬合原理的物品。
活动准备:
百宝箱一个;大小不一螺丝若干;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百宝箱的形式出示材料,同时提出任务,幼儿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
1、教师出示装有螺丝、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的百宝箱,引起兴趣。请幼儿在百宝箱中摸出各种材料,说说生活中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
2、提出任务:白胡子老爷爷布置了一个任务,把两个中间有孔的积木,用提供的材料连接起来,猜想一下,哪个材料在连接任务中能做到又快又牢固?
3、请幼儿自由分组,四人一组,分三组坐好,每组请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小组的意见记录到手中的记录表上。
4、组长公布小组讨论结果。
二、幼儿动手操作,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后的结果。
1、动动手,做做看,真的和猜想的`一样吗?还是分成三组,每组四人,小朋友自己协商,每人拿一种材料进行连接,直到音乐停下来,放下手中的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组员们的工作,看看在速度和牢固两方面都兼顾到了的连接材料是什么。将他们记录在表格上。
3、共同小结:最佳的连接材料是螺丝。
三、认识螺丝钉,螺丝帽,靠螺纹相互咬合连接。
四、集体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呢?
五、教师提出第二的任务,将螺钉螺帽混到一起,且大小不一的螺丝配对拧好。
“工人叔叔是长期和螺丝钉打交道的,可是大小不一的螺丝钉,螺丝帽全混到一起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它们配对拧好”。
教师小结:螺丝钉和螺丝帽要大小合适才能用。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利用螺纹相互咬合的原理进行连接的物品,比如:杯子、笔筒……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后找找还有哪里利用螺纹咬合原理制造的物品,回头我们交流一下。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2.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活动延伸:
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空气。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比较和尝试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打气筒若干。
2、垒球、布球、铅球、篮球、气球、跳跳球、各五只、大箩筐四个、大篮子五个。
3、记录纸、记号笔若干、黑板两块、双面胶、透明胶。
活动建议:
气球鼓起来了吗?
桌上放置气球、打气筒若干,引导幼儿思考:你能让气球鼓起来吗?
猜测能或不能。
分三次验证刚才的.猜测,试试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
交流讨论:
引导幼儿交流:用什么办法能让气球鼓起来?(如用嘴吹、用打气筒打等)
引导幼儿初步探讨: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让气球鼓起来?有的小朋友不能让气球鼓起来?
小结:原来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要想不让它溜走,你就得紧紧抓住气球的口子,这样气球就会鼓起来。
气球鼓起来了
幼儿通过三次尝试活动,找出气球鼓不起来的原因。
幼儿集中展示鼓起来的气球,总结、交流气球能鼓起来的原因。
活动延伸:
分组观察探索各种类型的球并给予记录
教师准备各种球的示意图和记录卡及记录笔,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分类”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篮球、垒球、铅球、布球、跳跳球,引导幼儿给它们分“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了解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2.学习根据问题猜测原因,培养幼儿勤观察,爱动脑思考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按照幼儿用书上的方式种植豆芽。
材料准备:
幼儿用书,每人一个小纸盒,1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出示豆芽:“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上的豆芽是从菜场买来的,请小朋友记住它的样子,等会儿老师要提问。”
二、组织教学
1、引发幼儿回忆豆芽的种植情况。
教师:
(1)上次我们观察了泡过水的豆子的变化吗?都有哪些变化?(大小、颜色、硬度)。
(2)后来我们将豆子种在哪里了?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豆子不一样的`生长情况。
(1) 教师:现在豆子长成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豆子都发芽,长高了吗?它们和老师从菜场买来的豆芽一样吗?
(2) 教师鼓励幼儿猜测原因。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种植方法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3、教师总结:
教师:原来植物是需要阳光的。因为我们将中间的豆芽全部盖在了一个小盒内,它见不到阳光,进行不了光合作用,所以长的很慢。而且植物是向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哪里有阳光它就往哪里生长,所以当我们将盒子的口向旁边(或向上)开时,叶子就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往旁边(或向上)生长。
4、鼓励幼儿再次做植物生长试验,进行验证观察。
(1)教师:这里有一个纸盒,请你先想一想你向让豆子往哪个方向长。然后动脑筋改造纸盒。
(2)幼儿思考并动手改造纸盒。
(3)教师在盒内铺好塑料袋,请幼儿自己把改造好的纸盒内铺卫生纸,浇水种植豆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有主动交流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恐龙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悦。
2、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按意愿绘画出不同动态和表情的恐龙形象。
3、能大胆的与人交往,有序的操作。
重点:1、2难点:2
环境材料:
绘画工具:白纸、水彩笔、油画棒
辅助材料: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一、游戏活动——“我和恐龙交朋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同的恐龙玩具玩耍。
1、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中的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2、幼儿自选恐龙玩具玩耍。
(1)部分幼儿缺少活动的目的性,随意成分大。
(2)个别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特征感知较差,把握不准。
(3)部分幼儿联系恐龙的动态和表情想象不够丰富。
1、以与恐龙交朋友引起幼儿
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幼儿园里来了许多的恐龙朋友,你们想和它们交恐龙吗?”
2、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动手操作和模仿表演,感知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并大胆塑造恐龙的动态。
(1)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喜欢的恐龙朋友的样子有什么特别?它有些什么本领?
(2)它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给我们看看。
3、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和这么多的恐龙交了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你们的恐龙朋友呢?用什么方法?”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二、幼儿绘画活动。
1、幼儿按意愿确定绘画目标。
(1)部分幼儿画的恐龙形象不够鲜明,特征不突出,不同的动态、表情表现不充分。
(2)个别幼儿的绘画作品形象单一,与别人相同,缺乏创造性。
2、个别幼儿在操作时较无序,习惯较差。
1、鼓励幼儿大胆的、有目的的操作;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情绪、兴趣、积极性的表现。
①你想画什么恐龙?请把它们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特点画出来。
2、对幼儿绘画的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和指导:
①外形上:体态、五官、颜色、随身的标记性物品……
②动态及表情变化上:站、跑、走、跳、滚、爬、哭、笑、生气、睡觉、做游戏……
③鼓励幼儿大胆的与同伴交流、相互帮助。
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布局:引导幼儿添加不同的地点和背景,丰富画面。
形象:引导鼓励幼儿与别人画不相同的或创造新的恐龙形象。
要求:保持场地和手、脸、衣服的干净,按顺序使用材料。
3、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扩散不同绘画经验。关注活动中个别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较显著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