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 》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意义 》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 》教案1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第三节。(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图探索、总结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借助图形分析问题,探究计算方法的直观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教师出示口算题
学生活动:口算接力。
设计意图:每节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3、列式解答。
(1)、张叔叔每分钟打字60个,1/2分钟打字多少个?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3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小时呢?
三、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标。
四、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动:
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边折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要求:(1)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再次对折,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小麦1/2公顷。(1)这台播种机1/4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我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近视,近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分数的意义 》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 》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想
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3、意义。
屏幕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百分数,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研究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你觉得这里的98%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多数同学能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你的理解,我希望我们四人小组里边能出现不同的想法。我们比比,看哪些小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好不好?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4、同学们,三个百分数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含义,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三个百分数,尤其看看它们后面所表示的含义,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改成用分数可以吗?(屏幕出示分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你是一个顾客,到商店里面去买这个肉类,你想了解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你更希望看到百分数呢?还是更希望看到分数?为什么?
6、既然鸽肉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吃一只鸽子吃到的蛋白质就要比吃一只鸡吃到的蛋白质要多呢?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所以,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无论你从生活当中哪里找到的百分数,低头看看它们的后面有单位名称吗?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达成目标:能试着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同桌交流。共同的地方1、分母都是100;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分数的意义 》教案4
重点: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广泛交流,在对比、择优、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3.出示:(课件1)
这道题目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学生交流、质疑: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a.++===(块)
方法b.3=++====(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4.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5.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这些质疑活动应该由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质疑、答疑)
四、归纳、概括:
1.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巩固意义:
(1)看图写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出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2)改写算式:
+++=()()
+++++++=()()
(3)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2.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说一说,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以8为例来说明)
(2)应用题:
a.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b.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3)对比练习:
a.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b.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3.发展提高:
(1)出示(课件1):说说怎样想?
(2)出示(课件2):说说怎样想?
《分数的意义 》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x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习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习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习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习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分数的意义 》教案6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
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
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
2、比的应用.
1、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指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3、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学习结果:
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1/10×3=3/10(㎏)
300÷3=100(ɡ)3/10÷3=1/10(㎏)
300÷100=3(盒)3/10÷1/10=3(盒)
例2.4/5÷2=4÷2/5=2/54/5÷2=4/5×1/2=2/5
4/5÷3=4/5×1/3=4/15
《分数的意义 》教案7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分数的意义 》教案8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三个装有不一样数量小棒的盒子。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四张彩纸剪成的圆或规则的四边形、剪刀、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2/5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此刻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明白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明白你们在昨日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状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方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明白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这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出示图1:世界上最早的分数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的。我们看,明白这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吗?(生答)对,1/4,人们借助圆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
出示图2:你认为这个分数是多少?(3/5)这是我国20xx多年前,用算筹来表示的分数。这是有考证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上方就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分数,表现得整齐划一,这批竹简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统一十二年的,算到这天大约2360年。
出示图3:这是之后印度用数字表示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什么?(3/4)
出示图4:到公元12世纪,距此刻大约800多年,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分数就延续至今。这个分数也是?(生答:3/4。师板书)
2。感知3/4,理解分数意义
师:此刻我们就来看3/4。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学具,剪一个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大家把它拿出来。你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3/4吗?自我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剪。
(2)学生汇报剪的方法。(强调:平均分谁是谁的3/4。)
(3)归纳分数的意义。师:大家都是这样剪的吗?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样办呢?(生回答)这就告诉我们分数是表示什么的?(生齐答,师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阅读教材61页,画出分数的概念,读一读。
3。合作探究,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看到书中的概念,你们对老师整理的概念有异议吗?
(师生交流,提出“一些物体”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师:一些物体能看成一个整体吗?让我们拿出小组内准备的三张饼,这次小组合作,要剪出三张饼的3/4,该怎样办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剪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汇报剪的方法,师演示剪的过程。
(3)明确单位“1”:我们把三张饼当成一个整体来分,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来分,这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4)说一说你想把什么作为单位“1”来分一分?(生举例)
(5)完善分数的概念
(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换成“单位1”)
4。弄清分数单位
(老师出示线段图: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分。)
(1)问:一份是整体的多少?另一份是整体的多少?2个1/7是多少?3个呢?4个呢?1/7是什么?
(2)学生再与文本对话,画出概念,同桌互相说说分数单位的意义。
(3)说出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课前复习的几个分数的单位分别是多少?
5。巩固:老师那里有12块糖,能够把这12块糖看成单位“1”吗?你怎样分这12块糖?创造出了什么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
四、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活(12分钟)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然后全班交流。
2.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吧?也喜欢挑战吧?下方让我们在游戏中理解挑战,看看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拿出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装5根小棒,第二个盒子里装10根小棒,第三个盒子里装15根小棒。老师抽出小棒,学生猜分数或盒子中小棒的数量。)
3。共同完成练习十一第7.6题
师:分数很搞笑吧?分数在我身边比比皆是,看64页的第7题带给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一起开看。
(生默读信息,举手交流)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分数?把你搜集的分数和同学们说说。(可留为实践作业,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0.5分钟)
练习十一的5.8.9题
六、全课总结,感受收获。(2.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棒,收获也很多,表扬自我一下吧。
假设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样长,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一来评价一下自我的表现。(第一,最棒)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二来庆祝一下自我的收获。(成功,耶)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三来表示你是否同意下课。(OK,OL)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3/4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单位“1”: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1/4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 》教案9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习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习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习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习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习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分数的意义 》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 》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意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收集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既然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表格。
师:3位球员进行投球比赛,你认为谁的水平高?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的水平高,只看投球次数或者投中次数可以吗?要看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3.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位球员投中次数分别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中。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通分)
生通分后汇报,师板书:13/20=65/100 ,15/25=60/100, 31/50= 62/100
通过进行比较,发现球员A的水平高。
(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法。
1、用百分数表示,读、写百分数
师:请你说65/100 ,60/100, 62/100每个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师课件显示:
65/100表示球员A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五。
60/100表示球员B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
62/100表示球员C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二。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读作百分之几。(板书)师示范写65%
师:谁能来读出这个百分数?
生:读作:百分之六十五。
师:将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并读出它们。
2、件出示表格,补充完整。
3、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请你举例说说你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它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举例说明,师板书记录。
《分数的意义 》教案12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的意义 》教案1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我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 (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分数的意义 》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 》教案15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通分的相关知识。通分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它是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数的同分母分数题目的进一步发展。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及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分母需要扩大的倍数。因此,在学习通分时,应先明确通分的思路,再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情境图,明确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教学楼、操场和宿舍楼的面积分别占校园面积的,和,并出示教材83页第一个问题。
师:题中要求什么?(求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和谁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和谁大谁小,从而求出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结合例题,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践探究,学习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观察和,找出这两个分数的特点。(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2、质疑:运用以前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小组讨论后汇报:运用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探究和哪个分数大。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整理各小组的比较方法。
方法一:画图比较法,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方法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方法三: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因为=,>,所以>。
师:有的同学用画图比较法直观、形象地比较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的同学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出了和的大小。你们都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真棒!
(3)判断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师:通过上面的比较,说一说谁的占地面积大。
(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母、分子均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能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
⊙探究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1、明确通分的意义。
师:观察方法二,这两个分数是根据什么转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在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分数的大小变不变?(不变)
师: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2、明确通分的方法。
师:将和进行通分,是以什么作分母?(以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师:试一试,能用7和6的公倍数作分母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
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用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作分母。
师:你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喜欢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3、试一试。
师:你能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宿舍楼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吗?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通分的方法)
预设生1:通分时,可以用6和10的公倍数作分母。
生2: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数30作分母,因为=,=,<,所以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讨论,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和和
2、甲、乙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甲安装3台用4时,乙安装5台用6时。谁安装得快?
3、在>>中,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 》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案06-20
分数的意义教案01-24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案12-29
【热】分数的意义教案02-28
分数的意义优秀教案02-18
【精】分数的意义教案02-18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02-16
【热门】分数的意义教案02-24
分数的意义教案【荐】02-24
分数的意义教案模板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