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2.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
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科学教案 篇2
思索: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而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准备: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微微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解说:
因为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联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
3、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
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二、感知材料,提升认知。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1)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2)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三、动手操作,掌握技术。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四、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
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五、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能运动多种感官途径了解认识秋天,知道秋天是一个美好的丰收的季节。
2.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准备:
柿子外套柚子石榴萝卜落叶菠菜水稻螃蟹菊花橘子桂花盘子若干柿子图片落叶图片螃蟹图片菊花图片水稻图片秋游的小朋友图片
过程:
一、提问导入,开门见山。
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二、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1.师:现在老师准备了很多有关于秋天的东西,请你去选择好,然后带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秋天,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可以代表秋天。
2.幼儿操作。
3.幼儿分享经验,交流探讨。
师:你找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代表秋天?
三、深入认知,感受秋天。
1.师:小朋友找了很多可以代表秋天的东西,可是也有几种是小朋友们没有选择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什么。
2.分析讲解幼儿没有选择的实物,和幼儿一起感知秋天更多的特征。
3.欣赏图片,感受秋天。
落叶---菊花---柿子、橘子---螃蟹---水稻---秋游的小朋友
(播放图片,和幼儿一起感受秋天的色彩美,丰收美。)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4.听秋风 ,感受秋天的季节变化。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代表了什么?
5.闻花香,体会秋天的气味。
你闻到的是什么?秋天的气味是什么样的呢?
5.品尝实物,感受秋天。
师:把秋天吃到嘴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秋天是什么味道的呢?
四、延伸小结,爱上秋天。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带给我们果实的甜蜜,带给我们秋叶飞舞的快乐浪漫,现在,我们的幼儿园也被秋姑娘打扮了一番,来,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秋天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在比较中了解常见的导电材料
2. 初步培养幼儿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铜丝 铁丝 铝线 棉线 塑料管 纸棒
活动过程:
一、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问题:看,这是什么?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1)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拆卸手电筒,电珠 电池 铜片
问:光有电池和电珠手电筒会发光吗?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去试试怎样让小电珠发光吧。
(3)你的小电珠放光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光的?来示范下吧
结论:实验证明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是可以导电的呢?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些材料我们来看看吧…
(1)幼儿自由讨论:你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以导电的?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把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一栏中。
要求:①一种材料实验结束马上记录下来,以免弄乱。
②一种材料实验结束就把材料放回原处,保持桌面整洁。
(3)验证实验结果:教师的结果与幼儿的进行一一验证,有错误的再次进行实验并改正。
结论:六种材料中前三种是可以导电的,他们都是金属,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生活中哪些是属于金属?
现场有谁的金项链可以借我们小朋友来验证下吗?
三、延续问题?
实验证明金项链是可以导电的,小朋友们回去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验证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可导电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初步了解颜色的简单变化。
2、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个瓶盖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瓶。
2.幼儿人手一个瓶子,瓶中有部分水、一根棉签;每组三个颜料盘,分别是红黄蓝三种颜色、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摇一摇手中的瓶子,让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2.再出示一个准备好的瓶子,请幼儿观察:水会变颜色的'秘密。
小结:瓶盖上有颜料,颜料溶化到水里面,颜色就变了。
3.示范如何让水变颜色。
4.小结操作过程:
1)打开瓶盖,
2)用棉签涂上一种颜料,放在桌上。
3)拧紧瓶盖,摇一摇。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活动。
引导幼儿用"我最喜欢X色,我做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7.幼儿再次游戏。
尝试在瓶盖上涂上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看看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8.说一说自己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变成的?
引导幼儿用"我用X色和X色,作出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8、对活动进行总结,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了有趣的颜色,发现了颜色的秘密,今后我们要把这许多五彩冰粉的颜色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加美丽。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
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一、疑惑疑惑之一: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参考教材中,在幼儿做实验时是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虽然,小朋友两两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入园不久,人数又多,而且大多数小朋友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大家一起动手的话,可能会比较混乱;再有,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能达成合作的效果。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觉得植物的身上,哪部分最重要呢?(幼儿生生讨论得出答案:根最重要)
2、那你们见过的根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谁愿意来画一画?
二、实物展示,认识不同的根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3、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4、那是不是每一种植物的根都是须根呢?
5、你们可真聪明,这种一块一块的根啊,我们就叫它块根。
三、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们觉得根有啥用处吗?根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教师小结:根可是好东西,它可以吃,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看看家里什么东西是用根来制作的。
科学教案 篇10
8、茎的繁殖
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
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
4、能进行简单的扦插切面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条件切面的形状不同。
5、能对不同切面的茎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并能与实际结果相比较。
6、能对实验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并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植物的生长。
7、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扦插、靠接操作分解图。
2、分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净砂、枝剪、培养槽、塑料膜、毛桃树、良种桃树。
3、课前准备:收集利用茎繁殖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前面我们知道了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茎繁殖出来的,那么,月季能用茎繁殖吗?
2、这节课,我们就动手试试吗!
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1、分别截取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将它们编号。
2、取土质一样的两个花盆,并将截取的茎分别插下去,有兴趣的可以猜猜哪根茎会生长得更好?
3、指导学生观察茎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4、设立奖品,根据三天后月季的生长情况,为猜中者发奖。
三、师讲述并板书:
像上面实验中这样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
四、让学生说还有哪些植物是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茎繁殖的?
第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点名说什么是扦插?
2、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嫁接
二、学生汇报在家观察月季生长的情况,并为猜中的学生发奖品。
三、师讲述: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嫁接。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1、将盆栽的毛桃树,靠近良种桃树。
2、选精细相近的茎,用锋利的小刀削去茎直径的三分之一,削出一个椭圆形切口。
3、把两根茎上的切口对接,使切口的树皮部分紧密接触,用塑料薄膜事绑扎。
4、切口俞合后,剪去切口上端毛桃的茎,剪断切口下端良种桃的茎。
5、观察嫁接后茎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五、师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是用茎繁殖的。
六、活动:夺红旗回答上述问题
七、小结:板书
8、茎繁殖
月季 扦插——直接把茎插入土壤
毛桃树嫁接——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