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发现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这一现象后,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种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猜想后,从中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科学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的研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以前的科学课和语文课等的学习中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知道茎有运送养分和水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知道风、雨、虫害等多种因素都会对植物产生影响。六年级的学生会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某一现象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猜想的能力。没有借助资料进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
能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
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联网电脑,准备好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 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请同学们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 分析与总结
师:哈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迷茫。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 计划与组织
如果时间充足,详细进行这个环节。否则,布置成作业。
师: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可以坐在一起,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坐一组。现在就可以分组了。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名副其实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源泉,这节课我们综合认识自然界的水。
二、学习新课
1.找水
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们都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⑷出示自然界景观示意图,学生书写各种水的名称,在图上粘贴,以丰富其感性认识。
小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水有多种形态。
2.建立联系
⑴各个地方的水有什么联系?水的形态会发生哪些变化?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小结:
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来;陆地上的水会通过江河流入海洋;陆地上和海洋里的水会蒸发到天上;陆地上的水会渗入地下;地下水会变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还会进入动植物体内……
3.综合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水在整个自然界里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
⑵学生讨论
⑶学生试说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⑷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把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过程表示出来?
⑸学生画草图(表达形式自定)
⑹汇报交流
⑺讨论、修改、完善
三、学习拓展
1.在你所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是多少?淡水总量有多少?人类可以
2.化工厂排放污水是否会影响到其它地方?为什么?
通过以上两组问题继续引导他们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展开讨论与交流,既深化了他们对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的理解,又渗透了对他们进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布置作业:
调查我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怎样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并对其危害提出建议。利用的淡水又有多少?针对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科学教案 篇3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 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找到 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 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
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
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
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
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步骤: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小结: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
科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
1、节约能源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举例。
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
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
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当堂检测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5、课堂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谁来说说你得了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
6、拓展活动
师:40 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
(1) 谁的尾巴长又长?
(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
(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
(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
(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
(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科学教案 篇8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 “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课题:动物法庭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了解动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初步学会分角色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辩论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若干 2.环境创设成"模拟法庭"
3.兔子、狼、熊的"手偶" 4.小锤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师:请幼儿观察教室有什么变化,哪里有变化?
师:请幼儿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种场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的名字叫做法庭。 师:我们来一次模拟法庭的辩论赛【教师着重讲解法庭起到的作用?何为辩论?法官、原告、被告之间的关系】
二、情景表演并进行法庭辩论
师:"让我们看看是谁来到了法庭?听听他们因为什么事来这里?"
由教师扮演庭长,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和狼上场
师:谁来到了法庭?(幼:小白兔和大灰狼)
它们因为什么事来法庭?(幼:因为大灰狼要把小白兔吃光,小白兔要把草吃光)
师:那小朋友说它们谁做的对,谁做的错?
(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它们的这件事做出个辩论,怎么样?
幼:好
师:那我们的小朋友要分为两方,一方是小白兔的伙伴,一方是大灰狼的伙伴,我们分两边做,如果你选择小白兔那就坐到这边,阐述你们认为的观点;相反,如果选择大灰狼就做到那边,也是阐述你们自己的观点。好,现在请小朋友选择吧。
(幼儿自由选择,并坐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辩论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教师适时相互补充观点,引导幼儿了解的更全面)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幼儿自由阐述
三、教师通过出示动物图片,讲解食物链
师: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哪到底应该怎么判呢?请幼儿设想:如果地球上全是一种动物(狮子、老虎、蛇……),那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啊?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可请几个幼儿表述观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小朋友来看看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出示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1).老虎→狼→狐狸→兔子→草
2).老鹰→鸟→虫→草
3).老鹰→蛇→青蛙→蝗虫→草
师:小朋友,通过这些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物界中的食物链。那你说还应不应该判大灰狼的`罪啊?
四、法官宣判
师:通过这次辩论,我们知道兔子和狼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哪一种动物的过多或过少的都会影响地球环境。
植物长出的叶子和果实为虫子提供了食物,鸟吃虫子,才有了鸟,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物降一物"的。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全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1)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2)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 :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 :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