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5 10:43:0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精华[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好汉歌》

  师: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后你说说有的感受。

  师: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曲,一曲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我们仿佛看到真好汉就在眼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两个人物。看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二)抓住描写,把握特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书,边读边在相关句子旁边作上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巡视并引导学生找到体现人物品质的句段)

  3、汇报并展示:

  师引: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呢?你觉得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书并用词语概括这两个人物。

  (这个环节由老师先板书相关词语,四字词,再让学生上讲台写几个。)

  4、同学们,我们在写人的文章时一般都是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那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看作者重点运用了什么描写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5、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分析研读。

  生说采用外貌,语言描写。

  师:洪教头一出场,一个粗俗,粗鲁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来看语言对话部分(投影出示)

  分角色朗读,不同形式读好对话部分

  师: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在洪教头要与他交手时却还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这与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洪教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呀!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柴进和洪教头的对话,这样是从侧面描写,衬托出林冲的谦逊有礼。

  师过渡语言:作者除了从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还重点从动作上来描写呢,我们来看

  6、出示第7自然段重点研读。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

  师引读:洪教头使出了个怎样的招式?什么样的招式叫“把火烧天”?(师示范动作让学生理解,补充:洪的这招露出了身子,退等部位)

  林冲又是怎样应对的?我们来看都运用了哪些动词描写?(投影出示)

  师:从“一横,一退,一扫”看出一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机智的林冲。从“喊,跳,举,打,提”等动词看出洪教头的.心急气盛,求胜心切。

  这动作的对比描写,“一攻一守”,“一进一退”把两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了。其实像这种动作描写第4、5自然段也写到了。

  我们来读一读这段(齐读)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就被林冲打倒在地了呢?(参考:因为林冲武艺高强,临危不乱与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洪教头很像把林冲打败,心急气盛,露出了破绽,脚步乱了,理所当然,气势汹汹的洪教头就被林冲打倒在地了。)

  想象说话:洪教头被林冲打败了,灰溜溜的走开了,此时他会怎么想呢?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预设学生会说,他会自叹不如,羞惭,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不服再战等)

  师:你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这两个人物吧,谁来演林冲?咱班谁演洪教头比较合适?要一女孩当旁白。(演完点评,颁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角奖)

  (三)归纳巩固,人物品质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合作学习,我们认识了()的林冲,()的洪教头。(指着黑板上描写林冲、洪教头的词语让学生一起读)

  (四)课堂总结

  (伴着古典轻音乐出示部分水浒人物的图像)师:其实,《水浒传》中还有好多英雄好汉,如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等,这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等,回去读读这些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五)布置作业

  师:下面吕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父母听,另外准备一个水浒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个水浒故事擂台赛怎么样?最后请把掌声送给今天积极发言,大胆展示的好汉们。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2、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4、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5、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7、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_____称赞能______________

  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师语言描述。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天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春天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春天呢?指名说。

  二、初读。

  1、过渡:

  春姑娘忙了一个春天,夏姐姐来接班了。我们一起去红红家的小院看一看吧!(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喜欢夏姐姐吗?那就先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能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齐读。

  三、感悟。

  5、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6、听音乐(播放台风、雷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7、交流:你见过台风、雷雨吗?能向大家说说吗?

  看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呀!谁来读一读?齐读。

  8、台风、雷雨过后,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礼物。(多媒体出示三个瓶子)你们看,是什么礼物呢?你想打开哪份看看呢?

  9、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开瓶子出示词语学习。(三组词语的顺序由学生的回答而定)

  (1)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谁能来给它们和图画配配对呢?指名学生上台连线,评议。

  你最喜欢谁?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读,师评议,再请学生评议。齐读。

  小结: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

  (2)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听音乐,说说你听到了谁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蝈蝈:你见过蝈蝈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知了:你知道什么?谁能和它打招呼?开火车读。

  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齐读一行词。

  小结:归纳出--花

  10、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先自己读、同桌读、推荐读、看书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3、范写、学生练写。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

  目标1、3。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检查预习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

  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宴游,即安闲的.游览。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

  教师补充:穷:

  趣:

  虚词:而、之

  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

  九、齐读课文

  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

  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语文教案 篇5

  [课标要求]

  1、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文中对比映衬的写法。

  4、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

  5、欣赏《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学法点悟]

  阅读小说应从情节入手,抓住情节发展各阶段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细细揣摩,可见人物性格之一斑。

  [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课文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脉络清晰。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和细节描写突出了主要人物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情节的几部分,应怎样概括?诸葛亮的三次“笑”各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疑难解析]

  质疑: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的四个阶段?

  解惑:先按照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成四部分,然后用尽量简短、准确的语言概括,即兵临西城(第一段)、临危施计(第二段)、司马中计(第三、四段)、孔明释计(第五、六段)。

  质疑:课文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

  解惑: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

  质疑:文中几次写到诸葛亮的“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解惑: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第一次,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第二次,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笑”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的心理。

  [语言揣摩]

  1、“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

  这是为了造成城中没有军队的假象,迷惑敌军。就是让司马懿看到一座空城,产生疑惑,不敢进军。

  2、“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一座空城,并不能吓退司马懿,但在加上诸葛亮城头操琴,就不能不令司马懿生疑了:孔明一生谨慎,不曾弄险,若西城为空城,诸葛亮在城头操琴等于束手就擒,这不可思议!所以西城必不是空城,诸葛亮之所以这样是诱司马中计。

  [研究课题]

  《三国演义》用浅显的文言写成,古人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通俗而不失典雅,请诵读课文,加以体会。用课余时间阅读这部书,给同学们讲述你认为精彩的片段。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顺畅地朗读课文,做到有声有色地复述。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理清情节。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写法,并谈谈你最欣赏的地方。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司马懿( )城铺( )鹤氅( )纶巾( )笑容可掬( )麈尾( )言讫(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蜂拥 隐匿 纶巾 骇然 远遁 分拨

  泪如泉涌 稳妥 伦理 言简意赅 遵循 选拔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失色:

  妄行出入:

  笑容可掬:

  抚掌:

  骇然:

  言讫:

  二、简介人物

  罗贯中:

  诸葛亮:

  司马懿:

  司马昭:

  第十三课:空城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关兴:

  张苞:

  三、关于小说阅读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阅读小说,应能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用以衬托的次要人物是: 。小说的情节有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分析主题,评价人物等。

  四、问题探究

  1、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交代背景有何作用?

  [提示:可从课文节选之前的情节谈起,从课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谈也可。诸葛亮失了街亭、柳城,又失了内应,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而诸葛亮只有五千兵,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城中仅余二千五百人。且“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以至于敌兵来至,众官早已“尽皆失色”。交代背景,突出了一个“危”字,惊心动魄,不仅使故事的'开端就扣人心弦,而且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就在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临危不惧,表现得异常镇定,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

  2、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司马懿也不是平庸之辈,课文不是以弱衬强,而是以强衬强,以司马懿的狡诈写诸葛亮的智慧。具体剖析见“疑难解析”第一个问题。]

  3、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提示: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司马懿对诸葛亮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诸葛亮一向谨慎,此刻他不相信诸葛亮如此弄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一反常态,出奇制胜。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猜出孔明可能是“故作此态”,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不一定能成功。]

  五、欣赏评价

  1、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加以简析。

  答:

  2、司马懿老谋深算,请结合文中情节加以简析。

  答:

  六、拓展阅读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叫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宜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选自《三国演义》)

  [探究建议]

  1、稍有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同学,一看便知以上文段所讲的故事,其中“三人”应指哪三人?对,当然是刘备、关羽、张飞。由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想起哪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而刘备的言行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这两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

  2、写天气,写张飞的话,目的是什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什么作用?请围绕“衬托刘备的真诚”这一写作目的口头阐述。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单元学习的小说单元,本课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文不太熟悉,读得不够,对任务不够了解。

  2、通过本课学习,文中讲出了李京京的心声,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比较好。

  3、学生对文章读得太少,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2、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为救人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认识一些动物是人类值得敬重的朋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4.学习根据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军鸽奥斯卡为救人类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鸽子的'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导入

  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理解和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同桌互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集体解决。

  3.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按照理解给短文划分段落。

  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要放两只军鸽去送信?

  学习第二段

  两只鸽子在送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哪些语句感到了你,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能打动你的语句。

  这件事是实际发生的故事,还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作有什么好处?

  学习第三段

  他们为什么要隆重安葬这两只鸽子,碑文写的是什么?

  你此时有什么感想,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升华

  作者加进合理想像使文章生动感人,你还能加进自己的合理想像吗?两只鸽子在送途中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请说一说或是写一写。

  五、总结作业

  读《向动物致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流程:

  一、感情朗读

  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一段。

  二、字词教学

  在小组内学习字词,不理解的全班进行交流。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本上。

  3.把两只鸽子送信途中再进行合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四、迁移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

  惑 载 蜓 披

  域 栽 挺 疲

  2.仿写

  水上飞机被北极风压得离不开水面,犹如一只掉在海中的死蜻蜓。

  ……犹如……

  五、语文实践

  课外收集一些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在班级开一个故事会。

语文教案 篇8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本课生字词的和关于松鼠的影片。

  2.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9课,我们了解了一位生活在海洋中的非常庞大的动物朋友──鲸,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你都了解了鲸的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朋友──(课件出示松鼠图片)

  ↘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读后出示生词,指名带读。

  驯良 乖巧 矫健 榛子榉实 帽缨舵 蛰伏 苔藓狭窄 勉强 栎树 褐色 敏捷 机警 警觉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由学生或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松鼠的某一方面读懂、读完整后,再交流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出对松鼠的特点和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的描写,是从形体方面表现它的漂亮的特点;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驯良的特点,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乖巧,最后写繁殖、换毛、是补充说明其他习性。

  3.用上“先──再──然后”自己说说松鼠搭窝的过程。

  ↘朗读比较,再品语言

  1.读读下面一段对松鼠的文字介绍,与课文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出示:

  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准确的语言把对松鼠的描写更生动、更形象了。

  2.放一小段松鼠的'影片,再回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松鼠的讨人喜欢。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读完课文,看了影片后,你一定更加了解和喜爱松鼠了,那么,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的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布置观察一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

  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难点】

  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纠正错别字,不规范用字。

  (1) 观察图画,自由读课文,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2) 介绍“兰。蓝。篮”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改正错别字。

  (1) 自由读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 试着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3) 小结:只有了解词义的来源才不会出错,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汉字。

  3.教学第三部分

  交流:“金壁辉煌”中的“壁”应是“碧”,是形容建筑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卧心尝胆”中的“心”应是“薪”,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手屈一指”中的“手”应是“首”,表示第一的意思。

  “川流不息”中的“穿”应是“川”,指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的意思。

  小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词,正音,齐读。

  3.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

  4.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

  5.练习背诵成语。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的立国之祖,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2.教材特点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讲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理解21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学习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并能复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多媒体录像课件(有条件的学校)。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读准多音字“没”。

  2.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决定治水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低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幻灯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画面出现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认识大禹是古时代我国伟大的治水英雄。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禹”字。

  3、自学课文。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动的事例?这件事告诉我们大禹是用什么样的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呢?

  4、检查反馈。

  (1)抽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一6自然段。

  (2)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淹没(méim)睡觉(jiàojué)

  (3)连字带词认读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凿”、“渠”、“耽”三字的笔顺笔划。

  (4)说说:课文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呢?(找出有关的词语简要回答)

  5、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1)抽生读第1自然段。

  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句。

  A.“相传”是什么意思?

  B.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又称之为母亲河,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②指名读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片段(或课件展示)。

  B.理解“凶猛”:“凶猛”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凶猛的洪水”给老百姓造成怎样的灾难?(田地——淹役;房屋——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习课文“提示”理解)

  ③齐读第3句。

  由于黄河水灾危害大,所以大禹决定——(治理洪水)。课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吗?(“因此”、“所以”)

  ④齐读课文第1段。

  6、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词语卡片)

  (2)抄写生字。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读拼音写词语。(略)

  (2)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划出能概括描写大禹是怎样“一心治水”的词语。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禹的哪种治水方法?(“凿山开渠”)

  (2)比较“常常”、“每天”,分别理解

  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换一下使用,意思会怎么样?

  3.学习第3、4、5自然段。

  (1)细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家里情况怎样?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误”、“匆勿”的意思。

  ③板书:听到啼哭匆匆走了

  ④指导感情朗读。

  ⑤学生想象复述。

  用自己的话,一边想象一边复述大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

  (2)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并要求用“——”划出描写大禹家里情况的词语,用“…”划出描写大禹行为的词语。

  ②理解“深情”、“抓紧”、“脚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书:望挥手抓紧赶路让告诉向家走去

  ④请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复述。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感人至深,请把2、3、4、5自然段连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4、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4题。

  (2)各自复述“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2.学会写“被”字句。

  3.学习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指名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什么?

  (2)齐读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①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洪水“凶猛”时是怎样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终于”一词说明什么?

  ②出示下列两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

  A.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B.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通过比较,说明黄河闹水灾不是轻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人”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轮读全文六个自然段,抽生复述。

  4.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什么?

  “凶猛”的黄河水灾终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作业练习。

  (1)改写“被”字句,《作业本》第6题。

  (2)课外阅读一描写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