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8 07:21: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汇编[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节课的欣赏歌曲《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大师贝多 芬对人类音乐艺术的伟大贡献。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模仿、感知 和创新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及肢体间的协调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 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课 型:综合型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贝多芬、 学习贝多芬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生观。

  2、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应用到歌曲当中去。

  教学难点:

  1、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弱拍起的`唱法,注意节奏的稳、准。

  2、在歌曲中能够唱出强弱感觉。

  教学方法:

  分组竞赛的情境式教学法。

  教 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琴、录音机、实物幻灯。

  教材及学生分析: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词取自德国大诗人席勒于1785年所写的同名诗。把声乐放进交响乐里,在贝多芬的那个时代是一种大胆的创造。由于原唱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听的不是很清楚,为了不使学生有枯燥的感觉,我在网上下载了学生乐于接受的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欢乐颂》给学生欣赏。初一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了使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我设计了四轮竟赛贯穿整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附和学生爱唱流行歌曲的心理,选取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加入本节课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 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并向我校教改课题《情境式教学法》靠拢,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音乐,我选用了初中一年级音乐课本第三课的欣赏必听曲目《欢乐颂》和学生们喜欢的流行并健康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进行教材的重组和加工,并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分组竞赛的情境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欣赏歌曲中引领学生加入动作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语文教案汇编[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汇编[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节课的欣赏歌曲《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大师贝多 芬对人类音乐艺术的伟大贡献。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模仿、感知 和创新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及肢体间的协调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 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课 型:综合型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贝多芬、 学习贝多芬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生观。

  2、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应用到歌曲当中去。

  教学难点:

  1、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弱拍起的`唱法,注意节奏的稳、准。

  2、在歌曲中能够唱出强弱感觉。

  教学方法:

  分组竞赛的情境式教学法。

  教 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琴、录音机、实物幻灯。

  教材及学生分析: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词取自德国大诗人席勒于1785年所写的同名诗。把声乐放进交响乐里,在贝多芬的那个时代是一种大胆的创造。由于原唱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听的不是很清楚,为了不使学生有枯燥的感觉,我在网上下载了学生乐于接受的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欢乐颂》给学生欣赏。初一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了使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我设计了四轮竟赛贯穿整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附和学生爱唱流行歌曲的心理,选取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加入本节课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 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并向我校教改课题《情境式教学法》靠拢,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音乐,我选用了初中一年级音乐课本第三课的欣赏必听曲目《欢乐颂》和学生们喜欢的流行并健康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进行教材的重组和加工,并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分组竞赛的情境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欣赏歌曲中引领学生加入动作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