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4 08:55: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9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四、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生字。2. 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 重点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涛涛家乡的美。4.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家乡的美。

  [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吧——

  (课件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配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看了这么多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高山、绿水、草原、城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有几个小朋友呀还把自己的家乡画了下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课题——《画家乡》

  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2、质疑:读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谁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画自己的家乡呢?……

  (板书:谁画?在哪里?为什么画?)

  3、师:你们都很好奇,沈老师也很想知道,那就让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

  (2)想一想,谁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啊,我们的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了,你能认出它们吗?

  (1)自己先读一读。(生字出示在大屏幕上)

  师:你读下来,在字音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呢?

  (2)开小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利用生字卡片读)

  随机分析部分字的字形,如:虾、捡、原、贝等。

  3、检查课文朗读

  师:小朋友们的生字读得真好,现在生字宝宝躲进了句子里,你还能准确地读好它吗?

  (1)出示句子:

  A、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B、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C、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指名读,对于错误的句子可以齐读。)

  4、课文内容梳理

  师:句子也读得这么正确和流利,小朋友,你们真棒呀!那么,课文里讲了谁画家乡?

  (指名说一说)

  师随机板书: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课文里讲了 、 、 、 ,还有 在画家乡。(指名说)

  那么,他们各自的家乡都在哪里呢?(指名说一说)

  出示句子: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齐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师:是呀,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乡,可是他们为什么要画下来呢?

  (生:因为美丽、爱)

  出示: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谁来读一读?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让学生理解“爱”和“美丽”)

  齐读

  四、精读第2自然段,指导感悟:

  1、师: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会说:蓝蓝的大海,捡贝壳的涛涛,海鸥在飞来飞去,一艘艘的轮船,五颜六色的贝壳等等)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说得多好啊,那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2、出示第2自然段: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师: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并想想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

  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师:你觉得哪句话很美,美在哪?(这里的学习次序可以随着学生的回答来呈现)

  句A: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那么……那么……”在这里说明了不是一般的“蓝”和“宽”,而是非常的蓝,非常的宽,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理解“蓝”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宽”写出了大海的无边无际。

  师:你能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句式训练: 那么 ,那么 。

  再回到课文中的句子,齐读。

  句B: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理解“一艘艘”和“装满” (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 )

  谁能把鱼虾的多带给大家呢?(指导朗读)

  句C: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

  看图让孩子们说说,如:“金黄的海滩”“美丽的贝壳(说说贝壳的样子)”“赤着脚”等来感受涛涛的快乐心情。

  读读句子,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4、师:小朋友,你喜欢涛涛的家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5、师: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 让我们帮助涛涛把他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吧——

  (齐读第2自然段)

  6、小结(师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涛涛的家乡在——海边(板书)。……那么,其他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又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也喜欢上了美丽的贝壳,你还能正确地读出它们吗?

  (指名读)

  2、指导书写:“贝、虾”

  六、回到质疑,擦去问号: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谁画家乡?”(生: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擦去第一个问号)“他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生齐说梳理课文内容时的五句话)(擦去第二个问号)至于“为什么要画?”我们已经知道了涛涛画家乡的原因是——生:他的家乡很美,想让大家一起来看看。不过,这个“?”沈老师还不能把它擦掉,等我们了解了所有的孩子画家乡的原因时再擦掉它吧。

  七、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谁画?

  山山 在哪里?

  平平 为什么画?

  青青

  京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会写“竿、忍、竟”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大家还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吗?

  除了生字词,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6自然段,知道琼儿的外公很爱钓鱼,他还带着琼儿一块儿去钓鱼。外公非常有趣,能听懂蚯蚓的话。瞧,他们还在钓鱼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品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翻开书本56页,自由读课文第7——16自然段,去找一找有趣的事吧!

  指名说。(外公和琼儿都能听懂鱼说话)

  小鱼都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找出外公和琼儿听到小鱼说话的句子。

  指名说。

  2、谁来读读小鱼对外公说的'话?

  指导读好外公的话。

  3、琼儿又听到小鱼说什么呢?

  指导读好琼儿的话。

  男女生分读外公和琼儿的话。

  4、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描写小鱼样子的句子。

  小鱼此刻是什么样子?谁来告诉大家?

  自己练习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小鱼的心情。

  指导读好“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

  看到小鱼现在的模样,如果你是琼儿,心里会怎么想呀?

  琼儿看着有些不忍心了,难怪她听到小鱼说:“_______________!”

  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5、琼儿一下子就学会用外公的方式听懂鱼话啦!外公是又惊又喜啊!

  出示“又惊又喜”,指名读。

  又惊又喜的外公也同意琼儿把小鱼放回水里啦!琼儿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赶快读一读第16自然段。

  指名说。请你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朗读。

  看着小鱼快活地游远了,琼儿仿佛又听到它在说话,小鱼在说什么呢?指名说。

  6、琼儿两次听懂了小鱼说话: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琼儿有些不忍心了。她仿佛听到小鱼说:“!”琼儿轻轻把小鱼放回水里,看着它尾巴一摇一摆地游远了。她仿佛听到小鱼又在说:“!”

  琼儿真的能听懂小鱼说话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7、师生齐读7——18自然段。

  8、小结:

  老师相信,你们和琼儿一样,都是善良孩子!希望大家能用这份善良仔细倾听更多小动物的话,好好保护它们!

  三、指导识记生字

  1、齐读“竿、忍、竟”字。

  2、范写:“忍”。

  3、课堂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11 听鱼说话

  外公有趣

  琼儿善良

语文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意。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特点,领悟本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笑声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 导入揭题:

  1、年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家都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些朋友便是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同学间那《忘不了的笑声》。——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课题,说一说这个课题是围绕什么来写?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要求(一)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

  (1)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

  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填空:余晓的笑声( )、鲁珊的笑声( )、方平的笑声( )、陈立的笑声(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思考题: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领悟写作方法。

  过渡:他们的笑声别具一格,他们的笑声里包含着什么呢?

  1、学习要求(二)

  (1)请用“——”画出他们不同笑声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方法:读——思考——交流)

  过度:课文除了写四个同学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

  (2)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它采用了什么描写。并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

  (2)课文中除了写他们四个人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意。

  (3)采用不同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读中领悟情感。

  (4)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学习那些写作方法? (此处出示课件——写作方法:抓住特点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写法。按照这个思路,请同学们也抓住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练笔。

  在你的身边,哪些同学的言谈举止比较有个性?又突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然后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五、学习反思:师生共同小结课文。(结合学习目标)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 )人,( )代( )家,现任( )。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 嘟囔 吮吸捂 怂恿娇嗔 辗轧 搡2、练会下面字的字形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3、词义刻意: 惆怅: 悸动: 怂恿: 蠕动: 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20xx年10月,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摩会在江苏无锡举行。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凭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

  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这首词仔细读四遍,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念通顺,注意内部停顿。(学生读)

  师:来,孩子,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的“更”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跟着读一遍后,教师读一遍,学生跟着又读一遍)

  ……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

  (一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

  (另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词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而连觉都睡不好了。

  师: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这首词。(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赏评]

  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词中的离愁别恨,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适切,也是最“诗意”的。之后,深谙反复诵读乃古诗词研习之道的王老师祭出了“朗读”的法宝,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承——望断关山万千重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高山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稍做停顿)那么他的心在哪儿?

  (连问数名学生,均答故乡或故园)

  师:好的,在故园。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把它连起来(用圆圈圈住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是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心情读出来。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学生再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怆》并深沉、深情地范读)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都在思念他们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思乡的情绪更重了。

  ……

  [赏评]

  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诵读过后,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让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大概在讲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准的“点击”,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的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转——曾经沧海难为水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背景播放《琵琶语》音乐,学生写片段。)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但是现在,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大大的“碎”字,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

  2、继续学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3、参加讨论。能够说一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

  【课前准备】

  1、《狮子王》的动画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狮子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打开电视,出示画面。观察:这是什么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最好能说出公狮和母狮外形上的不同)

  师:前不久,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两只小狮子》。

  二、自读全文,引发兴趣

  边读边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逐段学习,细细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你读出了什么?

  2、大家再读,看有什么新发现?(结合图)

  3、指导朗读,并进行评议。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自读后同桌交流: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

  2、出示录像:狮子练功时会吃什么苦头呢?看后结合自己爬山、跑步、跳绳说一说。

  3、观察图,懒狮子跟小树是怎么说的呢?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

  4、指导分角色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读:懒狮子说的话让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2、自学: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不懂找出来画上问号。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一组讨论解决你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5、全班讨论解决小组里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第八自然段:

  1、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想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小组讨论。

  2、齐读这段,懒狮子是怎么做的?

  3、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小狮子呢?

  四、分角色朗读,深化认识

  这两只小狮子你比较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自选1:听写生字词语。

  自选2:与家长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自选3:搜集狮子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 懒

  滚

  整天 扑 怕吃苦

  嘶 不

  练习 咬 凭父母

  真正的狮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