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27 12:44:3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精选5篇)

小班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中吹气球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气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很爱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也都有吹气球的经验,而在瓶中吹气球幼儿接触少,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科学泡泡――瓶中的袋子”,意在引导幼儿在猜测、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从小爱观察,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生态课堂追求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此次活动四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提升,让幼儿在“低碳”课堂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科学的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气球。(如图所示)

  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

  3.课件。

  4.操作音乐、集中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幼:想。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

  师:请你来试试。气球怎么样了?

  幼:变大了。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幼:我是用力吹的。

  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并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

  幼: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来认识一下,瓶子代表什么?问号呢?小手呢?

  师:好,猜测能吹大的小朋友举手,用什么来表示能吹大呢?

  幼:打钩。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能不能吹大,还要验证一下。请你轻轻地从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装好气球的瓶子,试一试。

  4.幼儿自由在座位上吹气球。

  5.师幼讨论。

  师:成功了吗?那“小手”标记下面怎么记录?

  幼:打叉。

  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已知经验,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为下一环节感悟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四种瓶子吹气球

  1.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为什么一开始这两个气球能吹大,现在不行了呢?

  幼:没用力。

  幼:瓶子太小了。

  师:那我再给你们几个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

  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记录好了,轮到你们要去实验了。请小朋友记住: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筐,里面有四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试一试,听到音乐就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指名幼儿说说有没有成功。

  小结:原来,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评析:《纲要》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原来,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寻找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两次都没成功,你们失望吗?别急,老师这里有好办法。

  2.出示幼儿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这是你们的记录纸,我再请你们去实验一下上面的这四个瓶子。记录纸的背后有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如果哪个瓶中的气球吹大了,就在旁边贴上笑脸娃娃,如果没成功就贴上哭脸娃娃,好玩吗?

  在实验之前,我有三个小要求:①还是每个瓶子都试一下;②认真做好记录;③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有什么秘密(四个瓶子中的一个身上有洞,并贴有标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评析:两次尝试下来,激起了幼儿“怎么还是不能成功”的思考及“我还要试”的渴望,教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信心,再次让他们尝试。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四、总结提升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道理。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

  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出去了,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2.寻找日常生活里与此有关的发明。

  师:科学家们还根据这个科学道理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播放PPT:打气筒、吸盘、针筒等)

  总结: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吸管,把

  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回教室去试一试吧。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也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此外,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拓展,也让幼儿明白:科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最后,教师给幼儿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放了吸管的瓶子里吹气球,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发现。

  2.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空气压力的科学小道理。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花园(花瓣中藏着相应颜色的拟人化色彩宝宝),太阳妈妈穿的衣服一件(衣服有七种颜色的口袋)。

  活动重难点:

  认识青色宝宝;学说完整句“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一、情景讲述:

  1、幼儿随音乐进入花园,教师扮演太阳妈妈从花园里慢慢出来,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二、找颜色宝宝:

  1、幼儿分散在花园里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入太阳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3、太阳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三、联欢活动:

  幼儿与太阳妈妈一起随音乐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我的这次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环节时,幼儿情绪高涨都争抢着把自己的颜色宝宝送给太阳妈妈,场面有一些混乱,出现了拥挤、推揉的现象,如果我不将七个颜色宝宝的`家都放在身体的前面,分别把他们的家放在身体前后位置,那么幼儿就可以分散开来,自由送颜色宝宝回家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做到活而不乱,能收能放,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与愉快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鸡蛋在软硬不同物体上的不同结果。

  3、 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讲述活动。

  二、 活动准备:

  1、 盆、毛巾、海绵垫、沙、棉花、小石块、积木、鸡蛋等。

  三、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1、 出示两个盆,其中一个盆垫上了软软的毛巾。

  T:我这有什么?两个盆一样吗?

  2、 出示两个鸡蛋:如果把两个鸡蛋丢到盆里会怎样?(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 T:“鸡蛋壳怎么会一个破了,一个没有破?”幼儿感知两个盆的不同及不同的结果。

  (二) 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 幼儿人手一个鸡蛋,在周围环境中尝试。

  2、 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探索过程。

  (三) 讨论、扩展经验。

  1、 鸡蛋丢在石头上怎么就会破了?

  2、 我们小朋友吃鸡蛋时怎么吃的呀?

  3、 还有什么东西碰到硬的上面会碎呢?

  (四) 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宝宝。

  四、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了解蛋的结构,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的科学活动。

  本节活动,小班孩子们很活跃,对各种蛋特别感兴趣。唯一缺点就是,这事一节科学课,科学课是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动。害怕蛋被弄碎,而没有给每个孩子发蛋,只是给他们看我在操作,忽略了给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能力。这点值得我去反省。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玩泥非常感兴趣,每次泥塑活动都玩得很开心。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橡皮泥的特征。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发现橡皮泥的'新玩法。因此,我们设计了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团圆的方法。

  2、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力。

  重点:

  掌握团圆的方法。

  难点:

  学习穿的技能。

  活动准备

  红色橡皮泥、泥工板、小盘、木棍儿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放歌曲《冰糖葫芦》引出课题。

  2、教师:我们刚才听到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我们吃过冰糖葫芦吗?请幼儿讲出冰糖葫芦形状、颜色、味道。

  基本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做冰糖葫芦

  1、教师示范讲解:取橡皮泥一大块,在手中搓动变软后,分成若干小块。

  2、将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左右搓动团圆,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山楂”,将团好的“山楂”放在小盘里,继续团其他的“山楂”。

  3、团了足够的“山楂”后,用一根木棍儿将“山楂”一个接一个地插好,使之成为“糖葫芦”。教师提醒幼儿插糖葫芦时,注意安全。

  结束部分

  分组进行角色游戏,卖糖葫芦。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活动一:白米饭

  活动目标:

  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活动组织:

  1、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民伯伯要插秧、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收割、脱粒,然后食堂里的炊事员叔叔、阿姨做成白米饭。白米饭来的真不容易。我们要爱惜白米饭,一粒都不能浪费。

  老师来念首《白米饭》儿歌。

  2、教师诵儿歌一遍,并提问。

  教师用语参考:“儿歌的名称?儿歌讲了什么?”

  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并根据儿歌内容依次提问。

  教师用语参考:“白米饭怎么样?谁种的粮?我们要怎样做?”

  3、幼儿朗诵儿歌。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来朗诵儿歌《白米饭》。”

  附儿歌:白米饭

  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我们爱惜白米饭,浪费一粒不应当。

  活动二:小厨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幼儿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2、幼儿与他人分享食品及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米粉若干,面盆1只,干净的小碟子若干个,牙签一人1根。各式糕点模子。

  活动组织:

  1、观察糕点,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自制糕点的欲望。

  教师用语参考:“尝尝这些糕点,好不好吃?我们会不会用自己的小手做糕点给大家?老师带来了米粉和工具,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厨师好吗?”

  2、老师把米粉加开水和成团,分给每组小朋友,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参与活动,对幼儿提出行为要求和卫生要求。鼓励胆小、动作慢的幼儿积极参与简单的活动。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从米团中分出一点放在手心,先把米粉搓成圆形的',然后把它放进模子里压平,再倒出来,做好了把它放在碟子里。”“做糕点时不讲话,不用手摸头擦汗,不碰脏东西,注意卫生。”“小朋友制作的糕点品种多样,很能干。”

  3、蒸糕点: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把糕点送到厨房,请阿姨蒸熟。”

  4、品尝,与人分享,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启发幼儿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用语参考:“糕点熟了,请小朋友来品尝。想一想,我们应该把糕点分给谁吃?你们觉得糕点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活动三:米制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几种常见的米制品名称及来源,进一步认识米的用处。

  2、培养幼儿与人分享的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几种常见的米制品(米花,汤圆等)

  活动组织:

  1、阿姨送食品给小朋友,并向幼儿一 一介绍食品的名称,启发幼儿,让幼儿知道这些食物都是阿姨辛苦做出来的,不要偏食,不要浪费。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阿姨送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看看都是些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平时爸爸妈妈还有阿姨都想给你做这些食物,他们很辛苦,吃的时候可不能浪费,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吗?

  2、听故事,知道这些食物的来源,并知道它们是米制品,知道米的用处及其与人的关系。

  教师用语参考:你们听过故事后,知道米有哪些朋友吗?你还知道有哪些米制品呢?人要生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米,米的用处可大了。小朋友爱惜粮食,要从爱惜一粒米做起。

  3、品尝分享食物——要求幼儿按自己吃的分量取用食物不浪费。

  附故事:小米粒,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小米粒一边唱歌一边跳进米缸去找朋友,他碰到了爆米花问:“咦,你是谁?和我长得很像,个了却比我大得多?”“我就是你的好朋友爆米花呀!”小米粒一听,高兴地说:“好,好,好,你和我一起找朋友吧。”他们唱着歌,拉着手,一起去找朋友。

  附诗歌:悯 农

  锄禾中当午,汗滴禾下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教案03-24

【精选】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