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6 08:30: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语文教案 篇2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易理解,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编写神话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品读神话《夸父逐日》

  (一)读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

  3、展示朗读

  4、在朗读过程中,你有没有不太理解的字、词、句?请同学解答。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6、复述神话

  师: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桥梁,走过这座桥,你能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吗?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逐日这一举动褒贬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

  2、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四、编写神话

  1、夸父逐日的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神话人物征服自然的神力。时间车轮的飞弛速度不亚于夸父逐日的大步伐,一转眼人类已步入二十二世纪,人们一边在宋祖英《越过越好》的歌声中载歌载舞,一边又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愁眉不展。你知道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吗?

  2、人类心中永恒而伟大的神啊,你怎么就忍心让女娲辛辛苦苦造出的人类生活在灾难之中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呼唤心中的神来解救这灾难重生的人类。

  老师下水:愚公植树

  话说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之后,精疲力竭,昏头睡去,这一睡就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号”发射卫星的巨响惊醒了他,他揉揉眼,伸伸胳膊,啊,本该绿树成荫的地球怎么一眨眼就涌现出那么刺眼的树墩,而且黄沙漫天,狂风怒吼,遍地荒芜,他身感肩上任务之紧迫,一个绿化地球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开来,于是,他召来了子子孙孙九九八十一人,挑水植树,历尽苦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球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片片的绿荫,愚公的举动再次感动了树神柏杨,他站在半空中,大手一挥,“哗”地一声巨响,只见地球上无数苍翠挺拔的大树应运而生,地球变得生气勃勃。)

  设置情境:

  1、一日,大禹来到京城,只见京城黄沙满天,大人小孩皆蒙面而行……

  2、女娲来到科学博物馆,聆听了解说员关于恐龙灭绝的讲解……

  3、精卫填海之后,再次光临人间,却见人间水资源枯竭……

  五、点评创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回忆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

  2、想一想,自己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3、把自己做事的感受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难点:

  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说说爸爸妈妈都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哪些心血

  学生发言。

  教师: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呢?请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关心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做些事情。

  二全班开展一项活动,交流帮助爸爸妈妈做事的体会(把自己做的事写在卡片上,教师用投影幻灯打出来,以达到开拓思路、互相启发的目的)

  三写己做这件事的感受,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教师讲:“感受”的意思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我们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做事的过程中肯定有些体会、想法,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自己的感受。谈感受,一定要真实,合情合理,不能瞎编。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提提意见,给予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语句优美,情感炙热抒情散文,学生一定会有朗读的兴趣,完全能够通过朗读,捕捉到作者对白桦林眷恋以及对看林人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是,学生对白桦林和看林人没有什么具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补充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解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白桦林的低语》,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白桦林,现在还想去看看那美丽的景色吗?(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复习旧知识,加强巩固

  Media show:图片+音乐+老师的范读第3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同学们,白桦林的确非常美丽,作者渴望再一次回到大森林中去,仅仅是因为这美景吗?(不是)

  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你能从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吗?

  预设:“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你”指谁?(看林人),一直说明什么?(每时每刻都在怀念)

  板书:看林人

  (2)课件: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作者为什么一直怀念着看林人?

  学习导航:

  1、自读课文第2-7自然段,从文中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找出关键词,并在旁边作批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3、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读中感悟(先总后分)

  1、预设:“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回到课文中,具体从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

  分: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着烟瘾)

  资料插入:

  1987年5月6日-6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森林火灾,火烧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区面积近70%,烧毁贮木场和林场的木材80多万立方米,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

  每年,春秋两季,大兴安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火灾,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大兴安岭绝不容许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②“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守林人为了森林,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严格控制酒量,绝不多喝一口)

  资料插入:

  大兴安岭冬季漫长而寒冷,一年中积雪期长达七个月之久,最冷时气温可降至摄氏零下45度左右。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这一小瓶酒可以给你驱寒,可以帮你取暖,但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你给自己规定-------(生)“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③“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了自己的双眼,心系森林)

  插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粟米,但你为了森林,把这一切都抛之脑后,都无睱顾及,双眼随时都注意四周---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④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代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守林人,为了森林,宁愿让自己无聊,也不愿去收听歌曲,因为听歌曲就没办法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偷林人就会乘虚而入!)

  师:同学们,在森林里工作的人就仅仅受这些苦吗?他还会遇到哪些困扰呢?哪些危险呢?

  小结:同学们,森林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吸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还要受到蚊虫的叮咬,野兽的侵袭。孩子们,看林人具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板书: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师:为了大森林,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伟大啊?此时此刻,你愿意把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配乐抽生单个读1-3个)

  师:读得真好!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体会到了你对看林人是多么地敬佩,多么地赞美啊!

  孩子们,我们来设想一下:

  假如没有了这些看林人,后果将会怎么样?

  生谈。

  师:正如你们所说:(课件提示)

  (师)假如没有这些看林人,(生)火灾频繁发生,大量的树木被滥砍滥伐,鸟儿也失去了家园,飞不上蓝天;森林面积锐减,随之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沙漠面积增大,各种物种灭绝,大自然正向人类发出警示!

  师:是啊,没有看林人,大森林也将不复存在了,为了真诚地感谢看林人,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那让人感动的语句。板书:感激

  课件:

  为了坚守岗位,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

  为了坚守岗位,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

  为了坚守岗位,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

  为了坚守岗位,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小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真实地折射出看林人那颗纯洁的心,正如一根杠杆,虽然很小,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2、学习第6自然段

  师:没有烟抽,没有酒喝,没有书看,没有歌听的日子,如果让我们来过,坚持一年也还行,那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呢?这样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我问他:“寂寞吗?”他是怎么回答的?请自己读一读第6自然段。你能抓住这段文字里的最主要的那个字来回答吗?

  生:笑

  师:笑说明什么?生:他热爱工作,以苦为乐。

  师:一个“笑”字,酸甜苦辣,人生五味尽含其中,一个“笑”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从他爽朗豪迈的笑声中,我们听到了责任,感到了希望。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具有以苦为乐的精神,怎么来以苦为乐呢?

  生:你教我以……

  你教我以……

  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这是森林人对工作的热爱,这是看林人坚定的信念,这是看林人豪迈的誓言。

  “尊敬的守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美好的祝愿吧!”

  女生读“森林……”

  “勇敢的看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豪迈的誓言吧!”

  男生读“森林……”

  师:森林是大地的绿毯,这厚厚的绿毯,不仅会一直铺到北京城边上,还会铺到……

  师:是啊,愿这绿毯,早一日铺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世界每一个角落!正因为这豪迈的誓言,所以……(回读第一自然段)

  正是由于看林人的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乐观豪迈,才献给了我们这份宝贵的礼物。

  课件陪图朗读第3自然段:

  师:低吟浅唱是什么意思?你能从书上找到和低吟浅唱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他们悄悄地会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生读)白桦林的低语

  师:那高高的山岗,那塔亭般的瞭望楼,那浓浓的绿浪,如此美景,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召唤!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师: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教学总结】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课文歌颂了看林人长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无闻,甘为守护白桦林而牺牲青春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感觉效果不错,现在小结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难点。在授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5—7自然段,特别是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勾画、批注,学生很快找到重点词语“绝没有”、“绝不违章”、“不是……而是……”等等,并在旁边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自学结果。指导学生归纳出看林人的品德: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严控酒量。为了森林,不听歌曲,为了森林,甘于寂寞,甘于牺性。

  二、恰当应用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信赖。在本课教学中我恰当应用多媒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使用一方面是用来出示一些重点句子、段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提供凭借,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出示一些补白练习、延伸内容帮助学生扩充资源,更好的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后我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白桦林的美景,并配乐朗读1——4段,激发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激情、对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体会。

  三、补白填空,加深理解。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合理地补充、开发教材,这是新课程标准给予我们教师的`权利,也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本节课的级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设置了一些补白填空,收效不错。如在在讨论“白桦林在低语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看林人啊,谢谢你长年累月地守护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一个学生认为看林人和白桦林长期相处,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所以她认为白桦林会说:“朋友,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没有受到人类的伤害。”

  四、注重朗读,丰富语感。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体会感情、才能升华感情,所以在授课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有学生自读、赛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等,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能起到以情激情的功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

  二.初读感知(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马将(jiàng)胡骏马而归 堕du

  堕而折(shé)其髀 跛b

  2.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探究(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质疑(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六.积累(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 背读课文。

  2. 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 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给大家看的是单色的影子,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不同的影子吗?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画影子》,重点来学习画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小鹿的倒影图片

  唉!这张美丽的倒影又是什么动物呢?(小鹿)你们猜对了,水中倒影的轮廓帮我们猜出了谜底。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总结: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对称

  (2)出示水中小鸭子的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小鸭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鸭子清楚,倒影模糊,还有水波纹。

  (3)第一幅: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第二幅:这张图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还一样吗?很多时候在画面上有了影子之后会显得更生动、更充实,画面会显得更好看。板书影子的特点:上下对称(出示错误的.倒影让小朋友认识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较朦胧、还有水波纹。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你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桥、房子、树……

  (5)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画

  老师对影子也非常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老师找的影子吧。(出示图片)梵高《星月夜》

  a、你们看大师笔下的影子多生动有趣

  b、点点星光和山烁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

  在动)

  小朋友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呀?为什么?

  三、教师示范:

  好,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一张美丽的水中倒影。

  1、先画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线,可以弯曲,生动些。

  2、画好岸上的风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与岸上的风景上下对称。借画“月亮”让学生发现画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两种方法,用水彩笔和油画棒。

  示范过程中,邀请小朋友上讲台作画尝试。

  四、作业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时候它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我相信同学们都想亲自画一画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的要求:请你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五、展示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拓展

  老师还给小朋友一种画影子的方法,用颜料画对印版画,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这个方法来画画美丽的水中倒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关键:

  熟练朗读

  课时:

  3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具:

  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

  杨科的简介

  教学突破点:

  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 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 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画出本课生字。

  3、 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 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 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 奏是会意字()

  3、 教师范写。

  四、 练习:

  1、 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 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

  鬃、笃笃

  五、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 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 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 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1、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

  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 。

  杨科是 。

  杨科是 。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积累“伤痕累累”“慷慨”等词。

  教学准备:课件(邓世昌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材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教师随机出示课件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重点指导“损、册、措、昌、统、隆“的.读音及“同归于尽”“惊慌失措”“纵横驰骋”“劈波斩浪”等词义。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高亢激昂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

  毅然

  (1)“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反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想像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音乐,学生朗读。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许许多多向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板书

  23、海上英魂

  “定远”中弹帅旗落

  毅然挂帅指挥作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 驾舰船撞“吉野” 热爱祖国

  壮烈捐躯躯祖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iu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一、复习αoe

  1、T:小朋友,上个星期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3个单韵母朋友,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 S:αoe

  2、T:你看αoe一叫它们吧! S:áǎàōóǒ

  二、学习的iu发音

  (一)看图说话引出

  1、T:,你看,空气清新的早晨,嫩嫩的草,绿绿的树,,谁能接下去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S:

  T:,,还能接着说吗?

  他提着一只小水桶,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喂起了鱼,真能干!

  S:小鱼跳出水面。

  T:小鱼见到小男孩来喂鱼,都跳出水面来迎接他了。

  S:乌鸦在树上做窝。

  T:小河边的树上有一只乌鸦做了一个漂亮又结实的窝。

  2、T:小朋友们,其实这幅图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个新的单韵母朋友。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尖,最亮,能够最快找出这3个韵母朋友。

  T:XX小朋友最快举起了手,你来说一说他们是谁?

  S:它们是“iu”。

  T:其他小朋友有意见吗?对,这3个韵母朋友就是“iu,念一遍i u。

  3、T:那老师要问一问, S:i

  T:小眼睛看得真仔细,i的形状。

  T:找到了小i,?

  S: T:对,u的形状。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小也很?

  ,你来说。

  T:对,小鱼跳出水面时泡泡就是小的形状。

  三、学习iu的发音

  (一)学习i的发音

  1、T: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iu。那就让我们和iu来交交朋友吧。小朋友,“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

  跟老师来叫一叫它“i i i”,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念“i”的时候,嘴角要向两边拉开,笑眯眯的,牙齿要对齐。i i XX你来试一试(念得真好),你也来试试(笑得真好看),不错!

  2、T: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来记“i”:牙齿对齐“i i i”,一起来,哪位小朋友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编一句顺口溜记记“i”?

  S:像支蜡烛“i i i”。

  T:比老师还编得好, S:请大家给我读:1上加点“i i i”。

  2、T:我们编顺口溜记住了“i”,其实,乌鸦的“u”就是u的发音,念,中间留一个小孔,跟着老师念一念。,念得响亮些(指名)。 T:嘴巴突出“u u u”张得太大了,,,u的嘴巴要比o更圆更小,嘴巴突出“u u u”。

  T:u”,带大家读一读

  S:请大家跟我读:乌鸦唱歌u,u,u。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T:小朋友能编顺口溜了,能不能给“u”组个词呢?

  3、T:认识了u,再来叫叫“”吧。小鱼的鱼就是“”的读音,念“”的时候就像在吹笛子,看老师的口形“ ”。XX你来念一念,

  念得真好,转过去带大家念遍。

  T:孩子们发现了吗?刚才这个和u有什么联系。

  S:就是u上面加上两点。

  T:那你能根据这个发现来编一句顺口溜吗?

  S:u上加点 。

  T:跟老师想的一样,带大家读一读。

  T:谁还能看着这一幅图再编一句顺口溜?

  S:小鱼吐泡“”。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四、课中操

  T: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i ,,你们想来学一学吗?起立,

  阿姨 你好 唱歌 u u u 鱼儿 吐泡

  i u 交上了朋友,它们心里可高兴了,小i就想,变,变,变,小i变完魔术后你不礼仪咜吗?谁来叫叫它?

  T:看来你已经认出了它,谁也认出来了?S

  T: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叫一叫。

  T: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发现了吗?小i戴上四声帽子的时候跟αoe戴帽子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S:它要先去掉圆圆的点再戴上帽子。

  T: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一起念。 T:小i变完了魔术,它还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转盘里出现了哪个字母,大家就响亮地叫出它的名字,好吗?

  2、学习“u”的四声

  小u看见了小i变出了四顶漂亮的帽子, S:ū ú ǔ ù

  T:你认出来了,XX

  T:小u戴上了帽子,,我们也一起跟着去吧,,

  T:汽车平地走 S:ū ū T:

  T:小i,小看见他们都变出了漂亮的帽子,他,于是小也戴上了帽子。小朋友们能叫出它吗?一,男同学来叫一遍,女同学来叫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小变魔术要不要去掉小圆点?

  T:老师把的四声也编成了顺口溜,跟我念一念。

  ǖ ǖ ǖ 阿姨她姓于。

  ǘ ǘ ǘ 小明在喂鱼

  ǚ ǚ ǚ 天要下大雨

  ǜ ǜ ǜ 田里长玉米(妈妈送我一块玉)

  五、巩固练习

  1、T:认识了戴帽子的i u ,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拔萝卜”,小白兔种了许多萝卜,萝卜丰收了,可这萝卜也太难拔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愿意吗?只要你读对了萝卜叶子上的字母,萝卜就拔出来了。老师请第X,念对了,你们就喊两声“嗨哟”,听清楚了吗?

  六、书写指导

  T:萝卜都拔出来了,i u 个房间。

  S:i住在上格和中格,u,

  T:老师先把i,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l”,脚踩在地板上,3楼上去想看看什么,可不能把,拿起你的铅笔在书上描一次)

  师范写: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竖右弯,再写竖,一起用手写一遍,在书上描起来,写起来。

  3、T:最后送回家吧:先写下面的u,两个泡泡吹到了3楼去,跑两竖对齐。

  七、小结

  T:小朋友把i u 送回了家,他们都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心里也很舒服。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古诗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