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1 09:11:2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5篇【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一、生活中的电阻器

  1.电阻器:

  2.符号:

  3.作用:

  4.应用:

  【思考】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

  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活动】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

  1.电阻箱

  2.插入式变阻器

  3.旋钮型变阻器

  [随堂检测]

  1. 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炽灯 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

  C.调光书写台灯 D.调温电熨斗

  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

  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 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小灯泡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电动玩具,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知道里面装有电池。接下来,我遥控玩具,玩具却不动,让小朋友猜想不动的原因。重点让孩子明白电池有正负极。这节课,孩子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不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