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对称、平移和旋转综合活动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图形的美。 2、
3、 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难点:
1、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与学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图形的运动现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剪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2. 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剪纸艺术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同学们,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三)复习平移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出观察要求: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
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3、移一移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
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4、 知识应用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四)复习旋转
师: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
(五)综合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
探究1:
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
探究2:
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探究3:
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提问: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异同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向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
3.感受图形认知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图形百宝箱(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卡),幼儿人手一份画有不同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2.幼儿学习资源1第16-17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玩“摸一摸”的游戏,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提供百宝箱,里边放有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幼儿摸到图形后,说一说“你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2.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摸一摸——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摸出正方形图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及特点。如,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一样长、四个角都一样大。让幼儿摸出长方形,说说长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一样长。
(2)比一比——让幼儿找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幼儿人手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长方形的宽和正方形的变一样长),让幼儿将两个图形重叠比较,如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变、四个角、四个角都一样大;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的对变一样长。让幼儿比较总结并获得直观的感性经验,
3.看一看——巩固对长方形的和正方形的认知。
引导幼儿阅读学习资源1第16-17页,完成相关教学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4.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正方形跑回来”。第二遍游戏时可以摸长方形跑回来。
5.游戏“拼拼贴贴”:提供不同图形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并按要求剪下来,拼贴成不同的图画。
活动延伸:
幼儿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并画一画,在与同伴交流一下。
反思:
1、不死学,不硬背,实践才是硬道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游戏中学知识,学习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节奏稳定,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整个教室的情景布置非常丰富,最大可能的利用了空间,让幼儿在其中穿梭、流连,新奇层出而不至乏味。既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对后面的活动环节充满期待。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最大限度的给了幼儿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由的说,开心的玩,尽情的想象,大胆的创作,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一天,孩子们好奇的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在电话的这边讲话妈妈就会听得见呢?”于是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此次活动。传递声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种方法,我想让孩子们通过传声筒来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传声筒。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了解声音的由来,了解不一样的管子传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让孩子在玩中感知这节课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传声筒的传声现象,知道空心的管子传出的声音清楚。
2、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用纸卷成筒说话
物质准备:空心、实心的管子、实验记录表、玩偶、自制传声筒、听诊器
活动过程:
一、神秘玩具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结伴说悄悄话。
1、出示纸筒: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2、老师用纸筒示范和幼儿说悄悄话,激发其他幼儿操作的欲望。
3、幼儿用纸筒结伴说悄悄话,互相听听说说。
4、你听清楚好朋友的话了吗?
5、你感觉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要求:说话的幼儿必须小声,一方面游戏要求,另一方面保护耳朵
小结:这个长长的、园园的、空心的纸筒真神奇,它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而且声音还非常的清楚、响亮,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传声筒。
三、探索实心和空心传声筒的不同。
1、出示两种传声筒,幼儿认识。
2、交待操作要求:给两种声音感觉不同的传声筒分别送上标记。
3、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4、为什么有的听得清楚,有的听不清楚?
5、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传声筒。
6、小结:有些传声筒是空心的,能够传出声音;有些传声筒里面塞了很多毛巾,这些毛巾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
四、游戏:悄悄话
1、请5个幼儿来玩游戏。
2、出示自制传声筒。
3、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先给第一个幼儿看玩偶并小声告诉老师是什么,然后用传声筒告诉第二个幼儿,然后第二个幼儿再用传声筒告诉第三个幼儿······最后一个幼儿大声告诉全体幼儿他听到的答案。
五、拓展,了解其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听诊器:这是什么?谁需要用它?
2、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根据传声筒的秘密发明的,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图书上、网上找一找。
活动延伸:将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的互动性。
熟悉《两只老虎》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锻炼幼儿的手脚并用。
活动准备
1、老虎头像
2、《两只老虎》的儿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背景音乐
2、 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完成游戏
3、 表达耳朵、尾巴的`动作方式
4、 达到手脚并用,锻炼手脚的连贯性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小朋友能达到四肢的锻炼,对《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小百科: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为了发展中班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我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好朋友”为活动对象,并设计了本次活动《好朋友》。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画出自己好朋友的五官、服装等特征,让幼儿学会关注同伴,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
二、活动目标:
1、关注同伴,乐于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主要特征及长处。
2、鼓励幼儿画出好朋友的五官或服装特征。
三、活动准备
范例一张、水彩笔、纸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主要特征及长处。
提问:
1、今天,吴老师请来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她呀是鼻子高高的,嘴巴小小的,短短的头发,会弹钢琴,猜猜她是谁?(出示图片:李老师)。
2、你们有好朋友吗?那就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请幼儿牵着好朋友的手上来,从五官、服装上介绍)
追问:脸型是怎样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他有些什么本领?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有发型、衣服、五官等不同。
(二)画好朋友
提问:
1、吴老师这里有我们班一位小朋友的画像,请你们根据他的五官或是衣服的特征来猜猜他是谁?(出示范例:汪函轩)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2、师:马上就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吴老师可以把这张画当做礼物送给汪函轩,你们也可以给你的好朋友画张相作为礼物,想不想呀。现在就请你们轻轻的转过身,可以开始画画了。
幼儿作画:观察好朋友的脸部长的什么样子,画出自己的好朋友,注意好朋友的五官长相或服装特征。
(三)分享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画的好朋友是谁,说说他有什么本领。
活动延伸:互赠画像
五、活动自我反思:
《我的好朋友》整节活动上下来我发现自己存在很多缺点,我觉得我的教态、教法还有待加强。导入环节中我先用李老师的照片导入,这张照片的利用率不够,只是用来证实幼儿的想法。活动后老师建议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出示李老师的画像让幼儿根据五官、服装的特征来猜,通过猜让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绘画时要画出他们的特点。我示范时有点挡住幼儿的视线。为了在我示范时画的好一些,我在红色的范例纸上用铅笔化了简单的人物轮廓,我只考虑到自己的方便而忽略了幼儿的视线。在红色的纸上用黑色的记号笔画画不能把画面清晰的呈现出来,以后教学中要注意,还有在示范画法时也要按适合幼儿的画法来示范。还有示范是我画的是两个男孩,一些偷懒的幼儿就跟我一样画男孩,课后老师建议我示范时可以画一男一女,不要误导幼儿,大致幼儿画的大多都是男孩。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常规不好,调皮的王鸿博老是做不知,要我一遍一遍的提醒,对于我严厉的批评他还是不觉得要坐好,课后老师也建议我可以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要老师去帮他坐好,要让他自己坐好。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正过来,向其他老师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活动点评:
本次观摩活动,老师根据《幼儿园里朋友多》这一个主题,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好朋友》这一个美术活动。
从整个活动来看,首先,有许多亮点的地方,比如:1、老师的.活动准备非常的丰富和特别。准备了一张大照片和幼儿的画像,充分的激起了幼儿的绘画兴趣。2、老师的备课非常认真,备课的格式严谨详细,有追问、提问和小结,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整个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活动中反映出班级幼儿的常规不是很好,有的孩子坐不住,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很不安静。2、活动中幼儿说的不够,大多时间都是老师在帮孩子进行相关的介绍,这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创作。3、教师在师范画时,形式较为单一,使用了红色的范例纸,影响了孩子的观察,从而导致孩子兴趣不高。
评课过程中,大家都针对这个活动,给出了不少的评价和建议。比如:1、教师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运用多种方法抓好班级的常规管理,使幼儿养成较为良好的常规习惯,让孩子能够安静地参与学习活动。2、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多说,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在绘画之前,要让孩子明白画的是谁?他有些什么特征?3、将示范的范例纸换成白色,而不要使用红色,白色的范例纸更为清晰。4、活动中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多展示一些朋友的画像,激发幼儿画朋友的兴趣。
从整体上说,整个活动能够基本达到目标,幼儿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气氛热烈。大家也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本次的观摩活动讨论热烈,效果良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看图感知和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小图片的提示,有序完整地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3.感知秋天美丽的景色,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熊猫手偶一个。
2.钢琴曲。
3.背景图《秋天的图画》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四幅);小熊、小猴、小松鼠、小兔、小花猫和内容相关的小标记小图片各一张;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熊猫手偶,引出话题。
1.教师:小动物们要上图画课了,(出示熊猫手偶)熊猫老师请小动物画出秋天的景色。
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画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2.教师已经把小动物画的画都请到了我们班上,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二)出示画面内容,幼儿自由结伴欣赏画面内容。
1.幼儿自主选择欣赏画面内容。
教师:除了这边,那边也有画。一幅画看好了,我们还可以看别的,请你把看到的画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
2.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来画画了?
(2)师:它们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
(三)图文结合,理解散文内。
教师:这些画真呀,我们回到位置上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1)小猴子画的是什么?有哪些果子?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真诱人呀,看得叫人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黄黄的XX、红红的XX、橙色的XX、紫色的XX)教师小结:原来呀,小猴子画的是果园。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2)小松鼠画的是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哇!枫叶的样子象什么?(蝴蝶)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小结:小松鼠画的是树林。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象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
(3)小兔子画的是什么?这些菊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教师小结:小兔子画的是花园。美丽的菊花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真是漂亮极了!
(4)小花猫画的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丰富词语:“金黄色”、“金灿灿”)教师小结:小花猫画的是田野。农作物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等着农民伯伯去收割。
(5)熊猫老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图画心情会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熊猫老师高兴地说:“秋天的图画,多么美丽呀!”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散文内容。
1.师:小动物们画是什么季节的图画?
幼:秋天。
2.师:对了,它们画的是秋天的图画。(出示标题)(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朗诵散文画面内容。
(2)师: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学会了,现在老师指到哪一幅图,小朋友就用好听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3)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四)欣赏幻灯片,进一步感受秋天的景色之美。
1.教师:秋天很美,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播放幻灯片)2.幼儿自由讲述秋天的特征。
1.师:秋天的美,看不完,说不尽,你们最喜欢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如果请你来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会画些什么呢?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找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说一说。
活动反思:
语言散文《秋天的图画》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讲述的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活动中我运用图文并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中还是没有把握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表达时,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嘴上说出来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开拓孩子的视野。在选课时我突然发现了“橙色的橘子”在挂图上却是红色的,“紫色的葡萄”在挂图上却没有画出来。于是我重新对挂图进行了修改。把挂图修改为小的图片,一副一副出示,这样便于幼儿观察,这让我知道在上课之前不但要对教案烂熟于心,对一些现成的教具也要仔细观察,不至于上课时再发现错误,使自己手忙脚乱。《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
在活动目标中,提出了本次活动需要完成几个词汇的学习,像“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幼儿能从观察画面中事物的颜色学习到。而“千姿百态”这个成语,幼儿能从画面中观察到,却未必真正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千姿百态”的印象。比如讲到果山时边做动作边说“直流口水”;讲到树林里的树叶都飘落下来,小朋友就变成像蝴蝶一样飘落到地上的树叶。在做做讲讲的过程中,幼儿也更愿意说了。
另外我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孩子对秋天的认知水平。我发了一个短信给家长,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果园、农田。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秋收果实:花生、玉米、棉花、毛豆、葡萄、苹果……在认识的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了“金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我还在书上查找了更多的图片,把不常见的果实及丰收景色图片尽量多的集中在班上,展示在主题板上,让孩子在餐前饭后,自由活动时间,慢慢欣赏、讨论。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和理解了秋天的博大。在我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头脑中的秋天明显地清晰、丰富了。
每个孩子都有想象的潜能,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丰富的情景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同时又能仔细观察,倾听孩子的表述,并给予适当帮助指导,使孩子在充满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师的我应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利用图片情景为教学契机,开启孩子想象的空间,引领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8-01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精选]07-25
(经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7-24
中班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