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甚或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幼儿讨论:
(1) 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2) 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3) 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4) 我把纱网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冻壳把脏水舀起来倒在上面,我发现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还是很脏。
(5) 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6) 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7) 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1) 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2) 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如有条件,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个电动玩具到幼儿园。
2、电池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请你说说你带的是什么玩具?
请几位幼儿演示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看,激发大家的兴趣。
2、确立小组名称。
教师:请你们自己都来玩一玩自己的电动玩具,看一看他们会不会动?
教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你的玩具会怎样?(玩具汽车向前跑、玩具母鸡生蛋了……)
教师: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玩具里有电池)
3、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师:老师请大家把电池拿掉,看看玩具还会不会动?(不会动、不会转、不会亮……)
教师:我这还有两个玩具,他们为什么安上了电池还不能动呢?(将电池装反了)
让幼儿猜测、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安装电池要注意正负极方向。
教师: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在你的玩具中装上电池,看他会不会动?个别指导幼儿装电池,教师示范装电池。
幼儿尝试玩电动玩具,交流电动玩具的特征和电池的作用。
4、幼儿互换玩具,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感受离心力现象。
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激发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玻璃杯、用油泥做的小球。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旋转小桶的实验,并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这是什么?桶里有什么?如果将小桶的开口向下,桶里的水会怎样呢?
(2)教师演示,鼓励幼儿观察。
教师:小桶里的水真的会流出来吗?
(3)提出问题,鼓励幼儿想办法。
教师:怎么可以既让桶口朝下又不会使桶里的`水不留下来呢?
(4)教师再次演示。
——教师一手拿桶把,快速地绕圆旋转桶。
教师:我有一种方法,请你们仔细看看。
——教师:刚才桶口朝下了吗?但是桶里的水流出来了吗?为什么呢?
(5)教师。
教师:原来当我快速绕远旋转桶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隐性的魔力,我们看不见它,只能感觉到。
2、教师出示玻璃和小油泥球,引发幼儿猜想。
(1)教师:这是什么?
(2)教师边说边进行简单示范。(只做旋转的示意动作,不要示范出旋转结果。)
教师:如果将小球放在玻璃杯中快速旋转,小球会怎样呢?
3、教师交代实验注意事项,幼儿实验。
(1)教师:旋转的时候要抓牢被子,按照一个方向快速旋转。
(2)幼儿实验,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4、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什么小球会沿着玻璃杯壁旋转呢?
5、引导幼儿看教师用书,了解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
(1)教师:这是什么?你玩过吗?
当旋转秋千没有旋转的时候,座位是怎样的?转动起来的时候,座位又是怎样的呢?
(2)教师:这一幅图上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东西呢?衣服放进脱水机前是怎样的?旋转完后衣服又是怎样的呢?衣服中的水哪里去了?
(3)教师。
教师:原来物体快速旋转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将旋转秋千的座位向外飞,也将脱水机里的水向外飞,让衣服里的水变少。科学家就是运用了这种力量的本领,让它帮助我们的生活。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幼儿初步知道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幼儿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并了解河水变脏的一些主要原因;
3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初步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动。
学习准备:
1清水、脏水各一杯;一些透明的盛水器皿;泥沙少许;
2有关"水的用途"、"水污染的原因"的图片数幅;
3幼儿与父母共同讨论河水变脏的原因,可能的话请父母带领幼儿观察居住地的河流、池塘的水质。
学习过程:
(一)出示清水,分析水的特性
1组织师生谈话,引导幼儿分别用眼睛、鼻子、嘴和手来感知水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2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讲解: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会到处流动,因而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谈谈水的用途
1组织幼儿讨论水有哪些用途,启发幼儿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否缺少水,除了人类以外,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动物、植物需不需要水。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水的种种用途,如饮用、洗手、洗衣服、浇花、灭火等。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水的用途。教师向幼儿说明: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如果说地球是妈妈,水就是妈妈的乳汁,它哺育着地球上的人、动物和植物。没有了水,我们人会渴死,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地球将变成一个荒凉的大沙球。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三)出示脏水,分析水污染的危害
1引导幼儿比较脏水与清水的不同之处,说说幼儿对脏水的观感。
2教师讲解、分析脏水的含义:江河受到污染,水就成了脏水。有时脏水的颜色黑乎乎的,还有一股臭味,技术人员将水取样进行化验,还会发现水里充满各种病菌和有毒物质;有时脏水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和原来一样清澈见底,但水里已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毒素。
3组织幼儿讨论脏水的危害,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我们人喝了脏水会怎么样?脏水可以浇花、养鱼吗?
4教师讲解并置疑:当今全世界包括我国水污染非常严重。全世界每年大约两万多人因喝了脏水而死去。有人住在大河边却没水喝,没有鲜鱼活虾吃,也无法用河水浇灌农作物,因为河里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为什么江河里的水会被污染变脏呢?
(四)讨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引导幼儿回忆与父母讨论的结果及在父母带领下观察江水或池水,让幼儿讲述他们的想法。
2出示图片,讲解、分析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这是严重的污染源。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中,久而之久,影响了江河的水质。
(2)生活污水每个家庭每天也有许多污水产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粪便水,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会使江河里的水变质。
(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成大垃圾箱,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倾倒进江河里,把江河搞脏搞臭了。
(4)农药和化肥农田若施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残余的农药和化肥会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两岸的树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会毫无遮拦地流入江河,使河水变浑。
(五)讨论保护江河的方法
1引导幼儿根据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讨论保护江河的办法。
2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如: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爱护花草树木;
(3)垃圾分类处理;
(4)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
(六)延伸活动:开展"护水小卫士"竞赛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浆,探究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能用语言、图表表达交流制作的过程。
2、体验、分享制作豆浆的快乐,感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力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石臼、石磨、电动粉碎机;黄豆、花生、杯子、勺子、抹布;幼儿记录表(可以园内准备也可以与家长共同准备)
2、经验准备:①在点心环节喝豆浆,了解豆浆与黄豆的关系,并与幼儿一起浸泡黄豆放在观察角,鼓励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情况。②在区域中投入上述工具,认识工具名称,探究石臼、石磨的使用方法。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认识工具
1、活动形式:①安排参观食堂叔叔制作豆浆的过程。②讨论:用什么工具使豆子变碎、变细?③集中介绍工具名称及安全要求,之后投放探索区,幼儿自由进区实践,充分体验感知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指导要点:①了解工具的名称及特征。②在操作工具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活动二:制作豆浆1、活动形式:分小组活动形式和区域活动形式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体验、感知。
3、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自选工具制作豆浆,并仔细观察自己使用的工具做出来的豆浆是什么样的?②支持、帮助和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制作豆浆过程的问题。③在尝尝自己做的豆浆时,引导幼儿思考有渣的豆浆喝起来感觉怎样?怎样才能喝到平时幼儿园里喝到的没渣的豆浆?
4、观察与推进:幼儿对操作工具制作豆浆兴趣浓厚,三种工具都有若干幼儿选用。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不管用什么工具做豆浆都要加水才行。同时,他们还不断交流自己的发现的体验,①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浆,小石臼的锤子小,豆子一直舂不烂;②用石磨做豆浆时,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们捅下去;③而用电动粉碎机时要把黄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还得盖紧盖子,才能磨出豆浆。他们还发现石臼、石磨做出的豆浆是渣、浆混合的,味道口感粗涩。幼儿想到了一些过滤工具来过滤豆渣,如:水果网、鱼网、过滤杯、纱布、各种篮子,捞勺,甚至有幼儿说在纸盒上戳上几个洞来做过滤器。下一步活动中,可引导幼儿在制作豆浆来验证自己的方法。
活动三、过滤豆渣
1、活动形式:①收集和制作过滤。②小组活动后在区角中继续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
2、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用收集到的过滤工具尝试过滤豆浆。探索发现过滤豆浆的好工具。②鼓励幼儿探究。
3、观察与推进:经过师生的讨论,幼儿选用了蒜头网兜、纱布、捞勺、水果网来做过滤工具。经过尝试操作,幼儿了解到①网兜洞较大的。“豆渣”会从网洞上掉下去②用纱布比较方便,过滤的豆浆更干净。通过两次制作豆浆以及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体验,幼儿已积累了用不同工具制作豆浆的经验,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发现每次都是选用电动粉碎机的小组做的豆浆又多又快,而有的'幼儿则认为石磨做的豆浆挺好玩的。由此,我们认为引导幼儿比较工具进而感知工具的演变的时机已成熟了。活动
四:比较工具
1、活动形式: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
2、指导要点:给幼儿提供记录四种工具使用情况的比较记录表,引导幼儿2-3人使用制作豆浆,并对每种工具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附表格如下:项目比较 卫生情况 省力情况 快捷情况 渣浆分离情况工具 石臼 石磨 电动粉碎机 全自动豆浆机
3、观察与推进: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豆浆并对操作工具的省力情况,快捷情况、渣浆分离情况,卫生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并在图表上用符号记录。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工具的探索,每个幼儿对每种工具都体验过,并记录自己的操作情况。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图表的记录帮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不同工具的速度和效率的差异,有的幼儿对老师说:我发现电动粉碎机做豆浆又快又干净,石磨、石臼做豆浆很麻烦。我们认为幼儿有了这一轮工具比较的经验,下一步可以呈现“全自动豆浆机”引发幼儿对工具演变的思考和感知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认识上。
活动四:了解工具的演变。
1、活动形式:以集中活动形式进行。
2、指导要点:通过图表的比较及品尝教师使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的演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观察与推进:幼儿在展示板前相互交流各自的记录表,并在集体谈话时描述了自己的记录和体会。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工具演变的过程,教师结合图表,帮助幼儿比较梳理有关经验并简要小结,同时也为了增强幼儿的认识,教师演示了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的过程并让幼儿
>品尝使幼儿切身感到“全自动豆浆机”省力、快速、口感好、又卫生,是现在做豆浆的首选工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内容:
1.在纸上印指纹,观察指纹;
2.听老师讲故事;
3.比较父母亲、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4.介绍指纹的几种特有形状和特征;
5.展示图片,互相讨论,列举指纹的作用;
6.游戏;
7.总结。
活动准备:
1.(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自一张;
2.(教师)各种指纹放大图;
3.(教师)放大镜每人一个;
4.(教师)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相关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印指纹: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把放大镜发给孩子,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初步知道它们的不同点。(重点)
2、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辨认几种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重难点)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难点:为什么有的会落叶,有的树不会落叶?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重点突破策略:
1、表格梳理(侧翻的方法)
2、游戏巩固(我来考考你)
3、操作体验
难点突破策略:
1、三个多媒体课件的层层递进。考考你——常见的两种树欣赏——感受现象
2、图片两张,直观(蜡质的表现——用塑封纸封起来)
活动流程:
发现问题(小问号)——解决问题,观察、比较——及时提升,每个环节知识点的及时小结——回到问题(小问号)
活动过程:
一、小问号引题:
师: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树会发生许多的变化,你有哪些关于树的问题要问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并用图文的形式进行记录,主要是落叶和变色)
二、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关于……,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片树叶,梧桐树和茶花叶,请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对着光照一照,看看有什么不同?
2、幼儿操作、比较(幼儿围坐成半圆,在椅子上比较)
3、集体交流,教师记录(共六点)
颜色,表面,大小,硬度,厚薄,常绿树(画树叶)
落叶树(画树叶)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字卡和记录
光泽——像镜子
小结: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的树叫常绿树,像梧桐树那样到了秋天要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三、考考你(复习巩固)
出示PPT,“这片树叶是绿色的,可能会是哪种树?”让幼儿先看一看,然后猜猜是哪种树,然后出示答案。共5片树叶,分别是绿色、黄绿色、厚的、软的、粗糙的。
四、幼儿操作
1、教师讲要求,先认识挂件,两串分别是落叶树和常绿树,每人一碗树叶,里面放四种树叶,两片落叶树、两片常绿树。
2、出示两块黑板,上面挂两行钩子,以便让幼儿操作后把挂件挂到相应的黑板上。
五、交流
1、幼儿检验对错,然后针对放错了进行纠正,如松针,叶子的是尖尖的,硬硬的。
2、看PPT图片,欣赏一些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落叶树:柿子树、枫树、柳树;常绿树:广玉兰、桂花树、松树)
师:你还看到过哪些落叶树和常绿树?
3、师:为什么有些树一到秋天就要落叶呢?
先请幼儿猜测
播放课件,介绍其中的科学原理。
提问:你听清楚了吗?为什么会落叶呢?(叶片大,有气孔,水分从气孔排出,常绿树的表面有一层亮亮的东西,是蜡质,它能保护树叶的水分不蒸发)
六、延伸活动: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不落叶吗?(回到小问号的展板上,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下次再来研究)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快乐。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关注树木变化,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教学活动重过程、重情感体验、重能力的培养。活动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准备,要充分考虑材料能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那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整个活动围绕着“叶子”,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感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纸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块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觉游戏
1、鼓励幼儿到水盆里玩水
2、尝试
—试试用双手捧水;
—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
3、发现
—能看见水中的小手,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试一试
(1)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3)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三、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1、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
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
2、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
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四、触觉游戏
1、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
2、哪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今日玩水“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新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01-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