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9篇(推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3.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寻找不同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各类时令水果若干(苹果、梨、猕猴桃、提子等)分放在两只箩筐内。
2.“↑”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教师介绍活动中要用的水果,幼儿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他吃多了浮在水面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
师:“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他们就要拉肚子,今天我们来帮他们把水果分出来,看看哪些水果是浮在上面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
教师分别出示‘↑’和‘↓’的标记。
3.师:“小朋友,你们先来猜一猜,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昵?”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请幼儿讨论哪些是沉、浮的水果,教师给予补充。
4.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水果,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或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还是浮。”
请幼儿分别在两只箩筐里选择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
5.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实验。
6.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l:“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7.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和↓”。
8.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们爱吃的水果,现在我们一起来将这些水果按照‘浮上来↑’和‘沉下去↓’分开放在两只箩筐里好吗?”(请幼儿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放。)
教师将标记“浮上来↑”和“沉下去↓”分别贴在两只箩筐上。
9.师:“沉浮兄弟为了感谢我们,把这些水果送给了我们,我们一起来尝尝这些好吃的水果吧!”请幼儿自己选择一样水果,并与他人互换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感知花生的构造,知道花生中花生米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准备:
1.每桌花生1盆40个左右;铅笔、分类盒、记录单人手一份;每桌两只空盆
2.事先将花生轻压出口子,方便幼儿剥。
剥花生统计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一共
3.教师记录大表
剥花生统计表
过程:
1. 猜谜语,引起剥花生的兴趣。
l 猜谜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说是花生呢?观察花生特征。
l 猜一猜你选的'花生中有几个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剥花生,并记录花生米颗数。
l 每人选5颗花生分别放在分类盒的5个格子里。
l 介绍记录表,知道该如何记录。
l 幼儿操作,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交流分享并统计
l 教师示范统计所选5颗花生中几个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l 幼儿统计自己的记录单。
l 统计全部幼儿的数字,看看全班幼儿所剥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日历的见解。
4、探索、发现生活中日历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小百科: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弹簧,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弹簧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张,弹簧玩具。
指导要点:
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弹簧有一定的认识。
2、启发幼儿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去尝试制作纸弹簧。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让弹簧动起来的方法。
4、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小百科: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 弹簧 ”。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的秘密》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尝一尝、看一看、抓一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多种方法玩饮料瓶并在玩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幼儿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里面盛有足够的水)。
2.用大饮料瓶做的盛物的容器若干和各种豆子、花生、米
3.小石子、小纸团和足够的沙子
幼儿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在有趣的饮料瓶主题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的投入到筹备活动当中,充分的参与共同准备各种各样的瓶子及所需要的盛物容器、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和沙子。把废旧并干净的饮料瓶、纸杯及纸盒等等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进行操作装扮,懂得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而且瓶子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对于瓶子也有初步的了解及用途。幼儿在进行游戏和操作时,获取了更多的方法及经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呢?它是什么饮料的瓶子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对瓶子的认识和了解。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可以有什么用处呢?”
幼:“可以卖钱,可以盛水,可以做成花瓶,可以做成沙漏等等。”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这么多得用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拿这些饮料瓶来做什么了吗?”
幼:“想!”
师:“那小朋友请先闭上小眼睛,老师把它们变出来好不好?”“一二三,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吧!”“请小朋友说说老师都把瓶子做什么了?”
幼:“花篮、花瓶、花盆、小水桶、机器人等等”“老师在拿瓶子做运动。”
师:“今天,这些饮料瓶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的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种完法,刚才老师也表演的一种玩法,我想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来跟瓶子做游戏了,对吗?”
幼:“对!有的鼓掌!”
师:“小朋友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打逗,大家请玩吧!”
(幼儿自由尝试玩瓶子。有的幼儿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转好几圈;有的幼儿用瓶子敲打身体及桌子椅子和地面,发出不同的响声;有的幼儿把瓶盖拧下来,用嘴对着瓶口吹出声来;有的'幼儿用另个瓶子敲打横放在地上的那个瓶子,地上的瓶子能蹦起来......)
(2).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把饮料瓶当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幼儿自由玩装有东子的饮料瓶
(1).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是空瓶子,如果瓶子里面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呢?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出示准备好的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沙子和水。)
师:“小朋友们自己来选择东西来装进瓶子里,慢慢的装,装好后拧紧瓶盖。可以选一样装也可以选多样装,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引导尝试多种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米的瓶子摇了摇,变成了沙锤;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是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有的幼儿把各种豆子、米、花生、沙子、石子、纸团都放进瓶里最后还灌满水,看着瓶子里各种东西的变化等等。)
(3).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在这一环节,我让小朋友们在瓶子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的玩法,给幼儿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谈话小结
师:“小朋友们和瓶子们一起玩游戏快乐吗?(快乐!)刚才,小朋友们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我们生活周昂还有很多废旧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物品吗?(纸杯,纸盒,易拉罐,报纸等等。),这些物品都不要随便扔掉。”
(通过进一步的谈话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在生活周昂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物利用。)
(四)、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运动,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也把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一起来做哑铃操锻炼身体吧!”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他们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附录
这次集体教育活动涉及到的儿歌“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丢弃物,但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却有着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的材料,进行多种游戏。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由玩瓶子,来提取和激活它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接着,采取了“好玩大家共享”的方法,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通过玩瓶子,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 感知、探索物体材料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2 .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 . 海绵、皮筋、弹簧玩具、小皮球、气球。
2 . 积木、蓬体棉、纸、橡皮娃娃、塑料球。
3 . 笔、记录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操作感知物体的弹性。
1 .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一会儿,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用压一压、捏一捏或者是拉一拉的方法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发现)
2 .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弹性。
师:“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像海绵、皮筋、弹簧、皮球等物品,我们一用力,他们有的会变长,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他们就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就叫弹性。
二、 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
1 . 师:“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弹性吗?
2 . 出示小记录单:“这是记录单,上面都画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师: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老师要请你们去试一试,有弹性就在物品旁边的横格里画“∨”,没有弹性的画“×”。(幼儿操作记录。)
三、 寻找弹性物品,了解弹性应用。
1 .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有弹性?”(幼儿发言)
2 .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弹性的物品,我们看看都有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有弹性的,还有一些物品是人们利用了弹性物品制成的,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服和快捷,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利用弹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物品来。
四、 延伸
师:“这是什么?”他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它本身的弹性很小,当它改变形状时,我们看看它的弹性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操作)为什么它本身弹性很小但改变形状后弹性变得很大了呢?让我们下次再来探索吧!”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时间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又将进入小学,此时对钟表的认识非常重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关于认识钟表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活动,因此我将知识性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和半点。情感态度的目标定位在喜欢参与游戏,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同时又最符合孩子们学习的方式,因此我创设了5个游戏来贯穿整节活动,猜谜游戏、它们缺了什么?几点了?拨拨乐、老狼老狼几点了?
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观、有趣、简单的帮助孩子们梳理已有经验同时生成新的经验。在活动的最后,为了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将所学迁移到生活中,我给孩子们留一个小任务。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作时间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
2.喜欢参与游戏,认识整点和半点。
3.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
活动难点:认识半点。
活动准备
PPT、好玩的数学软件、钟表学具、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谜语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吧。
谜 语
弟弟长,哥哥短,
两人赛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钟表)
二、游戏《找不同》
了解钟表的表面结构,是由数字、指针组成。
师:10秒钟的时间请你观察左右两幅图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数字(随机)
2、少指针(时针、分针)
三、认识整点、半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块钟表。它们显示的时间是几点?
师:它们的时间不同,但哪里相同呢?
小结:在整点的时候,分针永远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以此类推:认识半点)。
四、游戏《抢时间》
规则:教师出示钟表盘,请小朋友提问现在是几点,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将钟表盘上的时间拨正。
五、游戏:时间争霸赛
规则:
1.5人为一组
2. 听指令,按照指令将钟表盘调出相对应的时间。
六、结束
教师小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通过看钟表我们知道现在就要做什么事情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钟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手段。使幼儿操作精确,给孩子准确的概念。在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表面结构以及整点和半点。同时又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将原本枯燥的活动变为趣味性十足。
此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内容设计。例如“认识整点、半点”环节中,根据目标提供了钟表盘,通过让幼儿观察来说出钟表的表面结构。“时间争霸赛”环节在游戏中巩固整点、半点,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收货了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