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3 08:52: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精华(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引出新课,板书: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小节读课文,学习字词

  ①出示带有音节的生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熟悉生词。

  ②出示不带音节的生词,进行识记。

  ③出示本课生字,进行识记,并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④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三)再读课文,进行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节。

  ①指导读“脚尖儿”,说一说,怎样是“踮起脚尖儿”并学一学踮着脚走路的样子。

  ②指导轻轻地读第一节。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①假如你就是紫丁香的枝叶,你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

  ②孩子们看到老师,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3、学习课文第三、四小节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小节。

  ①说一说,树叶沙沙的响声,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②通过这株紫丁香,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老师的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小节。

  4、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①说一说,你的老师是怎么样辛苦工作的。(进一步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欣赏教师工作图片,加深印象。

  (2)指导朗读

  (3)说一说,这株紫丁香会给老师带来什么?

  (四)、作业

  1、将这首诗读给父母听;

  2、收集赞美老师的名言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

  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同学们吗,昨天我们学习的生字你学会了吗?上课前我们先来一起复习一下。

  2.“开火车”读词语。

  哪列火车开起来?这列火车开起来!

  3.齐读词语。

  4.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5.简单介绍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

  (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

  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

  (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

  (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

  (4)齐读词语。

  6.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凉、细、语”三个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偏旁、书写应注意什么,再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接着教师范写。“凉、细、语”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学生在课本上练习书写“凉、细、语”字。学生在写的时候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

  (3)同桌结合,合作学习其余的生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方法等)。然后在班上交流每个字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生字。

  三、朗读课文,归纳总结。

  1.课件出示整篇课文,以开火车的形式逐句读课文。(这样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耐心指导朗读)

  2.分小节学习。

  (1)指名读第一小节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里的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图片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以第一小节为例: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先出示这一小节的内容,指名读。接着一句一句理解。学习古对今,就出示代表古、今的图片,便于学生对比理解。然后分别是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借助图片,再稍加解释说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词语意思,也能加深对对对子这种句式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这一小节的内容。

  (2)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课文的二、三小节。

  3.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课文全部学完之后,再次完整地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这篇课文读起来非常顺口,也很好记,里边的生字词语更需要我们用心掌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其他的对韵歌,读读记记。或者试着自己写几句,与其他学生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 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 富于想象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 (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③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亚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亚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③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②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③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①识字:妻、虱。

  ②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朿”不是“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厂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③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②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

  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

  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 ,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阳、节、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11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

  3.认识“乙”这个笔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写“九、飞”两个字。

  4.能用一、两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知道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会运用自己学习或探索到的记字方法主动识记生字,并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能用一、两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重阳糕)我们什么时候会吃重阳糕?

  2.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yángjié

  重阳节

  指名读,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教师讲述“重阳节”的`意思。

  (3)学习生字“阳、节”。

  注意“阳”是后鼻音。

  说明:

  通过图片“插着三角旗的重阳糕”帮助学生回忆过重阳节时的情景,然后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意义,引入课文主题,使教学自然顺畅。

  课题“重阳节”中“重”虽然不是绳生字,但是它是多音字,易混淆,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别读错;生字“阳、节”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音。至于“阳、节”的字形,由于生活中常出现,学生并不陌生,故无须多讲。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重阳节在什么时候?

  出示句子:

  jiǔ

  “九月九,是重阳,秋日晴,山风清。”

  (1)学习生字“九”,弄清笔顺,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读通句子。

  4.再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思考:在重阳节,人们喜欢干什么?

  5.出示句子:

  gǔréngāojǐngsè

  “古人登高避天灾,我们登高赏风景。登高望远秋色

  měitàipíng

  美,但愿家家享太平。”

  (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古、人、高、景、色、美、太、平”。

  (3)小组汇报交流。

  (4)朗读句子。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说明:

  本单元是“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养成“看拼音读准字音”、“看拼音读通课文”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识字教学和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识法多样。“人、景、平”等字可强调前后鼻音的认读;“美、九、太、人”等字可强调字形,通过“大”、“八”的比较加深认识。“古、景”则可通过编字谜,编顺口溜等方法记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方法,又学到了别人的学习良策,对待学生的自主识字,教师应注意鼓励和指导。

  二、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媒体出示全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

  3.试背课文。

  说明:

  这首儿童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如:比赛读、和好朋友读、接龙读、小组读、滚雪球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最后读出感情。

  三、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1.游戏“谁的眼睛亮”。

  2.游戏“字词对对碰”。

  3.指导书写

  (1)指导“九”。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看清“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摹并自己书写,教师巡视。

  (2)指导“飞”。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比较“横折弯钩”与“九”字的不同。

  学生描摹并自己书写,教师巡视。

  说明: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游戏“谁的眼睛亮”和“字词对对碰”,巩固所学的字词。

  “指导书写”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同是笔画“横折弯钩”,可在实际书写的“九、飞”中有大小弯的区别,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写字质量。

  四、全文说话训练

  1.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家里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

  2.全班交流。

  3.全文。

  说明:

  让学生能用一、两句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重在训练学生能围绕主题完整地说一到两句话,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语文教案 篇8

  ○课型:

  教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目标 :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

  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在作品当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悟作品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学习重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品的内蕴

  学习难点:

  领悟学习作品独特的语言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研讨、总结

  辅助用具: 幻灯片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出示幻灯片)。照片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鲁迅),此学期我们已学过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哪位学生能帮着大家回顾一下鲁迅呢?

  几个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鲁迅作了介绍,我们今天就来再次领略一下鲁迅的博大的胸襟与坚强的斗志。打开课本,翻到第六课。(板书:雪 鲁迅)

  二、学习文章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解决。(出示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博识、处子、粘结、粘连、消释、褪尽、凛冽、旋风、旋转、脂粉奁)

  下面找一位学生来朗读一下这些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

  听录音朗读,看看作者共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段落层次应怎样划分。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3、理解文章主旨

  作者在《雪》这篇文章当中写了江南雪与朔方的雪,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它们进行各自的描绘的呢?又是怎样地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划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一至两题。(出示幻灯片)

  (1)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

  (2)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

  (3)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4)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分析讨论,而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1)(2)之后:你们能不能把描写江南雪与朔方雪的有关句子朗读一下?

  (3)之后:“塑雪罗汉”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雪罗汉的段落呢?

  (4)之后:齐读最后两段。

  4、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对江南雪与朔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江南的雪是温润的美,但不长久,相比而言,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欣赏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板书:博大的胸襟 坚强的斗志)

  三、品味语言,感悟鲁迅的文章风格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语言确有他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出示幻灯片)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第四自然段中的“但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所有的文字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过程当中,也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注意语言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雪的诗歌,请大家回忆一下,说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

  五、课外练笔

  学习了鲁迅的《雪》,我想同学们一定对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吧。课余请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雪(鲁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优美 怀念、向往衬托朔方的雪 独立不羁、壮美 赞美、追求(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