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8 11:00:3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10篇(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第34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 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后揭示本节课探究内容。

  2、创设“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猜想:0×5=?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并试着加以说明。

  2、结合数学情境,理解算法: 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 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3、推理归纳。

  (1)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

  (2)让学生做课本34页的“算一算”,指名口答。

  (3)请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4)引导学生认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根据以上的结论判断

  下面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1+2+3+4+5+6+7+8+9 ( )

  0×1×2×3×4×5×6×7×8×9 ( )

  5、试一试——探究算理。

  (1)一个乘数末尾有0:130×5=?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交流自己的算法。

  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先将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数的末尾添上一 个0”的写法。

  (2)一个乘数的中间有0:402×3=?(学生独立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填表。

  2、争当“数学医生”。

  3、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的第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学会优化存储计划。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到银行日常办理的一些业务,和存储的相关资料

  师:请问大家有去过银行吗?(有)

  师:我们一般去银行会做什么?(存钱、取钱)

  介绍两个实例,张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别存了20万进银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张先生获得本息共23万,李先生获得本息共21.5万。并进行提问: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能快速的说出是因为利息不同,

  此时老师追问:为什么利息会不一样呢?(存款的种类不一样)

  由此引出存款的种类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获取的收益也不同。

  【设计意图:1、把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本课教学内容,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2、通过成年人的存款经历,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习趣味性。】

  二、复习

  如何计算利息,并说说影响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轻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利息的多少。

  【设计意图:1、回忆利息的计算公式,为下面计算利息作铺垫。2、利率影响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选择存款类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材料。

  生1:我准备给儿子存一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

  生2:怎样存款收益呢?

  生3:现在有一种教育储蓄存款,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储蓄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生4:购买国债也免征利息税。

  2、知识梳理,找到条件与问题。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条件?

  本金:10000元 存期:6年 用途:子女教育 问题:怎样存款收益?

  【设计意图:梳理题目的条件及问题,为学生判断选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证据,让生更加了解目标,并进行解决本课问题。】

  3、解决问题

  (1)定期存款

  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些钱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都用不上。所以让学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选取合适的存款类型。(学生便主动放弃选用活期存款)

  此时教师出示银行利率表:并跟学生介绍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较低,而且还要征收利息所得税,不划算。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刚刚都已经通过主题图得知存期是六年,那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请同学们根据银行利率表来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样存。

  一个学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经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学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税的。

  学生算完以后,进行汇报,并选取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国债和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

  师:刚刚我们还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国债和教育储蓄。

  出示教育储蓄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仔细阅读,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进行计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进行计算,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

  国债:

  教师出示国债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国债,知道国债是一种国家发行的债券,它也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多少,并知道国债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要高,而且国债也是免征利息税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较后选取存储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师巡视课堂,看学生定下了那些存储方案,并进行计算指导。

  小组汇报方案,并说出本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分别是多少。

  最后老师把所有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选取的存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四、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师:那怎样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此时出示本科课题“合理存款”)

  此时师再举简单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还有用钱的,能不能直接把钱全部存定期6年?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简单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时不怎么用钱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进银行进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总结: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选择最为符合自己的存款类型才是最为合理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研究的内容是“合理存款”,不单单是要存款,关键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选择存款的种类和合适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虑的因素,让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高兴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4.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会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和分数。

  3、在经历把百分数改成分数和小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第7页两个监测人员的对话情景:“我们监测了3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其中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

  教师:观察情景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还有百分之几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0×35%。

  教师:说说这样列式的想法。

  学生:……

  教师:该怎样计算340×35%呢?学生独立思考340×35%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发现要计算340×35%,可把35%写成分数或小数后进行计算,即把35%改写成35100或0.35。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340×35%=340×0.35=119(个)=119(个)

  教师:我们通过把35%改写成分数或小数的形式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如何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呢?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板书揭示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出示第7页例1。

  学生自主尝试把17%,40%化成分数学生汇报改写过程并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师:当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后,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简成最简分数。

  教学把46%,128%化成小数学生尝试把46%和128%化成小数。(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一些改写形式)46%=46100=46÷100=0.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将0.5%化成小数吗?

  同桌交流后汇报。

  教师:观察比较上面的改写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

  小组讨论

  交流归纳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把17%,40%改写成分数,把46%,128%,0.5%改写成小数的过程,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说说,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

  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得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教科书第8页两个同学的对话框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注意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把百分号前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说说怎样才能准确地在格子里涂色呢?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教科书第10页第2题和第5题第1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结束全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2、把2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如:984÷2984÷3984÷4984÷5

  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

  二、出示例题:

  1、光盘演示例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

  板书:312÷4(学生说,教师写)

  2、估算:

  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

  3、竖式计算:

  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

  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

  4、验算。

  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始的横式。

  指出: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过程。

  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

  三、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

  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规范吗?

  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四、作业:p.4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题,第41到42页想想做做第1到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